一种管材自动包装机的取管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950131发布日期:2018-11-14 05:15阅读:286来源:国知局
一种管材自动包装机的取管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包装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管材自动包装机的取管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需要对直径较小的管材进行包装时,通常是通过人工的方式进行。操作时,先选取预设数量的管材平行放置在一起,在每根管材的两端套上端盖;利用捆带将多根管材捆扎在一起形成单捆管材组;再利用支架通过两个支点将管材组架起;将包装袋端部打开并从管材组的一端套上,沿管材组拉动包装袋直至管材组的另一端。在包装袋经过支架时,需要将管材组抬起才能将包装袋拉动,并且要预估所需包装袋的长度,将预估长度的包装袋先通过支架位置;再将管材组放到支架上,继续将包装袋向管材组另一端拉动;在包装袋经过另一支点的支架时需要采用同样的方式才能通过;然后按照管材组长度切断包装袋,并将管材组两段的包装袋封口,才完成整个管材的包装。整个包装过程,均采用人工操作,效率低;并且很容易造成包装袋的损坏,影响到整体的外观,且工作效率低,且不容易对同一包装内的管材的长度进行检测。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具有便于在管材包装前的取管工作,有利于取管的定量拿取,同时可对管材的长度进行检测的管材自动包装机的取管装置。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管材自动包装机的取管装置,包括工作台,工作台的一端设置有料框,工作台的另一端设置有取管槽,料框包括下料斗、导料箱和下料缓冲箱,下料斗设置在工作台的一端,下料斗的一端侧壁上设置有第一出料口,下料斗的一端的外部设置有导料箱,且下料斗的一端与导料箱相连通,导料箱的另一端设置在下料缓冲箱一端的上方,导料箱的另一端还设置有第二出料口,下料缓冲箱包括第一缓冲箱和第二缓冲箱,第一缓冲箱设置在第二出料口下端的工作台上,第二缓冲箱设置在第一缓冲箱一侧的工作台上,且第一缓冲箱的高度大于第二缓冲箱的高度,第一缓冲箱的两端还均活动设置有定位板,取管槽内活动设置有管框,管框内设置有若干波浪状管槽,取管槽的一端设置在第二缓冲箱下端的工作台上,取管槽的另一端设置有第一气缸,且第一气缸的活塞杆与管框的一端固定连接,管框的另一端设置在第二缓冲箱下端,取管槽的侧壁上还设置有第二气缸和取管槽,且第二气缸和取管槽对立设置在取管槽的侧壁上。

优选的,所述取管槽包括出管孔、出管架和槽座,出管孔为通孔状,且出管孔设置在取管槽的外侧壁上,槽座固定设置在取管槽的外侧壁上,出管架固定设置在槽座上,出管架为弧形状结构,且出管架与出管孔的位置相对应,便于第一气缸带动管框在取管槽内移动,当波浪状管槽的位置与出管孔的位置相对应时,第二气缸的活塞杆可将波浪状管槽内的管材通过出管孔顶出至出管架上。

优选的,所述出管架的长度方向与波浪状管槽的长度方向相同,便于第一气缸带动管框在取管槽内移动,当波浪状管槽的位置与出管孔的位置相对应时,第二气缸的活塞杆可将波浪状管槽内的管材通过出管孔顶出至出管架上。

优选的,所述出管架的长度等于或小于波浪状管槽的长度,便于顶出至出管架上的管材拿取。

优选的,所述导料箱倾斜设置在下料斗的一端,便于管材从下料斗内经过导料箱滚动至下料缓冲箱上。

优选的,所述第一缓冲箱的两端还均设置有定位销轴,定位板的一端活动设置在定位销轴上,定位板的另一端设置在第二出料口下端,定位板可防止滚动至下料缓冲箱上的管材散落。

优选的,所述第二气缸的活塞杆的位置与取管槽的位置相对应,便于第一气缸带动管框在取管槽内移动,当波浪状管槽的位置与出管孔的位置相对应时,第二气缸的活塞杆可将波浪状管槽内的管材通过出管孔顶出至出管架上。

优选的,所述第二气缸的活塞杆运动方向与取管槽的长度方向相同,便于第一气缸带动管框在取管槽内移动,当波浪状管槽的位置与出管孔的位置相对应时,第二气缸的活塞杆可将波浪状管槽内的管材通过出管孔顶出至出管架上。

本发明的优点:

(1)管框内设置有若干波浪状管槽,便于管材从导料箱内自动滚落出后可自动排放在波浪状管槽内,便于第二气缸的活塞杆可将波浪状管槽内的管材通过出管孔顶出至出管架上;

(2)第一缓冲箱的两端设置有定位销轴,定位销轴可防止滚动至下料缓冲箱上的管材散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种管材自动包装机的取管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一种管材自动包装机的取管装置的按第一出料口位置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一种管材自动包装机的取管装置的第二出料口位置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一种管材自动包装机的取管装置的管框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一种管材自动包装机的取管装置的出管架和槽座位置示意图;

图中标记为:1、工作台;2、料框;21、下料斗;22、导料箱;23、下料缓冲箱;231、第一缓冲箱;232、第二缓冲箱;24、第一出料口;25、第二出料口;26、定位板;27、定位销轴;3、取管槽;4、管框;41、波浪状管槽;5、第一气缸;6、第二气缸;7、取管槽;71、出管孔;72、出管架;73、槽座。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描述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

