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钢带收卷用张力控制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933498发布日期:2020-06-02 19:12阅读:382来源:国知局
一种钢带收卷用张力控制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钢卷制作装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钢带收卷用张力控制装置。



背景技术:

收卷装置广泛应用钢带冷轧,连续表面处理等机组,是设备连续运行不可缺少的部分。收卷的张力控制也是钢带生产过程关键参数,张力的大小会影响到后道加工工序,如退火、平整、分切等。张力过大容易翘边,退火时形成粘钢;张力过小会钢卷,存放过程中会坍塌,也会在平整、分切时滑卷,造成擦伤。目前,通常钢带收卷机自带plc程序可以控制收卷张力,而且自动化程度较高,技术也十分成熟,但是plc程序控制的张力是系统内部程序自动计算得出的。然而,plc控制程序过于复杂才能够适用于各种不同的工况,例如收卷作业的季节区别、钢带的薄厚不同、钢带的宽窄尺寸不同、收卷辊的钢卷的外径变化等等,同时,对操作人员的个人技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因此,有必要针对上述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可靠性高的钢带收卷用张力控制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钢带收卷用张力控制装置,结构简单精巧,实用性强使用方便,可靠性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一种钢带收卷用张力控制装置,设置在收卷钢带的收卷机的前端,包括第一转向辊、第二转向辊、浮动辊、导向立柱和基座,所述第一转向辊和第二转向辊等高平行的架设在所述基座上,两个所述导向立柱竖直设置在所述基座的底板上,所述浮动辊通过两端的滑块滑动连接在两个所述导向立柱之间,所述滑块上设置有调节张力大小用的配重组件,所述浮动辊与所述第一转向辊和第二转向辊平行设置且位于第一转向辊和第二转向辊中间位置的正下方;

所述钢带依次绕过所述第二转向辊的顶部、所述浮动辊的底部和所述第一转向辊的顶部后连接到所述收卷机上,收卷工作时,所述浮动辊由所述钢带带动沿所述导向立柱上下移动。

进一步的,所述浮动辊的中心设置有主轴,所述浮动辊通过两个轴承可旋转的连接在所述主轴上,所述主轴的两端固定连接在所述滑块上。

进一步的,所述配重组件包括配重托盘和配重,两个所述滑块的外侧对称设置所述配重托盘,所述配重托盘的中间设置有配重挡柱,所述配重通过中间设置的连接孔套装在所述配重挡柱上。

进一步的,所述导向立柱上设置有下限位和上限位,所述下限位和上限位分别套接在所述导向立柱外圆柱面的下、上两端,所述下限位和上限位为套环形状,所述套环形状的侧壁上设置有锁紧螺钉,下限位和上限位沿着所述导向立柱的外圆柱面上、下调节位置时通过锁紧螺钉旋紧定位。

进一步的,所述导向立柱上设置有上接近开关和下接近开关,所述上接近开关和下接近开关均通过锁紧套环安装在所述导向立柱的外圆柱面上、下两端;并且,所述上接近开关位于所述上限位的上方,所述下接近开关位于所述下限位的下方。

进一步的,所述上接近开关和下接近开关具体采用红外感应接近开关。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技术效果:

本实用新型一种钢带收卷用张力控制装置,收卷工作时,浮动辊结构由钢带带动沿导向立柱上下移动,即浮动辊结构的重量完全由钢带承担,粗略估算,钢带的收卷时的张力为浮动辊结构的重量的二分之一,保证了收卷张力均匀。

此外,通过配重托盘和配重的设置,调整配重的重量,可以适用于不同厚度、宽窄的钢带,需要不同收卷张力的场合。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说明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钢带收卷用张力控制装置组成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浮动辊部分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1、收卷机;2、第一转向辊;3、第二转向辊;4、浮动辊;401、轴承;5、钢带;6、导向立柱;601、下限位;602、上限位;603、上接近开关;604、下接近开关;7、主轴;8、滑块;9、配重托盘;10、配重;11、基座。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的核心是提供一种钢带收卷用张力控制装置,结构简单精巧,实用性强使用方便,可靠性高。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一具体实施方式中,如图1~2所示,一种钢带收卷用张力控制装置,设置在收卷钢带5的收卷机1的前端,包括第一转向辊2、第二转向辊3、浮动辊4、导向立柱6和基座11,第一转向辊2和第二转向辊3等高平行的架设在基座11上,两个导向立柱6竖直设置在基座11的底板上,浮动辊4通过两端的滑块8滑动连接在两个导向立柱6之间,滑块8上设置有调节张力大小用的配重组件,浮动辊4与第一转向辊2和第二转向辊3平行设置且位于第一转向辊2和第二转向辊3中间位置的正下方。

