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开盖吸附稳固式垃圾回收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193743发布日期:2018-12-08 05:56阅读:157来源:国知局
一种开盖吸附稳固式垃圾回收桶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是一种开盖吸附稳固式垃圾回收桶,属于垃圾回收桶领域。

背景技术

生活中,在进行物品的使用等均会产生垃圾,而这些垃圾随处丢弃或置之不理就会导致对环境的损害和造成不洁等影响,所以常常需要设有垃圾回收桶来便于对垃圾的集中收集处理。

而因为垃圾种类繁多,并在有水分较高的垃圾时,直接放入垃圾回收桶容易导致垃圾回收桶的粘附,导致垃圾回收桶变得肮脏难以清洁,所以便需要对垃圾回收桶进行套袋,防止桶与垃圾的直接接触,传统的垃圾回收桶在套袋后只能够通过桶盖或桶边进行简单的回收袋稳固,导致一,在开盖放置垃圾时由于垃圾的重量,会拉扯回收袋掉入回收桶内,导致需要人重新拾取套袋,较为不便;二,垃圾袋在放置时,因为收纳时的折叠,导致使用时,因为撑开时的摩擦导致会有静电吸附,导致回收袋在放置后会出现撑开不完全的状态,进而加剧垃圾放置时对回收袋的拉扯。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发明目的是提供一种开盖吸附稳固式垃圾回收桶,以解决传统的垃圾回收桶在套袋后只能够通过桶盖或桶边进行简单的回收袋稳固,导致一,在开盖放置垃圾时由于垃圾的重量,会拉扯回收袋掉入回收桶内,导致需要人重新拾取套袋,较为不便;二,垃圾袋在放置时,因为收纳时的折叠,导致使用时,因为撑开时的摩擦导致会有静电吸附,导致回收袋在放置后会出现撑开不完全的状态,进而加剧垃圾放置时对回收袋的拉扯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开盖吸附稳固式垃圾回收桶,其结构包括吸附回收桶、回收桶盖、活动装配头、开盖限位板,所述吸附回收桶为长方体,所述开盖限位板为长方体且一体化设于吸附回收桶顶端右侧,所述活动装配头为半圆形接头且设有2个,所述活动装配头焊接于吸附回收桶顶端右方前后两侧,所述活动装配头位于开盖限位板左侧,所述回收桶盖右端与2个活动装配头之间镶嵌扣接,所述吸附回收桶包括通气装置、回收桶体、杠杆传动装置、吸附触发装置、吸附抽压装置,所述回收桶体为凹字形长方体,所述通气装置与一体化设于回收桶体内部且与回收桶体凹槽和吸附抽压装置相通,所述吸附抽压装置设于回收桶体内部右上方且贯穿回收桶体右端上侧中部,所述杠杆传动装置一端与吸附抽压装置扣接并另一端与吸附触发装置扣接,所述吸附触发装置镶嵌扣接于回收桶体顶端右侧且顶端与回收桶盖相接。

进一步的,所述回收桶盖包括盖体主体、装配扣接轴,所述盖体主体左侧为长方体且右端为半椭圆体,所述盖体主体右端下侧与吸附触发装置相接,所述盖体主体前后两端右侧均通过装配扣接轴与活动装配头镶嵌扣接。

进一步的,所述通气装置包括第一通气管、第二通气管、第三通气管、第四通气管、并接管,第一通气管、第二通气管、第三通气管、第四通气管、并接管均与回收桶体为一体化结构,所述第一通气管一端与并接管底端相通且另一端与回收桶体凹槽底端中部相通,所述第二通气管一端与并接管底端相通且另一端与回收桶体凹槽下侧前后左右中部相通,所述第二通气管位于第一通气管左侧,所述第三通气管一端与并接管底端相通且另一端与回收桶体中部前后左右中部相通,所述第三通气管位于第二通气管左侧,所述第四通气管一端与并接管左端相通且另一端与回收桶体凹槽上侧前后左右中部和顶端前后左右中部相通,所述并接管与吸附抽压装置相接。

