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玻璃瓶自动整理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320517发布日期:2018-09-01 02:55阅读:255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属于小玻璃药瓶的传送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传输整理生产线。



背景技术:

有一种玻璃药瓶,圆柱装的小药瓶,在制备时需要将生产出来的玻璃瓶一个一个地正立排列到待包装区域上,由于瓶子数量繁多,现有的传输立瓶方式效率太低,结构布置不合理,使得整个工艺流程不合理,难以获得较好的传输整理效果。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玻璃瓶自动整理线,该玻璃瓶自动整理线有效地解决了有的玻璃瓶整理设备线分布不合理、整理效率较低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玻璃瓶自动整理线,包括顺次相接的逐个传输机构、螺旋传输机构和整理装置;

逐个传输机构包括两套拨料部件和位于拨料部件上方的过渡传送板件;

所述拨料部件包括两对平行布置的纵梁,每根纵梁的上表面沿其长度方向设有若干顶杆,顶杆与纵梁垂直固定,每对纵梁上相正对的两根顶杆的顶端共同固定支撑一块拨料板,该拨料板与纵梁所在平面垂直,拨料板顶端面沿玻璃瓶传送方向斜向下倾斜且所述顶端面至少可以容纳一个轴线朝拨料板长度方向放置的玻璃瓶;其中一套拨料部件的一对纵梁位于另一对纵梁之间,并且,其中一套拨料部件上的相邻两拨料板之间穿插有另一套拨料部件的拨料板,以使得两套拨料部件的拨料板均匀地混合布置;

所述过渡传送板件由若干均匀间隔且与拨料板平行的固定设置的条板组成,所述条板倾斜方向与所述拨料板的顶端面倾斜方向一致,相邻两条板之间的间隙不能使得玻璃瓶自由下落但可容纳所述拨料板自由穿过,所述两套拨料部件交替地做升降运动并使得每块拨料板均可穿过各自正对的所述两条板之间的间隙;

螺旋传输机构包括依次相接的第一传输链板、拨轮、第二传输链板以及螺旋传送机构;

所述拨轮的圆柱面上设有若干横截面呈半圆形的缺口,缺口沿着平行于拨轮轴线的方向贯穿拨轮,所有缺口以拨轮轴线上的点为圆心呈圆形阵列,缺口的直径不小于玻璃瓶的直径;

所述螺旋传送机构包括螺旋轴,螺旋轴的螺旋凹槽横截面的直径不小于玻璃瓶的直径,在螺旋轴的的两侧分别设有一块挡板,两块挡板均沿螺旋轴的长度方向延伸布置且与螺旋轴互相平行,螺旋轴与挡板之间围城的最小空间可容纳玻璃瓶正立放置;朝玻璃瓶传送方向看,所述螺旋轴的转动方向与其自身的旋向相反;

第一传输链板的出料端边缘正对所述拨轮的一侧并使得其出料端滚出的玻璃瓶可进入顺着玻璃瓶传送方向转动的拨轮的所述缺口内,所述拨轮背离第一传输链板的一侧对接有所述第二传输链板,并使得缺口内的玻璃瓶在转至靠第二传输链板一侧时自然滚落到第二传输链板上,第二传输链板的出料端对接有所述螺旋轴的输入端,且螺旋轴输入端的沟槽部分与第二传输链板的出料端相对接,螺旋轴的输出端呈圆锥状,所述输出端的小端口靠其圆锥表面处还设有与所述挡板平行的限位板,限位板与其所在侧的挡板之间的间隙可容纳正立的玻璃瓶通过。沿玻璃瓶传输方向上的最后一块条板与所述第一传输链板相接。

