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非规则零件上料设备及其使用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6664582发布日期:2019-01-18 23:11阅读:226来源:国知局
一种非规则零件上料设备及其使用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上料设备领域,具体来说是一种用于非规则零件上料的上料设备及其使用方法。



背景技术:

传统零部件上料必然需要用到上料设备,传统上料设备都是使用传送带等结构,而传送带送料因为传送带自身问题,使得传送带不能转运较重的零件,同时传送带上料不能分散上料,当零件放置在传送带某一区域后,零件不能在传送带上移动,使得零件堆积,不能实现零件的分散,不利于后续的单一拾取,为了解决上述公开的问题,一种新型的上料设备是现在所需要的。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新型的上料设备。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用于非规则零件上料的上料设备,所述上料设备包括支撑框架,在支撑框架上设有工作台,所述工作台上至少设有两个带动零件运动的转运部,相邻转运部运动方向相反;所述上料设备还包括用于零件被转运出上料设备的卸料部,所述上料设备还包括用于零件导向的导向部。

所述导向部包括第一导向部和第二导向部,所述第一导向部和第二导向部分别分布在转运部的两端;所述第一导向杆和第二导向杆对称分布,所述第一导向杆和第二导向杆水平投影相对于转运部倾斜设置。

所述转运部包括设置在工作平台上的转运链板带,所述转运链板带连接有用于驱动转运链板带运动的第一驱动部件;所述卸料部包括设置在工作平台上的卸料链板带,所述卸料链板带连接有用于驱动卸料链板带运动的第二驱动部件;所述卸料链板带的上端面与转运链板带的上端面相齐平。

所述上料设备还包括设置在工作台上的支撑侧板组件,所述转运部两端分别设有一个支撑侧板组件,所述支撑侧板包括侧面支撑框架,在侧面支撑框架上设有横向连接板,所述横向连接板通过连接板与第一导向杆或者第二导向杆相连接。

所述连接板与横向连接板活动连接。

所述连接板通过第一连接部与横向连接板相连接,所述第一连接部包括设置在连接板上的腰型槽和设置在横向连接板上的连接孔,所述连接板和横向连接板通过第一紧固螺栓穿过腰型槽和连接孔相连接;所述连接孔内设有内螺纹。

所述卸料部的一端连接有用于零件转移的转运装置,所述转运装置包括移动零件位置的移动组件,所述移动组件包括与支撑框架相连接的顶升气缸,所述顶升气缸的活塞杆端部连接有放置平台。

所述转运装置还包括用于与移动组件相配合实现零件从卸料部转移到移动装置上的推动组件,所述推动组件包括推动气缸,所述推动气缸的活塞杆端部连接有推动板。

所述推动板与零件相接触的一侧设有限位凹槽。

一种用于非规则零件上料的上料设备的使用方法,所述使用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组装上料设备,并确定需要上料的上料零件;

(2)步骤(1)完成后,把需要上料的待上料零件倾倒在转运链板带上,并启动第一驱动部件,使得各个转运部转动,同时启动第二驱动部件,使得卸料链板带转动;

(3)步骤(2)完成后,通过转运部和导向部的相互作用,并持续运转各个转运部,实现倾倒在转运部上的待上料零件从转运部依次移动到卸料部,进而实现待上料零件的上料操作。

本发明的优点在于: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新型的上料设备,通过转动部、卸料部以及导向部的配合,可以实现待上料零件的上料操作,同时通过转运部呀导向部的配合,可以使得待上料零件被分散,方便后续上料操作。

附图说明

下面对本发明说明书各幅附图表达的内容及图中的标记作简要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区域的局部放大图。

图3为图1中b区域的局部放大图。

图4为图1中e区域的局部放大图。

图5为图1中f区域的局部放大图。

图6为图1中g区域的局部放大图。

图7为本发明中支撑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图7中c区域的局部放大图。

图9为图7中d区域的局部放大图。

图10为本发明中卸料部和转运部的立体图。

图11为本发明中卸料部和转运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发明中出去第二防护侧板的立体图。

图13为图12中h区域的局部放大图。

图14为本发明中防护侧板的俯视图。

上述图中的标记均为:

