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改变风道的挡板及空调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871252发布日期:2019-06-11 23:45阅读:753来源:国知局
一种改变风道的挡板及空调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调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改变风道的挡板及空调器。



背景技术:

风管机,也可以称为空调风管机或者风管机空调,是一种常见的空调器。现有风管机具有多个风轮,当设置的风轮数在三个或三个以上时,每个风轮转动产生的气流涡旋会相互影响,气流之间相互摩擦会产生较大的噪音,而且会造成气流紊乱,影响换热效果。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种改变风道的挡板,以解决空调器中,由于风轮转动产生的气流之间的相互摩擦,从而产生较大的噪音,并造成气流紊乱,影响换热效果的问题。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改变风道的挡板,所述风道为风管机中每个风轮转动产生的气流形成的风道,所述挡板包括,挡板本体和连接边;所述挡板本体为平面板状结构;所述挡板本体与所述连接边相连接;所述挡板,适于隔离每个所述风轮转动产生的气流形成的风道。

进一步的,所述连接边包括第一连接边和第二连接边;所述第一连接边设置在所述挡板本体靠近蜗壳固定板的一侧,适于与所述蜗壳固定板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连接边设置在所述挡板本体靠近底板的一侧,适于与所述底板固定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连接边和第二连接边分别垂直于所述挡板本体。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连接边、所述第二连接边与所述挡板本体一体成型。

进一步的,所述连接边上设有螺钉孔。

进一步的,所述挡板本体的上端面为一曲面结构,所述曲面结构与接水盘靠近所述曲面结构的一面形状契合,且与所述接水盘之间具有缝隙。

进一步的,所述挡板本体包括加强筋,所述加强筋位于所述挡板本体的表面。

进一步的,所述挡板本体与第一连接边和第二连接边之间形成有一豁口,所述豁口的形状与所述蜗壳固定板和底板的连接段相匹配。

进一步的,所述加强筋的数量至少为两条且分别沿不同方向设置。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改变风道的挡板具有以下优势:

(1)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改变风道的挡板,设置挡板改变风道,消除风轮之间的涡流影响,梳理风向,在降低风管机运行噪音的同时,有效提高换热效果;

(2)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改变风道的挡板,挡板上设有连接边,与底板和蜗壳固定板固定连接,增强了挡板的连接稳固程度;

(3)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改变风道的挡板,挡板上设有加强筋,增强了挡板的强度。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空调器,包括以上任一所述的改变风道的挡板。所述空调器与上述的改变风道的挡板相对于现有技术所具有的优势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附图说明

构成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3中挡板的主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3中挡板的结构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4中挡板的第一连接边的结构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4中挡板的第二连接边的结构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3挡板的加强筋的结构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1、2挡板安装后的结构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1、2、6挡板安装后的剖面截图;

附图标记说明:

1-挡板,11-连接边,111-第一连接边,1100-螺钉孔,1110-第一螺钉孔,112-第二连接边,1120-第二螺钉孔,13-加强筋,12-挡板本体,2-风轮,3-蜗壳固定板,4-底板。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上述的和另外的技术特征和优点作更详细的说明。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应当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中描述的风管机均为放置地面状态下进行描述的,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术语“上”、“下”、“前”、“后”、“左”、“右”等指示的方向或位置关系,是指附图中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这些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实用新型不同实施方式中所涉及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结合。

实施例1

如图1-7所示,一种改变风道的挡板,包括,挡板1,挡板1设置在风轮2外侧的蜗壳固定板3处且对应两个风轮2之间,用于隔离风管机中每个风轮2转动产生的气流风形成的风道。综合挡板使用效果和空调器的成本,空调器安装挡板最佳数量为2个;以保证整个蒸发器换热的平衡。如:三风轮情况可以设置1-2个隔板,最佳安装1个,安装位置远离毛细管组件一端。

挡板1包括,挡板本体12和连接边11,挡板本体12为一板状结构;挡板本体12与连接边11相连接。

连接边11包括,第一连接边111和第二连接边112;第一连接边111设置在挡板本体12靠近蜗壳固定板3的一侧与蜗壳固定板3固定连接;第二连接边112设置在挡板本体12靠近底板4的一侧,适于与底板4固定连接。

第一连接边111和第二连接边112分别垂直于挡板本体12,且与挡板本体12为一体成型;第一连接边111与挡板本体12和风管机的蜗壳固定板3固定连接;第二连接边112与挡板本体12和风管机的底板4固定连接。连接边能够有效的增强了挡板的连接稳固程度。

