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智能微库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421369发布日期:2018-09-11 23:28阅读:588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智能微库房。



背景技术:

随着电力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社会需求对供电安全和稳定的要求不断提高,电力安全作业对各供电企业来说越来越重要。除了对作业人员进行严格的操作培训以外,安全工器具的购置、存放和管理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工作关键。和一般的工具不同,电力安全工器具的设计、制造、使用、保管都有严格的规定和要求。国家对电力安全工器具的使用周期、检定周期、存放环境都制订了相应的标准。以存放环境为例,对电力安全工器具的面积、温度、湿度、存放设施、消防设施等都作出了详细的规定。

现有乡镇供电所工器具的管理是粗放式的,工器具还是使用手工台账方式管理进出,同时,工器具的存放环境也比较随意,对温湿度有要求的安全防护用具也没有良好的存放环境。建立专用的工器具库房成本比较高,周期长,对于工具数量不多的乡镇供电所来说,建设压力比较大。

目前对于安全工器具的存放和管理主要是采用库房或工具柜,由于单个工具柜的存放的工器具数量有限,且工器具较多的时候才有多台工具柜存放,此时就造成统一管理困难;而库房存放工器具较多且便于管理,但涉及到前期装修费用高,后期为了维护整个房间的长期的温湿度,由于库房空间、面积较大所需的加热除湿设备较多较大导致运行成本过高。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智能微库房,该智能微库房可以快速组合,功能全面,操作简单,可以一次性解决工器具的存放环境和管理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智能微库房,包括主控单元和连接在主控单元两侧的分体单元,所述主控单元包括主控柜体、控制装置、显示屏、带加热装置的除湿机、风道,所述显示屏设置在主控柜体的正面,主控柜体的顶部设有主控进风口,其底部设有主控出风口,主控进风口和主控出风口之间通过风道连接,所述除湿机设置在风道中,控制装置设置在主控柜体内,前述显示屏、除湿机与控制装置电连接,所述分体单元包括分体柜体、RFID射频读写器、天线,分体柜体的正面设有可以打开的柜门,该分体柜体的底部设有贯通的分体进风口,其顶部设有贯通的分体出风口,分体进风口与主控出风口连接,分体出风口与主控进风口连接,所述RFID射频读写器与天线电连接,该RFID射频读写器、天线设置在分体柜体的顶部,且RFID射频读写器与控制装置电连接,主控柜体外设有外部温度传感器,至少一个分体柜体内设有内部温度传感器,所述外部温度传感器与内部温度传感器与控制装置电连接。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分体柜体内设有照明灯和开关,所述开关为微动开关,其设置在柜门处。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照明灯为LED。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主控柜体底部设有抽屉,该抽屉内设有接水盒,接水盒设置在除湿机底部的出水口处。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主控柜体内设有与控制装置电连接的水位传感器,该水位传感器位于接水盒上方。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显示屏的正面的主控柜体上设有透明的屏幕挡板。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柜门上设有透明的分体挡板。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控制装置连接有通信模块,通信模块为RJ45或GPRS或无线通信模块。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除湿机内的加热装置为主控PTC加热器,分体柜体内设有分体PTC加热器,主控PTC加热器和分体PTC加热器分别与控制装置电连接。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主控柜体与分体柜体之间通过中心为孔的螺套和螺母连接。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主控柜体和分体柜体底部均设有滚轮。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利用先进的RFID射频技术,在开启和关闭柜门时,进行实时的扫描柜内存放工具的标签,进而判断工具的进出柜情况,达到先进的无人记录工具库存管理系统;

2、在基于RFID射频技术对工具进出管理基础上,利用网络技术,后台服务器数据管理系统,对工具从进行动态的监控,使得RFID智能工具柜具备工具全生命周期管理的功能;

3、在打开和关闭分体柜体时,能够自动点亮和关灭柜内长寿命、高亮度的LED照明灯;

4、通过系统智能的电子控制,配合除湿机控制使得该微库房内保持干燥的工具存放环境,为安全使用工具提供可靠保障;

