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动卸扣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453236发布日期:2019-08-17 01:24阅读:1103来源:国知局
一种自动卸扣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吊装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自动卸扣。



背景技术:

在建筑施工高空吊装时,构件吊装就位后,需要拆卸吊钩,以进行下一个构件的吊装。现有技术中,拆卸吊钩一般采用:先在吊钩周边搭设龙门架、脚手架等辅助设施;工人徒手攀爬高空作业拆卸吊钩。这种拆卸方法有明显的缺点:费时费力、成本高、安全隐患大。在吊装工程中,常用卸扣与钢丝绳组合绑扎吊物。常用的卸扣为d型卸扣,而d型卸扣是利用销子与u型扣环的扣孔螺纹连接的,吊装到位无法自动脱销。吊装到位后,必须要人员到高空(绑扎的吊点)去解开卸扣。由于吊装完成后,钢丝绳的绑扎点在高空中,需要人员到高空(绑扎的吊点)去解开卸扣,操作繁琐,耗时较久,存在不安全因素;需要人员到高空作业,松解钢丝绳,需预设上人爬梯,费工费材。

中国专利cn201220745502.3公开了一种吊装专用的新型自动卸扣,其包括u型扣环及销子,u型扣环靠末端处设有相对的两个扣孔,销子的第一端可穿过u型扣环的两个扣孔使u型扣环封闭,所述新型自动卸扣还包括拉杆、套筒及弹簧,拉杆的第一端与销子的第二端固定连接,套筒固定连接在u型扣环一侧并套在销子第二端及拉杆外,拉杆的第二端穿过套筒远离u型扣环一端的套筒盖,拉杆的第二端末连接有扣环,弹簧一端与销子第二端末相抵、另一端与套筒远离u型扣环一端的套筒盖内侧相抵;其在吊装后可自动松扣,然而其容易出现松脱现象而导致吊装过程安全性不高。



技术实现要素:

鉴于此,本发明提出了一种自动卸扣,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吊装松钩操作不便捷且吊装安全风险高的问题。

一个方面,本发明提出了一种自动卸扣,包括:扣环、第一套管、第二套管、第一限位机构和第二限位机构;其中,扣环靠近尾端处相对设置有第一扣孔和第二扣孔;第一套管与所述第一扣孔相连接,并且,所述第一套管内设置有可做伸缩运动的销栓,所述销栓用以沿轴向穿设所述第一扣孔和所述第二扣孔以使所述扣环闭合;第二套管与所述第二扣孔相连接,用以在所述销栓穿过所述第二扣环时容置所述销栓并起到限位辅助作用;第一限位机构设置在所述第一套管上,用以在销栓运动至第一套管内时对所述销栓进行限位;第二限位机构设置在所述第二套管上,用以在所述销栓运动至第二套管内时对所述销栓进行限位。

进一步地,上述自动卸扣中,所述第一套管内设置有销栓弹簧,所述销栓弹簧与所述销栓相抵接,用于在受力时驱动所述销栓做伸缩运动。

进一步地,上述自动卸扣中,所述第一套管包括:第一筒体和第一筒盖;其中,所述第一筒盖设置在所述第一筒体上远离所述第一扣孔的一端;

所述销栓弹簧的一端抵接于所述销栓的第一端,所述销栓弹簧的另一端抵接于所述第一筒盖。

进一步地,上述自动卸扣中,还包括:销栓柔性牵引件;其中,所述销栓柔性牵引件的第一端与所述销栓的第一端相连接,且所述销栓柔性牵引件自第一端穿设于所述销栓弹簧后从所述第一筒盖穿出。

进一步地,上述自动卸扣中,所述销栓包括:栓体和端头;其中,

所述栓体和所述端头之间开设有限位槽。

进一步地,上述自动卸扣中,所述第一限位机构包括:第一限位套管、第一限位弹簧和第一限位件;其中,所述第一限位件和所述第一限位弹簧的一端均置于所述第一限位套管内,所述第一限位弹簧与所述第一限位件相抵接,用以在受力时驱动所述第一限位件滑入所述限位槽内。

