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携式运输容器和车辆的运输容器支架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149088发布日期:2019-03-19 23:15阅读:130来源:国知局
便携式运输容器和车辆的运输容器支架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根据权利要求1的前序部分所述的便携式运输容器,特别是用于车辆的便携式运输容器。本发明还涉及根据权利要求8的前序部分的车辆的运输容器支架系统以及根据权利要求10的前序部分的用于制造这种便携式运输容器的方法。



背景技术:

用于运输负载(可以由例如购买的货物组成)的便携式容器应该具有相对于负载尽可能低的皮重。该要求与容器的机械强度(这是安全运输负载所需的)方面的要求不一致。

为了满足这种需求,现有技术中,提高便携式容器的机械强度的建议已知。

例如,us2012/0273561a1描述了一种容器,其包括至少一个面板或翼片,该面板或翼片形成容器的底座或至少一个壁的至少一部分。面板或翼片包括瓦楞纸板并具有内表面和外表面。所述容器具有至少一个加强带或加强线,所述加强带或加强线通过粘合连接固定到所述容器的至少一个面板或翼片上,其中所述加强带或所述加强线包括布置在基底上的粘合剂。基底可以是纤维材料或非纤维材料,例如聚合物膜。纤维材料可以以织造或非织造条带、纤维增强膜、纤维束、单丝或其任何所需组合的形式存在。纤维束的示例包括可以单向取向的复丝线。

在至少100g/den(1den=1g/9000m)0%和4%之间的膨胀的情况下,加强带或加强线具有正割模量。加强带或加强线的宽度小于或等于10mm。在制造基底期间,可以将加强带或加强线施加在容器的基底上。或者,一旦容器成形或折叠或胶合以形成成品容器,就可以将加强带或加强线施加在容器上。

gb2393951a还公开了一种一次性板条箱插件,其包括前壁、端壁和两个侧壁,所述壁使用连接翼片组装,以形成装配到塑料存储板条箱中的容器。一次性板条箱插件装在一个塑料存储板条箱中,可以堆放运输并在目的地拆除,以便可以放回塑料存储板条箱。折叠使得一次性板条箱插件可以折叠在一起并存储起来以便在嵌套的塑料存储板条箱中堆叠。由前壁和端壁中的粘合带或模制部件加强的开口和连接翼片相对于彼此定向,以形成抓握件。

fr2034356a2进一步提出了包装板条箱,其包括由发泡聚苯乙烯构成的具有倒角端部和楔形槽的成形面板,这些楔形槽在面板中间隔开,以使得面板可以折叠成板条箱形式,折叠线由柔性材料的整合带加强,优选地由聚丙烯制成。带优选地是穿孔的或具有凸起,以便改善其在面板中的锚固。特别是,包装板条箱可用于生产水果板条箱,水果板条箱可以折叠成扁平状以便存放或重复再使用。该结构可以包括底板,该底板锁定在轨道上,该轨道附接到侧壁并且可以具有分隔格栅。所提出的加强带具有一对楔形肋,其有助于使模具中的带与面板铰链轴对齐。

在现有技术中还已知用于车辆的便携式容器,特别是用于紧固在车辆的装载表面上的装置,以防止便携式容器在行进期间滑动。

例如,us2002/0145022a1因此描述了一种使用容器/载体,其可折叠在一起并且完全以折叠状态安装并且准备用于具有开放装载区域(平板卡车)的运动型多用途车(suv)、货车或商用车辆,该开放装载区域用于运输当车辆移动时不会翻倒或滑动的食品袋等。在外部面板上装有velcro尼龙搭扣和磁铁,可以折叠在一起的使用容器/载体可以存放在或用在车辆的货舱中,货舱中存在诸如织物、地垫、地毯或裸金属的材料。可以折叠在一起的使用容器/载体也可以在开放装载区域的紧固点处用弹性带固定。在折叠在一起的状态下,使用容器/载体可以存放在车辆的后座、后长座后面或行李厢内。可以折叠在一起的使用容器/载体由聚丙烯构成,并包括六个预安装的可折叠面板,即四个垂直面板和两个带有分隔壁的地板面板。销钉永久性地安装为面板和分隔壁的铰链,以用作整个单元。在几秒钟内,可以折叠在一起的使用容器/载体可以折叠起来存放或展开以便使用。

de102006049199a1进一步提出了一种存储装置,其具有至少一个用于容纳车辆中的物品的容器。容器可以固定在车辆侧凹部中并且至少可以从使用位置调节到非使用位置。

