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卸灰系统、自动卸灰控制方法及装置与流程

文档序号:18514177发布日期:2019-08-24 09:20阅读:636来源:国知局
自动卸灰系统、自动卸灰控制方法及装置与流程

本申请涉及烧结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自动卸灰系统、自动卸灰控制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散料收集仓是钢铁企业的常用设备,用于收集烧结球团制备工序中产生的粉尘灰或小颗粒散装物料等粉料。这些粉料一般不定期地的下落到散料收集仓中,为了避免散料收集仓满装而影响继续收集更多的粉料,需要定期将粉料从散料收集仓中卸出。

已有卸灰方法中,在散料收集仓底部安装一个双层卸灰阀,双层卸灰阀包括上下两层密封卸灰阀板,每层卸灰阀板的打开和闭合均采用电动推杆进行驱动。图1为卸灰阀控制箱电路原理示意图。如图1所示,推杆电机x与380v三相ac电源通过控制电路连接,控制电路上依次设有:电源断路器ql,用于对推杆电机x进行供电控制;并联设置的两个交流接触器kmc1和kmo1,其中,kmc1用于控制推杆电机反转,kmo1用于控制推杆电机正转;以及用于对控制电路进行过载保护的热继电器kh。图2为图1所示控制电路的辅助控制电路,如图2所示,电机正转和电机反转的控制电路互锁,例如,若要控制电机正转,则需使k1闭合,kmo1得电,kmo1的主触点闭合,并且kmo1的常闭触点断开,此时,即使k2闭合,kmc1线圈也不会得电。

由图1和图2可知,对于每一个卸灰阀控制箱,至少需要投入4个交流接触器和2组辅助控制电路(一个控制箱安装有两个推杆电机的控制电路),导致卸灰阀控制箱体积较大,电气元件成本较高,不便于安装与维护。并且,若涉及n(n≥2)个散料收集仓,则需要投入4n个交流接触器和2n组辅助控制电路,较高的卸灰阀控制成本,将阻碍卸灰阀的推广应用。



技术实现要素: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自动卸灰系统、自动卸灰控制方法及装置,以解决卸灰阀控制箱体积较大,不便于安装与维护,和卸灰阀的控制成本较高的问题。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自动卸灰系统,应用于n个散料收集仓,所述系统包括:n个双层卸灰阀、分别与每一所述双层卸灰阀对应的n个支路控制器,以及一主控制器;所述n个双层卸灰阀分别安装在所述n个散料收集仓的仓底;所述n个支路控制器均通过通信总线与所述主控制器连接;所述双层卸灰阀包括用于驱动第一阀板开闭的第一驱动装置和用于驱动第二阀板开闭的第二驱动装置;所述第一阀板与第二阀板形成缓冲料仓;

所述第一驱动装置和第二驱动装置分别配置一条控制支路,所述控制支路上设有一个交流接触器和一个热继电器;

所述主控制器连接一主控电路,所述主控电路上设有并联的第一交流接触器和第二交流接触器;

所述n个双层卸灰阀对应的2n条控制支路均与所述主控电路连接,以通过所述主控制器控制n个所述双层卸灰阀;

其中,所述第一交流接触器和第二交流接触器分别用于控制所述主控电路中接入的驱动装置正转或反转。

进一步,每个散料收集仓的预设料位处均设有一个料位检测装置,所述料位检测装置与所述支路控制器连接,所述支路控制器通过通信总线将料位检测装置的检测数据传输给主控制器,以使主控制器根据所述料位检测装置的检测数据判定散料收集仓内粉料的实际料位是否达到所述预设料位。

进一步,每个散料收集仓均设有一个压差检测装置,所述压差检测装置用于检测所述第一阀板上下两侧的压差;所述压差检测装置与所述支路控制器连接,所述支路控制器通过通信总线将压差检测装置采集的压差数据传输给主控制器,以使所述主控制器根据压差检测装置采集的压差数据判定所述第一阀板的闭合状态。

进一步,所述压差检测装置包括第一取压口和第二取压口;所述第一取压口与所述散料收集仓连通,所述第二取压口与所述缓冲料仓连通。

进一步,所述系统还包括主显示屏,所述主显示屏与所述主控制器连接。

第二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自动卸灰控制方法,应用于第一方面所述的系统,所述方法包括:

