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缆牵引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086033发布日期:2019-11-08 23:25阅读:490来源:国知局
电缆牵引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缆生产的技术领域,更具体的说,它涉及一种电缆牵引机。



背景技术:

电缆生产的过程当中经常性的会使用到牵引设备,由牵引设备来给与电缆或者是电缆的半成品提供牵引力,是电缆生产和后期使用中都会经常用到牵引设备。

电缆在进行生产的过程当中应用到的牵引设备大多为牵引机,将线缆穿过牵引机的上下两条履带,上下两条履带将电缆压紧,两条履带带动电缆一直沿水平方向进行移动,对电缆起到牵引的作用。

上下两条履带在对电缆长时间进行牵引的过程当中,电缆会对履带造成磨损,长时间对履带进行磨损之后容易在履带上磨损出凹槽,电缆嵌入到凹槽中之后,履带无法对电缆夹紧,使得电缆在被牵引的过程当中容易出现打滑的现象,但是由于现有的牵引机无法改变电缆穿过的路径,只能够进行履带的更换,造成履带使用率低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缆牵引机,其通过转动丝杆对履带的位置进行调整,改变电缆穿过履带的位置,无需直接更换履带,提高了履带的使用率。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电缆牵引机,包括支撑座、转动连接在支撑座进料一端的两沿竖直方向排布的主动辊、转动连接在支撑座出料一端的两沿竖直方向排布的从动辊、套设在主动辊和从动辊上的履带以及固定连接在支撑座上的两分别用于带动两主动辊进行转动的动力电机;

位于顶部的主动辊和从动辊的轴线位于同一水平面内,位于底部的主动辊和从动辊的轴线位于同一水平面内,轴线位于同一水平面内的主动辊和从动辊的外侧都套设有一履带,两履带相互靠近的一侧相互接触,还包括设置在支撑座底部的底座、转动连接在支撑座底部四角处的四个滑轮、固定连接在底座顶部两侧中间位置的两支撑板、两端分别转动连接在两支撑板上的丝杆以及固定连接在支撑座底部中间位置并且与丝杆螺纹连接的固定块;

丝杆和滑轮的轴向方向与电缆的传送方向相互垂直。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动力电机带动两主动辊反向转动,从而通过主动辊带动从动辊和履带进行转动,履带在进行转动的过程当中能够对电缆进行牵引,当履带上磨损出凹槽之后,转动丝杆,调节电缆穿过履带的位置,利用履带未被磨损的位置对电缆进行牵引,无需直接更换履带,从而提高了履带的使用率。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底座一侧的顶部沿垂直于滑轮轴向方向的方向开设有两贯穿底座的定位槽,定位槽的宽度等于滑轮的宽度,滑轮的底部嵌入到定位槽当中。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定位槽能够对滑轮的运动方向进行限位,防止滑轮在进行转动的过程当中出现运动方向偏移的情况。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定位槽的两端都设置有固定连接在底座上的限位板。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限位板能够防止滑轮从定位槽当中滑脱。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底座顶部固定连接有两位于丝杆两侧的导向座,导向座的长度方向与丝杆的轴向方向相互平行,导向座一端的顶部沿定位槽的长度方向开设有贯穿导向座的导向槽,支撑座底部固定连接有两与伸入到导向槽当中并且与导向槽相互配合的导向块。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导向槽和导向块能够在移动支撑座的过程当中对支撑座的运动方向进行导向,防止支撑座的移动方向发生偏移,从而使得移动之后的履带能够沿原来的方向对电缆进行牵引。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导向块和导向槽的截面都呈凸字形设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导向块和导向槽的截面设置成凸字形,能够防止导向块沿竖直方向从导向槽当中脱离,使得导向块和导向槽能够更加稳定的对支撑座的运动方向进行导向。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支撑座两端靠近底部的位置固定连接有横板,横板上螺纹连接有沿竖直方向穿过横板的固定杆,底座顶面的尺寸大于支撑座底面的尺寸,固定杆的底部一端与底座的顶面相互接触。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向下拧紧固定杆,通过固定杆、导向块和导向槽的作用,将支撑座固定在底座上,从而有效的防止支撑座在履带工作时因震动而出现位置偏移。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丝杆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手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手轮,便于对丝杆进行转动。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相比于现有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底座、丝杆、固定块和滑轮,当履带上磨损出凹槽之后,转动丝杆,调节电缆穿过履带的位置,利用履带未被磨损的位置对电缆进行牵引,无需直接更换履带,从而提高了履带的使用率;

2、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导向槽、导向块、横板和固定杆,向下拧紧固定杆,能够将支撑座固定在底座上,从而有效的防止支撑座在履带工作时因震动而出现位置偏移。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的完整结构的轴测图;

图2为实施例的完整结构的剖视图;

图3为图1的A部放大示意图;

图4为图1的B部放大示意图;