所述整理装置包括双层齿盘和乒乓球拍状的输送板,其中,双层齿盘由上下平行对称布置的一对同轴连接的齿盘构成,每一对正对的齿隙可分别容纳玻璃瓶瓶身的上下两端,双层齿盘靠出瓶一侧的轮齿边缘附近固定有与齿盘同轴设置的一段弧形护栏,弧形护栏与双层齿盘齿隙围成的空间可容纳正立的玻璃瓶,该弧形护栏还与其所在位置处的输送板四周边缘围设的挡板相接,以使得齿盘齿隙中的玻璃瓶沿着既定的出瓶方向依次送出;所述输送板的球拍手柄部的钢板部分为进料端,在输送板的圆心处竖直地设有圆筒;所述挡板在输送板的圆板部分处开设有一个缺口,所述双层齿盘的其中一部分轮齿伸入该缺口;所述圆筒内部嵌有圆柱,圆柱上端面开设有球形凹槽,拉柄底端设有光滑的球形部且该球形部位于所述凹槽内并可在凹槽内转动;

在所述输送板上还沿输送板的圆板部分的径向设有挡料板,挡料板的一端铰接在所述圆筒的外壁上,挡料板的另一端的上部还固定有插销,所述插销与拉柄伸出圆筒的一端通过钢丝绳相连并对挡料板起到一定的提拉作用,使得挡料板另一端不至于掉落到传输板上;所述挡料板的另一端和输送板手柄部的挡板顶面之间通过一直呈拉伸状态的弹性橡胶绳相连;圆筒筒壁与挡料板铰接端相对的一侧还设有圆弧形呈条状的拦截板,拦截板的一端固定在圆筒上,另一端靠近所述双层齿盘伸入缺口内的轮齿边缘处。

进一步地,所述拨轮包括若干片堆叠而成,所有拨轮同轴设置且通过一根贯穿所有拨轮轴孔的螺杆以及螺杆两端的紧固螺母连接起来;所有拨轮的缺口一一对应。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传输链板朝拨轮一侧斜向下设置,所述第二传输链板朝所述螺旋轴一侧斜向下设置。

进一步地,靠玻璃瓶传送一侧的所述限位板采用传送皮带制成,所述传送皮带的传送速度与螺旋轴带动玻璃瓶向前运动的速度一致。

进一步地,所述传送皮带与玻璃瓶相接触的一侧的表面设有凸出高度为1mm的摩擦凸棱,该摩擦凸棱沿传送皮带宽度方向设置。

进一步地,所述升降运动通过交替升降装置实现,所述交替升降装置包括左右布置的两个相同的凸轮,两凸轮的转轴互相平行且转向相反,在两凸轮的两侧分别设有一根立杆,立杆的底端固定,顶端与连杆的一端铰接,所述连杆的另一端设有滚轮,连杆的两端之间还设有滚动轴承,所述滚动轴承位于各自所紧靠的凸轮的上方并与凸轮接触,两连杆相向布置;

还包括两套一前一后平行设置的升降架,每组升降架均包括横梁和垂直于横梁上表面设置的两根支撑杆,所述支撑杆分列横梁两端,每组升降架的两根支撑杆顶端分别与一对所述纵梁的端部固定连接,两组升降架的横梁长度不同,较短的横梁所在的升降架位于前侧,两根支撑杆分别向上穿过嵌于固定板内的套筒且可在套筒内自由地上下滑动;

两根所述连杆上的滚轮分别与两套升降架的横梁的底面光滑接触,并使得所述连杆上的滚轮一直与转动中的相应凸轮保持滚动接触;两凸轮的凸出部与各自所接触的滚轮之间的接触不同步,其中一个凸轮将相应的横梁顶至最高位置时,另一个凸轮将其相应的横梁下放到最低处。

进一步地,所述转轴穿过轴承座内的轴承,所述轴承座采用螺柱固定在安装座上,所述安装座包括螺纹筒和三脚支架,螺纹筒固定在三脚支架上,螺柱顶端穿过螺纹筒后与轴承座相连,底端拧有螺母。

