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循环转动逃生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492446发布日期:2019-01-04 23:34阅读:152来源:国知局
一种循环转动逃生梯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楼房逃生装置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循环转动逃生梯。



背景技术:

目前,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推进,楼房层数逐渐增多,多数楼房设置有电梯,在意外灾害或突发事件发生时导致电梯断电,人员逃生往往通过楼梯下行,采用楼梯逃生对于层数较矮的楼房而言,逃生困难度较低,而对于层数较高的高层建筑而言,通过楼梯逃生速率极慢;此外,楼层较矮的建筑可采用绳索下行逃生,但是对于高层建筑而言,一般无法储备足够长的绳索,即便有足够长的绳索也会增加逃生的危险性,缺少一种无须电力即能够循环转动的逃生梯。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循环转动逃生梯,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至少一种。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循环转动逃生梯,包括:上固定架、下固定架、上转轴、下转轴、第一链轮、第二链轮、两根转动链条、多个站立组件和至少一个稳梯导轨;上固定架和下固定架均固定连接在相邻两个楼层墙体之间,上固定架和下固定架相互平行且位于同一竖直平面内;上转轴转动连接在上固定架的上端且和上固定架平行,上转轴的两端均固定连接有第一链轮;下转轴转动连接在下固定架的下端且和下固定架平行,下转轴的两端均固定连接有第二链轮;转动链条同时和第一链轮和第二链轮啮合;稳梯导轨为封闭环形导轨且套设在上固定架和下固定架外,稳梯导轨固定连接在上固定架和下固定架上;站立组件的后侧面两端均通过链条卡板和转动链条固定连接,站立组件后侧面的中部和所有稳梯导轨滚动连接,站立组件上设置有重量刹车组件,当站立组件上承载有人时重量刹车组件抵接在稳梯导轨上,多个站立组件沿稳梯导轨的环向均匀设置。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通过设置上固定架和下固定架,为循转转动逃生梯提供了稳定的安装位置,通过将上固定架和下固定架设置相互平行且在同一个竖直平面内,实现了站立组件的竖直运动,对重力的利用率更高,减少了因循环转动梯倾斜导致的重力在水平方向上产生分力而较小了摩擦力的大小;通过设置上转轴和下转轴,并在上转轴的端部固定第一链轮,在下转轴的端部固定第二链轮,为转动链条的转动提供了基础;通过将稳梯导轨设置为封闭的环形导轨,实现了站立组件可以沿着封闭的环形导轨循环运转,减少了整个逃生梯的结构尺寸,同时运转效率更高;通过将站立组件的后侧面两端均通过链条卡板和转动链条固定连接,减少了站立组件侧偏情况的发生,运转更加平稳,同时可以在第一链轮或第二链轮上增加动力机构实现逃生梯的正向和反向旋转的切换,在电力供应有保障的情况下可以作为电梯使用;通过在站立组件上设置重量刹车组件,且将重量刹车组件和稳梯导轨抵接,实现了利用人体自身重量驱动逃生梯下行,同时在下行的过程中有效的运用重量刹车组件产生的摩擦力控制逃生梯的下行速度,减少了因逃生梯下行过快导致的危险情况的发生,安全性高;通过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无需任何电力供应,可以实现逃生梯的循环转动,可靠性高,运转稳定。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还可以做如下改进。

进一步,站立组件包括第一站立板、第二站立板、多根缓冲弹簧和多个稳梯轮;多个稳梯轮均和第一站立板的后侧面中部转动连接,所有稳梯轮均和稳梯导轨滚动连接,稳梯导轨的左右两侧均设置有至少一个稳梯轮,稳梯轮接触稳梯导轨的外周侧开设有和稳梯导轨相适配的环形凹槽;第二站立板为两个且分别设置在第一站立板的上侧和下侧;所有缓冲弹簧的一端均和第二站立板固定连接,另一端均和第一站立板固定连接;第二站立板和第一站立板均和重量刹车组件固定连接。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通过在将稳梯轮和稳梯导轨之间设置为滚动连接,使得站立组件绕着稳梯导轨的运行更加流畅;通过在稳梯导轨的两侧均设置有至少一个稳梯轮,两个问稳梯轮可以夹紧稳梯导轨运转,避免了站立组件的左右晃动,提升了平稳性;通过在稳梯轮接触稳梯导轨的外周侧开设环形凹槽,减少了站立组件在水平面内的前后晃动;通过将第二站立板设置在第一站立板的上侧或下侧,实现了站立组件的双向运转,在一侧下行的同时,另一侧可向上同步运送救援物资,此外,还实现了逃生梯的双向转动,充分利用了逃生梯两侧的空间;通过在第二站立板和第一站立板之间设置缓冲弹簧,实现了突然撞击的缓冲,缓解了可能产生的伤害的强度;同时缓冲弹簧还为重量刹车组件限定了刹车力的变化范围,有效的将人体重量通过缓冲弹簧的作用转换为重力刹车组件的摩擦力。