监测n个散料收集仓中每个散料收集仓是否满足预设卸灰条件;

对于满足预设卸灰条件的散料收集仓,控制所述第一交流接触器和所述第一驱动装置对应的控制支路闭合,以打开第一阀板,使粉料从散料收集仓落入到所述缓冲料仓;

控制所述第一交流接触器断开、第二交流接触器闭合,以关闭第一阀板;

控制所述第一交流接触器和第二驱动装置对应的控制支路闭合、所述第二交流接触器和第一驱动装置对应的控制支路断开,以打开第二阀板,使粉料从所述缓冲料仓中卸出;

控制所述第一交流接触器断开、第二交流接触器闭合,以关闭第二阀板。

进一步,所述监测n个散料收集仓中每个散料收集仓是否满足预设卸灰条件,包括:

获取每个料位检测装置采集的检测数据;

根据所述检测数据判断所述散料收集仓中粉料的实际料位是否达到预设料位;

如果实际料位达到预设料位,则所述散料收集仓满足预设卸灰条件。

进一步,所述方法还包括:

获取每个压差检测装置采集的压差数据;

根据所述压差数据判断所述第一阀板是否完全关闭;

如果所述第一阀板未完全关闭,则重新控制所述第一阀板打开及关闭。

进一步,所述控制第一驱动装置或第二驱动装置对应的控制支路闭合包括:控制第一驱动装置或第二驱动装置对应的控制支路上所述支路交流接触器和热继电器同时闭合。

第三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自动卸灰控制装置,应用于第一方面所述的自动卸灰系统,所述装置包括:

监测单元,用于监测n个散料收集仓中每个散料收集仓是否满足预设卸灰条件;

第一控制单元,用于对于满足预设卸灰条件的散料收集仓,控制所述第一交流接触器和所述第一驱动装置对应的控制支路闭合,以打开第一阀板,使粉料从散料收集仓落入到所述缓冲料仓;控制所述第一交流接触器断开、第二交流接触器闭合,以关闭第一阀板;

第二控制单元,用于控制所述第一交流接触器和第二驱动装置对应的控制支路闭合、所述第二交流接触器和第一驱动装置对应的控制支路断开,以打开第二阀板,使粉料从所述缓冲料仓中卸出;控制所述第一交流接触器断开、第二交流接触器闭合,以关闭第二阀板。

由以上技术方案可知,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自动卸灰系统、自动卸灰控制方法及装置,其中,所述自动卸灰系统应用于n个散料收集仓,所述系统包括:n个双层卸灰阀、分别与每一所述双层卸灰阀对应的n个支路控制器,以及一主控制器;所述n个双层卸灰阀分别安装在所述n个散料收集仓的仓底;所述双层卸灰阀包括用于驱动第一阀板开闭的第一驱动装置和用于驱动第二阀板开闭的第二驱动装置;所述第一阀板与第二阀板形成缓冲料仓;所述第一驱动装置和第二驱动装置分别配置有一条控制支路,所述控制支路上设有一个支路交流接触器和一个热继电器;所述主控制器连接一主控电路,所述主控电路上设有并联的第一交流接触器和第二交流接触器;所述n个双层卸灰阀对应的2n条控制支路均与所述主控电路连接,以通过所述主控制器控制n个所述双层卸灰阀。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能够通过一主控制器控制n个双层卸灰阀,从而减少电气元件的投入,便于现场安装及施工,降低卸灰阀的控制成本,有利于卸灰阀的推广应用。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卸灰阀控制箱电路原理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控制电路的辅助控制电路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自动卸灰系统的双层卸灰阀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自动卸灰系统的双层卸灰阀主电源电气连接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支路控制箱的简单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自动卸灰系统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自动卸灰控制方法流程图;

图8为本申请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自动卸灰系统的另一局部示意图;