进一步的,所述杠杆传动装置包括第一杠杆活动槽、杠杆主体、第一顶压活动槽、第一装配扣杆、杠杆装配轴、第二杠杆活动槽、第二装配扣杆、第二顶压活动槽,所述第一杠杆活动槽、第二杠杆活动槽均与回收桶体为一体化结构,所述第二杠杆活动槽位于吸附抽压装置上方,所述第一杠杆活动槽位于第二杠杆活动槽左侧,所述杠杆装配轴贯穿杠杆主体中部与回收桶体镶嵌扣接且位于第一杠杆活动槽、第二杠杆活动槽之间,所述杠杆主体左侧由前至后一体化贯穿设有第一顶压活动槽且右侧由前至后一体化贯穿设有第二顶压活动槽,所述第一顶压活动槽右侧通过第一装配扣杆与吸附触发装置镶嵌扣接,所述第二顶压活动槽左侧通过第二装配扣杆与吸附抽压装置镶嵌扣接。

进一步的,所述吸附触发装置包括触发顶压装配槽、触发顶压板、压缩弹簧,所述触发顶压板为t字形板且底端中部一体化镶嵌设有触发顶压装配槽,所述触发顶压板底端通过压缩弹簧与回收桶体顶端右侧镶嵌扣接且顶端与盖体主体椭圆形端底端相接,所述触发顶压装配槽底端贯穿回收桶体与第一装配扣杆镶嵌扣接且包覆于杠杆主体左端外侧。

进一步的,所述吸附抽压装置包括活塞抽压杆、活塞装配槽、活塞装配板、活塞,所述活塞装配槽与回收桶体为一体化结构且右端上侧贯穿回收桶体右端中部,所述活塞装配槽位于第二杠杆活动槽下方且底端与并接管相通,所述活塞装配板底端锁接有活塞且顶端中部垂直焊接有活塞抽压杆,所述活塞与活塞装配槽过渡配合,所述活塞抽压杆顶端贯穿回收桶体与第二装配扣杆镶嵌扣接。

有益效果

本发明一种开盖吸附稳固式垃圾回收桶使用时,可开启桶盖,并将回收袋套入回收桶体的凹槽内,后盖合桶盖,当有用户进行桶盖开启时,盖体主体的半椭圆形端会逐渐顶压触发顶压板下降,使触发顶压板会通过第一装配扣杆在第一顶压活动槽内顶压杠杆主体左端下降,使杠杆主体右端上升,并会通过第二顶压活动槽内的第二装配扣杆牵扯活塞抽压杆上升,使活塞抽压杆通过活塞装配板带动活塞上升,进而实现活塞装配槽内空气的上抽,从而使通过并接管与活塞装配槽相通的第一通气管、第二通气管、第三通气管、第四通气管会带动空气进行空气的抽压,从而在回收桶内4侧和顶端4侧形成负压,进而使回收桶内装配的回收袋会因为负压被吸附与回收桶贴合,实现回收桶装配的回收袋的撑开,并能够更好的进行回收袋在开盖后的稳固,防止回收袋因为垃圾重力的牵扯掉入桶内综上所述,本发明使用时,设备可通过桶盖的椭圆端顶压触发装置从而带动抽压装置进行回收桶内均与的空气抽压,使筒内4侧、底端、顶端4侧均会形成负压对开盖后的回收袋进行吸附,从而使回收袋在使用时,会因为负压的吸附而撑开,从而更好的避免垃圾对回收袋的牵扯,并由于负压的吸附稳固,能够更好的防止回收袋在开盖使用时会因为垃圾的牵扯而掉入回收桶内,便于使用。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