1、支撑框架,2、工作台,3、导向部,4、转运部,5、卸料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照附图,通过对最优实施例的描述,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一种用于非规则零件上料的上料设备,所述上料设备包括支撑框架1,在支撑框架1上设有工作台2,所述工作台2上至少设有两个带动零件运动的转运部4,相邻转运部4运动方向相反;所述上料设备还包括用于零件被转运出上料设备的卸料部5,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不规则零件上料的装置,通过转运部4的设置,可以实现零件在上料设备上的运动,实现零件的进给操作,同时作为更大的优选,本发明中所述上料设备还包括用于零件导向的导向部3;所述导向部3包括第一导向部3和第二导向部3,所述第一导向部3和第二导向部3分别分布在转运部4的两端;所述第一导向杆31和第二导向杆32对称分布,所述第一导向杆31和第二导向杆32水平投影相对于转运部4倾斜设置;本发明中导向部3的设置,是用来改变待上料零件所处转运部4的位置,因为本发明中导向部3包括两个倾斜设置的第一导向杆31和第二导向杆32,并且第一导向杆31和第二导向杆32倾斜设置,并且第一导向杆31和第二导向杆32对称设置,同时要求第一导向杆31和第二导向杆32端部距离较大的一侧靠近卸料部5设置;这样可以当其中一个转运部4带动零件与第一导向杆31或者第二导向杆32接触时,因为第一导向杆31或者第二导向杆32的设置阻碍了该零件的持续运动,而第一导向杆31或者第二导向杆32对其施加一个垂直与第一导向杆31或者第二导向杆32的力,进而使得该零件沿着第一导向杆31或者第二导向杆32进入下一个转运部4,持续进行这样的操作,可以使得零件进入卸料部,进而实现零件的转运,从而实现零件的上料操作;同时作为更大的优化,本发明中转运部4可以采用传送带等结构,在实际中为了保证转运部4结构简单,并且使得转运部4整体结构强度足够大,所以在本发明中转运部4包括设置在工作平台上的转运链板带41,所述转运链板带41连接有用于驱动转运链板带41运动的第一驱动部件;转运链板带41实际上是由多个单体链板组成的,这里属于一个公知技术,只是名字有所区别,但是在实际中是常用部件;第一驱动部件包括用于驱动转运链板带移动的第一驱动电机,第一驱动电机就是一个简单电机结构,属于公知技术;基于转运部的设置,本发明转运部4可以实现零件在一个平面上进行运动,使得零件从设备的一侧转移到另一侧,从而实现零件的散乱,而为了使得在转运部4分散后的零件可以被转运出去,本发明还设有卸料部5,所述卸料部5包括设置在工作平台上的卸料链板带51,所述卸料链板带51连接有用于驱动卸料链板带51运动的第二驱动部件;这里卸料链板带51也是由多个单体链板拼装而成的,实际上卸料链板带51和转运链板带41在结构上相同,只是尺寸因为实际设计而出现不同,实际连接方式都是相同的,也属于一个公知技术,同时作为更大的优化,本发明中第二驱动部件包括第二驱动电机,第二驱动电机也是实际上一个电机结构,第二驱动电机和第一驱动电机在结构上区别不大,主要是为了驱动转运链板带和卸料链板带转动;电机能够转动是一个公知的技术,本发明也仅仅只是使用电机固有的一个特性,属于公知技术。

作为优选的,本发明中卸料链板带51的上端面与转运链板带41的上端面相齐平;这样的设计方式,方便零件在卸料部5和转运部4连接处进行转移,避免两者出现高度差而影响零件的转运。