图9为本申请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自动卸灰控制装置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这里将详细地对示例性实施例进行说明,其示例表示在附图中。下面的描述涉及附图时,除非另有表示,不同附图中的相同数字表示相同或相似的要素。以下示例性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并不代表与本发明相一致的所有实施方式。相反,它们仅是与如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详述的、本发明的一些方面相一致的装置和方法的例子。

在烧结技术领域,卸灰阀广泛应用于烧结机大烟道、传统环冷机风箱以及除尘系统,例如现有技术中的双层卸灰阀。双层卸灰阀由上下两层阀门组成,两层阀门之间的空间构成密封的缓冲料仓。对于两层阀门的开闭,一般采用以下三种方式控制,其一是采用单个电动机转动和重锤方式控制,其二是采用两个气动推杆控制,其三是采用两个电动推杆控制。

本申请基于双层卸灰阀,提供一种自动卸灰系统,该系统应用于n个散料收集仓,在每一个散料收集仓的仓底安装有一个双层卸灰阀,通过一个主控制器对n个双层卸灰阀进行集中控制,进而节省电气元件的投入数量,降低卸灰阀的控制成本和安装成本,同时便于双层卸灰阀的安装、调试及维护。

图3为本申请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自动卸灰系统的双层卸灰阀结构示意图,具体示出了一个散料收集仓和一个双层卸灰阀的情况。如图3所示,双层卸灰阀包括第一阀板31和第二阀板32;第一阀板31设置在散料收集仓30仓底,第一阀板31与第二阀板32形成缓冲料仓33。图3中,采用两个电动推杆分别控制上下两层阀门。具体的,通过第一驱动装置控制第一阀板31的开闭,通过第二驱动装置控制第二阀板32的开闭。第一驱动装置包括第一电动推杆34和与第一电动推杆34连接的第一转臂35,第一电动推杆34作为驱动机构,第一转臂35作为执行机构,以控制第一阀板31的开闭。类似地,第二驱动装置包括第二电动推杆36和与第二电动推杆36连接的第二转臂37,第二电动推杆36作为驱动机构,第二转臂37作为执行机构,以控制第二阀板32的开闭。双层卸灰阀的进一步具体的结构及其工作原理属现有技术,本申请不再赘述。

当该散料收集仓满足预设卸灰条件时,如仓内实际料位达到预设料位,或如距上次卸料的时间达到预设时长时,通过控制第一电动推杆电机以驱动第一转臂,开启第一阀板,遂使散料收集仓的粉料落入到第一阀板和第二阀板之间的缓冲料仓内,再通过控制第一电动推杆反转以驱动第一转臂,关闭第一阀板;然后通过控制第二电动推杆正转以驱动第二转臂,开启第二阀板,遂使缓冲料仓中的粉料卸出。可选地,在第二阀板下方设一储料仓,第二阀板开启后,粉料从缓冲料仓落入到储料仓38中,卸灰完成。

现有技术中,为每一个双层卸灰阀单独配备一个控制箱,用于实现上述控制过程。图1为现有技术中卸灰阀控制箱中电路原理示意图。如图1所示,推杆电机x与380vac电源通过控制电路连接,控制电路上依次设有:电源断路器ql,用于对推杆电机进行供电控制;并联设置的两个交流接触器kmc1和kmo1,其中,kmc1用于控制推杆电机反转,kmo1用于控制推杆电机正转;以及用于对控制电路进行过载保护的热继电器。图2为图1所示控制电路的辅助控制电路,如图2所示,电机正转和电机反转的控制电路互锁,例如,若要控制电机正转,则需使k1闭合,kmo1得电,kmo1的主触点闭合,并且kmo1的常闭触点断开,此时,即使k2闭合,kmc1线圈也不会得电。

由图1和图2可知,对于每一个卸灰阀的控制箱,至少需要投入4个交流接触器和2组辅助控制电路(一个控制箱用于控制两个推杆电机),并需要单独配备一个控制器对这些电气元件及控制电路进行控制,导致卸灰阀控制箱体积较大,不便于安装与维护。此外,若涉及n个散料收集仓(n≥2),则需要投入4n个交流接触器和2n组辅助控制电路,卸灰阀的控制成本较高,从而阻碍卸灰阀的推广应用。