进一步,重量刹车组件包括第一固定连接架、第一活动连接架、固定套筒、旋转轴和第一刹车片;第一固定连接架的一端和第一站立板固定连接,第一固定连接架的另一端和固定套筒的一端固定连接,固定套筒的另一端和旋转轴的一端螺纹连接,旋转轴的另一端可拆卸连接有第一刹车片,第一刹车片可抵接在稳梯导轨上,旋转轴的外周侧和第一活动连接架的一端固定连接,第一活动连接架的另一端和第二站立板固定连接。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通过设置第一固定连接架和第一站立板固定连接,实现了重量刹车组件对第一站立板起到有效的减速和制动作用;通过在第一连接架的一端和固定套筒连接,并在套筒中螺纹连接有旋转轴,当旋转轴相对于固定套筒转动的时候,实现了旋转轴沿着其轴向的伸缩,通过在旋转轴的另一端可拆卸连接有第一刹车片,当旋转轴朝向稳梯导轨一侧伸长时,第一刹车片可抵接在稳梯导轨上,从而实现稳定第一站立板以及站在第一站立板上的人的匀速下降、减速以及制动,当旋转轴反向旋转时候,第一刹车片随着旋转轴回缩,从而解除刹车;旋转轴通过第一活动连接架的一段和第二站立板的连接,实现了将站在第二站立板上的人的重量作为驱动旋转轴相对于固定套筒旋转的动力,不同重量的人站在上面产生的力的大小是不一样的,所实现的第一刹车片抵接在稳梯导轨上的摩擦力的大小也是不一致的,实现了不同人站立上去产生相近的下滑加速度,逃生梯的适应性好;通过第二站立板和第一站立板之间的缓冲弹簧,此时可以有效防止因站立人员过多产生摩擦力过大导致的逃生梯无法下滑的现象的发生。

进一步,还包括手动刹车杆和悬停卡接链;手动刹车杆固定连接在第一活动连接架上,悬停卡接链的一端固定连接在第一站立板上,悬停卡接链的另一端可拆卸连接在第一活动连接架上。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通过将手动刹车杆固定在第一活动连接架上,实现了当人体重量不足以提供最够的刹车阻力的时候能够有外力的补充,而且,当重量刹车组件失灵的时候,还可以通过手动刹车组件实现多站立组件下行阻力的控制,保证了逃生梯下降的安全性;通过将悬停卡接链的一端固定在第一站立板上,另一端可拆卸的连接在第一活动架上的设置,实现了当需要在指定位置停车时候对重力刹车组件的限制位置的作用,实现了将第一刹车片产生的阻力数值的锁定,达到悬停的效果。

进一步,重量刹车组件包括第二固定连接架、第二活动连接架、固定轴、旋转套筒和第二刹车片;第二固定连接架的一端和第一站立板固定连接,第二固定连接架的另一端和固定轴的一端固定连接,旋转套筒套设在固定轴外侧,旋转套筒的一端沿周向均匀设置有两个插接凸起,插接凸起上开设有用于驱动旋转套筒相对固定轴转动时朝向远离固定轴方向运动的导向斜面,固定轴的另一端外周侧开设有与插接凸起相适配的插接凹槽,插接凸起插接在插接凹槽中,旋转套筒的另一端可拆卸连接有第二刹车片,第二刹车片可抵接在稳梯导轨上,旋转套筒的外周侧和第二活动连接架的一端固定连接,第二活动连接架的另一端和第二站立板固定连接。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通过设置第二固定连接架和第一站立板固定连接,实现了重量刹车组件对第一站立板起到有效的减速和制动作用;通过在第二连接架的一端和固定轴连接,并且在固定轴的外侧套设有旋转套筒,在旋转套筒上设置两个具有导向斜面的插接凸起,并在固定轴上开设和插接凸起相适配的插接凹槽,使得当旋转套筒转动的时候,在导向斜面的作用下,旋转套筒沿着其轴线朝向远离固定轴的一侧移动,移动的同时,第二刹车片可以抵接在稳梯导轨的侧平面上,并产生摩擦力来限制第一站立板的下行速度,也可实现第一站立板下行时候的刹车减速和停车制动;通过将旋转套筒的外周侧和第二活动连接架固定连接,实现了将站在第二站立板上的人的重量作为驱动旋转套筒相对于固定轴旋转的动力,不同重量的人站在上面产生的力的大小是不一样的,所实现的第二刹车片抵接在稳梯导轨上的摩擦力的大小也是不一致的,实现了不同人站立上去产生相近的下滑加速度,逃生梯的适应性好;通过第二站立板和第一站立板之间的缓冲弹簧,此时可以有效防止因站立人员过多产生摩擦力过大导致的逃生梯无法下滑的现象的发生。