存储装置的每个容器具有近似矩形的底部,并且在每种情况下具有两个较短的壁和两个较长的壁。在每种情况下,用于处理相应容器的手柄附接到较短的壁上。至少容器的壁由具有可以制成更硬的多个部分的柔性材料形成。

这些可以制成更硬的部分使得可以以特定的几何形状固定在容器的使用位置,以确保容纳物品的足够的稳定性。可以通过施加外力将可以制成更硬的部分固定在特定位置,以便在必要时通过相应的反作用力从该稳定位置调节,以便转移到容器的非使用位置。具有上述性质的特定塑料可优选用作容器壁的柔性材料。

鉴于突出的现有技术,在与车辆结合使用的便携式运输容器领域仍有改进的空间。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所基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便携式运输容器,其在高承载能力的情况下具有低皮重,其可以安全地运输并且在车辆行李厢中行驶期间没有位移。

根据本发明,该目的通过具有权利要求1的特征的便携式运输容器和具有权利要求8的特征的车辆的运输容器支架系统来实现。该目的还通过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一种用于制造这种便携式运输容器的方法来实现。从属权利要求进一步公开了本发明的特别有利的配置。

应该指出的是,在以下描述中单独列出的特征和措施可以以任何期望的技术上有利的方式彼此组合,并突出本发明的进一步配置。该描述描绘并且另外指定了本发明,特别是结合附图。

根据本发明的便携式运输容器具有至少一个底板和至少四个侧板,所述底板和侧板通过可枢转连接件彼此连接,以便能够使运输容器至少在打开使用位置和封闭存储装置之间移动。至少一个底板和四个侧板主要由塑料构成。

在本发明的含义内,术语“便携式”应理解为特别是这样的运输容器,其最大总重量(包括其中包含的物品或货物)在15至50kg之间,因此它可以由一个正常人或两个正常人共同承载。

在本发明的含义内,术语“主要”应理解为特别是大于50%体积、优选大于70%体积、特别优选大于90%体积的比例。该术语应特别包括便携式运输容器完全(即100%)由塑料组成的可能性。

提出了包括塑料薄膜的多个加强元件,它们以牢固结合的方式至少部分地连续地连接到底板或四个侧板中的一个侧板的表面附近。

在本发明的含义内,术语“多个”应理解为特别是至少为两个。在本发明的含义内,术语“提供”应当被理解为被特别配置或安排。

以这种方式,可以提供一种便携式运输容器,其具有显著减小的底板和侧板的壁厚以及由此产生的较低皮重,特别适合与车辆组合使用,因为如果便携式运输容器存放在车辆中(但未使用),燃料也可以节省。

在本发明的含义内,术语“车辆”应理解为特别是轿车、重型货车或公共汽车。

多个加强元件中的加强元件优选地沿着虚线布置,虚线对应于具有相同形式而没有多个加强元件的运输容器的力引入线。以这种方式,可以用很少的材料费用实现便携式运输容器的强度的特别有效的加强。

多个加强元件的塑料薄膜主要由与底板和四个侧板相同的塑料材料构成。结果,可以以简单的方式实现加强元件与底板或其中一个侧板之间的特别持久且承载牢固地结合的连接。

多个加强元件的塑料薄膜特别有利地包含至少一种热塑性塑料材料。热塑性塑料材料可优选选自包含以下材料的组:聚丙烯(pp)、聚酰胺(pa)组、聚碳酸酯(pc)、聚醚酰亚胺(pei)、聚甲醛(pom)、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abs)、包括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的聚酯(pe)、这些塑料材料的可能的发泡形式和这些材料中至少两种的可能混合物。所述材料重量轻,具有足够高的强度并允许使用大规模生产方法,例如注塑成型,由此可以以简单的方式生产底板或其中一个侧板的甚至复杂结构。

如果增强元件具有以牢固结合的方式连接到塑料薄膜的纤维,则可以提供便携式运输容器,在该情况下,底板和侧板的壁厚可以进一步减小,由此进一步降低了运输容器的皮重。结果,便携式运输容器非常特别适合与车辆结合使用。

以牢固结合的方式连接到塑料薄膜的纤维可以在单一方向上取向,例如在塑料薄膜的延伸方向上。由此可以实现与作用在纤维方向上的力相比强度的显著增加。或者,纤维也可以在两个方向上取向,这两个方向形成不同于零的角度,其中由两个交叉方向形成的较小角度在20°和90°之间的范围内。结果,与垂直于交叉方向之一作用的力相比,也可以实现强度的增加。为了增加强度,纤维还可以在多于两个不同的方向上取向,由此可以实现近似各向同性的强度分布。