为了减小单个卸灰阀控制箱的体积以便于安装和维护,同时降低对双层卸灰阀的控制成本,本申请提供一种针对双层卸灰阀的新型控制电路。

图4为本申请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自动卸灰系统的双层卸灰阀主电源电气连接示意图,具体示出了系统中用于实现对n个卸灰阀集中控制的的新型控制电路(双层卸灰阀主电源电气连接示意图)。

对于n个双层卸灰阀中的每一个,其第一驱动装置和第二驱动装置分别配置有一条控制支路,每一控制支路上设有一个支路交流接触器和一个热继电器。如在图4中,1号卸灰阀的控制电路包括与第一推杆电机连接的第一控制支路41和与第二推杆电机连接的第二控制支路42。第一控制支路41上设有热继电器fr1和一个支路交流接触器km11,第二控制支路42上设有一个热继电器fr2和一个支路交流接触器km12。

此外,对于n个双层卸灰阀中的每一个,均对应一个支路控制器,每个卸灰阀的支路控制器及两条控制支路构成对应于该卸灰阀的支路控制箱。图5为每一支路控制箱的简单示意图。如图5所示,支路控制箱中,支路控制器与箱内的控制电路连接。基于图4所示电路,支路控制器与箱内的两条控制支路的具体连接方式是本领域技术人员熟知的,此处不再赘述。

继续参阅图4,本申请所述的自动卸灰系统还包括一主控制器和与所述主控制器连接的一主控电路40。该主控制器和主控电路构成对应于n个卸灰阀的主控制箱。其中,n个支路控制器均通过通信线路与主控制器连接。主控电路40上设有第一交流接触器km1和第二交流接触器km2,第一交流接触器和第二交流接触器在所述主控电路上并联设置;其中,第一交流接触器和第二交流接触器分别用于控制所述主控电路中接入的驱动装置正转或反转。例如,当第一交流接触器闭合时,主控电路中接入的推杆电机正转,当第二交流接触器闭合时,主控电路中接入的推杆电机反转。

另外,主控电路40上还设有一断路器qf1,以用于对n个双层卸灰阀进行供电控制。

系统中n个双层卸灰阀对应的2n条控制支路均与主控电路连接,即,n个卸灰阀控制箱均与主控制箱连接,通过主控制器控制n个双层卸灰阀。

更为具体的,如图6所示,主控制箱通过通信总线电缆61、驱动装置电源电缆62连接每一个卸灰阀对应的支路控制箱。

本实施例中,通过将用于控制推杆电机正转和反转的两个交流接触器,设置主控电路上,实现对2n个推杆电机的正反转进行统一控制,从而减少了交流接触器的投入,降低控制成本。

具体的,根据图4所示控制电路结构可知,每一个卸灰阀控制箱仅需投入2个交流接触器,与图1和图2所示的控制结构相比,节省2个交流接触器和2组辅助控制电路,进而减小了卸灰阀控制箱的体积,便于维护与安装。并且,对于涉及n个散料收集仓的情况,则需投入2n个热继电器和2n+2个交流接触器,与图1和图2所示的控制结构相比,节省2n-2个交流接触器和2n组辅助控制电路,大大降低了电动卸灰阀的控制成本,有利于其推广应用。

基于上述实施例提供的自动卸灰系统,本申请提供一种自动卸灰控制方法,如图7所示,该方法可以包括:

步骤71,监测n个散料收集仓中每个散料收集仓是否满足预设卸灰条件。

步骤72,对于满足预设卸灰条件的散料收集仓,控制所述第一交流接触器和所述第一驱动装置对应的控制支路闭合,以打开第一阀板,使粉料从散料收集仓落入到所述缓冲料仓。

步骤73,控制所述第一交流接触器断开、第二交流接触器闭合,以关闭第一阀板。

步骤74,控制所述第一交流接触器和第二驱动装置对应的控制支路闭合、所述第二交流接触器和第一驱动装置对应的控制支路断开,以打开第二阀板,使粉料从所述缓冲料仓中卸出。

步骤75,控制所述第一交流接触器断开、第二交流接触器闭合,以关闭第二阀板。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步骤中,涉及的控制第一驱动装置或第二驱动装置对应的控制支路闭合包括控制第一驱动装置或第二驱动装置对应的控制支路上所述支路交流接触器和热继电器同时闭合。

