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换位机构及称重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513925发布日期:2019-08-24 09:19阅读:163来源:国知局
一种换位机构及称重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申请涉及机械制造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换位机构及称重装置。



背景技术:

锂电池广泛应用于水力、火力、风力和太阳能电站等储能电源系统,邮电通讯的不间断电源,以及电动工具、电动自行车、电动摩托车、电动汽车、军事装备、航空航天等多个领域。圆柱型结构是锂电池应用中最广泛的结构之一,而电解液是影响锂电池正常使用的主要因素之一,电解液的注入量决定锂电池的使用寿命。

锂电池注液称重生产电池的一道重要工序,目前在对锂电池称重时,一般采用机械手臂将运送线上的电池抓取到称重工位,称重完成后再将电池抓取回运送线上。

然而,在采用上述方式对锂电池进行称重时,其负责进行换位的机械手臂需要有较大的活动空间,这就造成了整个称重机构较庞大,且占地面积大;称重过程中需要依次对锂电池进行抓取、称重和取回等步骤,工作效率较低。



技术实现要素:

本申请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换位机构及称重装置,具有体积小、换位效率高等优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

一种换位机构,用于将物件在多个工位间进行切换,包括:第一安装板;第二安装板,立设于所述第一安装板上,所述第二安装板沿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一安装板滑动连接;承载板,用于固定所述物件,所述承载板沿第二方向与所述第二安装板的一侧滑动连接;提升组件,设置于所述第二安装板的另一侧,并与所述承载板连接,所述提升组件用于带动所述承载板在所述第二方向移动;以及驱动件,设置在所述第一安装板上,并与所述提升组件连接,所述驱动件用于驱动与所述提升组件连接的所述承载板在第二方向上移动,所述驱动件还用于驱动与所述第二安装板连接的所述承载板在第一方向上移动。

在本申请的一实施例中,所述换位机构进一步包括驱动连接组件,所述驱动连接组件设于所述提升组件与所述驱动件之间;其中,所述驱动连接组件包括:第一侧板,设有两组,分别间隔立设于所述第二安装板的另一侧的两端;旋转轴,穿设于两个所述第一侧板;以及拉杆,一端与所述旋转轴固定连接,另一端与所述驱动件转动连接;其中,所述旋转轴跟随所述拉杆的翻转而旋转。

在本申请的一实施例中,所述驱动连接组件进一步包括连接块,所述连接块与所述驱动件的输出轴固定连接,并与所述拉杆转动连接,以使所述驱动件驱动所述拉杆翻转。

在本申请的一实施例中,所述提升组件包括提升臂,所述提升臂的一端枢接于所述旋转轴,另一端与所述承载板转动连接,以使所述承载板跟随所述提升臂在所述第二方向上移动。

在本申请的一实施例中,所述提升组件进一步包括第一缓冲器,所述第一缓冲器跨设于两个所述第一侧板之间,且位于所述拉杆的翻转路径上,所述第一缓冲器用于调节所述拉杆翻转的最大角度。

在本申请的一实施例中,所述提升组件进一步包括第二侧板,所述第二侧板沿所述第二方向立设于所述承载板上,并与所述提升臂转动连接,以使所述第二侧板在所述提升臂的转动下,带动所述承载板沿所述第二方向移动。

在本申请的一实施例中,所述换位机构进一步包括导向板,所述导向板设置在所述第一安装板上,并相对所述第二侧板设置;其中,所述导向板设有导向槽,所述第二侧板远离所述提升臂的一端设有与所述导向槽配合的凸块,所述凸块与所述导向槽滑动连接,以在所述提升臂旋转时,引导所述承载板的移动方向。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提出的另一个解决方案是:

一种称重装置,用于对处于旋转料道上的物件进行称重,其特征在于,包括:取料组件,用于接取所述物件;称重组件,用于对所述物件进行称重;还包括上所述的换位组件,所述换位组件的承载板与所述取料组件连接,所述换位组件用于带动所述取料组件在取料工位和称重工位进行切换。

在本申请的一实施例中,所述取料组件包括取料板和取料块,所述取料板垂直设置于所述承载板上,所述取料块设置在所述取料板远离所述承载板的一端,用于将处于所述旋转料道上取料工位的所述物件拨入所述称重工位进行称重处理以及将处于所述称重工位的所述物件送回所述取料工位。