进一步地,上述自动卸扣中,所述第一限位套管包括:第一限位筒体和盖设于所述第一限位筒体底部的第一限位筒盖;其中,所述第一限位筒体远离所述第一限位筒盖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套管的外壁相连接;所述第一限位弹簧的一端抵接于所述第一限位件的第一端,所述第一限位弹簧的另一端抵接于所述第一限位筒盖。

进一步地,上述自动卸扣中,所述第一限位筒体的第一端上开设有与所述第一套管相贯通的第一通孔,所述第一通孔用以使所述第一限位件从所述第一限位套管弹出至所述第一套管内或从所述第一套管内缩回至所述第一限位套管内。

进一步地,上述自动卸扣中,所述第一限位件包括:第一限位轴和连接在所述第一限位轴第一端的第一限位体;其中,所述第一限位弹簧的第一端抵接于所述第一限位体的底部;所述第一限位体的尺寸与所述限位槽的尺寸相匹配。进一步地,上述自动卸扣中,还包括:第一限位柔性牵引件;其中,所述第一限位柔性牵引件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限位轴相连接且所述第一限位柔性牵引件的第二端穿设于所述第一限位筒盖,用以对所述第一限位轴施加拉力以使所述第一限位体对所述第一限位弹簧施加压力。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发明提供的自动卸扣通过在第一套管内设置可做伸缩运动的销栓,使其能便捷地穿过第一扣孔和第二扣孔,实现装钩和松钩的操作;尤其是在第一套管和第二套管上分别设置第一限位机构和第二限位机构,通过第一限位机构限制销栓在扣环松开后的位移,使得松钩及装钩操作更便捷可靠;通过第二限位机构限制销栓在扣环闭合后的位移,能有效防止脱钩的问题,从而使施工安全性得到了较大的提高。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下文优选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各种其他的优点和益处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将变得清楚明了。附图仅用于示出优选实施方式的目的,而并不认为是对本发明的限制。而且在整个附图中,用相同的参考符号表示相同的部件。在附图中: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自动卸扣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自动卸扣的平面透视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自动卸扣中扣环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自动卸扣中销栓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自动卸扣中第一限位机构与销栓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自动卸扣中第二限位机构与销栓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照附图更详细地描述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虽然附图中显示了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然而应当理解,可以以各种形式实现本公开而不应被这里阐述的实施例所限制。相反,提供这些实施例是为了能够更透彻地理解本公开,并且能够将本公开的范围完整的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发明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发明。

参阅图1和图2,本发明实施例的自动卸扣包括:扣环1、第一套管2、第二套管3、第一限位机构5和第二限位机构6;其中,扣环1靠近尾端处相对设置有第一扣孔12和第二扣孔13;第一套管2与所述第一扣孔12相连接,并且,所述第一套管2内设置有可做伸缩运动的销栓4,所述销栓4用以沿轴向穿设所述第一扣孔12和所述第二扣孔13以使所述扣环1闭合;第二套管3与所述第二扣孔13相连接,用以在所述销栓4穿过所述第二扣环13时容置所述销栓4;第一限位机构5设置在所述第一套管2上,用以在销栓4运动至第一套管2内时对所述销栓进行限位;第二限位机构6设置在所述第二套管3上,用以在所述销栓4运动至第二套管3内时对所述销栓4进行限位。

结合图3,扣环1可以包括环形挂钩11和设置在环形挂钩11尾部的第一扣孔12和第二扣孔13,第一扣孔12和第二扣孔13可以相对设置。为了方便使用,第一扣孔12可以与第一套管2可拆卸连接,第二扣孔13可以与第二套管3可拆卸连接;较具体的,第一扣孔12和第二扣孔13上分别开设有内螺纹,以便分别与第一套管2和第二套管3螺纹连接。

第一套管2可以为一端设有开口的筒体,其靠近第二套管3的一端可以为开口端,第二套管3也可以为一端设有开口的筒体,其靠近第一套管2的一端设置为开口端,以便于使得销栓4从第一套管2伸出后继续延伸至第二套管3内,第一套管2的长度可以大于第二套管3的长度,第一套管2和第二套管3的直径可以相同。本实施例中,第一套管2与第二套管3可以均沿水平方向设置。