进一步地,还包括拉紧弹簧,所述拉紧弹簧两端分别连接在所述连杆和立杆上并与连杆和立杆一起构成三角形。

进一步地,所述双层齿盘有1/3的轮齿伸入到所述缺口内,并且连在弧形护栏所在侧的挡板和所述拦截板之间的轮齿占总伸入缺口内的齿数的比例不大于2/3。

进一步地,所述双层齿盘的转轴与圆筒的轴线之间的中心连线与所述挡料板之间的夹角不小于90度。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通过两套拨料部件来逐步将玻璃瓶向前推进运输,避免了一堆玻璃瓶码放时碎瓶的问题出现,且全部由机械自动将玻璃瓶逐步向前推进,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较好地实现玻璃瓶的逐个传送,整个传送过程高效、安全。在工作时相应的拨料板伸出条板之间的间隙并利用自身端部的倾斜面将玻璃瓶朝传送方向推进,如此往复,整个传送过程有条不紊地进行。

此外,为了实现两套拨料部件的交替升降运动,本实用新型还采用两组凸轮机构来实现连杆绕立杆铰接端的旋转,两连杆相向设置,连杆端部的滚轮在随着连杆旋转时不断地将相应的升降架抬升或者降低,由于两组凸轮机构与相应的滚轮接触位置并不同步,其中一个凸轮将相应的横梁顶至最高位置时,另一个凸轮将其相应的横梁下放到最低处,导致两横梁所在的升降架一上一下交替运动,实现升降的交替循环。由此可见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巧妙,制作成本低廉,不需要液压杆等伸缩驱动构件,纯机械驱动,寿命长,可靠性高,易于推广使用。

本实用新型还采用第一传输链板向拨轮传送玻璃瓶,由于拨轮时刻朝着玻璃瓶传送方向转动,使得第一传输链板上滚轮的玻璃瓶可以直接落入到其缺口内,或者先滚落到拨轮上半部分的圆柱面上,然后在拨轮自转的作用下进入到相应缺口内,而被缺口带到拨轮另一侧与第二传输链板相接的一侧,从而实现玻璃瓶一个个地向前运输,一个个地平铺在第二传输链板上,并最后进入到螺旋轴上,在螺旋轴与相应的挡板的配合下将玻璃瓶逐个地立起来并传输出去。由此可见,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巧妙,可以较好地实现玻璃瓶逐个地被正立起来并传输出去,传输、立瓶效率较高。

最后,本实用新型通过乒乓球拍状的输送板来输送并整齐排列玻璃瓶,玻璃瓶从外部设备传输到输送板的手柄部的钢板上时逐步向输送板圆板部分推送并开始分散,一部分朝设置双层齿盘的一侧逐步移动聚集,另一部分朝挡料板一侧移动聚集,在圆筒的分流作用下,且由于挡料板一端是铰接在圆筒上,另一端悬空设置,成为一根可转动的悬臂挑梁,可以在阻止玻璃瓶继续朝挡料板所在侧移动时有效地缓冲释放挤压力,防止玻璃瓶被挤碎,而其由于弹性橡胶绳的拉紧限制作用,玻璃瓶还会得到一个由挡料板施加的朝双层齿盘一侧推动的推力,使得当玻璃瓶积聚到一定数量时均可以集中地朝双层齿盘一侧移动。同时,由于挡料板的一端通过连接在拉柄上的钢丝绳提拉,而拉柄又是通过球形端铰接在圆柱内的,使得挡料板在玻璃瓶的冲击下可以自由地沿着圆筒旋转一定夹角,进一步缓冲,释放冲击力,使得挡料板带有“弹性”地限制玻璃瓶的移动并将其所在侧的玻璃瓶从一定程度上“弹向”双层齿盘所在侧。

由此可见,本实用新型可以较好地整齐集中放置玻璃瓶并将其逐个送出,传送稳定,效率较高,能较好地实现逐个排列、传送到下道包装工序。

综上可知,本实用新型结构可靠,传送稳定,布局合理,可大大提升整个设备自动整理玻璃瓶的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俯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沿其传输方向上的局部剖视图。