在本申请的一实施例中,所述称重组件包括称重件和顶杆,所述称重件用于对所述物件进行称重,所述顶杆用于在对所述物件进行称重时,顶起所述物件;其中,所述取料板设有与所述顶杆对应的让位凹槽,以容许所述顶杆在称重时穿过所述取料板并顶起所述物件。

本申请的有益效果是:区别于现有技术,本申请提出了一种换位机构及称重装置,该换位机构用于将物件在多个工位间进行切换,包括第一安装板、立设于第一安装板上且沿第一方向与第一安装板滑动连接的第二安装板、沿第二方向与第二安装板的一侧滑动连接的承载板、设置于第二安装板的另一侧并与承载板连接的提升组件以及设置在第一安装板上并与提升组件连接的驱动件;其中,驱动件用于驱动与提升组件连接的承载板在第二方向上移动,还用于驱动与第二安装板连接的承载板在第一方向上移动。通过上述方式,本申请中的换位机构仅需要一个驱动件即可以实现承载板在两个方向上的移动,有利于提高物件换位的工作效率;此外,由于本申请中的换位机构可以带动承载板在两个方向上移动,可以替代传统的机械手臂,相比与机械手臂需要较大的活动空间,本申请中的换位机构具有较小的占用面积。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申请中的换位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的提升组件一方向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1中的拉杆与驱动件的动力输出轴的连接示意图;

图4是本申请中的驱动连接组件的又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申请中的换位机构另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5中提升组件的又一方向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图5中导向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申请中的称重装置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申请中的称重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申请中的取料组件的取料时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值得注意的是,本申请中所提到的方向用语,例如,“上”、“下”、“前”、“后”、“左”、“右”、“内”、“外”、“侧面”等,仅是参考附加图式的方向,因此,使用的方向用语是为了更好、更清楚地说明及理解本申请,而不是指示或暗指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请参阅图1,图1是本申请提出的一种换位机构100的结构示意图。在本实施例中,换位机构100用于承载物件在多个工位间进行切换,其可以包括第一安装板110、第二安装板120、承载板140、提升组件130和驱动件150。在本实施例中,换位机构100承载的物件可以为电池。可以理解地,在其他实施例中,物件还可以为其他种类,在本申请中不做进一步限定。

具体地,第二安装板120立设于第一安装板110上,且在第一方向上与第一安装板110滑动连接。承载板140沿第二方向滑动设置在第二安装板120的一侧,用于固定物件。其中,第二安装板120可以带动承载板140沿第一方向在第一安装板110上滑动。

进一步,提升组件130设置在第二安装板120的另一侧,并与承载板140连接,提升组件130用于带动承载板140沿第二方向移动。其中,驱动件150与提升组件130连接,用于驱动提升组件130带动承载板140沿第二方向移动,驱动件150还用于驱动第二安装板120带动承载板140沿第一方向移动。

进一步,本实施例中的第一方向可以为第一安装板110所处的长度方向,如图1中的双向箭头a所示;第二方向可以为第二安装板120所处的长度方向,如图1中的双向箭头b所示。由于驱动件150一方面可以驱动提升组件130带动承载板140沿第二方向移动,另一方面还可以驱动第二安装板120带动承载板140沿第一方向移动,本实施例中的承载板140可以仅提供一个驱动件150就可以实现在两个方向上进行移动。

由于本实施例中的换位机构100仅需要一个驱动件150,即可以实现承载板140在两个不同方向上进行移动,从而减小了整个换位机构100的体积。

可选地,本实施例中的换位机构100还可以包括驱动连接组件160,驱动连接组件160设置在提升组件130和驱动件150之间。请结合图1并参阅2,图2是本实施例中的驱动连接组件160一方向的结构示意图。在本实施例中,驱动连接组件160可以包括第一侧板161、旋转轴163以及拉杆162。

具体地,第一侧板161可以为两个,分别间隔立设于第二安装板120的另一侧的两端,而旋转轴163穿设于两个第一侧板161之间,第一侧板161用于支撑旋转轴163。为了使得旋转轴163在第一侧板161上平稳转动,旋转轴163与第一侧板161转接处还设有轴承166,以减少旋转轴163旋转时与第一侧板161的摩擦力。