作为优选的,本发明中所述上料设备还包括设置在工作台2上的支撑侧板组件6,所述转运部4两端分别设有一个支撑侧板组件6,所述支撑侧板包括侧面支撑框架61,在侧面支撑框架61上设有横向连接板62,所述横向连接板62通过连接板33与第一导向杆31或者第二导向杆32相连接;支撑侧板组件6的设置为第一导向杆31和第二导向杆32提供了安放场所,同时实现了第一导向杆31和第二导向杆32的固定;所述连接板33与横向连接板62活动连接;这里活动连接可以直接采用螺栓进行连接,也可以采用其他卡扣连接,目的是使得连接板33与横向连接板62相对位置发生改变,进而可以改变第一导向杆31和第二导向杆32的在转运部4上方的相对位置,可以改变上料设备的上料速度;同时作为优选的,本发明中所述连接板33通过第一连接部与横向连接板62相连接,所述第一连接部包括设置在连接板33上的腰型槽331和设置在横向连接板62上的连接孔,所述连接板33和横向连接板62通过第一紧固螺栓穿过腰型槽331和连接孔相连接;所述连接孔内设有内螺纹;通过这样的设置,因为腰型槽331具有一定的长度,可以根据需要进行选择连接板33与横向连接板62的相对位置。

作为优选的,本发明中所述卸料部5的一端连接有用于零件转移的转运装置7,所述转运装置7包括移动零件位置的移动组件,所述移动组件包括与支撑框架1相连接的顶升气缸71,所述顶升气缸71的活塞杆端部连接有放置平台72;通过卸料部5的转运,卸料链板带51带动处于其上方的零件被转运到放置平台72上,再通过顶升气缸71的设置,进而可以实现零件的上料操作;作为更大的优化,本发明中所述转运装置7还包括用于与移动组件相配合实现零件从卸料部5转移到移动装置上的推动组件8,所述推动组件8包括推动气缸81,所述推动气缸81的活塞杆端部连接有推动板82;推动气缸81推动推动板82移动,把处于卸料链板带51上的零件推动到放置平台72上,起到卸料的作用;在本发明中移动组件与推动组件8相对设置;更好的实现两者的配合使用。

作为优选的,本发明中所述推动板82与零件相接触的一侧设有限位凹槽83;限位凹槽83的设置方便对零件的包围,更好的实现对零件的限制,方便对零件的推动。

作为优选的,本发明中所述上料设备还包括用于分割相邻零件的阻断装置12,所述阻挡装置包括与支撑框架1相连接第一驱动气缸121,第一驱动气缸的活塞杆端部设有分隔杆122,所述分隔杆122远离第一驱动气缸121的一端呈圆锥形;所述阻挡装置水平设置,所述分隔杆122水平投影垂直与卸料链板带51设置;通过第一驱动气缸121的推动分隔杆122移动,使得分隔杆122把卸料链板带上相邻的两个零件分隔,这样的设置方便推动组件8对单个零件的推动,方便单个零件的上料,避免多个零件集中上料的问题;作为更大的优化,本发明中支撑侧板组件6连接有调节组件9,所述调节组件9包括基板93,所述基板93通过螺纹杆92与调节板91相连接;螺纹杆92一端与基板93相连接,另一端与调节板91相连接,螺纹杆92与基板93活动连接,通过螺纹杆92与基板93相对位置的改变,可以改变调节板91与基板93的相对位置,实现调节功能,同时本发明中调节板91处于卸料链板带51的上方,方便用于改变卸料链板带的宽度,避免卸料链板带上的零件横向重合而影响后续的单体上料。

作为优选的,本发明中上料设备中设有防护侧板13,在整个设备的侧面都设有防护侧板,同时本发明中卸料链板带长度大于转运链板带长度,卸料链板带穿过侧面支撑框架,同时作为优化的,为了避免侧面支撑框架影响卸料链板带的带动零件卸料,侧面支撑框架上设有卸料槽,同时为了避免防护侧板对阻断装置的影响,在防护侧板13上设有避让孔,避让孔可以避免防护侧板13与阻断装置12发生干涉。

作为优选的,本发明中通过调节板91相对位置,可以实现调节板91与防护侧板13的相对位置,通过调节防护侧板与调节板之间的距离,可以用于改变卸料链板带51局部宽度的,进而起到筛选作用,避免宽度较大的零件被上料;同时为了方便调节组件的连接,本发明中基板93与支撑侧板组件相连接。

一种用于非规则零件上料的上料设备的使用方法,所述使用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组装上料设备,并确定需要上料的上料零件;