挡板本体12的上端面为一曲面结构,曲面的结构与风管机的接水盘(图中未显示)的靠近曲面结构的一面形状契合,且与所述接水盘4之间具有缝隙。该缝隙能让蒸发器的凝露正常滴落流出,保证了接水盘的正常运作。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挡板能够改变风道,消除风轮之间的涡流影响,梳理风向,在降低风管机运行噪音的同时,有效提高换热效果。

实施例2

如图6、7所示,本实施例与上述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挡板本体12与第一连接边111和第二连接板112之间形成有一豁口,豁口的形状与蜗壳固定板3和底板4的连接段13相契合。能够保证了挡板1与蜗壳固定板3和底板紧密的贴合,防止长时间的空调振动使挡板松动掉落。

实施例3

如图1、2、5所示,本实施例与上述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挡板本体12的表面还设有加强筋13,加强筋的数量至少为两条且分别沿不同方向设置。优选的,加强筋13的形状为“X”形结构或“三角”形结构;本实用新型加强筋13设置在挡板本体12的一侧还是两侧以及一侧是设置在左侧还是右侧可根据风向和空调器的型号自行设置;加强筋13的形状可根据空调的型号以及挡板本体12自身的重量进行设置,能够实现本实用新型加强筋的作用的形状均可。本实用新型的加强筋的能够加强稳固结构,有效的防止由于风力过大导致挡板发生晃动。且本实用新型的强筋结构更为稳定,具有强度高、不易断裂的优点,进一步增强了挡板1的强度,提高了挡板1的承受能力,从而提高了安全性能。

实施例4

如图3、4、5所示,本实施例与上述实施例的区别在于,连接边11上设有螺钉孔1100,第一连接边111上还设有第一螺钉孔1110,第一连接边111通过第一螺钉孔1110与螺钉配合将蜗壳固定板3固定连接;为挡板1与蜗壳固定板3的连接增大连接强度,防止由于风力过大对隔板产生晃动。

第二连接边112上还设有第二螺钉孔1120,第二连接边112通过第二螺钉孔1120与螺钉配合将底板4固定连接;为挡板1与底板4的连接增大连接强度,防止由于风力过大对隔板产生晃动。

第一螺钉孔1110及第二螺钉孔1120结构简单,成本低,并且体积小,不会对挡板1安装的稳定性造成影响,并且在挡板1出现故障或者需要保养时,只需通过第一螺钉孔1110及第二螺钉孔1120拆下相应螺钉就能对挡板1进行拆除从而进行挡板1的维修及保养,解决了现场维修风管机的挡板1及其他周边部件操作困难的问题,安装拆卸方便,制作简单。

实施例5

一种空调器,包括,上述实施例1-4所述的一种改变风道的挡板。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空调器能够有效的改变风道,消除风轮之间的涡流影响,梳理风向,在降低风管机运行噪音的同时,有效提高换热效果。

实施例6

如图7所示,本实施例与上述实施例的区别在于,挡板安装在空调器内时,挡板本体12靠近蜗壳出风口一侧的边缘距离蜗壳出风口的距离C的范围为:30~45mm;较佳的距离为38mm;该距离能够更好的梳理风向,提高风的使用效率,提高换热效果。

蜗壳出风口到空调器出风口的距离B的范围为:199~219mm,综合不同机型,距离B与距离C的比值为:D,即比值D的数值范围为:4.4-7.3。当比值D过小时,挡板的使用效果降低;D值过大时,蜗壳口出风直吹蒸发器,易出现翅片声。较佳的,比值D的数值为:5.5,蜗壳出风口到空调器出风口的距离B与挡板本体12靠近蜗壳出风口一侧的边缘距离蜗壳出风口的距离C的设置能够提高风的使用效率,提高换热效果,减少空调器的噪音。

风管机工作时,风轮2转动形成气流,从蜗壳固定板3的缺口处吹出,由于挡板1的存在,相近风轮2间的气流互不影响,按照各自的风道流动。传统风管机的相近风轮间不存在有效阻挡,故而各个风轮转动产生的气流涡旋会相互影响,而本实用新型有效降低了传统风管机由于相近风轮转动产生的气流涡旋相互作用带来的噪音,同时由于本实用新型的挡板隔离了相近的风轮转动产生的气流涡旋,因而能够有效提高空调器的换热效果。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