进一步,还包括手动刹车杆和悬停卡接链;手动刹车杆固定连接在第二活动连接架上,悬停卡接链的一端固定连接在第一站立板上,悬停卡接链的另一端可拆卸连接在第二活动连接架上。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通过将手动刹车杆固定在第二活动连接架上,实现了当人体重量不足以提供最够的刹车阻力的时候能够有外力的补充,而且,当重量刹车组件失灵的时候,还可以通过手动刹车组件实现多站立组件下行阻力的控制,保证了逃生梯下降的安全性;通过将悬停卡接链的一端固定在第一站立板上,另一端可拆卸的连接在第二活动架上的设置,实现了当需要在指定位置停车时候对重力刹车组件的限制位置的作用,实现了将第二刹车片产生的阻力数值的锁定,达到悬停的效果。

进一步,还包括至少一个自动刹车组件,自动刹车组件包括第一电动推杆和第三刹车片;第一电动推杆的缸体端固定连接在第一站立板上,第三刹车片的一端可拆卸连接在第一电动推杆的活塞杆端,第三刹车片的另一端可伸出抵接在稳梯导轨上。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通过设置自动刹车组件,实现了在电力供应充足的情况下对循环转动逃生梯的匀速控制,控制精度相对于重量控制下行减速摩擦力以及手动控制下行减速摩擦力而言,控制更加精准,逃生梯的稳定性更好,逃生梯的移动速度更加均匀,通过采用第一电动推杆推动刹车片的形式进行刹车,结构简单,控制容易,能够实现较好的刹车减速作用,自动化程度高。

进一步,还包括至少一个伸出式卡接组件,伸出式卡接组件包括第二电动推杆和卡接头;第二电动推杆的缸体端固定连接在第一站立板上,卡接头的一端固定连接在第二电动推杆的活塞杆端,卡接头的另一端可伸出抵接在每层楼层板上。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通过设置伸出式卡接组件,实现了循环转动逃生梯在指定的楼层进行停靠的状态,相比于仅仅用刹车的摩擦力进行悬停状态的控制而言,具有更加稳定可靠的效果;通过采用第二电动推杆推动卡接头实现循环转动逃生梯在在指定楼层停止的运动过程,响应速度更快,安全性高,可靠性好。

进一步,第一站立板的上表面和下表面的固定连接有围护栏,围护栏环绕第二站立板设置,围护栏上设置有围护网。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通过在第一站立板的上表面和下表面固定连接有围护栏,一方面提高了人员站立的安全性,另一方面,当需要制动手动刹车杆的时候能够提供施加力的作用点;通过在围护栏上设置维护网,有效的减少了随逃生人员身上携带的较小物件的掉落丢失情况的发生。

进一步,还包括减速电机和离合器,减速电机固定在楼层墙体上,离合器的一端固定连接在减速电机的输出轴上,离合器的另一端固定连接在上转轴或下转轴上。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通过在用离合器将减速电机连接到上转轴或者下转轴的一端,实现了当电力供应充足的时候,本实用新型的循环转动逃生梯可作为上行和下行均能够实现的电梯来用;当电力供应不足的时候可以作为下楼的工具,当发生紧急灾害或意外事故的时候便于人员安全、快速的撤离;通过设置减速电机和离合器,实现了本实用新型的循环转动逃生梯的多种用途。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循环转动逃生梯的侧面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的一种循环转动逃生梯的正面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循环转动逃生梯的正面局部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循环转动逃生梯的侧面局部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的一种循环转动逃生梯的重量刹车组件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另一些实施例的一种循环转动逃生梯的重量刹车组件视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循环转动逃生梯的旋转套筒的结构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循环转动逃生梯的固定轴的结构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另一些实施例的一种循环转动逃生梯的正面视图。