图3为螺旋传输装置的俯视图。

图4为朝传输方向看时逐个传输机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拨料部件的俯视图。

图6为条板在图5所示位置时的侧视图。

图7为设有传送皮带的螺旋轴处局部俯视图。

图8为螺旋传输机构与整理装置之间的传输结构俯视图。

图9为整理装置靠挡料板处沿输送板径向的局部剖视图。

元件标号说明:固定板1、支撑杆2、套筒3、滚轮5、连杆6、滚动轴承7、凸轮8、立杆9、螺纹筒10、螺母11、螺柱12、三脚支架13、拉紧弹簧14、较长的横梁401、较短的横梁402、顶杆15、纵梁16、最外侧的纵梁上的拨料板17、内侧的纵梁上的拨料板18、输送机架19、条板20、第一传输链板21、拨轮22、第二传输链板23、螺旋轴24、挡板25、限位板26、缺口2201、传送中的玻璃瓶27、传送皮带28、传动轴29、输送板30、圆筒31、挡料板32、拉柄33、圆柱34、拦截板35、双层齿盘36、弧形护栏37、出料槽38、钢丝绳39、弹性橡胶绳40、插销41、挡板42、手柄部3001、圆板3002。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由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熟悉此技术的人士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其他优点及功效。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9所示,一种玻璃瓶自动整理线,包括逐个传输机构、螺旋传输机构和整理装置。

逐个传输机构,包括两套拨料部件和位于拨料部件上方的过渡传送板件。所述拨料部件包括两对平行布置的纵梁16,每根纵梁16的上表面沿其长度方向设有若干顶杆15,顶杆15与纵梁16垂直固定,每对纵梁16上相正对的两根顶杆15的顶端共同固定支撑一块拨料板,最外侧的纵梁上的拨料板17,内侧的纵梁上的拨料板18,该拨料板与纵梁16所在平面垂直,拨料板顶端面沿玻璃瓶传送方向斜向下倾斜且所述顶端面至少可以容纳一个轴线朝拨料板长度方向放置的玻璃瓶;为提高传送效果,还可在输送机架19上设置相应的倾斜进料口来与拨料板17配合。其中一套拨料部件的一对纵梁16位于另一对纵梁16之间,并且,其中一套拨料部件上的相邻两拨料板之间穿插有另一套拨料部件的拨料板,以使得两套拨料部件的拨料板均匀地混合布置。

所述过渡传送板件由若干均匀间隔且与拨料板平行的固定设置的条板20组成,所述条板20倾斜方向与所述拨料板的顶端面倾斜方向一致,相邻两条板20之间的间隙不能使得玻璃瓶自由下落但可容纳所述拨料板自由穿过,所述两套拨料部件交替地做升降运动并使得每块拨料板均可穿过各自正对的所述两条板20之间的间隙。

螺旋传输机构包括依次相接的第一传输链板21、拨轮22、第二传输链板23以及螺旋传送机构。

所述拨轮22的圆柱面上设有若干横截面呈半圆形的缺口2201,缺口2201沿着平行于拨轮22轴线的方向贯穿拨轮22,所有缺口2201以拨轮22轴线上的点为圆心呈圆形阵列,缺口2201的直径不小于传送中的玻璃瓶27的直径。

所述螺旋传送机构包括螺旋轴24,螺旋轴24的螺旋凹槽横截面的直径不小于玻璃瓶的直径,在螺旋轴24的的两侧分别设有一块挡板25,两块挡板25均沿螺旋轴24的长度方向延伸布置且与螺旋轴24互相平行,螺旋轴24与挡板25之间围城的最小空间可容纳玻璃瓶正立放置。需注意的是,朝玻璃瓶传送方向看,所述螺旋轴24的转动方向与其自身的旋向相反,即如图3所示,螺旋轴24为右旋,站在螺旋轴24靠第二传输链板23的一端看时,螺旋轴24向左旋转,即逆时针旋转。