图5为图2的C部放大示意图。

图中:1、支撑座;11、固定块;12、横板;121、固定杆;2、底座;21、支撑板;211、丝杆;212、手轮;3、主动辊;31、动力电机;4、从动辊;5、履带;6、滑轮;61、转轴;62、连接板;63、定位槽;64、限位板;7、导向座;71、导向槽;72、导向块;8、固定板;81、气缸;9、支架;91、压紧轮。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一种电缆牵引机,参见附图1和附图2,包括设置在地面上的底座2、设置在底座2上方的支撑座1、转动连接在支撑座1进料一端的两沿竖直方向排布的主动辊3、转动连接在支撑座1出料一端的两沿竖直方向排布的从动辊4、套设在主动辊3和从动辊4上的履带5、固定连接在支撑座1上的两分别用于带动两主动辊3进行转动的动力电机31、转动连接在支撑座1底部四角处的四个滑轮6、固定连接在底座2顶部两侧中间位置的两支撑板21、两端分别转动连接在两支撑板21上的丝杆211、固定连接在丝杆211一端的手轮212以及固定连接在支撑座1底部中间位置并且与丝杆211螺纹连接的固定块11。主动辊3、从动辊4和丝杆211的轴线方向相互平行并且主动辊3、从动辊4和丝杆211的轴线方向都垂直于线缆的传送方向。滑轮6的轴向方向与丝杆211的轴线方向相互垂直。两动力电机31的输出轴分别与两主动辊3同轴并且两动力电机31的输出轴分别连接在两主动辊3的一端。位于顶部的主动辊3和从动辊4的轴线位于同一水平面内,位于底部的主动辊3和从动辊4的轴线位于同一水平面内,轴线位于同一水平面内的主动辊3和从动辊4的外侧都套设有一履带5。两履带5相互靠近的一侧相互接触。

动力电机31带动两主动辊3进行反向转动,主动辊3在进行转动的过程当中带动从动辊4和履带5进行转动,两履带5在进行转动的过程当中能够对电缆进行牵引。当履带5的表面磨损出凹槽的时候,通过手轮212转动丝杆211,从而带动支撑座1沿丝杆211的轴线方向进行滑动,从而改变电缆穿过履带5的位置,从而使得履带5能够使用未被磨损的位置为线缆进行牵引。

参见附图1和附图3,滑轮6的两端都设置有两固定连接在支撑座1底部的连接板62,滑轮6靠近连接板62的两端都固定连接有穿过连接板62并且与连接板62转动连接的转轴61。底座2一侧的顶部沿垂直于滑轮6轴向方向的方向开设有两贯穿底座2的定位槽63,定位槽63的宽度等于滑轮6的宽度,滑轮6的底部嵌入到定位槽63当中,定位槽63的两端都设置有固定连接在底座2上的限位板64。滑轮6在滑槽当中滑动能够对滑轮6的滑动方向进行导向,限位板64能够防止滑轮6从定位槽63当中滑脱。

参见附图1和附图3,底座2顶部固定连接有两位于丝杆211两侧的导向座7,导向座7的长度方向与丝杆211的轴向方向相互平行,导向座7一端的顶部沿定位槽63的长度方向开设有贯穿到行为做的导向槽71,支撑座1底部固定连接有两与伸入到导向槽71当中并且与导向槽71相互配合的导向块72,导向块72和导向槽71的截面都呈凸字形设置;底座2的顶面和支撑座1的底面都呈矩形设置,底座2顶面的尺寸大于支撑座1底面的尺寸,支撑座1的两端靠近底部的位置都固定连接有一横板12,横板12上螺纹连接有沿竖直方向穿过横板12并且底部一端与底座2顶面相互接触的固定杆121。向下拧紧固定杆121,使得固定杆121的底部一端抵紧在底座2的顶部,通过固定杆121配合导向槽71和导向块72能够将支撑座1固定在底座2上。

参见附图1和附图4,支撑座1上固定连接有两水平设置的固定板8,两固定板8分别位于两履带5的内侧,两固定板8相互靠近的一侧都设置有支架9,两支架9上都转动连接有若干压紧轮91,压紧轮91沿导向的传送方向均匀排布。结合附图2和附图5,压紧轮91的轴线方向与主动辊3的轴线方向相互平行,固定板8靠近支架9的一侧固定连接有若干气缸81,气缸81的活塞杆固定连接在之间靠近固定板8一侧,气缸81沿电缆的传送方向均匀分布。压紧轮91与履带5的内侧相互接触,通过两支架9上的压紧轮91将两履带5相互靠近的一侧压紧在一起,从而通过两履带5将电缆压紧,实现了对电缆的牵引。

该电缆牵引机在进行使用时的工作原理如下:气缸81推动压紧轮91将两履带5相互靠近的一侧压紧在一起,线缆从两履带5之间穿过,动力电机31带动履带5进行转动,从而实现对电缆的牵引;当履带5的表面磨损出凹槽的时候,向上拧松固定杆121,通过手轮212转动丝杆211,从而带动支撑座1沿丝杆211的轴线方向进行滑动,从而改变电缆穿过履带5的位置,向下拧紧固定杆121将支撑座1固定在底座2上,使得履带5能够使用未被磨损的位置为线缆进行牵引。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实用新型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