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软体硅橡胶容器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575866发布日期:2019-05-03 19:55阅读:253来源:国知局
一种软体硅橡胶容器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硅橡胶日用制品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用于分装的小型软体硅橡胶容器装置。



背景技术:

日常用品中,常见的小型分装容器是用于将洗发、沐浴等乳液从大容器中分装到小型容器中。这种小型分装容器用于装载人们喜欢或者用惯的品牌,以便携带、外出锻炼、游泳、旅行等,使用轻松方便。这些小型容器常称为分装瓶。分装瓶可以由多种材料制作,如,PVC、PET、PU等等材料,上述材料的硬度均比硅橡胶材料硬,且制作工艺有很大差别。特别是软体硅橡胶容器的瓶口设置,有很大差别。小型容器若采用软体硅橡胶材料制作,常称为硅橡胶分装瓶。

在美国专利公开号为US07959036的专利申请中,公开了一种用于流体的弹性体分配容器包括弹性容器,该弹性容器在其中限定腔室,并且具有从形成在下端的开口径向延伸的整体形成的垫圈和提供腔室和开口之间的连通的容器颈部,一个相对刚性的套筒,同心地设置在容器颈部周围,该套筒具有一个套管颈部,该套管颈部具有一个与整体垫圈相邻的下表面,一个盖子,盖子覆盖容器开口,一个整体垫圈,其中形成有分配孔,一个帽颈从盖子围绕套筒颈部同心地设置,并且形成在套筒颈部和盖子颈部上的接合装置提供可拆卸的连接,其中接合装置将整体垫圈固定在盖子和套筒下表面之间的压缩且液密的状态。

长期以来,现有技术中生产的硅橡胶分装瓶,直接延续采用了上述公开的美国专利US07959036的容器形状。日常使用的硅胶分装瓶,除了抗高低温,毒性小,抗老化等优点以外,其中一个优点就是瓶壁较薄、整体柔软,手感好,易于批量制作。由于硅橡胶材料的特点,现有技术制成各种小型的分装容器,唯一的结构形状,其结构,都是以美国专利US07959036的容器形状为基准。因此,如果在硅胶分装瓶瓶口安装一个盖子或其他功能件,阻止瓶内液体流出或其他功能。那么硅胶分装瓶的瓶口必须有一个环形硬圈,支撑在分装瓶的瓶口颈部,这种外环形硬圈俗称脖子。硅橡胶分装瓶只有脖子存在,才可以将分装瓶口先支撑套住,并由盖子将柔软的分装瓶口向外伸出边缘(外翻),挂在脖子上部边缘。此时,挂在脖子上部边缘被盖子压住,形成一个密封容器。柔软的硅胶瓶内的液体就不会随意流出。这种盖子通常采用连体掀盖,即盖子的下部内螺纹与脖子外螺纹相匹配,两部分相对压住硅胶分装瓶外翻的边缘。

硅胶分装瓶的应用的其中一个目的,是将大容器中的乳液,分一小部分乳液倒到小型分装瓶中,以便携带外出。因此,要求小型分装瓶的瓶口足够大,才能方便将大容器乳液顺利倒入分装瓶中。硅橡胶分装瓶口大而柔软,需要有脖子支撑。若硅胶分装瓶瓶口太小时,大容器的乳液,很难倒入小型分装瓶中。硅胶分装瓶的生产,采用热压脱模工艺,硅胶分装瓶口就不可能做的太小。否则,硅胶分装瓶很难脱模生产。硅胶分装瓶的瓶口即要求容易灌入乳液,又要担任乳液密封而不被挤出的功能。脖子功能即是支撑着硅胶分装瓶瓶口端的软边外延边缘,同时提供螺纹给盖子旋紧固定。然后,再由盖子内出口的大小,来控制乳液的流出。

现有硅胶分装瓶结构中的脖子,大大限制了硅胶分装瓶的外形结构,也妨碍开发硅胶分装瓶其他功能的延展。与PET等较硬材料制作的分装瓶相比较,硅胶分装瓶的脖子,增加了脖子长度,外形不美观。而且脖子的存在,不方便更小体型的硅橡胶分装瓶的使用,影响硅胶分装瓶的美观与使用范围。

