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艾条下料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618700发布日期:2020-01-07 08:33阅读:318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型艾条下料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艾条加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新型艾条下料装置。



背景技术:

艾灸目前深受广大消费者的喜爱,作为中医遗产,艾产业在市场上受欢迎程度逐年增加。艾灸过程中使用的小段艾条是通过将制成的长艾条进行分段切割而成,长艾条在制成时,通体采用纸包裹,切成的小段艾条再面向市场。长艾条在切割设备上进料时,一般要经过排序,使其平整落在托板上,之后推向切割机构进行切割,但是实际工作中,往往容易出现下料不平稳,不能有序下料,容易出现拥堵,导致不能顺利下料。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缺陷,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新型艾条下料装置,能够实现有序下料,而且不会拥堵,使艾条的下料工序保持在较为连续的状态。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新型艾条下料装置,包括一机架,沿所述机架上部设有用于移动托座的传动机构,所述托座表面固定有托板,所述托板表面均设有若干与艾条外轮廓相匹配的艾条槽,所述托板上方设有下料腔,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料腔内部设有用于下放艾条的振动座,所述振动座铰接于下料腔侧壁,所述下料腔背部设有凸轮振动机构,所述凸轮振动机构具有能够上下移动的摆臂,所述振动座通过与摆臂连接实现振动下料;所述振动座下方设有艾条下料通道;所述艾条下料通道出口处设有拨轮,靠近所述拨轮设有托辊,所述托辊和拨轮在动力机构带动下均逆时针旋转,所述拨轮外壁具有若干拨齿,相邻两拨齿的距离满足单根艾条的通过,拨轮旋转使多根艾条输送至拨轮下方的溜槽中,始终保持溜槽中充满艾条。

进一步地,所述溜槽出口处还设有气动封板机构,包括设于溜槽出口处一侧的气缸,所述气缸伸缩端固定一用于封堵溜槽出口的封板;在托板上的艾条槽布满艾条后,气缸伸出带动封板封堵溜槽出口,使溜槽出口不再下料。

所述动力机构包括设于下料腔背部的下料电机,所述托辊伸出下料腔背部设有托辊轴,所述拨轮伸出下料腔背部设有拨轮轴,所述托辊轴和拨轮轴上均设有皮带轮,与下料电机输出端通过皮带连接,带动拨轮和托辊逆时针旋转。

所述凸轮振动机构还包括设于下料腔内部的传动电机,所述传动电机输出端伸出下料腔背部连接有旋转板的一端,所述旋转板的另一端连接有滚轮,所述滚轮在传动电机工作时,能够在所述摆臂一端设置的长槽孔内部往返滚动,实现摆臂的上下移动。

所述振动座是由两振动板组成的八字形结构,两振动板中心固定有转轴,所述转轴两端分别铰接于下料腔前板和后板,其中位于下料腔后板的转轴一端与所述摆臂连接。

所述艾条下料通道是通过两接料板呈v字形倾斜而成。

所述溜槽是通过两溜板间隔一定距离而成。

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将较多量的艾条置于振动座上,传动电机工作,通过传动电机带动旋转版旋转,使滚轮在摆臂的长槽孔中往返滚动,摆臂随之上下移动,从而带动振动座左右摆动,使艾条在振动座两侧落入艾条下料通道中,随之进入拨轮的拨齿之间,拨轮逆时针旋转,使艾条进入溜槽中,在艾条进入拨齿之间时,靠近托辊一侧的艾条容易发生拥堵,此时在托辊与拨轮的逆时针旋转的作用下,不断的将拥堵在托辊一侧的艾条向上抛掷,能够有效避免拥堵;艾条进入溜槽之后,步进电机运行,传动皮带通过滑块带动托座上的托板移动,待托板前端的第一个艾条槽快要进入溜槽出口时,气缸工作,封板缩回,艾条进入第一个艾条槽,随着托板持续向前移动,溜槽内的艾条通过下落逐渐布满整个托板上的艾条槽,当最后一个艾条槽有艾条之后,封板伸出,艾条不再从溜槽出口流出,布满艾条的托板继续向前移动,将艾条送入下一道工序后,托板返回重新布满艾条。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使用方便,对艾条不仅能够实现快速下料,满足生产的需要,而且不会拥堵,使艾条的下料工序保持在较为连续的状态。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和特征做进一步描述。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后视图。