参阅图4,销栓4可以包括:栓体41和端头42;其中,所述栓体41和所述端头42之间开设有限位槽43。栓体41可以为圆柱体,其直径可以略小于第一套管2或第二套管3的直径。端头42可以为圆柱形、圆台形等结构,本实施例中,端头42可以为由圆柱部和圆台部一体成型而成的结构,圆台部底面积较大的一侧与圆柱部相连接,圆柱部的直径可以与第一套管2或第二套管3的直径相当。限位槽43可以位移环形凹槽,其宽度可以与第一限位机构5或第二限位机构6相适配,其深度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确定。

销栓4置于第一套管2内,并可在外界弹力作用下沿第一套管2轴向运动至第二套管3内,即依次穿设过第一扣孔12和第二扣孔13后使得扣环1闭合。当销栓4运动至第二套管3内时,即实现扣环1的闭合,当销栓4运动至第一套管2内时,即实现扣环1的松开。

第一套管2上设置有第一限位机构5,第一限位机构5可以焊接在第一套管2上的预设位置,优选的,第一限位机构5位于第一套管2上靠近第一扣孔12的位置,第一套管2为第一限位机构5提供了安装点,也起到了辅助限位的作用,第一限位机构5可以在销栓从第二扣孔13脱出并向第一扣孔12运动时限制销栓4的位移。

第二套管3上设置有第二限位机构6,第二限位机构6可以焊接在第二套管3上的预设位置,优选的,第二限位机构6位于第二套管3上靠近第二扣孔13的位置,第二套管3为第二限位机构6提供了安装点,也起到了辅助限位的作用,第二限位机构6可以在销栓穿过第二扣孔13时限制销栓4的位移。本实施例中的自动卸扣一般用在构件或设备吊装过程中,可以将自动卸扣穿入构件或设备吊具,实现装钩操作,通过扣环1松开实现松钩操作。

上述显然可以得出,本实施例中提供的自动卸扣,通过在第一套管内设置可做伸缩运动的销栓,使其能便捷地穿过第一扣孔和第二扣孔,实现装钩和松钩的操作;尤其是在第一套管和第二套管上分别设置第一限位机构和第二限位机构,通过第一限位机构限制销栓在扣环松开后的位移,使得松钩操作更便捷可靠;通过第二限位机构限制销栓在扣环闭合后的位移,能有效防止脱钩的问题,从而使施工安全性得到了较大的提高。

继续参阅图2,所述第一套管2内设置有销栓弹簧40,所述销栓弹簧40与所述销栓4相抵接,用于在受力时驱动所述销栓4做伸缩运动。

具体而言,可以在销栓4上设置连接环,使得销栓弹簧40与销栓相连接,当没有外力作用在销栓弹簧40上时,销栓弹簧40在自身的弹力作用下,会驱动销栓4沿第一套管2的轴向向第二套管3运动,实现扣环1的闭合;当通过外力拉动销栓4时,销栓4会缩回至第一套管2内同时对销栓弹簧40施加压力,使其压缩,在销栓弹簧40下次恢复原长的过程中,其又会对销栓4施加弹力,使其沿第一套管2的轴向运动至第二套管3内,如此通过销栓的伸缩运动,即可实现自动卸扣的装钩与松钩操作。可以看出,通过在第一套管2内设置销栓弹簧40,可以利用销栓弹簧40自身的弹性原理,便捷地实现扣环1的闭合或松开操作,结构简单且大大节约了人工成本,同时提高了安装效率。

上述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套管2包括:第一筒体21和第一筒盖22;其中,所述第一筒盖22设置在所述第一筒体21上远离所述第一扣孔12的一端;