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

1、第一链轮,2、稳梯导轨,3、楼层墙体,4、上固定架,5、转动链条,6、围护栏,7、第一站立板,8、围护网,9、稳梯轮,10、下固定架,11、链条卡板,12、第二链轮,13、第二站立板,14、缓冲弹簧,15、重量刹车组件,16、第一电动推杆,17、第三刹车片,18、卡接头,19、第二电动推杆,20、悬停卡接链,21、上转轴,22、下转轴,23、手动刹车杆,24、第一活动连接架,25、第一固定连接架,26、第一刹车片,27、固定套筒,28、旋转轴,29、离合器,30、减速电机,31、第二活动连接架,32、固定轴,33、第二固定连接架,34、旋转套筒,35第二刹车片。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所举实例只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非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如图1-图2所示,本实施例中的一种循环转动逃生梯,包括:上固定架4、下固定架10、上转轴21、下转轴22、第一链轮1、第二链轮12、两根转动链条5、多个站立组件和至少一个稳梯导轨2;上固定架4和下固定架10均固定连接在相邻两个楼层墙体3之间,上固定架4和下固定架10相互平行且位于同一竖直平面内;上转轴21转动连接在上固定架4的上端且和上固定架4平行,上转轴21的两端均固定连接有第一链轮1;下转轴22转动连接在下固定架10的下端且和下固定架10平行,下转轴22的两端均固定连接有第二链轮12;转动链条5同时和第一链轮1和第二链轮12啮合;稳梯导轨2为封闭环形导轨且套设在上固定架4和下固定架10外,稳梯导轨2固定连接在上固定架4和下固定架10上;站立组件的后侧面两端均通过链条卡板11和转动链条5固定连接,站立组件后侧面的中部和所有稳梯导轨2滚动连接,站立组件上设置有重量刹车组件15,当站立组件上承载有人时重量刹车组件15可抵接在稳梯导轨2上;多个站立组件沿稳梯导轨2的环向均匀设置。

具体的,在上述实施例中,上固定架4和下固定架10均可选用矩形钢管、角钢或槽钢中的任意一种进行制造,其和楼层墙体3之间的固定采用焊接、铆接或者螺栓连接中的任意一种形式;上转轴21和下转轴22为圆轴、六方轴或者四方轴中的任意一种,其分别通过滑动轴承或者滚动轴承实现其分别相对与上固定架4和下固定架10的转动,滑动轴承或者滚动轴承的外圈固定在由上固定架4向上伸出的连接架上或者是由下固定架10向下伸出的连接架上;第一链轮1通过键连接或者是销轴连接实现其和上转轴21端部的固定连接,同样的第二链轮12采用相同的连接方式;稳梯导轨2的封闭环形可以由两个半圆导轨以及两根直导轨焊合而成,稳梯导轨2采用矩形钢管、槽钢或者是圆管中的人一种折弯而成;站立组件是用于向下输送人员的组件,站立组件上的重量刹车组件15指的是用人的重量作为驱动刹车组件工作的组件,其刹车形式可以是刹车片抱紧稳梯导轨2的形式、也可以是刹车片抵接在刹车导轨的形式以及其他现有技术中的刹车方式均可应用到本方案中的重量刹车组件15中来,只要能够采用人体重量进行刹车力度的控制即可。

本实施例的运转过程,安装好的循环转动逃生梯,当人员需要下楼的时候,人站立在站立组件上,站立组件沿着稳梯导轨2向下滑动,人体重量产生的驱动力作用于驱动重量刹车组件15,来实现下行过程中刹车摩擦力的控制;不同重量产生的刹车摩擦力大小不同,但是通过重力刹车组件的转化实现了站立组件较小的下行加速度,当站立组件下行至最低点时,人员可安全撤离;当另一个位于上层的下楼人员继续站在站立组件上下行时,之前的站立组件便可绕着稳梯导轨2翻转至另一侧,从而实现了逃生梯的循环转动;此外,在一种可选的实施例中,在没有电力供应的时候,手动打开位于指定楼层的电梯门,可伸出一个限位杆件,当站立组件运转至该楼层上的时候可以被限位杆件抵接而停止,当手动关闭电梯门时,限位杆件回缩,站立组件可循环运转;其次,还可以通过手动控制刹车重量刹车组件15,并将重量刹车组件15中的刹车片锁定到摩擦力足以让电梯停止的位置上,从而实现没有电力的时候站立组件的循环运转。

在另一种可选的实施例中,在电力充足的运转过程中,通过可编程序控制器(PLC)或者单片机中的程序,控制循环转动逃生梯在电梯门打开的时候,站立组件在指定的楼层停止,待人员进入站立组件上,电梯门关闭的时候,站立组件在驱动第一链轮或者第二链轮的电机的作用下,自动运转进行电梯的运转循环。

