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传送带托辊结构及传送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098690发布日期:2020-03-17 15:06阅读:349来源:国知局
一种传送带托辊结构及传送设备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传送带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传送带托辊结构及传送设备。



背景技术:

参见图1,已知的传送带的托辊一般包括中辊和侧辊,传送带铺设在中辊和侧辊上形成凹槽状。中辊和侧辊一般通过若干支撑臂安装在一个“一”字型的横梁上,以此来保证托辊可以自由滚动。

然而,现有技术中方案的缺点在于:首先,由于侧辊的倾斜设置,在传送带负重时,侧辊的外端会对支撑臂造成较大的向外推的力,从而引起支撑臂过早的变形;其次,“一”字型的横梁的重心与托辊的重心落差过大,造成对托辊的支撑不够稳定,在运输时会造成整个传送设备的跳动。



技术实现要素:

因此,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传送带的托辊结构会引起支撑臂变形以及造成传送设备跳动的缺陷,从而提供一种传送带托辊结构。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另一个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传送设备容易发生跳动的缺陷,从而提供一种可以更稳定运行的传送设备。

为此,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传送带托辊结构,包括:

中辊,适于承托传送带的中部;

侧辊,具有两个,适于承托传送带的两侧,两个侧辊相对地安装在中辊的两侧,所述两个侧辊的外端向中间翘起;

横梁,设置在中辊及侧辊的下方,所述中辊和侧辊通过支撑结构可滚动的安装在横梁上;

所述横梁包括中间段和设置在中间段两侧的两个侧边段,所述中间段置于中辊的下方,所述侧边段置于侧辊的下方;

两个侧边段相对地设置在中间段的两侧,两个侧边段的外端向中间翘起。

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侧边段与中间段相连为一个整体。

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侧边段与中间段延长线的夹角小于等于所述侧辊与中辊延长线的夹角。

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横梁由管型钢材制成。

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支撑结构包括:

第一支撑臂,具有两个,分别固设在两个侧边段的外端,所述侧辊的外端安装在所述第一支撑臂的上端;

第二支撑臂,具有两个,固设在横梁的中段,所述中辊的两端及两个侧辊的内端安装在所述第二支撑臂的上端。

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一支撑臂的上半段向中辊方向弯折。

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两个侧辊对称设置,所述两个侧边段对称设置。

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还包括:

回带辊,设置在所述横梁下方,适于承托返回过程中的传送带。

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侧辊的长度大于中辊的长度。

一种传送设备,包括:

传送带,所述传送带铺设在上述任意一项技术方案中所述的中辊和侧辊上。

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在于:

1、本实用新型所提供托辊结构中,包括中辊、侧辊和横梁;中辊适于承托传送带的中部;侧辊具有两个,适于承托传送带的两侧,两个侧辊相对地安装在中辊的两侧,所述两个侧辊的外端向中间翘起;横梁设置在中辊及侧辊的下方,所述中辊和侧辊通过支撑结构可滚动的安装在横梁上;所述横梁包括中间段和设置在中间段两侧的两个侧边段,所述中间段置于中辊的下方,所述侧边段置于侧辊的下方;两个侧边段相对地设置在中间段的两侧,两个侧边段的外端向中间翘起。

在上述结构中,通过在横梁两端设置两个向上翘起的侧边段,相对于“一”字型的横梁,改进后的横梁重心上移,与托辊的重心距离更近,因此在托辊工作的过程中可以为托辊提供更加稳定的支撑,使整个托辊结构的抗震能力更强,从而有效抑制了整个设备的跳动。另一方面,横梁的两端上翘以后,与侧辊外侧的距离更近,此时设置在横梁和侧辊之间的支撑结构的高度得到了降低,在承受同等扭力的情况,较短的支撑结构的抗扭转性能更强,因此,支撑结构更加难以产生变形,使用寿命得到有效的提高。

2、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托辊结构中,所述侧边段与中间段相连为一个整体。相对于焊接、螺接等分体式的安装方式,呈一个整体的横梁具有更好的抗疲劳能力,不会在长期的使用中产生松动等不良情形。

3、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托辊结构中,所述侧边段与中间段延长线的夹角小于等于所述侧辊与中辊延长线的夹角。在侧边段和中间段以及托辊的长度固定的情况下,侧边段与中间段延长线的夹角越趋近于侧辊与中辊延长线的夹角,则横梁与托辊的重心距离越近,当两个夹角的值相等时,侧边段与侧辊平行,此时托辊和横梁的重心距离最近,当侧边段与中间段延长线的夹角大于侧辊与中辊延长线的夹角时,横梁和托辊的重心距离则会越来越远。因此,此举能够使横梁和托辊的重心尽可能的接近,最大限度的减少设备的跳动情况。

4、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托辊结构中,所述横梁由管型钢材制成。管型钢材相对于角钢、方钢等钢材,能够更好的适应折弯操作,在折弯操作的过程中尽可能少的减小内应力的聚集,因此,上述结构能够使横梁的强度得到保证。

