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活塞杆自限位型立式液压千斤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758032发布日期:2019-01-29 17:32阅读:536来源:国知局
一种活塞杆自限位型立式液压千斤顶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起升工具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活塞杆自限位型立式液压千斤顶。



背景技术:

千斤顶是一种起升高度不大、但效率很高的起重设备,用钢性顶举件作为工作装置,通过顶部活塞杆在行程内顶升重物的小型起重设备。千斤顶主要用于汽车、厂矿、交通运输等部门作为车辆修理及其它起重、支撑等工作。其结构轻巧、灵活可靠,一人即可携带和操作,是一种使用范围广泛的手工类工具。

现有的千斤顶的限位一般采用溢流孔和密封件配合限位,当密封件运行到溢流孔位置,由于压降原因,密封件和溢流孔接触部位将快速损害而无法密封,导致千斤顶失效,此外,现有的千斤顶的泵体上的揿手的操作方向不能改变,当揿手所指向的方向有障碍物时,揿手就无法下压或上抬,给千斤顶的使用带来了很大的麻烦。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问题,提出一种活塞杆自限位型立式液压千斤顶,能够有效避免活塞块与溢流孔直接接触,有效的对活塞杆的行程进行限位,能够灵活转动揿手,延长了千斤顶的使用寿命。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活塞杆自限位型立式液压千斤顶,包括底座、外套、油缸、活塞杆、溢流孔、限位块、环形槽、溢流通道、排油孔、储油腔、泵体和揿手,所述底座的上部固定设有外套,所述外套的内部固定设有油缸,所述油缸内设有活塞杆,所述油缸的上侧部开设有溢流孔,所述活塞杆的活塞块的上部一体式设有环状的限位块,所述限位块的圆周面与油缸的内壁密封可滑动配合,所述限位块的圆周面的中部开设有环形槽,所述限位块的内部沿径向开设有两端均与环形槽相通溢流通道,所述活塞杆的下端开设有排油孔,所述排油孔的上端与溢流通道的侧部相连通,所述外套与油缸之间设有储油腔,所述底座的上部还固定设有泵体,所述泵体的上端设有揿手。

作为优选,所述油缸采用优质碳结钢无缝钢管锻打成型。

作为优选,所述活塞杆采用优质碳结钢棒锻打成型。

作为优选,所述揿手的侧部与泵体内的柱塞杆的上端转动连接,所述泵体的外侧部固定套设有轴承,所述轴承的外圈上固定设有竖直设置的支撑杆,所述揿手的顶端与支撑杆的上端转动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通过在油缸的上侧部开设溢流孔,在活塞杆的侧部设置限位块,在限位块的侧部设置环形槽,在环形槽的内侧设置溢流通道并通过排油孔将溢流通道与活塞杆的下端相连通,当油缸内的液压油推动活塞杆上升至环形槽与溢流孔对齐时,油缸内的液压油就会通过排油孔进入到溢流通道,再从溢流通道进入到环形槽,最终从溢流孔流入到储油腔内,使得活塞杆不再上升,在满足活塞杆有效限位的前提下,避免活塞杆下端的活塞块泄漏的风险,通过将揿手与泵体的柱塞的上端转动连接,支撑杆与轴承的外圈转动连接,使得揿手与支撑杆均可以绕着泵体的柱塞360°旋转,提升了使用的灵活性,与现有技术相比,能够有效避免活塞块与溢流孔直接接触,有效的对活塞杆的行程进行限位,能够灵活转动揿手,延长了千斤顶的使用寿命。

本实用新型的特征及优点将通过实施例结合附图进行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活塞杆自限位型立式液压千斤顶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底座、2-外套、3-油缸、4-活塞杆、5-溢流孔、6-限位块、7-环形槽、8-溢流通道、9-排油孔、10-储油腔、11-泵体、12-揿手、13-轴承、14- 支撑杆。

【具体实施方式】

参阅图1,本实用新型一种活塞杆自限位型立式液压千斤顶,包括底座1、外套2、油缸3、活塞杆4、溢流孔5、限位块6、环形槽7、溢流通道8、排油孔9、储油腔10、泵体11和揿手12,所述底座1的上部固定设有外套2,所述外套2的内部固定设有油缸3,所述油缸3内设有活塞杆4,所述油缸3的上侧部开设有溢流孔5,所述活塞杆4的活塞块的上部一体式设有环状的限位块6,所述限位块6的圆周面与油缸3的内壁密封可滑动配合,所述限位块6的圆周面的中部开设有环形槽7,所述限位块6的内部沿径向开设有两端均与环形槽7 相通溢流通道8,所述活塞杆4的下端开设有排油孔9,所述排油孔9的上端与溢流通道8的侧部相连通,所述外套2与油缸3之间设有储油腔10,所述底座 1的上部还固定设有泵体11,所述泵体11的上端设有揿手12,所述油缸3采用优质碳结钢无缝钢管锻打成型,所述活塞杆4采用优质碳结钢棒锻打成型,所述揿手12的侧部与泵体11内的柱塞杆的上端转动连接,所述泵体11的外侧部固定套设有轴承13,所述轴承13的外圈上固定设有竖直设置的支撑杆14,所述揿手12的顶端与支撑杆14的上端转动连接。

本实用新型工作过程:

本实用新型一种活塞杆自限位型立式液压千斤顶在工作过程中,当在使用该千斤顶的时候,可以将底座1平放在地面上,然后向上抬揿手12的握持端,揿手12的顶端以支撑杆14的上端为支点而转动,揿手12的侧部将泵体11内的柱塞向上拔,此时储油腔10内的油液通被吸入到泵体11内,然后按压揿手 12,揿手12带动泵体11内的柱塞下压,使得泵体11内的油液被打入到油缸3 内使得活塞杆4被顶起来,当活塞杆4上的限位块6上的环形槽7与溢流孔5 对齐时时,油缸3内的油液就会从排油孔9进入到溢流通道8内,再从溢流通道8进入到环形槽7内,环形槽7内的油液从溢流孔5流入到储油腔10内,此时活塞杆4就不再上升,实现了对活塞杆4进行限位,由于揿手12与泵体11 的柱塞的上端转动连接,支撑杆14与轴承13的外圈转动连接,使得揿手12与支撑杆14均可以绕着泵体11的柱塞360°旋转,提升了使用的灵活性,与现有技术相比,能够提升油缸与活塞杆之间的密封和限位的效果,增大了千斤顶的顶升高度,结构简单,使用方便,便于推广应用。

上述实施例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任何对本实用新型简单变换后的方案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