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外包装机装箱辅助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797188发布日期:2020-05-20 00:46阅读:118来源:国知局
一种外包装机装箱辅助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机械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外包装机装箱辅助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在外包装生产线上,工人进行产品包装时,需要将成盒的待包装物装入包装箱内,多个包装盒组装成箱封存。现有技术中,上述将多个包装盒组放入包装箱内的装箱操作一般由人工完成,人工站位于输送包装箱的传送带边沿,将多个包装盒组整齐码放到包装箱内,传送带上的包装箱一般位于传送带的中部,而且传送带正在运行,导致装箱操作困难,时常会出现投放错误的情况,费时费力,工作效率低,效果也不好。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减轻工人劳动强度,提高工作效率的外包装机装箱辅助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外包装机装箱辅助装置,包括机架、传送装置、第一气缸及第二气缸,所述传送装置安装于机架上,所述传送装置上表面的一侧边沿设置有防护架,所述传送装置上表面的另一侧边沿设置有立杆,所述第一气缸及第二气缸沿传送装置输送方向依次设置于立杆的两侧,所述第一气缸的活塞杆前端设置有第一推杆,所述第二气缸的活塞杆前端设置有第二推杆。

较佳地,还包括控制系统,所述控制系统包括plc控制器及传感器,所述传感器探出设置于传送装置的外侧上方,且所述传感器位于第一气缸的前方;所述plc控制器分别与所述第一气缸、第二气缸、传送装置及传感器电性连接。

较佳地,所述防护架包括支撑杆、第一横杆及第二横杆,所述支撑杆为平行设置的两个,并垂直设置于传送装置上表面的一侧边沿,所述第一横杆及第二横杆设置于两个支撑杆之间,所述第一横杆设置于第二横杆的上方,且所述第一横杆靠近传送装置的边沿设置,所述第二横杆设置于传送装置的内侧。

较佳地,还包括第一连接杆及第二连接杆,所述第一连接杆的一端与支撑杆连接,另一端与第一横杆连接;所述第二连接杆的一端与支撑杆连接,另一端与第二横杆连接。

较佳地,所述第一横杆及第二横杆前方的一端呈圆弧状。

较佳地,所述第一推杆的前端设置有推板。

较佳地,所述传感器为红外线传感器。

较佳地,所述传送装置包括皮带机及传送带,所述传送带为链条式平板弹力带,其绕接设置于两侧的皮带机输出端的滚筒上。

本实用新型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的外包装机装箱辅助装置通过第一气缸及第二气缸的设置,当包装箱输送至第一气缸及第二气缸的前方时,第二气缸的活塞杆将第二推杆推出,拦截包装箱,同时第一气缸的活塞杆将第一推杆推出,将包装箱推倒并倾斜倚靠于防护架一侧,方便工人将多个包装盒组码放到包装箱内,码放准确效率高,当码放完全后,第一气缸及第二气缸的活塞杆带动推杆回撤,码放有包装盒的包装箱则跟随传送带继续传输,进入下一工序,本实用新型保证了码放的准确性,操作简便。

(2)本实用新型通过在第一气缸前方设置有传感器,当感应到包装箱后,发出信号至plc控制器,plc控制器延时启动第一气缸及第二气缸,保证了装箱的准确性,不需人工控制,其操作大为简便,工作节奏也更为准确简单。

(3)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可自动识别拦截装箱,辅助装箱工作更为简单有效,码放准确率高,工作效率大大提高,值得推广。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外包装机装箱辅助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外包装机装箱辅助装置的俯视图。

附图中,1-机架,2-传送装置,3-第一气缸,4-第二气缸,5-立杆,6-第一推杆,7-传感器,8-第二推杆,9-plc控制器,10-支撑杆,11-第一横杆,12-第二横杆,13-第一连接杆,14-推板,201-皮带机,202-传送带。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参照附图并举出优选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详细说明。然而,需要说明的是,说明书中列出的许多细节仅仅是为了使读者对本发明的一个或多个方面有一个透彻的理解,即便没有这些特定的细节也可以实现本实用新型的这些方面。

实施例1

如图1及图2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外包装机装箱辅助装置,包括机架1、传送装置2、第一气缸3及第二气缸4,所述传送装置2安装于机架1上,所述传送装置2上表面的一侧边沿设置有防护架,所述传送装置2上表面的另一侧边沿设置有立杆5,所述第一气缸3及第二气缸4沿传送装置2输送方向依次设置于立杆5的两侧,所述第一气缸3的活塞杆前端设置有第一推杆6,所述第一推杆6的前端设置有推板14,所述第二气缸4的活塞杆前端设置有第二推杆8,所述防护架包括支撑杆10、第一横杆11及第二横杆12,所述支撑杆10为平行设置的两个,并垂直设置于传送装置2上表面的一侧边沿,所述第一横杆11及第二横杆12设置于两个支撑杆10之间,所述第一横杆11设置于第二横杆12的上方,且所述第一横杆11靠近传送装置2的边沿设置,所述第二横杆12设置于传送装置2的内侧,此种设计使防护架呈阶梯状,方便包装箱倾斜倚靠与防护架上;还包括第一连接杆13及第二连接杆,所述第一连接杆13的一端与支撑杆10连接,另一端与第一横杆12连接;所述第二连接杆的一端与支撑杆10连接,另一端与第二横杆12连接,所述第一横杆11及第二横杆12前方的一端呈圆弧状。

较佳地,还包括控制系统,所述控制系统包括plc控制器9及传感器7,所述传感器7探出设置于传送装置2的外侧上方,且所述传感器7位于第一气缸3的前方;所述plc控制器9分别与所述第一气缸3、第二气缸4、传送装置2及传感器7电性连接,所述传感器7为红外线传感器;所述传送装置2包括皮带机201及传送带202,所述传送带202为链条式平板弹力带,其绕接设置于两侧的皮带机201输出端的滚筒上。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过程为:调节第一气缸3、第二气缸4及传感器7的高低位置及在传送装置2上方的前后距离,根据距离及传送装置2的传动速度,通过plc控制器设定好传感器7感应到包装盒时,第一气缸3及第二气缸4延时推出推杆的时间;设定工作完成后,通过控制系统启动传动装置,包装盒随着传送带202输送,当输送至传感器7下方时,传感器7发出信号至plc控制器9,plc控制器9再分别发出信号至第一气缸3及第二气缸4,控制第一气缸3及第二气缸4的推杆延时一定时间推出,此时包装箱继续在传送带202上传送,到达第一气缸3前方时,延时时间达到,第二气缸4的活塞杆将第二推杆8推出,将包装箱拦截,同时第一气缸3的活塞杆将第一推杆6推出,将包装箱推倒并倾斜倚靠于防护架一侧,方便工人将多个包装盒组码放到包装箱内,码放准确效率高,当码放完全后,plc控制器9控制第一气缸3及第二气缸4的活塞杆带动推杆回撤,码放有包装盒的包装箱跟随传送带202继续传输,进入下一工序。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可自动识别拦截装箱,辅助装箱工作更为简单有效,码放准确率高,工作效率大大提高,值得推广。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