本实施例的有益效果是:通过设置上固定架4和下固定架10,为循转转动逃生梯提供了稳定的安装位置,通过将上固定架4和下固定架10设置相互平行且在同一个竖直平面内,实现了站立组件的竖直运动,对重力的利用率更高,减少了因循环转动梯倾斜导致的重力在水平方向上产生分力而较小了摩擦力的大小;通过设置上转轴21和下转轴22,并在上转轴21的端部固定第一链轮1,在下转轴22的端部固定第二链轮12,为转动链条5的转动提供了基础;通过将稳梯导轨2设置为封闭的环形导轨,实现了站立组件可以沿着封闭的环形导轨循环运转,减少了整个逃生梯的结构尺寸,同时运转效率更高;通过将站立组件的后侧面两端均通过链条卡板11和转动链条5固定连接,减少了站立组件侧偏情况的发生,运转更加平稳,同时可以在第一链轮1或第二链轮12上增加动力机构实现逃生梯的正向和反向旋转的切换,在电力供应有保障的情况下可以作为电梯使用;通过在站立组件上设置重量刹车组件15,且将重量刹车组件15和稳梯导轨2抵接,实现了利用人体自身重量驱动逃生梯下行,同时在下行的过程中有效的运用重量刹车组件15产生的摩擦力控制逃生梯的下行速度,减少了因逃生梯下行过快导致的危险情况的发生,安全性高;通过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无需任何电力供应,可以实现逃生梯的循环转动,可靠性高,运转稳定。

如图2-图4所示,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的一种循环转动逃生梯,站立组件包括第一站立板7、第二站立板13、多根缓冲弹簧14和多个稳梯轮9;多个稳梯轮9均和第一站立板7的后侧面中部转动连接,所有稳梯轮9均和稳梯导轨2滚动连接,稳梯导轨2的左右两侧均设置有至少一个稳梯轮9,稳梯轮9接触稳梯导轨2的外周侧开设有和稳梯导轨2相适配的环形凹槽;第二站立板13为两个且分别设置在第一站立板7的上侧和下侧;所有缓冲弹簧14的一端均和第二站立板13固定连接,另一端均和第一站立板7固定连接;第二站立板13和第一站立板7均和重量刹车组件15固定连接。

具体的,在第二站立板13的四周设置有防止第二站立板13相对于第一站立板7横向偏转的限位板,限位板的下端固定连接在第一站立板7上,限位板的侧面和第二站立板13的四周侧面滑动连接;稳梯导轨2嵌设在稳梯轮9上的环形凹槽中,优选的稳梯轮9的数量为四个,均分为两组位于稳梯导轨2的两侧;第二站立板13和第一站立板7和重量刹车组件15之间的固定连接方式为焊接、铆接或螺纹连接中的人一种,同样缓冲弹簧14也可以采用同样的固定方式;缓冲弹簧14的弹性系数以及数量根据站立组件可承受的人员数量进行确定。

采用上述实施例的有益效果:通过在将稳梯轮9和稳梯导轨2之间设置为滚动连接,使得站立组件绕着稳梯导轨2的运行更加流畅;通过在稳梯导轨2的两侧均设置有至少一个稳梯轮9,两个问稳梯轮9可以夹紧稳梯导轨2运转,避免了站立组件的左右晃动,提升了平稳性;通过在稳梯轮9接触稳梯导轨2的外周侧开设环形凹槽,减少了站立组件在水平面内的前后晃动;通过将第二站立板13设置在第一站立板7的上侧或下侧,实现了站立组件的双向运转,在一侧下行的同时,另一侧可向上同步运送救援物资,此外,还实现了逃生梯的双向转动,充分利用了逃生梯两侧的空间;通过在第二站立板13和第一站立板7之间设置缓冲弹簧14,实现了突然撞击的缓冲,缓解了可能产生的伤害的强度;同时缓冲弹簧14还为重量刹车组件15限定了刹车力的变化范围,有效的将人体重量通过缓冲弹簧14的作用转换为重力刹车组件的摩擦力。

如图4-图5所示,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的一种循环转动逃生梯,重量刹车组件15包括第一固定连接架25、第一活动连接架24、固定套筒27、旋转轴28和第一刹车片26;第一固定连接架25的一端和第一站立板7固定连接,第一固定连接架25的另一端和固定套筒27的一端固定连接,固定套筒27的另一端和旋转轴28的一端螺纹连接,旋转轴28的另一端可拆卸连接有第一刹车片26,第一刹车片26可抵接在稳梯导轨2上,旋转轴28的外周侧和第一活动连接架24的一端固定连接,第一活动连接架24的另一端和第二站立板13固定连接。