对于本申请涉及的双层卸灰阀,通常采用时序控制方法控制卸灰过程。由于按照时序控制方法卸灰时,无法获知散料收集仓内的粉料量,进而存在双层卸灰阀板无法将散料收集仓内的粉料一次性卸空的情况。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在图4至图6所示自动卸灰系统的基础上,在每个散料收集仓的预设料位处均设有一料位检测装置39(图3),每个料位检测装置均与双层卸灰阀对应的支路控制器连接,支路控制器通过通信总线将料位检测装置的检测数据传输给主控制器,以使主控制器根据所述料位检测装置采集的检测数据判定散料收集仓内粉料的实际料位是否达到所述预设料位。料位检测装置可以采用料位传感器或温度传感器等。

基于本优选实施例,步骤71进一步具体包括:

步骤711,主控制器获取每个料位检测装置采集的检测数据。

料位检测装置实时采集其所在的散料收集仓预设料位处的料位和/或温度数据,并利用支路控制器的通信总线把预设料位处的料位和/或温度数据传送给主控制器。

步骤712,根据所述检测数据判断所述散料收集仓中粉料的实际料位是否达到预设料位。

步骤713,如果实际料位达到预设料位,则所述散料收集仓满足预设卸灰条件。

本实施例中,当散料收集仓内的实际料位达到预设料位时,触发自动卸灰过程,同时由于预设料位是已知的,因此可以获取卸灰开始时,散料收集仓内的粉料量,从而可以预知所需的卸料时间,进而可以保证可将仓内粉料一次性卸空。

实际应用中,当控制关闭第一阀板(即上层阀板)时,容易被粉料卡住而无法完全关闭,导致卸灰阀漏风严重,从而引起收灰用的抽风机负荷增大,无效风增加,浪费能源。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在图8所示的优选实施例中,每个散料收集仓均设有一个压差检测装置80,该压差检测装置用于检测所述第一阀板上下两侧的压差;所述压差检测装置40与所述双层卸灰阀对应的支路控制器连接,支路控制器通过通信总线将压差检测装置采集的压差数据传输给主控制器,以使所述主控制器根据压差检测数据判定所述第一阀板的闭合状态。其中,第一阀板的闭合状态包括完全闭合和未完全闭合两种。

具体的,所述压差检测装置80包括第一取压口81和第二取压口82;所述第一取压口与所述散料收集仓连通,所述第二取压口与所述缓冲料仓连通,以实现对第一阀板上下两侧压力的分别检测,进而获得上下两侧的压差数据。

基于本优选实施例,图7所示的自动卸灰控制方法还包括:

步骤76,如果根据压差检测装置采集的压差数据判定第一阀板未完全关闭,则执行步骤72和步骤73,以重新控制第一阀板打开并关闭。

具体的,首先获取每个压差检测装置采集的压差数据;根据所述压差数据判断所述第一阀板是否完全关闭,其中,如果压差小于预设阈值,则说明第一阀板未完全关闭,否则说明第一阀板已完全关闭。

在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本申请提供的自动卸灰系统还包括主显示屏,该主显示屏与主控制器连接,用于显示n个双层卸灰阀的相关数据,如温度检测数据、压差检测数据以及运行状态等,从而无需为每个双层卸灰阀单独配备一个显示屏,进而进一步降低对卸灰阀的控制成本。

由以上技术方案可知,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自动卸灰系统、自动卸灰控制方法,其中,所述自动卸灰系统应用于n个散料收集仓,所述系统包括:n个双层卸灰阀、分别与每一所述双层卸灰阀对应的n个支路控制器,以及一主控制器;所述n个双层卸灰阀分别安装在所述n个散料收集仓的仓底;所述双层卸灰阀包括用于驱动第一阀板开闭的第一驱动装置和用于驱动第二阀板开闭的第二驱动装置;所述第一阀板与第二阀板形成缓冲料仓;所述第一驱动装置和第二驱动装置分别配置有一条控制支路,所述控制支路上设有一个支路交流接触器和一个热继电器;所述主控制器连接一主控电路,所述主控电路上设有并联的第一交流接触器和第二交流接触器;所述n个双层卸灰阀对应的2n条控制支路均与所述主控电路连接,以通过所述主控制器控制n个所述双层卸灰阀。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能够通过一主控制器控制n个双层卸灰阀,从而减少电气元件的投入,降低卸灰阀的控制成本,有利于卸灰阀的推广应用。

