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螺旋动力输送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340394发布日期:2019-04-05 23:42阅读:253来源:国知局
一种螺旋动力输送装置的制作方法

一种螺旋动力输送装置,属于螺旋送料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目前,工业生产中,在物料输送时,多采用螺旋的方式进行,现有技术中最常见的为螺旋绞龙输送机,在使用过程中发现,绞龙式螺旋输送机会对物料进行挤压,较容易在绞龙内部形成沉积,此种方式对于物料的质量有较大的影响,特别是湿料的输送,尤其是某些湿料不能挤压的情况下,绞龙输送就严重影响物料的品质和后续产品的质量。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无积压、无挤压、高效率输送的螺旋动力输送装置。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螺旋动力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输送管和多个同轴安装的螺旋输送环,多个螺旋输送环的流动风向相同,且多个螺旋输送环相互之间留有间隙,螺旋输送环外部套装输送管,所述螺旋输送环的管体上沿轴向开设螺旋缝,螺旋输送环与输送管内部的连通腔之间至少设有一个连通口。

本发明改变了传统的螺旋式输送物料的结构形式,采用“无搅拌叶”的概念,将内部不带任何搅拌叶或搅拌槽的螺旋输送环引入物料输送的结构中来,利用螺旋输送环形成螺旋的风向,具体的,即利用螺旋输送环内的螺旋缝,形成螺旋的流向及动力,并利用多个同轴设置的螺旋输送环同时发出的动力逐渐形成向前推进的力,从而形成螺旋推进的形式,在不需要螺旋搅拌或推进浆叶的情况下,能够对物料,特别是湿料进行高质量的输送,并且在输送过程中能够最大程度的保证物料的本质和状态,不会对物料具有挤压或品向破坏,充分保证物料后续的生产、加工需要。

所述的螺旋缝为开设螺旋输送环上的多层平行设置的弧形缝隙。

所述的螺旋缝为开设螺旋输送环上的多条弧形缝隙,多条弧形缝隙交错设置。

所述的螺旋缝为开设在螺旋输送环上一条螺旋状设置的缝隙。

所述的螺旋缝设有两组,两组螺旋缝并排缠绕设置在输送管内壁上。

所述的螺旋缝在螺旋输送环的管体上的纵截面为倾斜设置的矩形,且从输送管到螺旋输送环内腔的进入方向为从下往上倾斜进入。

所述的输送管为套装在多个螺旋输送环外部的双层直管,双层直管一头封堵,包括外壳体和内壳体,外壳体和内壳体之间形成连通腔。

所述的多个螺旋输送环的直径逐步递增。

所述的多个螺旋输送环的外部套装阶梯状设置的管体,阶梯状设置的管体为双层管,双层管之间形成连通腔,连通腔连通所述螺旋输送环。

所述的螺旋输送环的入风端或出风端口处设有过滤网。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所具有的有益效果是:

本发明改变了传统的螺旋式输送物料的结构形式,采用“无搅拌叶”的概念,将内部不带任何搅拌叶或搅拌槽的螺旋输送环引入物料输送的结构中来,利用螺旋输送环形成螺旋的风向,具体的,即利用螺旋输送环内的螺旋缝,形成螺旋的流向及动力,并利用多个同轴设置的螺旋输送环同时发出的动力逐渐形成向前推进的力,从而形成螺旋推进的形式,在不需要螺旋搅拌或推进浆叶的情况下,能够对物料,特别是湿料进行高质量的输送,并且在输送过程中能够最大程度的保证物料的本质和状态,不会对物料具有挤压或品向破坏,充分保证物料后续的生产、加工需要。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1的螺旋输送环结构示意图。