图3是图2中所述摆臂移动至另一状态下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中所述旋转板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1-4中,1.机架,2.拨轮,3.托辊,4.接料板,5.转轴,6.振动板,7.下料腔,8.拨齿,9.传动电机,10.托板,11.传动机构,12.气缸,13.封板,14.溜板,15.第二气缸,16.摆臂,17.滚轮,18.旋转板,19.拨轮轴,20.托辊走,21.传动皮带,22.下料电机,23.长槽孔,24.滚轮固定孔,25.传动电机输出端连接孔。

具体实施方式

附图1-4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新型艾条下料装置,包括一机架1,沿所述机架1上部设有用于移动托座的传动机构11,所述托座表面固定有托板10,所述托板10表面均设有若干与艾条外轮廓相匹配的艾条槽,所述托板上方设有下料腔7,所述下料腔7内部设有用于下放艾条的振动座,所述振动座铰接于下料腔7侧壁,所述下料腔7背部设有凸轮振动机构,所述凸轮振动机构具有能够上下移动的摆臂16,所述振动座通过与摆臂16连接实现振动下料;所述振动座下方设有艾条下料通道;所述艾条下料通道出口处设有拨轮2,靠近所述拨轮2设有托辊3,所述托辊3和拨轮2在动力机构带动下均逆时针旋转,所述拨轮2外壁具有若干拨齿8,相邻两拨齿8的距离满足单根艾条的通过,拨轮2旋转使多根艾条输送至拨轮下方的溜槽中,始终保持溜槽中充满艾条;

所述溜槽出口处还设有气动封板机构,包括设于溜槽出口处一侧的气缸12,所述气缸12伸缩端固定一用于封堵溜槽出口的封板13;在托板上的艾条槽布满艾条后,气缸12伸出带动封板13封堵溜槽出口,使溜槽出口不再下料;

所述动力机构包括设于下料腔7背部的下料电机22,所述托辊3伸出下料腔7背部设有托辊轴20,所述拨轮2伸出下料腔7背部设有拨轮轴19,所述托辊轴20和拨轮轴19上均设有皮带轮,与下料电机22输出端通过传动皮带连接,带动拨轮2和托辊3逆时针旋转;

所述凸轮振动机构还包括设于下料腔7内部的传动电机9,所述传动电机9输出端伸出下料腔7背部连接有旋转板18的一端,所述旋转板18的另一端连接有滚轮,所述滚轮17在传动电机9工作时,能够在所述摆臂16一端设置的长槽孔23内部往返滚动,实现摆臂16的上下移动;

所述振动座是由两振动板6组成的八字形结构,两振动板6中心固定有转轴5,所述转轴5两端分别铰接于下料腔7前板和后板,其中位于下料腔7背部的转轴5一端与所述摆臂16连接。

所述艾条下料通道是通过两接料板4呈v字形倾斜而成。

所述溜槽是通过两溜板14间隔一定距离而成。

所述传动电机输出端与传动电机输出端连接孔连着,所述滚轮固定孔是通过一销钉将滚轮固定在处理中。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在使用时,将较多量的艾条置于振动座上,传动电机工作,通过传动电机带动旋转版旋转,使滚轮在摆臂的长槽孔中往返滚动,摆臂随之上下移动,从而带动振动座左右摆动,使艾条在振动座两侧落入艾条下料通道中,随之进入拨轮的拨齿之间,拨轮逆时针旋转,使艾条进入溜槽中,在艾条进入拨齿之间时,靠近托辊一侧的艾条容易发生拥堵,此时在托辊与拨轮的逆时针旋转的作用下,不断的将拥堵在托辊一侧的艾条向上抛掷,能够有效避免拥堵;艾条进入溜槽之后,步进电机运行,传动皮带通过滑块带动托座上的托板移动,待托板前端的第一个艾条槽快要进入溜槽出口时,气缸工作,封板缩回,艾条进入第一个艾条槽,随着托板持续向前移动,溜槽内的艾条通过下落逐渐布满整个托板上的艾条槽,当最后一个艾条槽有艾条之后,封板伸出,艾条不再从溜槽出口流出,布满艾条的托板继续向前移动,将艾条送入下一道工序后,托板返回重新布满艾条。

附图2和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两个工作状态,图2中,旋转板18所处的位置是旋转在高点的位置,滚轮17也位于高点,此时摆臂16的一端被适当抬高;图2中,旋转板18所处的位置是旋转在低点的位置,滚轮17也位于低点,此时摆臂16的一端被适当放低,通过图1和图2中,旋转板位置的连续改变,使摆臂忽高忽低,满足振动座的两个振动板一上一下,通过上下摆动实现艾条的下料。

上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若干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设计构思并不局限于此,凡利用此构思对本实用新型进行非实质性的改动,均应属于侵犯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行为。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