进一步,拉杆162可以设置在两个第一侧板161之间,且拉杆162的一端与旋转轴163固定连接,另一端与驱动件150的动力输出轴151转动连接。拉杆162在驱动件150的驱动下进行翻转,从而带动旋转轴163进行转动。可以理解地,本实施例中的第一侧板161数量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做调整,并不局限于仅有两个。

进一步,提升组件130可以包括提升臂134,提升臂134的一端与旋转轴163枢接,另一端与承载板140转动连接。当旋转轴163进行旋转时,旋转轴163可以带动提升臂134进行旋转;提升臂134旋转时,进而带动承载板140沿第二方向进行移动。

可选地,本实施例中的提升组件130还可以包括第一缓冲器137。其中,第一缓冲器137跨设在相邻两个第一侧板161之间,用于限制拉杆162的翻转角度。结合本实施例中的提升臂134用于在第二方向提拉或下放承载板140,因此拉杆162无需翻转超过180°。也就是说,本实施例中可以通过调整第一缓冲器137在第一侧板161上的设置位置,进而调整拉杆162的最大翻转角度。其中,当拉杆162翻转至最大角度时,拉杆162抵靠在第二安装板120或者第一缓冲器137上。

可选地,由于本实施例中的提升臂134与承载板140转动连接,提升臂134绕着旋转轴163做圆周运动,而承载板140沿第二方向做直线运动,则提升臂134与承载板140之间的距离会发生改变。因此,本实施例中将提升臂134与承载板140设置为活动连接,且提升臂134与承载板140连接的一端还设有限位槽1341,限位槽1341用于调整提升臂134与承载板140的连接位置。

可选地,为了实现第一安装板110与第二安装板120滑动连接,第一安装板110沿第一方向设有第一滑轨111,第二安装板120靠近第一安装板110的一端设有第一滑块112,通过第一滑轨111与第一滑块112的配合,实现第二安装板120与第一安装板110在第一方向上的滑动连接。相似地,为了实现承载板140与第二安装板120滑动连接,第二安装板120沿第二方向设有第二滑轨121,承载板140上设有与第二滑轨121配合的第二滑块(未示出),通过第二滑轨121与第二滑块配合,实现承载板140与第二安装板120在第二方向上的滑动连接。其中,第一滑轨111的两端还可以设有第一限位板113,以避免第二安装板120在第一安装板110上滑动时,超出第一滑轨111。

可以理解地,在其他实施例中,还可以将滑轨与滑块的设置位置对调,或者可以通过滑轨与滚轮配合的方式实现滑动,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做调整。

可选地,本实施例中的驱动件150可以为气缸,驱动件150的动力输出轴151可以做往复的伸缩运动,从而带动与驱动件150连接的拉杆162在最大角度范围内进行翻转。

结合图1-2并参阅图3,图3为本实施例中的拉杆162与驱动件150的动力输出轴151的连接示意图。为了便于描述,以图1中示例的方向为例,双向箭头a指示为水平的左右方向,双向箭头b指示为竖直的上下方向。

则,本实施例中的换位机构100的工作过程如下。

驱动件150的动力输出轴151向左延伸时,驱动件150的动力输出轴151水平向左的力,借由拉杆162以顺时针方向施加在旋转轴163上,同时,承载板140的竖直向下的重力,借由提升臂134施加在旋转轴163上。由此,驱动件150的动力输出轴151对旋转轴163的施力可以分解为水平方向和竖直方向。由于第二安装板120与第一安装板110滑动连接,拉杆162在驱动件150的驱动下带动旋转轴163进行小幅度偏转后,旋转轴163在竖直方向的受力达到平衡,旋转轴163停止转动;之后,驱动件150会进一步推动第二安装板120沿水平方向(即第一方向)移动,直至到达第一限位板113。

在第二安装板120到达第一限位板113时,由于第一限位板113的限位作用,使得第二安装板120在第一方向上停止运动。此时,驱动件150的动力输出轴151继续向左延伸,对旋转轴163施加的力逐渐增大,使得旋转轴163在竖直方向的受力无法与承载板140的重力相平衡。则,旋转轴163在驱动件150的驱动下,克服承载板140的重力,并带动旋转轴163顺时针转动,进而带动与旋转轴163枢接的提升臂134顺时针旋转,提升臂134进而带动承载板140竖直向上移动(即沿第二方向移动),进而实现驱动件150依次驱动承载板140先向左移动,进而竖直向上移动。