具体的,上述实施例中的固定连接选用焊接、铆接或者螺栓连接中的任意一种;固定套筒27和旋转轴28之间的螺纹连接,设置为二者可以自由的相对转动的程度,例如可以和螺母丝杠副的转动自由度类似,达到能够实现二者相对转动的时候,旋转轴28可轴向移动为准;第一刹车片26采用橡胶等软质材料制成,其接触稳梯导轨2的表面加工为粗糙的纹路或者是开设横向锯齿状的凸起,第一刹车片26和旋转轴28之间的采用螺栓连接或者卡接的方式,第一活动连接架24采用柔性较好的钢板制成,在第一刹车片26朝向稳梯导轨2移动时,第一活动连接架24的端部可以随之摆动。

采用上述实施例的有益效果:通过设置第一固定连接架25和第一站立板7固定连接,实现了重量刹车组件15对第一站立板7起到有效的减速和制动作用;通过在第一连接架的一端和固定套筒27连接,并在套筒中螺纹连接有旋转轴28,当旋转轴28相对于固定套筒27转动的时候,实现了旋转轴28沿着其轴向的伸缩,通过在旋转轴28的另一端可拆卸连接有第一刹车片26,当旋转轴28朝向稳梯导轨2一侧伸长时,第一刹车片26可抵接在稳梯导轨2上,从而实现稳定第一站立板7以及站在第一站立板7上的人的匀速下降、减速以及制动,当旋转轴28反向旋转时候,第一刹车片26随着旋转轴28回缩,从而解除刹车;旋转轴28通过第一活动连接架24的一段和第二站立板13的连接,实现了将站在第二站立板13上的人的重量作为驱动旋转轴28相对于固定套筒27旋转的动力,不同重量的人站在上面产生的力的大小是不一样的,所实现的第一刹车片26抵接在稳梯导轨2上的摩擦力的大小也是不一致的,实现了不同人站立上去产生相近的下滑加速度,逃生梯的适应性好;通过第二站立板13和第一站立板7之间的缓冲弹簧14,此时可以有效防止因站立人员过多产生摩擦力过大导致的逃生梯无法下滑的现象的发生。

如图4-图5所示,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的一种循环转动逃生梯,还包括手动刹车杆23和悬停卡接链20;手动刹车杆23固定连接在第一活动连接架24上,悬停卡接链20的一端固定连接在第一站立板7上,悬停卡接链20的另一端可拆卸连接在第一活动连接架24上。

具体的,手动刹车杆23通过焊接、铆接或者螺栓连接的方式固定在第一连接架上,手动刹车杆23的端部包覆有用于握持的软橡胶,悬停卡接链20采用铁链或者绳索制成,在悬停卡接链20的自由端设置位置可以沿悬停卡接链20绳索方向自由固定的插接头,对应的在第一活动连接架24上加工若干用于插接插接头的通孔。

采用上述实施例的有益效果:通过将手动刹车杆23固定在第一活动连接架24上,实现了当人体重量不足以提供最够的刹车阻力的时候能够有外力的补充,而且,当重量刹车组件15失灵的时候,还可以通过手动刹车组件实现多站立组件下行阻力的控制,保证了逃生梯下降的安全性;通过将悬停卡接链20的一端固定在第一站立板7上,另一端可拆卸的连接在第一活动架上的设置,实现了当需要在指定位置停车时候对重力刹车组件的限制位置的作用,实现了将第一刹车片26产生的阻力数值的锁定,达到悬停的效果。

如图4和图6-图8所示,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的一种循环转动逃生,重量刹车组件15包括第二固定连接架33、第二活动连接架31、固定轴32、旋转套筒34和第二刹车片35;第二固定连接架33的一端和第一站立板7固定连接,第二固定连接架33的另一端和固定轴32的一端固定连接,旋转套筒34套设在固定轴32外侧,旋转套筒34的一端沿周向均匀设置有两个插接凸起,插接凸起上开设有用于驱动旋转套筒34相对固定轴32转动时朝向远离固定轴32方向运动的导向斜面,固定轴32的另一端外周侧开设有与插接凸起相适配的插接凹槽,插接凸起插接在插接凹槽中,旋转套筒34的另一端可拆卸连接有第二刹车片35,第二刹车片35可抵接在稳梯导轨2上,旋转套筒34的外周侧和第二活动连接架31的一端固定连接,第二活动连接架31的另一端和第二站立板13固定连接。