5、RFID智能工具柜配备RJ45、GPRS和无线通信的通信方式,方便客户现场灵活联网,为工具远程管理提供基础。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主控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的左视图。

图4为图1的剖视图。

图5为图3的剖视图。

图6为图1中分体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6的左视图。

其中:1.主控柜体,2.控制装置,3.显示屏,4.除湿机,5.风道,6.主控进风口,7.主控出风口,8.分体柜体,9.RFID射频读写器,10.天线,11.分体进风口,12.分体出风口,13.外部温度传感器,14.内部温度传感器,15.抽屉,16.屏幕挡板,17.分体挡板,18.滚轮。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至图7所示的一种智能微库房,包括主控单元和连接在主控单元两侧的分体单元,所述主控单元包括主控柜体1、控制装置2、显示屏3、带加热装置的除湿机4、风道5,所述显示屏3设置在主控柜体1的正面,主控柜体2的顶部设有主控进风口6,其底部设有主控出风口7,主控进风口6和主控出风口7之间通过风道5连接,所述除湿机5设置在风道6中,控制装置2设置在主控柜体1内,前述显示屏3、除湿机4与控制装置2电连接,所述分体单元包括分体柜体8、RFID射频读写器9、天线10,分体柜体8的正面设有可以打开的柜门,该分体柜体8的底部设有贯通的分体进风口11,其顶部设有贯通的分体出风口12,分体进风口11与主控出风口7连接,分体出风口12与主控进风口6连接,所述RFID射频读写器9与天线10电连接,该RFID射频读写器9、天线10设置在分体柜体8的顶部,且RFID射频读写器9与控制装置2电连接,主控柜体1外设有外部温度传感器13,至少一个分体柜体8内设有内部温度传感器14,所述外部温度传感器13与内部温度传感器14与控制装置2电连接。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分体柜体8内设有照明灯和开关,所述开关为微动开关,其设置在柜门处。打开柜门,微动开关则接通照明灯的电源,关闭柜门,微动开关切断照明灯的电源。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照明灯为LED。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主控柜体1底部设有抽屉15,该抽屉15内设有接水盒,接水盒设置在除湿机4底部的出水口处。接水盒可以接住从除湿机4的出水口中排出的水,打开抽屉15,可以将接水盒取出,倒掉其中的水。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主控柜体1内设有与控制装置2电连接的水位传感器,该水位传感器位于接水盒上方。水位传感器可以给控制装置2发送信号,当接水盒中的水满时,提醒工作人员倒掉接水盒中的水。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显示屏3的正面的主控柜体上设有透明的屏幕挡板16。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柜门上设有透明的分体挡板17。可以通过分体挡板17看到分体柜体8内的工具。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控制装置2连接有通信模块,通信模块为RJ45或GPRS或无线通信模块。通过通信模块,可以与外部的服务器连接,远程了解该微库房内的工具状况。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除湿机4内的加热装置为主控PTC加热器,分体柜体8内设有分体PTC加热器,主控PTC加热器和分体PTC加热器分别与控制装置2电连接。PTC加热器效率高,加热效果好。外部温度传感器13与内部温度传感器14分别测量该微库房外部与内部的温度,由于微库房内部比外部温度要高2摄氏度,当湿度达到要求而温度不够时,可以通过分体PTC加热器对分体柜体8单独加热,保证温度达到要求。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主控柜体1与分体柜体8之间通过中心为孔的螺套和螺母连接。主控柜体1和分体柜体8之间通过螺套和螺母连接,方便拆卸与组装,若分体柜体8比较多,分体柜体8之间也可以通过螺套和螺母连接。同一侧的分体柜体8底部分体进风口11互相连通,顶部的分体出风口12也互相联通,并与主控柜体1的主控进风口6、主控出风口7组成一个连通的循环。最外侧的分体柜体8底部的分体进风口11和顶部的分体出风口12,其靠外一侧需要堵起来,避免除湿机4循环过程中与外部连通而影响除湿效果。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主控柜体1和分体柜体8底部均设有滚轮18。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