PET等硬度较高的材料制作的分装瓶,外观仅看到瓶身与瓶盖,整体简洁、瓶身与瓶盖混为一体,更加美观、舒适。但是因工艺与材料的原因,硅胶分装瓶瓶口,无法做成小开口状,或在硅橡胶分装瓶瓶口直接做成较硬螺纹。因此,与PET等较硬其他材料制作的分装瓶相比较,硅胶分装瓶脖子就显的多余。硅胶分装瓶脖子为了与硅胶分装瓶相匹配,形状总是为环形圈,上半段为螺纹,下半段为支撑圈。因此,也限制其配搭的盖子必须是圆形的。硅胶分装瓶脖子与分装瓶盖子总是圆柱形的,很难有其他形式存在。现有技术与实际应用,构成硅胶分装瓶结构,必须由瓶身、脖子与盖子三部分组成,从硅胶分装瓶颜色上配搭来看,当现有的硅胶分装瓶盖子改变颜色时,脖子也要相应改变颜色,这样才会显的整体协调。同时,也给为颜色改变搭配带来麻烦,也会增加生产成本与产品库存的压力,因此,现有的硅胶分装瓶,如专利申请号为CN201410183204.3、CN201130189961的专利申请中,公开的分装瓶,使用不方便,而且外形不美观,更加限制了硅胶分装瓶的使用范围。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首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软体硅橡胶容器装置,该装置不仅能够使其形状结构更为简洁、美观,整体结构更加协调,而且拓宽了使用范围。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软体硅橡胶容器装置,包括有瓶身、内颈管、外功能件,所述瓶身上部开设有瓶口,所述瓶身内部为中空结构,所述瓶身内部的中空结构用于容纳需要分装的液体,所述内颈管的下部设置于瓶身内部且靠近所述瓶口处,所述内颈管的上部经过所述瓶口伸出所述瓶身外且位于所述瓶口上方,所述内颈管内部为中空结构,所述内颈管的中空结构用于将该装置内的液体导出瓶身外,所述外功能件与所述内颈管伸出所述瓶身的部分连接后将瓶口密封。在本实用新型中,瓶身为软体硅橡胶材质,通过上述设置,将外功能件盖上瓶身后就从外形上看不到内颈管的存在,不仅能够使其形状结构更为简洁、美观,整体结构更加协调,而且颜色上更好搭配,拓宽了使用范围。

进一步地,所述瓶口边缘部分设置有向内延伸的阻挡环,所述外功能件密封所述瓶口时抵持在所述阻挡环的外侧。所述阻挡环的设置可以防止液体外流,外功能件抵持在阻挡环外侧能够使该装置的密封效果更好。

进一步地,所述内颈管伸出所述瓶身的部分设置有外螺纹,所述外功能件设置有与所述内颈管的外螺纹相适配的内螺纹。当内颈管的上部为外螺纹时,外功能件可以是带有内螺纹的连体掀盖或者是其他配件,如喷嘴、气压嘴等,同时内颈管的外螺纹结构,可以提供支撑固定作用,提供一定的阻力防止内颈管整体跌入瓶身底部或者与瓶身分离,当需要将大容器的液体分装时,将液体导入该装置后,将外功能件的内螺纹与内颈管的外螺纹适配旋紧,此时外功能件抵持在所述阻挡环外侧压紧,使用方便。

进一步地,所述内颈管伸出所述瓶身的部分设置有内螺纹,所述外功能件设置有与所述内颈管的内螺纹相适配的导管。此时外功能件可以是带有导管的配件,外功能件的导管可以伸入到瓶底,方便使用。

进一步地,所述内颈管位于所述瓶身内部的部分设置有承压环,所述承压环抵持在所述阻挡环的内侧。所述承压环用于支撑阻挡环,供外功能件与内颈管共同压住阻挡环时更加稳固,使在外功能件盖合在内颈管上时,帮助外功能件更好的密封住瓶口。

进一步地,所述内颈管位于所述瓶身内部的部分设置有阻漏环,所述阻漏环位于所述承压环的下方。所述阻漏环用于防止液体外流。

进一步地,所述承压环与阻漏环均为环绕在所述内颈管上的凸条,所述阻漏环的数量为1条或1条以上,所述瓶身内壁与所述承压环与阻漏环相对于的位置均设置有与承压环、阻漏环相适配的凹槽。所述凹槽能够卡住承压环与阻漏环,产生较大的摩擦力,防止内颈管跌入瓶底,即所述承压环与阻漏环均能起到支撑固定的左右,提供一定的阻力防止内颈管整体跌入瓶身底部或者与瓶身分离。

进一步地,所述内颈管底部还设置有一个或一个以上的固定槽。所述固定槽可以将内颈管固定在瓶身内上部的固定位置,防止在安装外功能件时,旋钮外功能件时内颈管同时旋转,而无法旋紧。

进一步地,所述外功能件为喷雾泵、气压泵、带有外螺纹的连体掀盖中的一种。所述喷雾泵、气压泵、带有螺纹的连体掀盖均为现有技术,能够实现分装液体后密封该装置,需要使用液体时能够将液体挤出的功能即可。

进一步地,所述内颈管通过胶粘、包胶、热压中的一种方式固定在所述瓶身内部;所述外功能件完全盖合或者部分盖合在所述瓶口上。当该装置内的液体需要倒出时,外功能件部分盖合在所述瓶口上,当该装置内的液体不需要倒出时,外功能件完全盖合在所述瓶口上。