图1为本发明一种开盖吸附稳固式垃圾回收桶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一种开盖吸附稳固式垃圾回收桶剖视图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图2中a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图3中b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吸附回收桶-1、回收桶盖-2、活动装配头-3、开盖限位板-4、通气装置-101、回收桶体-102、杠杆传动装置-103、吸附触发装置-104、吸附抽压装置-105、盖体主体-201、装配扣接轴-202、第一通气管-101a、第二通气管-101b、第三通气管-101c、第四通气管-101d、并接管-101e、第一杠杆活动槽-103a、杠杆主体-103b、第一顶压活动槽-103c、第一装配扣杆-103d、杠杆装配轴-103e、第二杠杆活动槽-103f、第二装配扣杆-103g、第二顶压活动槽-103h、触发顶压装配槽-104a、触发顶压板-104b、压缩弹簧-104c、活塞抽压杆-105a、活塞装配槽-105b、活塞装配板-105c、活塞-105d。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发明。

请参阅图1-图4,本发明提供一种开盖吸附稳固式垃圾回收桶技术方案:其结构包括吸附回收桶1、回收桶盖2、活动装配头3、开盖限位板4,所述吸附回收桶1为长方体,所述开盖限位板4为长方体且一体化设于吸附回收桶1顶端右侧,所述活动装配头3为半圆形接头且设有2个,所述活动装配头3焊接于吸附回收桶1顶端右方前后两侧,所述活动装配头3位于开盖限位板4左侧,所述回收桶盖2右端与2个活动装配头3之间镶嵌扣接,所述吸附回收桶1包括通气装置101、回收桶体102、杠杆传动装置103、吸附触发装置104、吸附抽压装置105,所述回收桶体102为凹字形长方体,所述通气装置101与一体化设于回收桶体102内部且与回收桶体102凹槽和吸附抽压装置105相通,所述吸附抽压装置105设于回收桶体102内部右上方且贯穿回收桶体102右端上侧中部,所述杠杆传动装置103一端与吸附抽压装置105扣接并另一端与吸附触发装置104扣接,所述吸附触发装置104镶嵌扣接于回收桶体102顶端右侧且顶端与回收桶盖2相接,所述回收桶盖2包括盖体主体201、装配扣接轴202,所述盖体主体201左侧为长方体且右端为半椭圆体,所述盖体主体201右端下侧与吸附触发装置104相接,所述盖体主体201前后两端右侧均通过装配扣接轴202与活动装配头3镶嵌扣接,所述通气装置101包括第一通气管101a、第二通气管101b、第三通气管101c、第四通气管101d、并接管101e,第一通气管101a、第二通气管101b、第三通气管101c、第四通气管101d、并接管101e均与回收桶体102为一体化结构,所述第一通气管101a一端与并接管101e底端相通且另一端与回收桶体102凹槽底端中部相通,所述第二通气管101b一端与并接管101e底端相通且另一端与回收桶体102凹槽下侧前后左右中部相通,所述第二通气管101b位于第一通气管101a左侧,所述第三通气管101c一端与并接管101e底端相通且另一端与回收桶体102中部前后左右中部相通,所述第三通气管101c位于第二通气管101b左侧,所述第四通气管101d一端与并接管101e左端相通且另一端与回收桶体102凹槽上侧前后左右中部和顶端前后左右中部相通,所述并接管101e与吸附抽压装置105相接,所述杠杆传动装置103包括第一杠杆活动槽103a、杠杆主体103b、第一顶压活动槽103c、第一装配扣杆103d、杠杆装配轴103e、第二杠杆活动槽103f、第二装配扣杆103g、第二顶压活动槽103h,所述第一杠杆活动槽103a、第二杠杆活动槽103f均与回收桶体102为一体化结构,所述第二杠杆活动槽103f位于吸附抽压装置105上方,所述第一杠杆活动槽103a位于第二杠杆活动槽103f左侧,所述杠杆装配轴103e贯穿杠杆主体103b中部与回收桶体102镶嵌扣接且位于第一杠杆活动槽103a、第二杠杆活动槽103f之间,所述杠杆主体103b左侧由前至后一体化贯穿设有第一顶压活动槽103c且右侧由前至后一体化贯穿设有第二顶压活动槽103h,所述第一顶压活动槽103c右侧通过第一装配扣杆103d与吸附触发装置104镶嵌扣接,所述第二顶压活动槽103h左侧通过第二装配扣杆103g与吸附抽压装置105镶嵌扣接,所述吸附触发装置104包括触发顶压装配槽104a、触发顶压板104b、压缩弹簧104c,所述触发顶压板104b为t字形板且底端中部一体化镶嵌设有触发顶压装配槽104a,所述触发顶压板104b底端通过压缩弹簧104c与回收桶体102顶端右侧镶嵌扣接且顶端与盖体主体201椭圆形端底端相接,所述触发顶压装配槽104a底端贯穿回收桶体102与第一装配扣杆103d镶嵌扣接且包覆于杠杆主体103b左端外侧,所述吸附抽压装置105包括活塞抽压杆105a、活塞装配槽105b、活塞装配板105c、活塞105d,所述活塞装配槽105b与回收桶体102为一体化结构且右端上侧贯穿回收桶体102右端中部,所述活塞装配槽105b位于第二杠杆活动槽103f下方且底端与并接管101e相通,所述活塞装配板105c底端锁接有活塞105d且顶端中部垂直焊接有活塞抽压杆105a,所述活塞105d与活塞装配槽105b过渡配合,所述活塞抽压杆105a顶端贯穿回收桶体102与第二装配扣杆103g镶嵌扣接。