驱动件150的动力输出轴151向右收缩时,驱动件150驱动拉杆162绕旋转轴163向右进行偏转,并带动旋转轴163逆时针转动,进而带动与旋转轴163枢接的提升臂134逆时针旋转,提升臂134进而带动承载板140竖直向下移动(即沿第二方向移动);在旋转轴163在竖直方向上的受力重新达到平衡时,拉杆162停止翻转,而驱动件150的动力输出轴151继续向右进行收缩,驱动件150会继续拉动第二安装板120向右移动(即沿第一方向移动),进而实现驱动件150依次驱动承载板140先竖直向下移动,再向右移动。

可以理解地,如果将驱动件150的动力输出轴151高于拉杆162设置,则上述偏转过程完全相反。即,驱动件150的动力输出轴151向左延伸时,拉杆162逆时针转动,并带动承载板140竖直向下运动;驱动件150向右收缩时,拉杆162顺时针转动,并带动承载板140竖直向上运动。此外,由于本实施例中拉杆162的翻转角度受限,为了调节承载板140的上下移动距离,可以通过延长提升臂134的长度来实现在拉杆162较小的旋转角度下承载板140具有较长的移动距离的效果。当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做调整。

可选地,请参阅图4,图4是本申请中的驱动连接组件160的又一实施例结构示意图。本实施例中的驱动连接组件160进一步包括连接块165,连接块165设置在拉杆162与驱动件150的动力输出轴151之间。由于连接块165与拉杆162的另一端转动连接,当动力输出轴151与连接块165连接后,即可实现动力输出轴151与拉杆162的转动连接。

具体地,连接块165设有螺孔1651、侧杠1653以及连接轴1652。其中,螺孔1651与驱动件150的输出轴151螺旋连接,连接轴1652依次穿过拉杆162的另一端以及侧杠1653,以使拉杆162与连接块165的侧杠1653转动连接,进而使得拉杆与驱动件150转动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将拉杆162设置在第一侧板161之间,且通过第二安装板120和第一缓冲器限制拉杆162的翻转角度,使得拉杆162一开始将驱动件150的水平驱动力转换为承载板140的竖直方向移动的力;当拉杆162翻转达到最大角度时,拉杆162对驱动件150的水平作用力不做转换,以使驱动件150推动承载板140沿水平方向移动。通过上述方式,本实施例中的换位机构100可以只通过一个驱动件150即可实现对承载板140两个方向的驱动,从而减小了整个换位机构100的体积。

进一步,请参阅图5,图5是本申请提出的换位机构200的另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在本实施例中,换位机构200同样可以包括第一安装板210、滑动立设与第一安装板210上的第二安装板220、滑动设置在第二安装板220一侧的承载板240、设置在第二安装板220另一侧且与承载板240连接的提升组件230以及与提升组件230连接并驱动提升组件230的驱动件250。

上述各元件具体的结构、连接关系以及功能在此不一一赘述,请参考上一实施例。

本实施例与上述实施例的区别在于,本实施例中的提升组件230还可以包括第二侧板237。其中,第二侧板237沿第二方向立设于承载板240上。具体地,本实施例中的承载板240较第二安装板220具有更大的宽度,第二侧板237设置在第二安装板220宽度方向的两侧且与承载板240固定连接,而提升臂234与第二侧板237转动连接。当驱动件250驱动拉杆232进行翻转时,拉杆232带动旋转轴233进行旋转,枢接于旋转轴233一端的提升臂234绕旋转轴233转动并带动第二侧板237在第二方向进行移动,而第二侧板237与承载板240固定连接,从而最终实现驱动件250驱动承载板240进行移动。

可选地,由于本实施例中的提升臂234与承载板240转动连接,提升臂234绕着旋转轴263做圆周运动,而承载板240沿第二方向做直线运动,则提升臂234与承载板240之间的距离会发生改变。因此,本实施例中将提升臂234与承载板20设置为活动连接,且提升臂234与承载板240连接的一端还设有限位槽2341,限位槽2341用于调整提升臂234与承载板240的连接位置。