所述销栓弹簧40的一端抵接于所述销栓4的第一端(图2中所示的左端),所述销栓弹簧40的另一端抵接于所述第一筒盖22。

具体而言,第一筒盖22的直径可以略大于第一筒体21的直径,两者可以可以一体成型。

上述各实施例中,还包括:销栓柔性牵引件7;其中,所述销栓柔性牵引件7的第一端(图2中所示的右端)与所述销栓4的第一端(图2中所示的左端)相连接,且所述销栓柔性牵引件7自第一端穿设于所述销栓弹簧40后从所述第一筒盖22穿出。

具体而言,销栓柔性牵引件7可以为柔性联动钢丝绳,销栓柔性牵引件7的第二端可以连接有拉环,以便对销栓4施加拉力。销栓4的栓体41远离端头42的一端可以设置有与销栓柔性牵引件7连接的连接环。

结合图2与图5,上述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限位机构5包括:第一限位套管51、第一限位弹簧52和第一限位件53;其中,所述第一限位件53和所述第一限位弹簧52的一端均置于所述第一限位套管51内,所述第一限位弹簧52与所述第一限位件53相抵接,用以在受力时驱动所述第一限位件53滑入所述限位槽43内。

具体而言,第一限位套筒51可以沿竖直方向设置,即第一限位套筒51的轴向可以垂直于第一套管2的轴向,所述第一限位件53和所述第一限位弹簧52可以均沿第一限位套筒51的的轴向部分置于第一限位套管51内,第一限位弹簧52可以套设在第一限位件53外部,且其一端抵接在第一限位件53上,以便通过其自身的弹力作用驱动第一限位件53运动,在第一限位件53受到外部作用力时,会将作用力传递给第一限位弹簧52使第一限位弹簧52处于压缩状态,当第一限位弹簧52由压缩状态恢复自然状态时,会驱动第一限位件53运动至销栓4的限位槽43内。

所述第一限位件53可以包括:第一限位轴531和连接在所述第一限位轴531第一端(图5所示的上端)的第一限位体532;其中,所述第一限位弹簧52的第一端(图5所示的上端)抵接于所述第一限位体532的底部;所述第一限位体532的尺寸与所述限位槽43的尺寸相匹配。第一限位体532可以为方形结构或球形结构等,能向上滑入且卡合于限位槽43内以阻止销栓4的运动即可,本实施例中,第一限位体532为球体,其直径可以大于第一限位弹簧52的直径,以防止第一限位弹簧52窜出第一限位体532而未能与第一限位体532产生相互作用。

更具体的,所述第一限位套管51包括:第一限位筒体511和盖设于所述第一限位筒体511底部的第一限位筒盖512;其中,所述第一限位筒体511远离所述第一限位筒盖512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套管2的外壁相连接,第一限位筒体511的轴向可以垂直于第一筒体21的轴向,所述第一限位筒体511的第一端上开设有与所述第一套管2相贯通的第一通孔(图中未示出),所述第一通孔用以使所述第一限位件从所述第一限位套管弹出至所述第一套管2内的限位槽43中或从所述限位槽43内缩回至所述第一限位套管51内。

本实施例中,第一限位弹簧52的一端抵接于所述第一限位件53的第一端,第一限位弹簧52的另一端抵接于第一限位筒盖512,即第一限位弹簧52的上端可以抵接在第一限位体532的底部,以利用其自身的弹力对第一限位体532施加作用,使其向上滑入销栓4的限位槽43内。

上述各实施例中,还包括:第一限位柔性牵引件8;其中,所述第一限位柔性牵引件8的第一端(图5中所示的上端)与所述第一限位轴531相连接且所述第一限位柔性牵引件8的第二端(图5中所示的下端)穿设于所述第一限位筒盖512,用以对所述第一限位轴531施加拉力以使所述第一限位体532对所述第一限位弹簧52施加压力。

具体而言,第一限位柔性牵引件8可以为柔性联动钢丝绳,第一限位筒盖512上开设有用以穿设第一限位柔性牵引件8的圆孔,第一限位柔性牵引件8的第二端可以连接有拉环,以便对第一限位轴531施加拉力。第一限位轴531远离第一限位体532的一端可以设置有与第一限位柔性牵引件8连接的连接环。