纤维优选包括玻璃纤维、碳纤维或芳香族聚酰胺纤维或这些纤维中的至少两种的混合物。这些类型的纤维是可商购的,因此可以以简单的方式提供加强元件,其中纤维以牢固结合的方式连接到塑料薄膜上。

如果来自多个加强元件的加强元件至少将底板或四个侧板中的一个侧板的相对的角对角连接到彼此,则可以实现底板和一个侧板的机械强度值的特别好的增加。

在便携式运输容器的优选实施例中,至少一个底板在其下侧配备有至少一个抓握元件。以这种方式,便携式运输容器的操作尤其可以从封闭的存储位置得到改善。

所述至少一个抓握元件特别有利地形成为弹性带,所述弹性带在其两个端部处固定到所述底板上,因为所述至少一个抓握元件在不使用的情况下能够以节省空间的方式平放在所述底板上。

在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提出了一种车辆的运输容器支架系统。运输容器支架系统包括至少一个根据本发明的便携式运输容器和车辆的行李厢地板和/或后长座。

用于容纳一个便携式运输容器的至少一个开口腔设置在行李厢地板和/或后长座中以用于每个便携式运输容器。这里,便携式运输容器可以在开口腔中以形状配合的方式保持在打开使用位置和闭合存储位置。此外,开口腔的深度适合于便携式运输容器在封闭存储位置的高度,使得在底板向上的情况下,底板的下侧与行李厢地板齐平或与后长座齐平。

由于便携式运输容器在相应的开口腔中的形状配合保持,可以有效地防止运输过程中运输容器的滑动。由于将腔的深度适合相应的运输容器的高度,行李厢底座与运输容器的底板的下侧形成可以有利地装载的平坦表面。

在包括行李厢底板的运输容器支架系统的有利实施例中,在行李厢底板上在相应的开口腔和行李厢底板的后端之间为每个便携式运输容器设置多个固定附接的滑轨。

由于固定附接的滑轨,填充的便携式运输容器例如可以在装载到行李厢中时在滑轨上被推动到相关的开口腔,由此装载运输容器得到显著促进。

滑轨优选由光滑的塑料材料制成,例如由聚四氟乙烯(ptfe)制成。

在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提出了一种用于制造所公开的便携式运输容器的方法。

根据本发明,该方法至少通过以下步骤表征:

-提供包括注塑模具的注塑成型装置,

-在注塑模具中布置包括塑料薄膜的加强元件,

-关闭注塑模具,

-通过注塑成型装置用塑料熔体过度喷涂加强元件,以形成底板或其中一个侧板,

-冷却和打开注塑模具,以及

-移除生产的底板或侧板。

通过使用根据本发明的方法,所公开的便携式运输容器的底板和侧板可以以低成本的方式以高精度尺寸和短生产时间生产。由于高精度尺寸,可以以简化的方式执行便携式运输容器从所生产的底座和侧板的最终组装。

在注塑模具中布置包括塑料薄膜的加强元件的步骤特别优选地包括将加强元件附接在铺有地毯的地板件上,该地板件适合于底板的表面,并且铺有地毯的地板件与附加的加强元件一起布置在注塑模具中。

以这种方式,底板的下侧可以在其生产期间直接配备有铺有地毯的地板,该铺有地毯的地板优选地与作为行李厢地板的表面设置的铺有地毯的地板相同地形成。如果便携式运输容器位于相关开口腔中的封闭存储位置,则由此可以实现行李厢地板的均匀表面以及便携式运输容器在车辆行李厢中的无缝集成。

附图说明

图1以透视图示出了根据现有技术的便携式运输容器。在从属权利要求和以下附图说明中公开了本发明的其他有利配置。

在其中:

图2以透视图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便携式运输容器;

图3示出了用于根据图2的便携式运输容器的包括玻璃纤维加强塑料薄膜的加强元件;

图4示出了根据图2的便携式运输容器的底板的下侧视图;

图5示出了根据图2的便携式运输容器的底板的下侧的另一视图;

图6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用于制造根据图2的便携式运输容器的方法的流程图;

图7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车辆的运输容器支架系统的部件的示意图;

图8示出了按照根据图7的本发明的运输容器支架系统的示意图,其中便携式运输容器处于封闭存储位置;