进一步,第一安装板210上沿第一方向设有相互配合的第一滑轨211和第一滑块212,第二安装板220立设与第一滑块212上,以实现第二安装板220在第一安装板210上沿第一方向滑动。第一滑轨211的两端还设有第一限位板213,以避免第二安装板220在第一安装板210上滑动时,超出第一滑轨211。

可选地,请结合图5并参阅图6,图6是本实施例中提升组件230的又一方向的结构示意图。在本实施例中,第二安装板220靠近承载板240的一侧设有第二滑轨221以及与第二滑轨221配合的第二滑块222,第二滑块222可以与承载板240固定连接,以实现承载板240通过第二滑轨221沿第二方向在第二安装板220上滑动。其中,第二滑轨221的两端还设有第二限位板223,以避免承载板240在第二安装板220上滑动时,超出第二滑轨221。

可选地,本实施例中的换位机构200还可以包括导向板260。请结合图5并参阅图7,图7是本实施例中导向板260的结构示意图。导向板260包括第一支部262和第二支部263,导向板260的第一支部262与第二侧板237相对设置,导向板260的第二支部263固定在第一安装板210上。其中,第一支部262靠近第二侧板237的一侧开设有导向槽261,而第二侧板237与第二支部263相对的一侧设有与导向槽261配合的凸块(未示出),通过凸块与导向槽261的配合,可以在承载板240移动过程中,引导承载板240的移动方向。

可选地,本实施例中的换位机构200还可以包括第二缓冲器270,第二缓冲器270设置在导向板260与驱动件250之间,以避免导向板260在承载板240移动时发生较大的振动。

以图1中的方向为例,下面叙述本实施例中换位机构200的工作过程。

以本实施例中的导向板260为例,其开设的导向槽261包括了竖直移动的部分以及水平移动的部分,这就限制了承载板240的运动方向的顺序和范围,如本实施例中为先竖直向上运动,再水平向左运动,竖直方向和水平方向的运动范围为导向槽水平部分和竖直部分长度的范围。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导向槽261的形状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调整,具体可参考上一实施例,在此不一一赘述。

在本实施例中,驱动件250通过动力输出轴251向左驱动提升组件230,提升组件230中的拉杆232先发生偏转,带动旋转轴233顺时针转动,旋转轴233带动与其枢接的提升臂234顺时针转动。由于提升臂234与第二侧板237转动连接,随着提升臂234顺时针转动,第二侧板237上的凸块与导向槽261配合,使得第二侧板237保持竖直状态并带动承载板240竖直向上移动。当拉杆232翻转到达最大角度时,拉杆232抵靠第二安装板220,此时,凸块也跟随承载板240提升至导向槽261的水平移动的部分。驱动件250继续对拉杆232施加向左的力,以推动第二安装板220带动承载板240一起向左移动。

当驱动件250的输出轴进一步向右回缩时,旋转轴233在驱动件250的拉力作用下,具有逆时针旋转的趋势。然而,由于第二侧板237的凸块位于导向槽261的水平移动的部分,导向槽261限制了第二侧板237不能向下移动,因此旋转轴233此时也不能旋转。因此,驱动件250只能先拉动整个第二安装板220向右移动。当第二侧边237的凸块沿导向槽261的水平移动部分移动至竖直移动部分时,导向槽261对凸块竖直方向的限制力消失,此时第二侧板237沿导向槽261的竖直移动部分竖直向下移动,进而使得旋转轴233可以逆时针旋转,直至承载板240回到初始位置。

在本实施例中,由于换位机构200还设置了导向板260,可以根据承载板240的运动轨迹设计导向板260中导向槽261的形状,进而可以约束承载板240的移动方向,还可以提高承载板240移动过程中,整个换位机构200的稳定性。

请参阅图8和图9,图8是本申请提出的一种称重装置300的部分结构示意图,图9是图8实施例中称重组件330的结构示意图。在本实施例中,称重装置300包括取料组件310、换位组件320和称重组件330(见图9)。其中,取料组件310设置在换位组件320上,换位组件320带动取料组件310在取料工位和称重工位之间进行切换,称重组件330用于对位于取料组件310上的物件进行称重。