吸附回收桶1、回收桶盖2、活动装配头3、开盖限位板4、通气装置101、回收桶体102、杠杆传动装置103、吸附触发装置104、吸附抽压装置105、盖体主体201、装配扣接轴202、第一通气管101a、第二通气管101b、第三通气管101c、第四通气管101d、并接管101e、第一杠杆活动槽103a、杠杆主体103b、第一顶压活动槽103c、第一装配扣杆103d、杠杆装配轴103e、第二杠杆活动槽103f、第二装配扣杆103g、第二顶压活动槽103h、触发顶压装配槽104a、触发顶压板104b、压缩弹簧104c、活塞抽压杆105a、活塞装配槽105b、活塞装配板105c、活塞105d

本发明的主要特征是:使用时,可开启桶盖,并将回收袋套入回收桶体102的凹槽内,后盖合桶盖,当有用户进行桶盖开启时,盖体主体201的半椭圆形端会逐渐顶压触发顶压板104b下降,使触发顶压板104b会通过第一装配扣杆103d在第一顶压活动槽103c内顶压杠杆主体103b左端下降,使杠杆主体103b右端上升,并会通过第二顶压活动槽103h内的第二装配扣杆103g牵扯活塞抽压杆105a上升,使活塞抽压杆105a通过活塞装配板105c带动活塞105d上升,进而实现活塞装配槽105b内空气的上抽,从而使通过并接管101e与活塞装配槽105b相通的第一通气管101a、第二通气管101b、第三通气管101c、第四通气管101d会带动空气进行空气的抽压,从而在回收桶内4侧和顶端4侧形成负压,进而使回收桶内装配的回收袋会因为负压被吸附与回收桶贴合,实现回收桶装配的回收袋的撑开,并能够更好的进行回收袋在开盖后的稳固,防止回收袋因为垃圾重力的牵扯掉入桶内。

本发明解决的问题是传统的垃圾回收桶在套袋后只能够通过桶盖或桶边进行简单的回收袋稳固,导致一,在开盖放置垃圾时由于垃圾的重量,会拉扯回收袋掉入回收桶内,导致需要人重新拾取套袋,较为不便;二,垃圾袋在放置时,因为收纳时的折叠,导致使用时,因为撑开时的摩擦导致会有静电吸附,导致回收袋在放置后会出现撑开不完全的状态,进而加剧垃圾放置时对回收袋的拉扯,本发明通过上述部件的互相组合,使本发明能够实现,(优点)。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发明的优点,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发明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发明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发明。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发明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