(2)步骤(1)完成后,把需要上料的待上料零件倾倒在转运链板带41上,并启动第一驱动部件,使得各个转运部4转动,同时启动第二驱动部件;

(3)步骤(2)完成后,通过转运部4和导向部3的相互作用,并持续运转各个转运部4,实现倾倒在转运部4上的待上料零件从转运部4依次排列到卸料部5,卸料部5带动待上料零件进行移动,使得待上料零件进行下一个工位,进而实现整体待上料零件的上料操作。

作为优选的,本发明中转运部4连接有用于转运链板带41进行支撑的支撑装置10,所述支撑装置10包括第一支撑装置101和第二支撑装置102,所述第一支撑装置101与转运部4中上层转运链板带41下端面相贴合;所述第二支撑装置102包括与转运部4中下层转运链板带41下端面相贴合;所述第一支撑装置101包括多个横向板1011,多个横向板1011相互之间平行设置,横向板1011处于相邻转运链板带41接触处的正下方,相邻转运链板带41结合处至少设有一个横向板1011,横向板1011起到对转运链板带的支撑作用,横向板1011沿转运链板带41运动方向设置,同时为了方便横向板1011的设置,第一支撑装置101还包括用于连接横向板1011的纵向板1012,所述纵向板1012与横向板1011垂直设置,纵向板1012的设置目的在于把多个横向板1011连接到一个,进而使得第一支撑装置101形成一个整体;而第一支撑装置101在上料设备上的设置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连接,可以插接在工作台2上的防护侧板13上,也可以通过支架与工作台2直接相连接,同时作为更大的优化,在横向板1011上方设有填充板1013,填充板1013用于填充相邻转运链板带41或者转运链板带41与卸料链板带51之间的间隙的填充板1013,保证整个装置的正常运行;同时在本发明中第二支撑装置102包括支撑滚轴1021,所述支撑滚轴1021上设有支撑套筒1022,通过这样的设置,不仅起到张紧转运链板带41和卸料链板带51的作用,还起到很好的支撑作用。

作为优选的,本发明中的工作台2上设有防护侧板13,在工作台2两侧分别设有一个防护侧板13,并且靠近转运部一侧的防护侧板13端部与支撑侧板组件6相接触,靠近卸料部一侧的防护侧板长度不小于卸料链板带长度;并且所述防护侧板13设置在工作台2边缘处,起到防护作用,同时本发明中防护侧板13高度高于转运链板带41和卸料链板带51的上端面,防护侧板13具有一定的阻挡作用,避免待上料零件从转运链板带41和卸料链板带51边缘处脱离;同时为第一支撑装置101和第二支撑装置102提供连接处,方便两者的连接,作为更大的优化的,本发明中防护侧板13包括第一防护侧板131和第二防护侧板132,所述第一防护侧板131处于转运链板带41或者卸料链板带51和第二防护侧板132之间,同时第一防护侧板131上设于支撑环形槽1311,支撑环形槽1311与转运链板带所呈环状结构相同,相应的在靠近卸料链板带一侧的第一防护侧板上也设有支撑环形槽1311,该支撑环形槽1311与卸料链板带所呈环状结构也相同,也就是本发明中支撑环形槽1311的结构是根据需要进行设置,所述支撑环形槽1311用于支撑转运链板带41或者卸料链板带51外侧端部,通过搭配支撑装置,使得卸料链板带51和转运链板带41承载能力提高;并且在本发明中作为更大的优化,为了方便防护侧板与工作台的连接,本发明中工作台2上设有安装条板11,安装条板11上设有用于安放第一防护侧板131和第二防护侧板132上的条形安放槽111;方便了第一防护侧板131和第二防护侧板132的安装。

作为优选的,本发明中工作台2上设有存放槽21,也就是存放槽相当于设置在工作台2上的流动槽,方便清洗水液存储,可以集中收集清理水液,同时再在工作台2下方外界一个连通管道与存放槽21相连接,从而避免清洗时清水液的散乱。

显然本发明具体实现并不受上述方式的限制,只要采用了本发明的方法构思和技术方案进行的各种非实质性的改进,均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