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液压绕缆机控制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388503发布日期:2019-08-09 21:30阅读:988来源:国知局
一种液压绕缆机控制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绕缆机,具体是一种液压绕缆机控制系统。



背景技术:

液压绞车作为人类认识海洋,征服海洋的一种重要辅助工具。绞车上的缆绳安装工作,是不可缺少的步骤,现在大多数缆绳的安装,是通过机械的直接卷绕来完成。

液压绕缆机控制系统作为绞车缆绳安装的重要辅助工具,在绞车的缆绳安装方面具有广泛的应用。

若通过绞车直接拖拽安装绞车的缆绳,缆绳的张力无法得到安全恒定的保障。

如通过机械增加张力等措施,工作较为繁琐,耗时,费力。且缆绳安装在卷筒上得不到恒定的拉力,对缆绳安装或下一次绞车缆绳的投放可能造成损坏。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液压绕缆机控制系统,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液压绕缆机控制系统,包括电机、液压泵、液压站散热器、系统溢流阀和主油路换向阀。所述电机拖动电动液压泵转动,液压泵还连接主油路换向阀、马达刹车制动换向阀和刹车制动蓄能器装置。所述主油路换向阀还分别连接液压站散热器、马达刹车制动换向阀、第一单向阀、第二单向阀、绕缆机液压马达、检测头和绕缆溢流阀。所述绕缆机液压马达还分别连接第一单向阀、第二单向阀和第一绕缆换向阀,第一绕缆换向阀还通过绕缆机冷却散热器连接第二绕缆换向阀,第二绕缆换向阀还连接绕缆溢流阀。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液压泵还连接系统溢流阀。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液压绕缆机控制系统能在缆绳放出和回收过程中,缆绳的张力始终保持在一恒定的拉力值,保证缆绳的使用安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原理线路图。

图中:1-电机、2-液压泵、3-液压站散热器、4-系统溢流阀、5-主油路换向阀、6.1-第一单向阀、6.2-第二单向阀、7-马达刹车制动换向阀、8-检测头、9-绕缆机液压马达、10.1-第一绕缆换向阀、10.2-第二绕缆换向阀、11-绕缆机冷却散热器、12-绕缆溢流阀、13-刹车制动蓄能器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一种液压绕缆机控制系统,包括电机1、液压泵2、液压站散热器3、系统溢流阀4和主油路换向阀5。所述电机1拖动液压泵2转动,液压泵2还连接主油路换向阀5、马达刹车制动换向阀7和刹车制动蓄能器装置13。所述主油路换向阀5还分别连接液压站散热器3、马达刹车制动换向阀7、第一单向阀6.1、第二单向阀6.2、绕缆机液压马达9、检测头8和绕缆溢流阀12。所述绕缆机液压马达9还分别连接第一单向阀6.1、第二单向阀6.2和第一绕缆换向阀10.1。第一绕缆换向阀10.1还通过绕缆机冷却散热器11连接第二绕缆换向阀10.2,第二绕缆换向阀10.2还连接绕缆溢流阀12。液压泵2还连接系统溢流阀4。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是:工作状态1:

收揽工况:油液经过系统溢流阀4、主油路换向阀5(推向右侧)、单向阀6,到液压马达实现收缆作业。此时绕缆换向阀10处于截止状态。

工作状态2:

放缆工况:油液经过系统溢流阀4、主油路换向阀5(推向左侧)、到液压马达,实现放缆作业。此时绕缆换向阀10 处于截止状态。

工作状态3:

被动收放缆工况:油液经过系统溢流阀4、主油路换向阀5(推向左侧),实现对马达回路的补油作用。此时绕缆换向阀10 处于开启位置,液压马达受到力的作用,被动旋转,回路由:马达、绕缆溢流阀12、绕缆换向阀10构成。单向阀6保证系统的回油(背压)压力值。

1根据液压系统参数,为绕缆机提供恒定的液压源。

2根据原理图和液压马达进出油口的方向,被动恒张力绕缆时,缆绳的出缆方向是有要求的,图示该绕缆机为上出缆方向。

3 在被动收放缆绳时,随着缆绳在储缆筒上直径的变化,相应的张力会变化,需要根据适当的缆绳半径值,调定缆绳受到的拉力值。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