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安全操作防返电装置绝缘防护罩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379145阅读:244来源:国知局
一种安全操作防返电装置绝缘防护罩的制造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塑胶领域,主要涉及一种安全操作防返电装置绝缘防护罩。



背景技术:

目前进行电网检修,都是先将检修线路所在区域的供电系统关闭后,检修人员再高空作业进行检修,而不进行防倒供电处理,这种方式不能保证施工人员的安全,因为架空线路必然会接线入户,而部分用户(如学校、商场、工厂等)会安装发电机,以保证停电时正常供电而不影响电器的正常运作,停电时会存在从用户自备发电机上倒供电到架空主干线上从而使主干线上仍然带电的问题,如果施工人员在断掉主干线上的供电系统后,在没有防倒供电处理的情况下,贸然进行检修,势必存在极大的安全隐患,甚至有检修人员为了高效行事,根本不进行接地处理,更是威胁到其生命安全。

因此,市面上出现了防返电装置,其主要作用是对已关闭供电系统的电网进行接地处理,检验上述电网是否仍然带电,以保证施工人员的安全,而该装置本身也是导电的,因此该防返电装置必须配备绝缘防护罩来进一步保证施工人员的安全。

目前,市场上的防返电装置的绝缘防护罩大多都是采用上盖和下盖的其中一端一体连接或者通过冲压插入连接杆的方式连接,另一端可闭合连接以实现防水防触电的目的,采用一体连接的方式时会出现连接强度不够、容易松脱的问题,采用冲压插入连接杆的连接方式时,制造加工工艺复杂且装配麻烦。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工艺简单,安装简便且具备足够连接强度的安全操作防返电装置绝缘防护罩。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安全操作防返电装置绝缘防护罩,其包括壳体,所述壳体相对两侧设置有过线孔,所述壳体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绝缘盖和第二绝缘盖,第一绝缘盖和第二绝缘盖的一端通过活动连接机构连接,相对的另一端设有扣合装置,第一绝缘盖和第二绝缘盖通过该活动连接机构可相对打开或闭合,第一绝缘盖和第二绝缘盖相对闭合时可通过扣合装置扣合固定;所述活动连接机构为铰接机构,其包括设在第二绝缘盖一端的连接耳结构以及对应设在第一绝缘盖一端的连接销结构,所述连接耳结构包括轴连接槽,轴连接槽的侧部设有槽口,所述连接销结构包括连接销,所述槽口的宽度小于连接销的直径,所述连接销通过所述槽口卡入所述轴连接槽内,连接销与轴连接槽两者转动配合。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安全操作防返电装置绝缘防护罩,其壳体的第一绝缘盖和第二绝缘盖的一端通过铰接的方式连接,简化了壳体的生产工艺的同时,也保证了第一绝缘盖与第二绝缘盖的连接强度,在安装时,工人只需把连接销通过所述槽口卡入所述轴连接槽内,操作简单方便,使其安装更加简便,提高了该绝缘防护罩在施工安装和作业时的方便性和实用性。

进一步的,所述连接耳结构设有两个,两个连接耳结构间隔设置使两者之间形成一避让区,所述连接销结构包括轴座部,轴座部的两侧设有所述连接销,所述轴座部插入避让区内,所述连接销卡入对应的轴连接槽内。

进一步的,所述连接耳结构呈U形,所述连接耳结构的上侧形成有开口的轴连接槽,所述轴连接槽的槽口靠近第二绝缘盖的壁部设有防脱凸条,所述轴连接槽的槽口远离第二绝缘盖的一侧向内延伸形成防脱凸部,防脱凸条与防脱凸部之间的宽度小于连接销的直径。

进一步的,所述过线孔形成在第一绝缘盖与第二绝缘盖的连接面中部,所述过线孔上设有过线孔密封垫,所述过线孔密封垫包括第一密封垫和第二密封垫,所述第一密封垫连接在第一绝缘盖的过线孔内壁上,所述第二密封垫连接在第二绝缘盖的过线孔内壁上。

进一步的,所述扣合装置为挂钩式防脱紧固扣,其包括挂扣和拉扣,所述挂扣与拉扣通过轴连接,所述拉扣与壳体通过轴连接。

进一步的,还包括连接杆绝缘通道和连接杆旋转绝缘盖,使得整个安全操作防返电装置得到全方位包裹,增强其绝缘性,使防返电装置在接地作业时更加安全可靠;所述壳体下端设有连通壳体内腔的连接口,所述连接杆绝缘通道的上端与连接口连接,连接杆旋转绝缘盖的一端与连接杆绝缘通道下端可旋转连接,连接杆旋转绝缘盖下侧设有开口。