第一传输链板21的出料端边缘正对所述拨轮22的一侧并使得其出料端滚出的玻璃瓶可进入顺着玻璃瓶传送方向转动的拨轮22的所述缺口2201内,所述拨轮22背离第一传输链板21的一侧对接有所述第二传输链板23,并使得缺口2201内的玻璃瓶在转至靠第二传输链板23一侧时自然滚落到第二传输链板23上,第二传输链板23的出料端对接有所述螺旋轴24的输入端,且螺旋轴24输入端的沟槽部分与第二传输链板23的出料端相对接,螺旋轴24的输出端呈圆锥状,所述输出端的小端口靠其圆锥表面处还设有与所述挡板25平行的限位板26,限位板26与其所在侧的挡板25之间的间隙可容纳正立的玻璃瓶通过。

沿玻璃瓶传输方向上的最后一块条板20与所述第一传输链板21相接,从而将逐个传输机构和螺旋传输机构。

如图1、8、9所示,所述整理装置包括双层齿盘36和乒乓球拍状的输送板30,其中,双层齿盘36由上下平行对称布置的一对同轴连接的齿盘构成,每一对上下正对的齿隙可分别容纳玻璃瓶瓶身的上下两端。双层齿盘36靠出瓶一侧的轮齿边缘附近固定有与齿盘同轴设置的一段弧形护栏37,弧形护栏37与双层齿盘36齿隙围成的空间可容纳正立的玻璃瓶,该弧形护栏37还与其所在位置处的输送板30四周边缘围设的挡板42相接,以使得齿盘齿隙中的玻璃瓶沿着既定的出瓶方向依次送出,并在弧形护栏37端部还接有笔直的一段出料槽38。所述输送板30的球拍手柄部3001的钢板部分为进料端,在输送板30的圆心处竖直地设有圆筒31。所述挡板42在输送板30的圆板3002部分处开设有一个缺口,所述双层齿盘36的其中一部分轮齿伸入该缺口;所述圆筒31内部嵌有圆柱34,圆柱34上端面开设有球形凹槽,拉柄33底端设有光滑的球形部且该球形部位于所述凹槽内并可在凹槽内转动。

在所述输送板30上还沿输送板30的圆板3002部分的径向设有挡料板32,挡料板32的一端铰接在所述圆筒31的外壁上,挡料板32的另一端的上部还固定有插销41,所述插销41与拉柄33伸出圆筒31的一端通过钢丝绳39相连并对挡料板32起到一定的提拉作用,使得挡料板32另一端不至于掉落到传输板上。所述挡料板32的另一端和输送板30手柄部3001的挡板42顶面之间通过一直呈拉伸状态的弹性橡胶绳40相连。圆筒31筒壁与挡料板32铰接端相对的一侧还设有圆弧形呈条状的拦截板35,拦截板35的一端固定在圆筒31上,另一端靠近所述双层齿盘36伸入缺口内的轮齿边缘处,以便防止玻璃瓶继续朝远离出料的一侧移动,并保证双层齿盘36自由转动。

进一步地,所述拨轮22包括若干片堆叠而成,所有拨轮22同轴设置且通过一根贯穿所有拨轮22轴孔的螺杆以及螺杆两端的紧固螺母连接起来,将所有的拨轮22压紧为一体,所有拨轮22的缺口2201一一对应。该结构设计可以实现拨轮22厚度的调节,以得到不同长度的缺口2201来传输不同高度的玻璃瓶。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传输链板21朝拨轮22一侧斜向下设置,所述第二传输链板23朝所述螺旋轴24一侧斜向下设置,使得传输更顺畅,相应元件之间的传输衔接更为顺畅高效。

进一步地,如图7所示,靠玻璃瓶传送一侧的所述限位板25采用传送皮带28制成,其两根传动轴29分别位于螺旋轴24的两端,以带动传送皮带28移动。所述传送皮带28的传送速度与螺旋轴24带动玻璃瓶向前运动的速度一致,以便使得玻璃瓶更顺畅地向前运动,缓冲减震,减少挤压接触摩擦,防止因为可能存在的过度挤压而导致的碎瓶的出现。