本实施例中的换位组件320可以包括第一安装板321、沿第一方向滑动设置在第一安装板321上的第二安装板322、沿第二方向滑动设置在第二安装板322一侧的承载板324、设置在第二安装板322另一侧且与承载板324连接的提升件323以及与提升件323连接并用于驱动提升件323带动承载板324沿第二方向运动,和驱动第二安装板322带动承载板324沿第一方向运动的驱动件325。本实施例中的换位组件320中的具体元件的连接关系以及功能可以参考上述任一实施例,在此不一一赘述。

本实施例中的取料组件310可以包括取料板311和取料块313。其中,取料板311包括承载部3112和固定部3111,取料块313设置在承载部3112远离承载板324的一侧,以使取料块313在取料过程中,留有较大的空间以放置电池。其中,取料块313在取料过程中用于承载物件。

具体地,取料板311的固定部3111与换位组件320中的承载板324固定连接,且跟随承载板324在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上移动,以实现取料板311在取料工位和称重工位之间进行切换。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取料板311可以去除固定部3111,仅保留承载部3112,并将承载部3112直接立设在承载板324上。

本实施例中的称重组件330可以包括称重件331、用于放置称重件331的底板332以及设置在称重件331上的顶杆333。其中顶杆333呈“十”字状设置,用于在称重件331对物件进行称重时,顶起位于取料板311上的物件,以避免取料板311自身的重量对称重结果产生影响。

相对应地,取料板311的承载部3112设有与顶杆333对应的让位凹槽312,以容许顶杆333穿过。而取料块313与让位凹槽312错开设置,避免取料块313影响顶杆333的运动。当取料组件310完成取料并从取料工位切换到称重工位后,取料板311的承载部3112位于称重组件330的正上方,且与称重组件330中的顶杆333对位设置;顶杆333穿过让位凹槽312并顶起物件完成称重。

进一步,结合图8-9并参阅图10,图10是本实施例中取料组件310的取料时的结构示意图。下面以物件为电池为例,叙述本实施例中称重装置300的工作过程。

电池在经过注液后,位于旋转料道340上,旋转料道340用于将电池依次传递到取料工位。其中,旋转料道340包括转盘341以及设置在转盘341上的多个支槽342,支槽342用于夹持托杯343,且电池位于托杯343中。

取料组件310中的取料板311位于取料工位的正下方,当电池由转盘341转动至取料工位时,换位组件320带动取料板311沿竖直向上(第一方向)移动,直至取料板311接取到托杯343,且取料块313与托杯343的侧壁贴合。换位组件320带动取料板311沿水平方向(第二方向)向远离转盘341移动,以将含有电池的托杯343从支槽342中取下,并转运至称重工位。

换位组件320进一步带动取料板311向沿水平方向(第二方向)向称重工位移动。在取料板311到达称重工位后,取料板311位于称重装置300的正上方。称重装置300的顶杆333穿过取料板311的让位凹槽312,将位于托杯343内的电池顶起,进而对电池进行称重。

在完成称重后,顶杆333回降,电池重新位于托杯343内。换位组件320带动取料板311沿水平方向靠近转盘341移动,以将托杯343重新放回至支槽342中;在托杯343重新位于取料工位后,取料板311沿竖直方向移动竖直向下移动,以将位于取料板311上的取料块313从支槽342中退出,等待转盘341转动至下一个电池。

可选地,为了减少称重过程中的抖动,称重组件330的称重件331与底板332之间还设有弹性件334,弹性件334用于缓冲称重件331在称重过程中的抖动,一方面可以减小噪声,一方面还可以减小抖动对称重结果的影响。本实施例中的弹性件334可以为橡胶垫圈。

综上所述,本申请提出了一种换位机构和称重装置,用于将物件在多个工位间进行切换。其中,本申请中的换位机构通过设置了提升组件,实现了仅设置一个驱动件即可以通过提升组件带动承载板在两个方向上移动的效果,可以替代传统的机械手臂实现对物件在多个工位间进行切换,且不需要较大的占用面积,从而减小了换位机构的体积;进一步,本申请中的换位机构通过设置导向板,进一步限制了承载板的移动方向,且提高了换位机构在工作时的稳定性。此外,本申请中的称重装置通过包括了本申请提出的换位组件,在进行工位切换时,无需繁琐的换位步骤,因此有利于提高物件换位的工作效率。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实施方式,并非因此限制本申请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申请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申请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