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牵引减阻装置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缆长距离牵引减阻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电缆穿管常用减阻方式是在管道内灌注护壁泥浆,在拖拽电缆穿管的过程中减少摩擦力,但护壁泥浆具有一定的腐蚀性,会对电缆的外部铠装造成损伤。通过本次发明的装置可在实现较小摩擦力的同时,不会对电缆外部铠装等部件构成损伤的目的。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产生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缆长距离牵引减阻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电缆长距离牵引减阻装置,其中,包括:两支架,两所述支架均为片状体,两所述支架的纵截面均为“Ω”型,两所述支架相正对设置形成一环状结构,两所述支架可拆卸地固定连接;若干滑轮支架,若干所述滑轮支架分别设置在两所述支架的侧面,每一所述滑轮支架均包括两与所述支架固定连接的侧板和一与两所述侧板固定连接的转轴;若干滑轮,每一所述转轴上设置有一所述滑轮。
上述的一种电缆长距离牵引减阻装置,其中,所述环状结构的内径与缆线的直径相匹配。
上述的一种电缆长距离牵引减阻装置,其中,两所述支架的两侧均通过螺栓连接。
上述的一种电缆长距离牵引减阻装置,其中,两所述支架的一侧铰接,两所述支架的另一侧通过插销连接。
上述的一种电缆长距离牵引减阻装置,其中,若干所述滑轮支架呈圆周阵列设置。
上述的一种电缆长距离牵引减阻装置,其中,若干所述滑轮支架的数量为四个。
上述的一种电缆长距离牵引减阻装置,其中,所述滑轮与所述转轴之间还设置有带防尘盖的滚动轴承。
上述的一种电缆长距离牵引减阻装置,其中,所述支架和所述滑轮支架均采用扁铁。
本实用新型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使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的积极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的减阻装置套设在电缆的外表面,每隔一段距离设置一个,在拖拽牵引电缆时,减阻装置的滚轮滚动,使原有的滑动摩擦转变为滚动摩擦,减少摩擦力及牵引力,使电缆能够顺利牵引穿管。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一种电缆长距离牵引减阻装置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二种电缆长距离牵引减阻装置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二种电缆长距离牵引减阻装置的侧面示意图。
附图中:1、支架;11、固定板;12、固定板;2、滑轮支架;21、侧板;22、转轴;3、滑轮;41、螺栓;42、螺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但不作为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一种电缆长距离牵引减阻装置的示意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二种电缆长距离牵引减阻装置的示意图,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二种电缆长距离牵引减阻装置的侧面示意图。请参见图1至图3所示,示出了一种较佳实施例的电缆长距离牵引减阻装置,包括:两支架1,两支架1均为片状体,两支架1的纵截面均为“Ω”型,两支架1相正对设置形成一环状结构,通过环状结构夹持电缆,两支架1可拆卸地固定连接。
此外,作为一种较佳的实施例,电缆长距离牵引减阻装置还包括:若干滑轮支架2和若干滑轮3,若干滑轮支架2分别设置在两支架1的侧面,每一滑轮支架2均包括两与支架1固定连接的侧板21和一与两侧板21固定连接的转轴22。每一转轴22上设置有一滑轮3。通过滑轮3代替电缆与缆管的内壁接触,将电缆与缆管的内壁间的滑动摩擦力转变为滚动摩擦力,减小了电缆的牵引力,避免了电缆的外部铠装等部件造成损伤。
另外,作为一种较佳的实施例,两支架1形成的环状结构的内径与缆线的直径相匹配。
进一步,作为一种较佳的实施例,请参见图2、图3所示,两支架1的可采用两侧均通过螺栓连接的方式实现可拆卸地固定连接。每一支架1的两侧分别向外延伸形成一固定板11,两支架1两侧的固定板11分别相正对,通过螺栓41和螺帽42的配合将相正对的固定板11可拆卸地固定连接。
更进一步,作为一种较佳的实施例,请参见图1所示,两支架1可采用一侧铰接,另一侧通过插销连接的方式实现可拆卸地固定连接。两支架1的一侧铰接,两支架1相对于铰接处的另一侧分别向外延伸形成一固定板12,两固定板12相正对,通过螺栓(图中未示出)和螺帽(图中未示出)的配合或者通过插销(图中未示出)将相正对的固定板12可拆卸地固定连接。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及保护范围。
本实用新型在上述基础上还具有如下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实施例中,请继续参见图1至图3所示,若干滑轮支架2呈圆周阵列设置。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实施例中,若干滑轮支架2的数量具体根据电缆的直径大小设置,优选地,若干滑轮支架2的数量为四个。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实施例中,滑轮3与转轴22之间还设置有带防尘盖的滚动轴承。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实施例中,支架1和滑轮支架2均采用扁铁,优选地,支架1采用50*8扁铁,滑轮支架2采用50*2扁铁。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实施例中,两支架1形成的环状结构的内径为250mm,能够适应大部分海底电缆的直径需求。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实施例中,在电缆上每隔3至5米安装一电缆长距离牵引减阻装置,再对电缆进行穿管作业,当电缆位于缆管内时,由于对电缆的牵引拖拽,电缆可能在局部段沿电缆的轴线转动,而围绕两支架1设置的若干滑轮3能够确保电缆在转动的过程中与缆管的内壁也保持滑动摩擦的状态。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及保护范围,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应当能够意识到凡运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图示内容所作出的等同替换和显而易见的变化所得到的方案,均应当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