图9示出了按照根据图7的本发明的运输容器支架系统的示意图,其中一个便携式运输容器处于打开使用位置;

图10以示意图示出了根据图7的车辆行李厢底板的相关开口腔中的便携式运输容器的替代布置;以及

图11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备选运输容器支架系统的示意图,其中便携式运输容器处于封闭存储位置。

具体实施方式

在各图中始终为相同的部件提供相同的附图标记,这就是为什么它们通常也仅描述一次的原因。

作为示例,图1示出了根据现有技术的便携式运输容器10k(来自keeeper的oktprofiklapp-box45升,以前的okt,stemwede)。便携式运输容器10k具有矩形底板12k、两个相对部置的一件式侧板14k和两个相对部置的两件式侧板16k,它们分别通过沿纵向方向设置的一个铰链可折叠。环形抓握元件18k布置在每个侧板14k、16k的上侧。底板12k和侧板14k、16k通过可枢转的连接件(即通过带有钢销的铰链)彼此连接,以便使便携式运输容器10k能够在打开使用位置(图1顶部)和封闭存储位置(图1底部的过渡位置)之间移动。传统的便携式运输容器10k主要由塑料(即聚丙烯)构成,其容量为45升、承载能力为50千克(尺寸54×37×28厘米(宽×深×高))。

图2以透视图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便携式运输容器10的一个可能的实施例。根据本发明的便携式运输容器10在其结构上对应于图1中所示的传统便携式运输容器10k,但其壁厚小20%至40%并且具有相应的减小的皮重。根据本发明的便携式运输容器10k具有多个加强元件22。加强元件22包括条形塑料薄膜26,该条形塑料薄膜26形成有恒定宽度(图3),包含热塑性塑料材料的混合物,即聚酰胺和聚酯。塑料薄膜26形成以牢固结合的方式连接到塑料薄膜26的芳香族聚酰胺纤维(例如kevlar)的基质,该芳香族聚酰胺纤维沿塑料薄膜26的纵向延伸方向取向。在图3中示出了这种芳香族聚酰胺纤维加强塑料薄膜的示例。

为了在加强元件22和底板12(图2)或侧板14、16之间实现特别好的机械连接,加强元件22的塑料薄膜26可以替代地选自与底板12或侧板14、16相同的塑料材料。

从图2中可以清楚地看出,多个加强元件22沿着虚线布置,虚线对应于具有相同的形式而没有多个加强元件22的便携式运输容器10k的力引入线。例如,一些虚线对应于侧板14、16的垂直或水平布置的腹板20。其他虚线围绕便携式运输容器10的环形抓握元件18布置。

加强元件22被实施为芳香族聚酰胺纤维增强塑料薄膜26的邻接条带,并且以牢固结合的方式连接到底板12或侧板14、16中的一个侧板的表面附近。

在每种情况下,多个加强元件22中的两个加强元件24以它们将相对的角彼此对角连接起来的方式附接到便携式运输容器10的两个相对布置的短的一件式侧板14(仅在一个侧板14的情况下示出)。

在图4中示出的根据图2的便携式运输容器10的底板12的下侧的视图中显而易见的是,多个加强元件22中的两个加强元件24被附接,使得它们将底板12的相对的角对角连接到彼此。出于说明的目的,加强元件24在图4中示出为开放的,尽管它们布置在铺有地毯的地板件30下方,这将在下面更详细地讨论。

在图5中再现了根据图2的便携式运输容器10的底板12的下侧的另一视图。显而易见的是,底板12在其下侧配备有圈形抓握元件28,抓握元件28具有橡胶弹性带。弹性带在其两端用端盖固定在底板12上,并且在不使用的情况下以节省空间的方式平放在底板12上。如下面更详细描述的,在底板12下侧的圈形抓握元件28改善了便携式运输容器10的操作。

图6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用于生产根据图2的便携式运输容器10的方法的可能实施例的流程图。

在该方法的第一步骤48中,提供了包括注塑模具和具有聚丙烯(pp)颗粒的供应源的注塑成型装置。在随后的步骤52中,根据为侧板14、16之一提供的位置,将多个加强元件22中的加强元件22、24布置在注塑模具中。如果注塑模具是用于生产侧板14、16的模具,则多个加强元件22中的加强元件22、24在制备步骤50中附接到铺有地毯的地板件30(图4)。