使用时,当销栓弹簧40处于自然状态时,拉动销栓牵引索7使得销栓弹簧40处于压缩状态后,松开销栓牵引索7,并拉动第一限位柔性牵引件8,使得第一限位件退出限位槽43,即可使销栓4运动至第二套管3内。同样,再次拉动销栓牵引索7,使得销栓4运动至第一套管2内,直至限位槽43与第一限位件对准时,第一限位件即可滑入限位槽43,实现对销栓4的再次限位。

可以看出,操作人员通过拉动第一限位柔性牵引件8和/或销轴柔性牵引件7即可实现第一限位机构5对销栓4的限位,大大节约了人力成本,提高了工作效率,也进一步保证了操作人员的安全。

参阅图2与图6,上述各实施例中,第二限位机构6的结构与第一限位机构5的结构可以相同,即:所述第二限位机构6可以包括:第二限位套管61、第二限位弹簧62和第二限位件63;其中,所述第二限位件63和所述第二限位弹簧62的一端均置于所述第二限位套管61内,所述第二限位弹簧62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二限位件63的相抵接,用以在受力时驱动所述第二限位件63滑入限位槽43内。

具体而言,第二限位套筒61可以沿竖直方向设置,即第二限位套筒61的轴向可以垂直于第二套管3的轴向,所述第二限位件63和所述第二限位弹簧62可以均沿第二限位套筒61的的轴向部分置于第二限位套管61内,第二限位弹簧62可以套设在第二限位件63外部,且其一端抵接在第二限位件63上,以便通过其自身的弹力作用驱动第二限位件63运动,在第二限位件63受到外部作用力时,会将作用力传递给第二限位弹簧62使第二限位弹簧62处于压缩状态,当第二限位弹簧62由压缩状态恢复自然状态时,会驱动第二限位件63运动至销栓4的限位槽43内。

所述第二限位件63可以包括:第二限位轴631和连接在所述第二限位轴631第一端(图6所示的上端)的第二限位体632;其中,所述第二限位弹簧62的第一端(图6所示的上端)抵接于所述第二限位体632的底部;所述第二限位体632的尺寸与所述限位槽43的尺寸相匹配。第二限位体632可以为方形结构或球形结构等,能向上滑入且卡合于限位槽43内阻止销栓4的运动即可,本实施例中,第二限位体632为球体,其直径可以大于第二限位弹簧62的直径,以防止第二限位弹簧62窜出第二限位体632而未能与第二限位体632产生相互作用。

更具体的,所述第二限位套管61包括:第二限位筒体611和盖设于所述第二限位筒体611底部的第二限位筒盖612;其中,所述第二限位筒体611远离所述第二限位筒盖612的一端与所述第二套管3的外壁相连接,第二限位筒体611的轴向可以垂直于第二套管3的轴向,所述第二限位筒体611的第一端上开设有与所述第二套管3相贯通的第一通孔(图中未示出),所述第一通孔用以使所述第二限位件632从所述第二限位套管61弹出至处于所述第二套管3内的限位槽43或从所述限位槽43内缩回至所述第二限位套管61内。

本实施例中,第二限位弹簧62的一端抵接于所述第二限位件63的第一端,第二限位弹簧62的另一端抵接于第二限位筒盖612,即第二限位弹簧62的上端可以抵接在第二限位体632的底部,以利用其自身的弹力对第二限位体632施加作用,使其向上滑入销栓4的限位槽43内。

上述各实施例中,还包括:第二限位柔性牵引件9;其中,所述第二限位柔性牵引件9的第一端(图6中所示的上端)与所述第二限位轴631相连接且所述第二限位柔性牵引件9的第二端(图6中所示的下端)穿设于所述第二限位筒盖612,用以对所述第二限位轴631施加拉力以使所述第二限位体632对所述第二限位弹簧62施加压力。

具体而言,第二限位柔性牵引件9可以为柔性联动钢丝绳,第二限位筒盖612上开设有用以穿设第二限位柔性牵引件9的圆孔,第二限位柔性牵引件9的第二端可以连接有拉环,以便对第二限位轴631施加拉力。第二限位轴631远离第二限位体632的一端可以设置有与第二限位柔性牵引件9连接的连接环。