具体的,上述实施例中的固定连接选用焊接、铆接或者螺栓连接中的任意一种;旋转套筒34上的插接凸起的数量还可以是三个或者更多个均布,每个插接凸起的形式类似于空间凸轮,当旋转套筒34相对于固定轴32旋转的时候,其插接凸起上设置的导向斜面在凸轮配合原理下实现旋转套筒34在其轴向上远离固定轴32移动,导向斜面自旋转套筒34的端面的一条直线起,绕圆周方向朝向远离端面的方向逐渐伸出;第二刹车片35采用橡胶等软质材料制成,其接触稳梯导轨2的表面加工为粗糙的纹路或者是开设横向锯齿状的凸起,第二刹车片35和旋转套筒34之间的采用螺栓连接或者卡接的方式;第二活动连接架31采用柔性较好的钢板制成,在第二刹车片35朝向稳梯导轨2移动时,第二活动连接架31的端部可以随之摆动。

采用上述实施例的有益效果:通过设置第二固定连接架33和第一站立板7固定连接,实现了重量刹车组件15对第一站立板7起到有效的减速和制动作用;通过在第二连接架的一端和固定轴32连接,并且在固定轴32的外侧套设有旋转套筒34,在旋转套筒34上设置两个具有导向斜面的插接凸起,并在固定轴32上开设和插接凸起相适配的插接凹槽,使得当旋转套筒34转动的时候,在导向斜面的作用下,旋转套筒34沿着其轴线朝向远离固定轴32的一侧移动,移动的同时,第二刹车片35可以抵接在稳梯导轨2的侧平面上,并产生摩擦力来限制第一站立板7的下行速度,也可实现第一站立板7下行时候的刹车减速和停车制动;通过将旋转套筒34的外周侧和第二活动连接架31固定连接,实现了将站在第二站立板13上的人的重量作为驱动旋转套筒34相对于固定轴32旋转的动力,不同重量的人站在上面产生的力的大小是不一样的,所实现的第二刹车片35抵接在稳梯导轨2上的摩擦力的大小也是不一致的,实现了不同人站立上去产生相近的下滑加速度,逃生梯的适应性好;通过第二站立板13和第一站立板7之间的缓冲弹簧14,此时可以有效防止因站立人员过多产生摩擦力过大导致的逃生梯无法下滑的现象的发生。

如图4和图6-图8所示,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的一种循环转动逃生,还包括手动刹车杆23和悬停卡接链20;手动刹车杆23固定连接在第二活动连接架31上,悬停卡接链20的一端固定连接在第一站立板7上,悬停卡接链20的另一端可拆卸连接在第二活动连接架31上。

具体的,具体的,手动刹车杆23通过焊接、铆接或者螺栓连接的方式固定在第二连接架上,手动刹车杆23的端部包覆有用于握持的软橡胶,悬停卡接链20采用铁链或者绳索制成,在悬停卡接链20的自由端设置位置可以沿悬停卡接链20绳索方向自由固定的插接头,对应的在第二活动连接架31上加工若干用于插接插接头的通孔。

采用上述实施例的有益效果:通过将手动刹车杆23固定在第二活动连接架31上,实现了当人体重量不足以提供最够的刹车阻力的时候能够有外力的补充,而且,当重量刹车组件15失灵的时候,还可以通过手动刹车组件实现多站立组件下行阻力的控制,保证了逃生梯下降的安全性;通过将悬停卡接链20的一端固定在第一站立板7上,另一端可拆卸的连接在第二活动架上的设置,实现了当需要在指定位置停车时候对重力刹车组件的限制位置的作用,实现了将第二刹车片35产生的阻力数值的锁定,达到悬停的效果。

如图3所示,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的一种循环转动逃生,还包括至少一个自动刹车组件,自动刹车组件包括第一电动推杆16和第三刹车片17;第一电动推杆16的缸体端固定连接在第一站立板7上,第三刹车片17的一端可拆卸连接在第一电动推杆16的活塞杆端,第三刹车片17的另一端可伸出抵接在稳梯导轨2上。

具体的,第三刹车片17采用橡胶等软质材料制成,其接触稳梯导轨2的表面加工为粗糙的纹路或者是开设横向锯齿状的凸起;第三刹车片17和第一电动推杆16的活塞杆端之间的采用螺栓连接或者卡接的方式;第一电动推杆16采用现有技术中市面上可以采购到的电动推杆,其电源来源于220V电源或者是固定在每个站立组件上的蓄电池,第一电动推杆16的驱动方式可以采用调节开关进行控制,也可接入到可编程序控制器(PLC)或者单片机通过程序进行控制。