钢带5依次绕过第二转向辊3的顶部、浮动辊4的底部和第一转向辊2的顶部后连接到收卷机1上,收卷工作时,浮动辊4由钢带5带动沿导向立柱6上下移动,即浮动辊4结构的重量完全由钢带5承担,粗略估算,钢带5的收卷时的张力为浮动辊4结构的重量的二分之一。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具体实施方式中,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的浮动辊4的中心设置有主轴7,浮动辊4通过两个轴承401可旋转的连接在主轴7上,保证了浮动辊4在收卷工作时可以自由的转动,减少了摩擦阻力。并且主轴7的两端通过螺栓连接滑块8,滑块8滑动套接在导向立柱6的外圆柱面上。

进一步的,本实施例配重组件包括配重托盘9和配重10,两个滑块8的外侧对称螺栓连接有配重托盘9,配重托盘9的中间竖立安装有配重挡柱,配重10的中间设置有孔并通过该孔套接在配重托盘9的配重挡柱上。通过调节配重10,可以适用于不同厚度、宽窄的钢带5,需要不同收卷张力的场合。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具体实施方式中,如图2所示,导向立柱6上设置有下限位601和上限位602,下限位601和上限位602分别套接在导向立柱6外圆柱面的下、上两端,下限位601和上限位602为套环形状并且可以沿着导向立柱6的外圆柱面上、下调节位置并可以通过侧壁上的锁紧螺钉锁紧在导向立柱6上。通过下限位601的设置,浮动辊4的整体结构不工作时可以落在下限位601上,避免落在基座11的底板上不易进行穿钢带工作。通过上限位602的设置可以避免浮动辊4的整体结构在收卷工作时从导向立柱6上端跑出。

进一步的,导向立柱6上设置有上接近开关603和下接近开关604,上接近开关603和下接近开关604均通过锁紧套环安装在导向立柱6的外圆柱面上、下两端;并且,上接近开关603位于上限位602的上方,下接近开关604位于下限位601的下方。具体而言,上接近开关603和下接近开关604具体采用红外感应接近开关。收卷工作时,浮动辊4的整体结构在导向立柱6上上下移动,当收卷张力过度小于所述浮动辊4的整体结构的重量二分之一时,浮动辊4持续下行,在接触到下限位601前,首先下接近开关604感应到所述浮动辊4的过度下移信号,并将该信号传递给本实用新型钢带收卷用张力控制装置的控制器,所述控制器通信连接收卷机1,增快收卷机1的收卷钢带5的转速,进而提升所述浮动辊4,避免所述浮动辊4继续下行。相反的,当收卷张力过度大于所述浮动辊4的整体结构的重量二分之一时,浮动辊4持续上行,在接触到上限位602前,首先上接近开关603感应到所述浮动辊4的过度上移信号,并将该信号传递给本实用新型钢带收卷用张力控制装置的控制器,所述控制器通信连接收卷机1,减慢收卷机1的收卷钢带5的转速,进而使得所述浮动辊4下行。通过这样的控制方式,使得所述浮动辊4在上接近开关603和下接近开关604之间的空间内上下移动,完成收卷工作,保证了均匀的收卷张力。

本案所述的钢带收卷用张力控制装置,巧妙利用浮动辊4整体结构的重量保证钢带5的收卷张力均匀,并且可以通过配重组件调节浮动辊4整体结构的重量,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可靠性高。

以上所述的实施例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式进行描述,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进行限定,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设计精神的前提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出的各种变形和改进,均应落入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书确定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