在本实用新型中,该装置通过上述设置,使瓶身可以为各种容器的形状,都可以与相应的内颈管、外功能件相适配,拓宽了使用范围,不用限制为圆形。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相比于现有技术,在本实用新型当中,该装置的结构设置不仅能够使其形状结构更为简洁、美观,整体结构更加协调,而且颜色上更好搭配,拓宽了使用范围。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软体硅橡胶容器装置的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种软体硅橡胶容器装置的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参见图1-2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软体硅橡胶容器装置,包括有瓶身300、内颈管200、外功能件100,瓶身300上部开设有瓶口301,瓶身300内部为中空结构,瓶身300内部的中空结构用于容纳需要分装的液体,内颈管200的下部设置于瓶身300内部且靠近瓶口301处,内颈管200的上部经过瓶口301伸出瓶身300外且位于瓶口301上方,内颈管200内部为中空结构,内颈管200的中空结构用于将该装置内的液体导出瓶身300外,外功能件100与内颈管200伸出瓶身300的部分连接后将瓶口301密封。在本实用新型中,瓶身300为软体硅橡胶材质,通过上述设置,将外功能件100盖上瓶身300后就从外形上看不到内颈管200的存在,不仅能够使其形状结构更为简洁、美观,整体结构更加协调,而且颜色上更好搭配,拓宽了使用范围。

在本实施例中,瓶口301边缘部分设置有向内延伸的阻挡环302,外功能件100密封瓶口301时抵持在阻挡环302的外侧。阻挡环302的设置可以防止液体外流,外功能件100抵持在阻挡环302外侧能够使该装置的密封效果更好。

在本实施例中,内颈管200伸出瓶身300的部分设置有外螺纹202,外功能件100设置有与内颈管200的外螺纹202相适配的内螺纹。当内颈管200的上部为外螺纹202时,外功能件100可以是带有内螺纹的连体掀盖或者是其他配件,如喷嘴、气压嘴等,同时内颈管200的外螺纹202结构,可以提供支撑固定作用,提供一定的阻力防止内颈管200整体跌入瓶身300底部或者与瓶身300分离,当需要将大容器的液体分装时,将液体导入该装置后,将外功能件100的内螺纹与内颈管200的外螺纹202适配旋紧,此时外功能件100抵持在阻挡环302外侧压紧,使用方便。

在本实施例中,内颈管200伸出瓶身300的部分设置有内螺纹,外功能件100设置有与内颈管200的内螺纹相适配的导管101。此时外功能件100可以是带有导管101的配件,外功能件100的导管101可以伸入到瓶底,方便使用。

在本实施例中,内颈管200位于瓶身300内部的部分设置有承压环203,承压环203抵持在阻挡环302的内侧。承压环203用于支撑阻挡环302,供外功能件100与内颈管200共同压住阻挡环302时更加稳固,使在外功能件100盖合在内颈管200上时,帮助外功能件100更好的密封住瓶口301。

在本实施例中,内颈管200位于瓶身300内部的部分设置有阻漏环204,阻漏环204位于承压环203的下方。阻漏环204用于防止液体外流。

在本实施例中,承压环203与阻漏环204均为环绕在内颈管200上的凸条,阻漏环204的数量为1条或1条以上,瓶身300内壁与承压环203与阻漏环204相对于的位置均设置有与承压环203、阻漏环204相适配的凹槽13。凹槽13能够卡住承压环203与阻漏环204,产生较大的摩擦力,防止内颈管200跌入瓶底,即承压环203与阻漏环204均能起到支撑固定的左右,提供一定的阻力防止内颈管200整体跌入瓶身300底部或者与瓶身300分离。

在本实施例中,内颈管200底部还设置有一个或一个以上的固定槽205。固定槽205可以将内颈管200固定在瓶身300内上部的固定位置,防止在安装外功能件100时,旋钮外功能件100时内颈管200同时旋转,而无法旋紧。

在本实施例中,外功能件100为喷雾泵、气压泵、带有外螺纹202的连体掀盖中的一种。喷雾泵、气压泵、带有螺纹的连体掀盖均为现有技术,能够实现分装液体后密封该装置,需要使用液体时能够将液体挤出的功能即可。

在本实施例中,内颈管200通过胶粘、包胶、热压中的一种方式固定在瓶身300内部;外功能件100完全盖合或者部分盖合在瓶口301上。当该装置内的液体需要倒出时,外功能件100部分盖合在瓶口301上,当该装置内的液体不需要倒出时,外功能件100完全盖合在瓶口301上。

在本实用新型中,该装置通过上述设置,使瓶身300可以为各种容器的形状,都可以与相应的内颈管200、外功能件100相适配,拓宽了使用范围,不用限制为圆形。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相比于现有技术,在本实用新型当中,该装置的结构设置不仅能够使其形状结构更为简洁、美观,整体结构更加协调,而且颜色上更好搭配,拓宽了使用范围。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