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固态胶用载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871253发布日期:2019-06-11 23:45阅读:204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属于固态胶包装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固态胶用载带。



背景技术:

SMT是表面组装技术,也被称为表面贴装或表面安装技术,是目前电子组装行业里最流行的一种技术和工艺。它是一种将无引脚或短引线表面组装元器件安装在印制电路板(PCB)的表面或其它基板的表面上,通过回流焊或浸焊等方法加以焊接组装的电路装连技术。

为了减少SMT工序的复杂程度和降低生产成本,需要一种能承载固态胶的载带,提高产品的优良率。现有的载带上设有用于承载固态胶的凹槽,但是在常温状态下,固态胶并不具有粘性,因此现有的载带在运输过程中,凹槽内承载的固态胶容易出现移位和脱离,这样在进行SMT工序时,容易出现固态胶偏移和自动贴片机吸嘴无吸取物的现象,最终导致出现组装错误。

因此,亟需提供一种能防止固态胶在载带上移位和脱离的技术方案。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固态胶用载带,以解决现有固态胶容易脱离载带凹槽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固态胶用载带,包括载带本体,所述载带本体设有凹槽,所述凹槽的内壁设有用于防止所述固态胶脱离的防脱结构。

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固态胶用载带的优选方案,所述防脱结构为沿所述凹槽的内壁设置的凸起。

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固态胶用载带的优选方案,所述凸起的形状为半球体、球体、圆柱体、圆台体或多面体。

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固态胶用载带的优选方案,所述凸起的高度为0.1mm~2mm。

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固态胶用载带的优选方案,所述防脱结构为所述凹槽的内壁向槽内凹陷形成的窄槽。

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固态胶用载带的优选方案,所述凹槽的内壁向槽内凹陷的距离为0.1mm~2mm。

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固态胶用载带的优选方案,所述防脱结构为所述凹槽的内壁向槽内倾斜形成的倾斜部。

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固态胶用载带的优选方案,所述倾斜部向槽内倾斜的角度为1~30°。

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固态胶用载带的优选方案,所述防脱结构设置在所述凹槽的内壁的中部。

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固态胶用载带的优选方案,所述凹槽的底部向外凹陷形成有凹陷部。

本实用新型具有的有益效果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固态胶用载带,包括载带本体,所述载带本体设有凹槽,所述凹槽的内壁设有用于防止所述固态胶脱离的防脱结构。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通过在凹槽的内壁设置防脱结构,能够有效防止载带上承载的固态胶出现移位,避免了固态胶出现脱离而自动贴片机吸嘴无吸取物的问题,提高了SMT工序的产品优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A-A方向剖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的B-B方向剖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3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5的C-C方向剖视图。

图中:1-载带本体;2-凹槽;21-凹陷部;3-凸起;4-窄槽;5-倾斜部。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和说明书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及其有益效果作进一步详细的描述,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不限于此。

实施例1

如图1~2所示,一种固态胶用载带,包括载带本体1,载带本体1设有凹槽2,凹槽2的内壁设有用于防止固态胶脱离的防脱结构;防脱结构为沿凹槽2的内壁设置的凸起3。

本实施例通过设置凸起3,当固态胶放入载带的凹槽2内时,在不影响自动贴片机吸嘴吸取的情况下,内壁上的凸起3能够有效防止载带上承载的固态胶出现移位,避免了固态胶出现脱离而自动贴片机吸嘴无吸取物的问题,提高了SMT工序的产品优率。

优选地,凸起3的形状为半球体、球体、圆柱体、圆台体或多面体,更优选为半球体;根据实际情况和生产要求选择合适形状的凸起3,且凸起3的数量也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设定。

优选地,凸起3的高度为0.1mm~2mm。若凸起3的高度过大,则固态胶难以被自动贴片机吸嘴吸取;若凸起3的高度过小,则无法起到防脱作用。

优选地,凹槽2的底部向外凹陷形成有凹陷部21,并根据实际情况设置相应数量的凹陷部21。通过上述设置,能减少固态胶与凹槽2的接触面积,降低自动贴片机吸嘴的吸取难度,避免了自动贴片机吸嘴无法吸附固态胶的情况;使载带承载的固态胶不仅在运输过程中不易脱离,而且在自动贴片机吸嘴吸取时容易被吸取,提高了SMT工序的产品优率。

实施例2

如图3~4所示,与实施例1不相同的是,本实施例中的防脱结构为凹槽2的内壁向槽内凹陷形成的窄槽4。

本实施例通过设置窄槽4,当固态胶放入载带的凹槽2内时,内壁上的窄槽4能够有效防止载带上承载的固态胶出现移位,避免了固态胶出现脱离而自动贴片机吸嘴无吸取物的问题,提高了SMT工序的产品优率。

优选地,凹槽2的内壁向槽内凹陷的距离为0.1mm~2mm。若凹陷的距离过大,则固态胶难以被自动贴片机吸嘴吸取;若凹陷的距离过小,则无法起到防脱作用。

其它同实施例1,这里不再赘述。

实施例3

如图5~6所示,与实施例1不相同的是,本实施例中的防脱结构为凹槽2的内壁向槽内倾斜形成的倾斜部5,通过倾斜部5形成上窄下宽的凹槽。

本实施例通过设置倾斜部5,当固态胶放入载带的凹槽2内时,内壁上的倾斜部5能够有效防止载带上承载的固态胶出现移位,避免了固态胶出现脱离而自动贴片机吸嘴无吸取物的问题,提高了SMT工序的产品优率。

优选地,倾斜部5向槽内倾斜的角度为1~30°。若倾斜的角度过大,则固态胶难以被自动贴片机吸嘴吸取;若倾斜的角度过小,则无法起到防脱作用。

其它同实施例1,这里不再赘述。

实施例4

与实施例1不相同的是,本实施例中的防脱结构还设有沿凹槽2的内壁向槽内凹陷形成的窄槽4。

本实施例通过将实施例1和实施例2中两种不同形式的防脱结构组合,所得到的防脱结构防脱效果更好。

其它同实施例1,这里不再赘述。

实施例5

与实施例1不相同的是,本实施例中的防脱结构还设有由凹槽2的内壁向槽内倾斜形成的倾斜部5。

本实施例通过将实施例1和实施例3中两种不同形式的防脱结构组合,所得到的防脱结构防脱效果更好。

其它同实施例1,这里不再赘述。

实施例6

与实施例2不相同的是,本实施例中的防脱结构还设有由凹槽2的内壁向槽内倾斜形成的倾斜部5。

本实施例通过将实施例2和实施例3中两种不同形式的防脱结构组合,所得到的防脱结构防脱效果更好。

其它同实施例2,这里不再赘述。

实施例7

与实施例1不相同的是,本实施例中的防脱结构设置在凹槽2的内壁中部。

由于在SMT工序中,自动贴片机吸嘴的吸附位置位于固态胶的中部,因此将防脱结构设置在凹槽2的内壁中部,有利于自动贴片机吸嘴将固态胶吸取,避免了自动贴片机吸嘴无法吸附固态胶的情况;使载带承载的固态胶不仅在运输过程中不易脱离;而且在自动贴片机吸嘴吸附时容易被吸附,提高了SMT工序的产品优率。

其它同实施例1,这里不再赘述。

根据上述说明书的揭示和教导,本实用新型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还能够对上述实施方式进行变更和修改。因此,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凡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基础上所作出的任何显而易见的改进、替换或变型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此外,尽管本说明书中使用了一些特定的术语,但这些术语只是为了方便说明,并不对本实用新型构成任何限制。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