进一步地,所述传送皮带与玻璃瓶相接触的一侧的表面设有凸出高度为1mm的摩擦凸棱,该摩擦凸棱沿传送皮带宽度方向设置,在传送皮带28起到缓冲减震的同时,对玻璃瓶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

进一步地,如图4所示,所述升降运动通过交替升降装置实现,所述交替升降装置包括左右布置的两个相同的凸轮8,两凸轮8的转轴互相平行且转向相反,两转轴同步转动,在两凸轮8的两侧分别设有一根立杆9,立杆9的底端固定,顶端与连杆6的一端铰接,所述连杆6的另一端设有滚轮5,连杆6的两端之间还设有滚动轴承7,所述滚动轴承7位于各自所紧靠的凸轮8的上方并与凸轮8接触,两连杆6相向布置。

还包括两套一前一后平行设置的升降架,每组升降架均包括横梁和垂直于横梁上表面设置的两根支撑杆2,所述支撑杆2分列横梁两端,每组升降架的两根支撑杆2顶端分别与一对所述纵梁16的端部固定连接。两组升降架的横梁长度不同,较短的横梁402所在的升降架位于前侧,较长的横梁401所在的升降架则位于后侧,两根支撑杆2分别向上穿过嵌于固定板1内的套筒3且可在套筒3内自由地上下滑动。

两根所述连杆6上的滚轮5分别与两套升降架的横梁的底面光滑接触,并使得所述连杆6上的滚轮5一直与转动中的相应凸轮8保持滚动接触;两凸轮8的凸出部与各自所接触的滚轮5之间的接触不同步,其中一个凸轮8将相应的横梁顶至最高位置时,另一个凸轮8将其相应的横梁下放到最低处。

进一步地,所述转轴穿过轴承座内的轴承,所述轴承座采用螺柱12固定在安装座上,所述安装座包括螺纹筒10和三脚支架13,螺纹筒10固定在三脚支架13上,螺柱12顶端穿过螺纹筒10后与轴承座相连,底端拧有螺母11。该结构设计主要用于调整升降架的上升高度,以适应不同的升降高度需要,可以通过较小的凸轮8的高度位置调节,获得较大的升降架的位置调整,这比采用液压伸缩杆直接顶升整个装置或者升降架来说,更加简便,调整范围更大,有四两拨千斤的调节作用。

进一步地,还包括拉紧弹簧14,所述拉紧弹簧14两端分别连接在所述连杆6和立杆9上并与连杆6和立杆9一起构成三角形,使得滚轮5更好地与相应的凸轮8一直可靠接触。

进一步地,所述双层齿盘36有1/3的轮齿伸入到所述缺口内,并且连在弧形护栏37所在侧的挡板42和所述拦截板35之间的轮齿占总伸入缺口内的齿数的比例不大于2/3。该结构设计充分保证了双层齿盘36伸入缺口的位置满足拨移玻璃瓶的需求,使得双层齿盘36可以较好地将玻璃瓶转移到出料的位置。

进一步地,所述双层齿盘36的转轴与圆筒31的轴线之间的中心连线与所述挡料板32之间的夹角F不小于90度,以180度为宜,以便使得靠挡料板32一侧的玻璃瓶尽量不朝着远离出料的一侧集中移动,防止玻璃瓶过度朝背离玻璃瓶出料的方向移动时可能造成的挡料板32的一侧玻璃瓶滞留过多,挤压过大,防止碎瓶。

上述实施例仅例示性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其功效,而非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任何熟悉此技术的人士皆可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及范畴下,对上述实施例进行修饰或改变。因此,举凡所属技术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者在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精神与技术思想下所完成的一切等效修饰或改变,仍应由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所涵盖。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