使用时,当扣环1处于闭合状态时,拉动销栓牵引索7和第二限位柔性牵引件9,使得第二限位机构6解除对销栓4的限位后,向第一套管2移动,顺利实现松扣,卸掉构件或设备的吊具。

可以看出,操作人员通过拉动第二限位柔性牵引件9和销轴柔性牵引件7即可实现第二限位机构6对销栓4的限位,保证了扣环1在正常工作时的可靠性,有效防止脱钩的问题,大大节约了人力成本,提高了工作效率,也进一步保证了操作人员的安全。

再次参阅图2,在本实施例中,本实施例中自动卸扣的组装及工作过程如下:

第一步,先将第一套管2和第二套管3分别与第一扣孔12和第二扣孔13螺接,将销栓4与销栓弹簧40连接后,插入第一套管2内,然后将销栓柔性牵引件7的一端连接在销栓4的第一端,并穿过销栓弹簧40后经第一筒盖22上的圆孔穿出,最后将第一筒盖22与第一筒体21的端部紧固;第二步:将第一限位弹簧52套设在第一限位件53上使第一限位弹簧52抵接在第一限位件53的第一限位体上,并插入第一限位筒体内,然后将第一限位柔性牵引件8的一端连接在第一限位轴531的第一端,并经第一限位筒盖512上的圆孔穿出,最后将第一限位筒盖与第一限位筒体51的端部紧固,即可完成第一限位机构5的组装,将组装好的第一限位机构5焊接在第一套管2的相应位置即可;第三步:将第二限位弹簧62套设在第二限位件63上使第二限位弹簧62抵接在第二限位件63的第二限位体上,并插入第二限位筒体61内,然后将第二限位柔性牵引件9的一端连接在第二限位轴631的第一端,并经第二限位筒盖612上的圆孔穿出,最后将第二限位筒盖与第二限位筒体61的端部紧固,即可完成第二限位机构6的组装,将组装好的第一限位机构6焊接在第二套管3的相应位置即可,至此,整个自动卸扣组装完毕。

自然状态下,拉动第一限位柔性牵引件8,使得第一限位体向下运动至第一限位套筒内,解除对销栓4的限位作用,从而使得销栓4在销栓弹簧的弹力作用下自第一扣孔12向第二扣孔13运动,使得扣环处于闭合状态;使用时,拉动销栓牵引索和第二限位牵引索,使得第二限位机构6解除对销栓4的限位作用,从而使销栓在销栓牵引索的拉力下向第一扣孔12的方向运动,直至第一限位机构5中的第一限位弹簧在恢复原状的过程中向上滑入销栓4的限位槽43内阻止销栓继续向左侧运动,此时,卸扣打开,然后将自动卸扣穿入构件或设备吊具,接着,松开销栓牵引索7并用力拉动第一限位牵引索8,使得第一限位体向下运动并压缩第一限位弹簧,从而使第一限位机构5解除对销栓的限位作用,使得销栓向第二套管中移动,直至第二限位机构上的第二限位体,在第二限位弹簧的弹力作用下,自动滑入销栓的限位槽内使得扣环恢复闭合的自然状态,从而可以进行匀速起吊待吊装的构件或设备;构件或设备吊装就位后,通知站在安全区的人,用力拉动销栓牵引索和第二限位牵引索,即可将构件(或设备)与卸扣之间分离,实现松钩操作。

综上,本发明提供的自动卸扣,通过在第一套管内设置可做伸缩运动的销栓,使其能便捷地穿过第一扣孔和第二扣孔,实现装钩和松钩的操作;尤其是在第一套管和第二套管上分别设置第一限位机构和第二限位机构,通过第一限位机构限制销栓在扣环松开后的位移,使得松钩及装钩操作更便捷可靠;通过第二限位机构限制销栓在扣环闭合后的位移,能有效防止脱钩的问题,从而使施工安全性得到了较大的提高。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发明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发明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发明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发明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