5、实用新型提供的托辊结构中,所述侧辊的长度大于中辊的长度。当将侧辊的长度设计成较长以后,在工作过程中载重会更多的分布到侧辊上,同时由于第一支撑臂的长度得到了减小,第一支撑臂的承重能力得到了加强,侧辊能够承受更多的载重。因此,上述结构能够更好的发挥横梁转弯之后的优势,降低中辊的承重,使中辊和侧辊的磨损进程尽可能的统一,从而降低维修更换的成本。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托辊结构及传送设备产生的跳动、震动更少,同时还能减少支撑结构的损坏,减少中辊的磨损,具有强度高、易加工等优点。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已知的传送带托辊结构的剖面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中提供的传送带托辊剖面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中辊,2-侧辊,3-横梁,301-中间段,302-侧边段,4-第一支撑臂,5-第二支撑臂,6-回带辊。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实用新型不同实施方式中所涉及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结合。

实施例1:

参见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实施例2,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传送带托辊结构,用来托运传送带。

本实施例中包括中辊1和侧辊2,二者均为托辊,中辊1用于承托传送带的中部;侧辊2具有两个,用于承托传送带的两侧,两个侧辊2相对地安装在中辊1的两侧,所述两个侧辊2的外端向中间翘起。

本实施例中,所述侧辊2的长度大于中辊1的长度。当将侧辊2的长度设计成较长以后,在工作过程中载重会更多的分布到侧辊2上,同时由于第一支撑臂4的长度得到了减小,第一支撑臂4的承重能力得到了加强,侧辊2能够承受更多的载重。因此,上述结构能够更好的发挥横梁3转弯之后的优势,降低中辊1的承重,使中辊1和侧辊2的磨损进程尽可能的统一,从而降低维修更换的成本。

横梁3设置在中辊1及侧辊2的下方,用于为托辊提供安装座,中辊1和侧辊2通过支撑结构可滚动的安装在横梁3上;所述横梁3包括中间段301和设置在中间段301两侧的两个侧边段302,所述中间段301置于中辊1的下方,所述侧边段302置于侧辊2的下方;两个侧边段302相对地设置在中间段301的两侧,两个侧边段302的外端向中间翘起。所述侧边段302与中间段301相连为一个整体,且整个横梁3由一个管型钢材通过折弯制成。

同时,横梁3和托辊所述侧边段302与中间段301延长线的夹角小于或等于所述侧辊2与中辊1延长线的夹角。在侧边段302和中间段301以及托辊的长度固定的情况下,侧边段302与中间段301延长线的夹角越趋近于侧辊2与中辊1延长线的夹角,则横梁3与托辊的重心距离越近,当两个夹角的值相等时,侧边段302与侧辊2平行,此时托辊和横梁3的重心距离最近,当侧边段302与中间段301延长线的夹角大于侧辊2与中辊1延长线的夹角时,横梁3和托辊的重心距离则会越来越远。因此,此举能够使横梁3和托辊的重心尽可能的接近,最大限度的减少设备的跳动情况。另外,本实施例中,两个侧辊2和两个侧边段302相互对称布置。

本实施例中的支撑结构包括第一支撑臂4和第二支撑臂5,第一支撑臂4具有两个,分别固设在两个侧边段302的外端,所述侧辊2的外端安装在所述第一支撑臂4的上端,所述第一支撑臂4的上半段向中辊1方向弯折;第二支撑臂5具有两个,固设在横梁3的中段,所述中辊1的两端及两个侧辊2的内端安装在所述第二支撑臂5的上端。至于托辊和支撑臂之间的安装关系此处不再赘述,任何可以让托辊滚动安装在支撑臂上方的已知措施均可使用在本实施例中。

为了适应闭环传送带的回运需求,本实施例中还设置有回带辊6,设置在所述横梁3下方,适于承托返回过程中的传送带。

上述托辊结构的作用原理在于:

通过在横梁3两端设置两个向上翘起的侧边段302,相对于“一”字型的横梁3,改进后的横梁3重心上移,与托辊的重心距离更近,因此在托辊工作的过程中可以为托辊提供更加稳定的支撑,使整个托辊结构的抗震能力更强,从而有效抑制了整个设备的跳动。另一方面,横梁3的两端上翘以后,与侧辊2外侧的距离更近,此时设置在横梁3和侧辊2之间的支撑结构的高度得到了降低,在承受同等扭力的情况,较短的支撑结构的抗扭转性能更强,因此,支撑结构更加难以产生变形,使用寿命得到有效的提高。

实施例2: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传送设备,包括:传送带,所述传送带铺设实施例1中所述的中辊1和侧辊2上。由于本实施例中的传送设备包括实施例1中的托辊结构,因此也就具有了实施例1中的所有优点。

同时,所述侧边段302与中间段301延长线的夹角小于等于所述侧辊2与中辊1延长线的夹角。

显然,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所作的举例,而并非对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而由此所引伸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实用新型创造的保护范围之中。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