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方便拆卸的高效送风口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871217发布日期:2019-06-11 23:45阅读:507来源:国知局
一种方便拆卸的高效送风口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方便拆卸的高效送风口,属于净化设备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高效送风口为千级、万级、十万级净化空调系统较为理想的终端过滤装置,可广泛于医药、卫生、电子、化工等行业的净化空调系统。用来过滤空气中的尘埃粒子,从而改善和提高工作环境的空气质量;高效送风口产品,通常的高效送风口都是长方形或者正方型的,高效送风口包含静压箱,散流板,高效过滤器,与风管的接口可为顶接或侧接;单面高效过滤是现有技术中高效送风口的特点之一。

现有的送风装置通常采用扣接的方式安装,拆卸检修不够方便,因此,一种方便拆卸的高效送风口是很有必要的。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方便拆卸的高效送风口。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一种方便拆卸的高效送风口,包括具有进风口和出风口的外壳、设置在外壳内的高效过滤器和封装在所述出风口的散流板;述外壳包括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所述第一部分与散流板一体成型,所述第一部分内侧设置有条槽,所述高效过滤器上设置有可在条槽内移动的凸起,所述条槽处设置有密封圈,所述第二部分具有可开启的门。

所述的一种方便拆卸的高效送风口,所述门一侧通过合页与第二部分相连,另一侧设置有密封条。

所述的一种方便拆卸的高效送风口,所述第一部分具有伸入第二部分的伸入部,所述第二部分通过焊接与第一部分相连。

所述的一种方便拆卸的高效送风口,所述焊接处设置有密封圈。

所述的一种方便拆卸的高效送风口,所述高效过滤器包括配合使用的前框、中间框和后框,所述前框上设置有第一凸起,所述中间框一侧设置有第一凸起对应的第一凹槽,所述另一侧设置有第二凸起,所述后框上设置有第二凸起对应的第二凹槽。

所述的一种方便拆卸的高效送风口,所述中间框设置有三个。

本实用新型所达到的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高效送风口结构简单,通过条槽和凸起,高效过滤器可从第一部分取出,进行更换或清洗,拆卸和安装方便;与散流板一体成型的第一部分,密封性能好,将外壳设置成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方便高效过滤器的取放同时又能保证密封性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第二部分的侧视图。

图3是过滤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外壳,11、第一部分,12、第二部分,13、伸入部,2、高效过滤器,21、前框,22、中间框,23、后框,24、第一凸起,25、第一凹槽,26、第二凸起,27、第二凹槽,3、散流板,4、条槽,5、凸起,6、密封圈,7、门,8、合页,9、密封条,14、密封圈。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以下实施例仅用于更加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不能以此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如图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方便拆卸的高效送风口,包括具有进风口和出风口的外壳1、设置在外壳1内的高效过滤器2和封装在所述出风口的散流板3;述外壳1包括第一部分11和第二部分12,所述第一部分11与散流板3一体成型,所述第一部分11内侧设置有条槽4,所述高效过滤器2上设置有可在条槽4内移动的凸起5,所述条槽4处设置有密封圈6,所述第二部分12具有可开启的门7。

更进一步地,所述门7一侧通过合页8与第二部分12相连,另一侧设置有密封条9,密封条9提高了门7与第二部分12的密封性能。

更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部分11具有伸入第二部分12的伸入部13,所述第二部分12通过焊接与第一部分11相连。通过伸入部13,将第一部分11与第二部分12的连接处由线连接变成线面连接,减小了焊接的难度,同时,也减少了密封难度。

更进一步地,所述焊接处设置有密封圈14。通过密封圈14,提高了外壳1整体的密封性能。

更进一步地,所述高效过滤器2包括配合使用的前框21、中间框22和后框23,所述前框21上设置有第一凸起24,所述中间框22一侧设置有第一凸起24对应的第一凹槽25,所述另一侧设置有第二凸起26,所述后框23上设置有第二凸起26对应的第二凹槽27。通过第一凸起24和第一凹槽25,前框21和中间框22相连;第二凸起26和第二凹槽27,中间框22和后框23相连,且安装和拆卸方便,在使用时,可以方便的将中间框22拆下来清洗或者更换。

更进一步地,所述中间框22设置有三个,分别为抗菌中间框、活性炭中间框和无纺布中间框,三个中间框22均可分别拆卸,使用方便,同时,达到过滤吸附和抗菌的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高效送风口在使用时,开启第二部分12处的门7,取出高效过滤器2,即可对高效过滤器2进行清洗或者更换,清洗或更换后的高效过滤器2通过门7进入第二部分12然后再进入第一部分11,通过条槽4移动到高效过滤器2的安装位置,从而继续使用。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变形,这些改进和变形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