进一步的,所述旋转绝缘盖远离自由端的一端设有拉环,向下拉动拉环可使旋转绝缘盖向上旋转,使得施工人员在验电时操作更加方便。

进一步的,所述旋转绝缘盖的开口处设有连接杆密封垫,所述连接杆密封垫包括第一连接杆密封垫和第二连接杆密封垫,第一连接杆密封垫和第二连接杆密封垫的一侧与旋转绝缘盖的开口内壁连接,第一连接杆密封垫和第二连接杆密封垫的另一侧交错设置。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正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侧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壳体闭合状态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壳体打开状态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第一绝缘盖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第二绝缘盖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壳体的局部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说明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的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图1至图7,一种安全操作防返电装置绝缘防护罩,其包括壳体1,所述壳体1相对两侧设置有过线孔2,所述壳体1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绝缘盖101和第二绝缘盖102,第一绝缘盖101和第二绝缘盖102的一端通过活动连接机构3连接,相对的另一端设有扣合装置4,第一绝缘盖101和第二绝缘盖102通过该活动连接机构3可相对打开或闭合,第一绝缘盖101和第二绝缘盖102相对闭合时可通过扣合装置4扣合固定;所述活动连接机构3 为铰接机构,其包括设在第二绝缘盖102一端的连接耳结构301以及对应设在第一绝缘盖 101一端的连接销结构302,所述连接耳结构301包括轴连接槽31,轴连接槽31的侧部设有槽口32,所述连接销结构302包括连接销33,所述槽口32的宽度小于连接销33的直径,所述连接销33通过所述槽口32卡入所述轴连接槽31内,连接销33与轴连接槽31两者转动配合。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安全操作防返电装置绝缘防护罩,其壳体1的第一绝缘盖101和第二绝缘盖102的一端通过铰接的方式连接,简化了壳体的生产工艺,也保证了第一绝缘盖101与第二绝缘盖102的连接强度,在安装时,工人只需把连接销33通过所述槽口32卡入所述轴连接槽31内,操作简单方便,使得装配更加简便,提高了该绝缘防护罩在施工安装和作业时的方便性和实用性。

参见图5至图7,作为优选方案,所述连接耳结构301设有两个,两个连接耳结构301 间隔设置使两者之间形成一避让区,所述连接销结构302包括轴座部34,轴座部34的两侧设有所述连接销33,所述轴座部34插入避让区内,所述连接销33卡入对应的轴连接槽31 内。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连接耳结构301呈U形,所述连接耳结构301的上侧形成有U形的所述轴连接槽31,所述轴连接槽31的槽口32靠近第二绝缘盖102的壁部设有防脱凸条 35,所述轴连接槽31的槽口32远离第二绝缘盖102的一侧向内延伸形成防脱凸部36,防脱凸条35与防脱凸部36之间的宽度小于连接销33的直径,使得连接销33能稳固防脱地固定在轴连接槽31中。

参见图3和图4,作为优选方案,所述过线孔2形成在第一绝缘盖101与第二绝缘盖 102的连接面中部,所述过线孔2上设有过线孔密封垫201,所述过线孔密封垫201包括第一密封垫21和第二密封垫22,所述第一密封垫21连接在第一绝缘盖101的过线孔内壁上,所述第二密封垫22连接在第二绝缘盖102的过线孔2内壁上,第一密封垫21和第二密封垫22交错设置,即所述第一密封垫21和第二密封垫22远离过线孔2内壁的一端有部分重叠设置,可保证防水防触电效果。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过线孔密封垫201为硅胶密封垫,其设有两层,所述第一密封垫 21与第一绝缘盖101的端面平齐,所述第二密封垫22与第二绝缘盖102的端面平齐,硅胶密封垫具有耐热耐寒且防水性能好的优点,适合在用在户外环境且可防止线缆通电产热对其造成影响,同时,其弹性可以满足不同线径的线缆通过,其作用在于填充过线孔在接通线缆后所存留的空位,起到防水作用,同时杜绝空气、避免线缆腐蚀。

参见图3和图4,作为优选方案,所述扣合装置4为挂钩式防脱紧固扣,其包括挂扣 401和拉扣402,所述挂扣401与拉扣402通过轴连接,所述拉扣402与壳体1通过轴连接。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扣合装置4设置有两个,采用双扣结构,使得壳体1闭合时更加可靠牢固。

参见图1和图2,作为优选方案,还包括连接杆绝缘通道5和连接杆旋转绝缘盖6,使得整个安全操作防返电装置得到全方位包裹,增强其绝缘性,使防返电装置在接地作业时更加安全可靠;所述壳体1下端设有连通壳体1内腔的连接口103,所述连接杆绝缘通道5 的上端与连接口103连接,连接杆旋转绝缘盖6的一端与连接杆绝缘通道5下端可旋转连接,连接杆旋转绝缘盖6下侧设有开口(图中未标示)。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旋转绝缘盖6远离自由端的一端设有拉环601,向下拉动拉环601 可使旋转绝缘盖6向上旋转一定角度,直至连接杆裸露后可安全接电,使得施工人员在验电时操作更加方便。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旋转绝缘盖6的开口处设有连接杆密封垫(图中未标示),所述连接杆密封垫包括第一连接杆密封垫(图中未标示)和第二连接杆密封垫(图中未标示),第一连接杆密封垫和第二连接杆密封垫的一侧与旋转绝缘盖6的开口内壁连接,第一连接杆密封垫和第二连接杆密封垫的另一侧交错设置,即所述第一连接杆密封垫和第二连接杆密封垫的另一侧部分重叠,保证防水防触电效果。

根据上述说明书的揭示和教导,本实用新型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还可以对上述实施方式进行变更和修改。因此,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上面揭示和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的一些修改和变更也应当落入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此外,尽管本说明书中使用了一些特定的术语,但这些术语只是为了方便说明,并不对本实用新型构成任何限制。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