采用上述实施例的有益效果:通过设置自动刹车组件,实现了在电力供应充足的情况下对循环转动逃生梯的匀速控制,控制精度相对于重量控制下行减速摩擦力以及手动控制下行减速摩擦力而言,控制更加精准,逃生梯的稳定性更好,逃生梯的移动速度更加均匀,通过采用第一电动推杆16推动刹车片的形式进行刹车,结构简单,控制容易,能够实现较好的刹车减速作用,自动化程度高。

如图4所示,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的一种循环转动逃生,还包括至少一个伸出式卡接组件,伸出式卡接组件包括第二电动推杆19和卡接头18;第二电动推杆19的缸体端固定连接在第一站立板7上,卡接头18的一端固定连接在第二电动推杆19的活塞杆端,卡接头18的另一端可伸出抵接在每层楼层板上。

具体的,上述实施例中的固定连接选用焊接、铆接或者螺栓连接中的任意一种;第二电动推杆19采用现有技术中市面上可以采购到的电动推杆,其电源来源于220V电源或者是固定在每个站立组件上的蓄电池,第二电动推杆19的驱动方式可以采用调节开关进行控制,也可接入到可编程序控制器(PLC)或者单片机通过程序进行控制。

采用上述实施例的有益效果:通过设置伸出式卡接组件,实现了循环转动逃生梯在指定的楼层进行停靠的状态,相比于仅仅用刹车的摩擦力进行悬停状态的控制而言,具有更加稳定可靠的效果;通过采用第二电动推杆19推动卡接头18实现循环转动逃生梯在在指定楼层停止的运动过程,响应速度更快,安全性高,可靠性好。

如图1、图2和图9所示,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的一种循环转动逃生,第一站立板7的上表面和下表面的固定连接有围护栏6,围护栏6环绕第二站立板13设置,围护栏6上设置有围护网8。

具体的,围护栏6设置在人员可能掉落的三个边缘,也就是除了接触稳梯导轨2边缘外的其他边缘,在正对于接触稳梯导轨2的边缘上的围护栏6可开设方便进出时开的门形结构;围护网8焊接在围护栏6和第一站立板7之间形成的空隙中,围护网8垂直第一站立板7设置。

采用上述实施例的有益效果:通过在第一站立板7的上表面和下表面固定连接有围护栏6,一方面提高了人员站立的安全性,另一方面,当需要制动手动刹车杆23的时候能够提供施加力的作用点;通过在围护栏6上设置维护网,有效的减少了随逃生人员身上携带的较小物件的掉落丢失情况的发生。

如图9所示,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的一种循环转动逃生,还包括减速电机30和离合器29,减速电机30固定在楼层墙体3上,离合器29的一端固定连接在减速电机30的输出轴上,离合器29的另一端固定连接在上转轴21或下转轴22上。

具体的,减速电机30采用变频电机前端安装减速器的形式,减速器可以是直齿轮减速器、蜗轮蜗杆减速器或者斜齿轮减速器中的任意一种,变频电机采用220V或者380V电压的电机,减速电机30通过连接板经由螺栓固定的方式固定在楼层墙体3上,离合器29采用现有技术中应用于汽车、拖拉机的成熟离合器29,其作用是实现动力的接合与断开即可。

采用上述实施例的有益效果:通过在用离合器29将减速电机30连接到上转轴21或者下转轴22的一端,实现了当电力供应充足的时候,本实用新型的循环转动逃生梯可作为上行和下行均能够实现的电梯来用;当电力供应不足的时候可以作为下楼的工具,当发生紧急灾害或意外事故的时候便于人员安全、快速的撤离;通过设置减速电机30和离合器29,实现了本实用新型的循环转动逃生梯的多种用途。

如图1所示,站立组件的数量和楼层的层数相同,每层楼层电梯门的旁边设置有一个对应的站立组件,优选的,站立组件的数量为偶数个,分别位于稳梯导轨的两个竖直导轨段上。

采用上述实施例的有益效果:对应的在每层电梯上设置有对应的站立组件,减少了人员等待的时间,保证了每层楼层的人员在突发意外情况下能够同时逃生,提高了逃生梯的使用效率,增加了人员逃生的速度。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实施例一”、“实施例二”、“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方法、装置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方法、装置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