在该方法的下一步骤54中,关闭注塑模具。如果将pp颗粒的一部分加热到预定温度,则在另一步骤56中,借助于注塑成型装置用pp熔体对加强元件22、24进行过度喷涂,以形成底板12或侧板14、16中的一个侧板。

在冷却到预定的冷却温度之后,在另一步骤58中打开注射模具,并且模制的底板12或模制的侧板14、16可以从注塑模具中取出或者以熟悉的方式在该方法的下一步骤60中排出。

在最终组装步骤62中,最终组装生产的底板12和四个生产的侧板14、16,以形成根据本发明的便携式运输容器10。

图7再现了根据本发明的由轿车形成的车辆34的运输容器支架系统32的部分的示意图。运输容器支架系统32包括三个根据本发明并在上面描述的便携式运输容器10和车辆34的行李厢地板38。

行李厢地板38在其表面上配备有铺有地毯的地板覆盖物40,该铺有地毯的地板覆盖物40在材料特性方面形成为与附接到底板12下侧的铺有地毯的地板件30相同(图4)。用于容纳便携式运输容器10的相关开口腔42设置在行李厢底板38中,用于三个便携式运输容器10(图7)中的每一个。铺有地毯的地板覆盖物40在开口腔42的位置处凹进。在一个替代实施例中,铺有地毯的地板覆盖物40可以在开口腔42的侧壁上延续。

三个便携式运输容器10中的每一个可以在其打开的使用位置中以形状配合的方式保持在相关的开口腔42中,由此在车辆34的行进期间有效地固定防止其移位。在图9中示出了用于中央便携式运输容器10的形状配合保持。

三个开口腔42中的每一个的深度44适合于处于关闭存储位置的相关便携式运输容器10的高度,使得如果当底板12朝上时相应的便携式运输容器10的底板12的下侧以形状配合的方式保持在相关的开口腔42中,则相应的便携式运输容器10的底板12的下侧与行李厢地板38齐平,如图8所示。

在这种结构中,行李厢地板38的铺有地毯的地板覆盖物40和便携式运输容器10的铺有地毯的地板件30形成均匀的表面,该表面仅被附接到底板12的下侧的圈形抓握元件28中断,从而实现三个便携式运输容器10在车辆34的行李厢中的无缝集成。

便携式运输容器10可以容易地从其附接到底板12下侧的抓握元件28处从开口腔42移除,由此以相同的运动将其从关闭储存位置转移到打开使用位置。

如图9所示,在行李厢地板38上在各自的开口腔42和行李厢地板38的后端之间为每个便携式运输容器10设置多个由聚酰胺构成的固定附接的滑轨46,在装载到行李厢中一直到相关的开口腔42的过程中,可以在多个滑轨上推动填充的便携式运输容器10的底板12下侧上的铺有地毯的地板件30,结果大大便于便携式运输容器10的装载。

除了图7至9中所示的配置之外,还可以想到其他装置,其中三个开口腔42彼此相邻布置。在图10中以示意图再现了根据图7的车辆34的行李厢地板38的相关开口腔42中的便携式运输容器10的替代布置的非限制性选择。

图11中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车辆34的替代运输容器支架系统32'的示意图,其中便携式运输容器10处于封闭存储位置。运输容器支架系统32'除了根据本发明并且如上所述的三个便携式运输容器10外,还包括车辆34的后长座36。与前面的示例性实施例相反,三个便携式运输容器10和相关的开口腔42'布置在车辆34的后长座36的后侧。在闭合存储位置,便携式运输容器10除了形状配合连接之外,还可以在相关的开口腔内保持锁定连接。这种锁定连接在现有技术中是已知的,因此不必在此更详细地描述。在倾斜的后长座36的情况下,便携式运输容器10可以形状配合的方式保持在相关的开口腔中的打开使用位置。

附图标记:

10便携式运输容器

12底板

14一件式侧板

16两件式侧板

18环形抓握元件

20腹板

22加强元件

24对角加强元件

26塑料薄膜

28圈形抓握元件

30铺有地毯的地板件

32运输容器支架系统

34车辆

36后长座

38行李厢地板

40铺有地毯的地板覆盖物

42开口腔

44深度

46滑轨

方法步骤:

48提供注塑成型装置

50在铺有地毯的地板件上安装加强元件

52在注塑模具中布置加强元件(适用于铺有地毯的地板件)

54关闭注塑模具

56过度喷涂加强元件以形成底板或其中一个侧板

58冷却并打开注塑模具

60移除生产的底板或侧板

62便携式运输容器的最终组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