实施例一

如图1-5所示,本发明的一种管材自动包装机的取管装置,包括工作台1,工作台1的一端设置有料框2,工作台1的另一端设置有取管槽3,料框2包括下料斗21、导料箱22和下料缓冲箱23,下料斗21设置在工作台1的一端,下料斗21的一端侧壁上设置有第一出料口24,下料斗21的一端的外部设置有导料箱22,且下料斗21的一端与导料箱22相连通,导料箱22的另一端设置在下料缓冲箱23一端的上方,导料箱22的另一端还设置有第二出料口25,下料缓冲箱23包括第一缓冲箱231和第二缓冲箱232,第一缓冲箱231设置在第二出料口25下端的工作台1上,第二缓冲箱232设置在第一缓冲箱231一侧的工作台1上,且第一缓冲箱231的高度大于第二缓冲箱232的高度,第一缓冲箱231的两端还均活动设置有定位板26,取管槽3内活动设置有管框4,管框4内设置有若干波浪状管槽41,取管槽3的一端设置在第二缓冲箱232下端的工作台1上,取管槽3的另一端设置有第一气缸5,且第一气缸5的活塞杆与管框4的一端固定连接,管框4的另一端设置在第二缓冲箱232下端,取管槽3的侧壁上还设置有第二气缸6和取管槽7,且第二气缸6和取管槽7对立设置在取管槽3的侧壁上,取管槽7包括出管孔71、出管架72和槽座73,出管孔71为通孔状,且出管孔71设置在取管槽3的外侧壁上,槽座73固定设置在取管槽3的外侧壁上,出管架72固定设置在槽座73上,出管架72为弧形状结构,且出管架72与出管孔71的位置相对应,便于第一气缸5带动管框4在取管槽3内移动,当波浪状管槽41的位置与出管孔71的位置相对应时,第二气缸6的活塞杆可将波浪状管槽41内的管材通过出管孔71顶出至出管架72上,出管架72的长度方向与波浪状管槽41的长度方向相同,便于第一气缸5带动管框4在取管槽3内移动,当波浪状管槽41的位置与出管孔71的位置相对应时,第二气缸6的活塞杆可将波浪状管槽41内的管材通过出管孔71顶出至出管架72上,出管架72的长度等于或小于波浪状管槽41的长度,便于顶出至出管架72上的管材拿取,导料箱22倾斜设置在下料斗21的一端,便于管材从下料斗21内经过导料箱22滚动至下料缓冲箱23上。

实施例二

工作台1的一端设置有料框2,工作台1的另一端设置有取管槽3,料框2包括下料斗21、导料箱22和下料缓冲箱23,下料斗21设置在工作台1的一端,下料斗21的一端侧壁上设置有第一出料口24,下料斗21的一端的外部设置有导料箱22,且下料斗21的一端与导料箱22相连通,导料箱22的另一端设置在下料缓冲箱23一端的上方,导料箱22的另一端还设置有第二出料口25,下料缓冲箱23包括第一缓冲箱231和第二缓冲箱232,第一缓冲箱231设置在第二出料口25下端的工作台1上,第二缓冲箱232设置在第一缓冲箱231一侧的工作台1上,且第一缓冲箱231的高度大于第二缓冲箱232的高度,第一缓冲箱231的两端还均活动设置有定位板26,取管槽3内活动设置有管框4,管框4内设置有若干波浪状管槽41,取管槽3的一端设置在第二缓冲箱232下端的工作台1上,取管槽3的另一端设置有第一气缸5,且第一气缸5的活塞杆与管框4的一端固定连接,管框4的另一端设置在第二缓冲箱232下端,取管槽3的侧壁上还设置有第二气缸6和取管槽7,且第二气缸6和取管槽7对立设置在取管槽3的侧壁上,第一缓冲箱231的两端还均设置有定位销轴27,定位板26的一端活动设置在定位销轴27上,定位板26的另一端设置在第二出料口25下端,定位板26可防止滚动至下料缓冲箱23上的管材散落,第二气缸6的活塞杆的位置与取管槽7的位置相对应,便于第一气缸5带动管框4在取管槽3内移动,当波浪状管槽41的位置与出管孔71的位置相对应时,第二气缸6的活塞杆可将波浪状管槽41内的管材通过出管孔71顶出至出管架72上,第二气缸6的活塞杆运动方向与取管槽7的长度方向相同,便于第一气缸5带动管框4在取管槽3内移动,当波浪状管槽41的位置与出管孔71的位置相对应时,第二气缸6的活塞杆可将波浪状管槽41内的管材通过出管孔71顶出至出管架72上。

本发明的工作原理是:先将管材放置在下料斗21内,管材依次通过第一出料口24、导料箱22和第二出料口25,再依次第一缓冲箱231和第二缓冲箱232后落至管框4内的波浪状管槽41上,第一气缸5带动管框4在取管槽3内移动,当波浪状管槽41的位置与出管孔71的位置相对应时,第二气缸6的活塞杆可将波浪状管槽41内的管材通过出管孔71顶出至出管架72上,定位板26可防止从第二出料口25滚落出的钢材滚动至下料缓冲箱23上时散落,管材落至波浪状管槽41内时,同时可对管材的长度进行目测检测,有利于管材后期打包时的统一性。

以上所述仅为发明创造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创造,凡在本发明创造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创造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