图9为本申请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自动卸灰控制装置框图,该自动卸灰控制装置应用于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自动卸灰系统。如图9所示,该自动卸灰控制装置包括:

监测单元u91,用于监测n个散料收集仓中每个散料收集仓是否满足预设卸灰条件;

第一控制单元u92,用于对于满足预设卸灰条件的散料收集仓,控制所述第一交流接触器和所述第一驱动装置对应的控制支路闭合,以打开第一阀板,使粉料从散料收集仓落入到所述缓冲料仓;控制所述第一交流接触器断开、第二交流接触器闭合,以关闭第一阀板;

第二控制单元u93,用于控制所述第一交流接触器和第二驱动装置对应的控制支路闭合、所述第二交流接触器和第一驱动装置对应的控制支路断开,以打开第二阀板,使粉料从所述缓冲料仓中卸出;控制所述第一交流接触器断开、第二交流接触器闭合,以关闭第二阀板。

其中,所述控制第一驱动装置或第二驱动装置对应的控制支路闭合包括:控制第一驱动装置或第二驱动装置对应的控制支路上所述支路交流接触器和热继电器同时闭合。

可选地,监测单元u91具体用于:获取每个料位检测装置采集的检测数据;根据所述检测数据判断所述散料收集仓中粉料的实际料位是否达到预设料位;如果实际料位达到预设料位,则所述散料收集仓满足预设卸灰条件。

可选地,第一控制单元u92还用于:获取每个压差检测装置采集的压差数据;根据所述压差数据判断所述第一阀板是否完全关闭;如果所述第一阀板未完全关闭,则重新控制所述第一阀板打开及关闭。

由以上技术方案可知,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自动卸灰系统、自动卸灰控制方法及装置,其中,所述自动卸灰系统应用于n个散料收集仓,所述系统包括:n个双层卸灰阀、分别与每一所述双层卸灰阀对应的n个支路控制器,以及一主控制器;所述n个双层卸灰阀分别安装在所述n个散料收集仓的仓底;所述n个支路控制器均通过通信总线与所述主控制器连接;所述双层卸灰阀包括用于驱动第一阀板开闭的第一驱动装置和用于驱动第二阀板开闭的第二驱动装置;所述第一阀板与第二阀板形成缓冲料仓;所述第一驱动装置和第二驱动装置分别配置有一条控制支路,所述控制支路上设有一个支路交流接触器和一个热继电器;所述主控制器连接一主控电路,所述主控电路上设有并联的第一交流接触器和第二交流接触器;所述n个双层卸灰阀对应的2n条控制支路均与所述主控电路连接,以通过所述主控制器控制n个所述双层卸灰阀。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能够通过一主控制器控制n个双层卸灰阀,从而减少电气元件的投入,降低卸灰阀的控制成本,有利于卸灰阀的推广应用。

具体实现中,本发明还提供一种计算机存储介质,其中,该计算机存储介质可存储有程序,该程序执行时可包括本发明提供的自动卸灰控制方法的各实施例中的部分或全部步骤。所述的存储介质可为磁碟、光盘、只读存储记忆体(英文:read-onlymemory,简称:rom)或随机存储记忆体(英文:randomaccessmemory,简称:ram)等。

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可借助软件加必需的通用硬件平台的方式来实现。基于这样的理解,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可以存储在存储介质中,如rom/ram、磁碟、光盘等,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发明各个实施例或者实施例的某些部分所述的方法。

本说明书中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的部分互相参见即可。尤其,对于自动卸灰控制装置实施例而言,由于其基本相似于方法实施例,所以描述的比较简单,相关之处参见方法实施例中的说明即可。

以上所述的本发明实施方式并不构成对本发明保护范围的限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