图2为实施例2的螺旋输送环结构示意图。

图3为实施例1的螺旋动力输送装置示意图。

图4为实施例3的螺旋动力输送装置示意图。

其中,1、外壳体2、内壳体3、连通腔4、螺旋输送环401、管体5、螺旋缝。

具体实施方式

图1和3是本发明的最佳实施例,下面结合附图1~4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1

参照附图1和3:一种螺旋动力输送装置,包括输送管和多个同轴安装的螺旋输送环4,多个螺旋输送环4的流动风向相同,且多个螺旋输送环4相互之间留有间隙,螺旋输送环4外部套装输送管,螺旋输送环4的管体401上开设螺旋缝5,螺旋输送环4与输送管内部的连通腔3之间至少设有一个连通口。

螺旋缝5可为多种结构,可为多条弧形的结构,优选的,螺旋缝5为开设螺旋输送环4上的多层平行设置的弧形缝隙。也可,螺旋缝5为开设螺旋输送环4上的多条弧形缝隙,多条弧形缝隙交错设置。还可为一条完整的螺旋状设置的缝隙,如图1所示,螺旋缝5为开设在螺旋输送环4上一条螺旋状设置的缝隙。

此外,为了加强螺旋缝5的出口处流体的流向,可在螺旋缝5处的出口端设置向上倾斜设置的导流板,引导从螺旋缝5流出的流体按照固定的方向流动,避免出现流体流向紊乱。也可直接将螺旋缝5切割成倾斜设置的开口。

螺旋缝5在螺旋输送环4的管体上的纵截面为倾斜设置的矩形,且从输送管到螺旋输送环4内腔的进入方向为从下往上倾斜进入。特别是,当螺旋输送环4竖向安装使用时,采用“下进上出”的结构形式,即流体从输送管进入螺旋输送环4的行程为由下而上进入,进入的高度低于排出的高度。

输送管为套装在多个螺旋输送环4外部的双层直管,双层直管一头封堵,包括外壳体1和内壳体2,外壳体1和内壳体2之间形成连通腔3。螺旋输送环4的入风端或出风端口处设有过滤网。

本发明改变了传统的螺旋式输送物料的结构形式,采用“无搅拌叶”的概念,将内部不带任何搅拌叶或搅拌槽的螺旋输送环4引入物料输送的结构中来,利用螺旋输送环4形成螺旋的风向,具体的,即利用螺旋输送环4内的螺旋缝5及螺旋缝5上设置的多个切向出口,形成螺旋的流向及动力,并利用多个同轴设置的螺旋输送环4同时发出的动力逐渐形成向前推进的力,从而形成螺旋推进的形式,在不需要螺旋搅拌或推进浆叶的情况下,能够对物料,特别是湿料进行高质量的输送,并且在输送过程中能够最大程度的保证物料的本质和状态,不会对物料具有挤压或品向破坏,充分保证物料后续的生产、加工需要。

此外,本发明中的动力,可以采用气或水,即在螺旋输送环4内的流体可以是气或水,形成螺旋推进的气环或水环。输送管一侧外部连接动力源,如水泵或风机,向输送管内供应气流或水流,气流或水流通过连通腔3和螺旋输送环4上的螺旋缝5进入螺旋输送环4的内腔,最终从螺旋缝5排出后,由于设置为下进上出的结构形式,在螺旋缝5的螺旋引导下形成气环或水环,多个螺旋输送环4的气环或水环逐层递进,逐步形成向前的推力。

实施例2

参照附图2:螺旋缝5设有两组,两组螺旋缝5并排缠绕设置在输送管内壁上,其他设置和工作过程与实施例1相同。

实施例3

参照附图4:多个螺旋输送环4的直径逐步递增。多个螺旋输送环4的外部套装阶梯状设置的管体,阶梯状设置的管体为双层管,双层管之间形成连通腔3,连通腔3连通螺旋输送环4。其他设置和工作过程与实施例1相同。

此外,当螺旋输送环4的直径发生变化,设置在其内壁上的螺旋缝5的宽度也可随之发生变化,为保证输送效果,直径较小的螺旋输送环4内的螺旋缝5的宽度相对较大,直径较大的螺旋输送环4内安装的螺旋缝5的宽度相对较小。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是对本发明作其它形式的限制,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可能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加以变更或改型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是凡是未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内容,依据本发明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改型,仍属于本发明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