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贴标签的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624852发布日期:2020-05-06 22:35阅读:145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贴标签的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用于贴标签的系统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用于贴标签的系统。



背景技术:

罐装产品往往需要在罐体上贴标签,标签用于记载产品的各种信息。

然而,现有技术中的用于贴标签的系统存在粘贴标签效率低、标签粘贴位置不准确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贴标签的系统,以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是这样实现的:一种用于贴标签的系统,包括底座、第一传送带组件、用于使罐体准确进入所述第一传送带组件的导向装置、用于提供标签的标签卷存装置、用于将所述标签贴在所述罐体上的标签贴合装置和用于将所述标签压紧在所述罐体上的标签压紧装置;

所述第一传送带组件安装在所述底座上并用于输送所述罐体,所述导向装置、所述标签卷存装置、所述标签贴合装置和所述标签压紧装置均安装在所述底座上并沿罐体输送方向依次设置。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有益效果是:由于进入第一传送带组件的罐体能够经导向装置进入导向,从而确保罐体进入第一传送带组件的位置适配于下一工序的标签粘贴,从而有利于提高标签贴合的精度。该用于贴标签的系统通过标签卷存装置、标签贴合装置以及标签压紧装置能够快速将标签贴合并压紧在罐体上,有利于提高标签的粘贴效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用于贴标签的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另一种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标签卷存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第二底板、标签带存放组件、第一升降组件、标签带回收组件和张紧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标签卷存装置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底座与标签贴合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标签贴合装置的另一种状态示意图,其中,未示出底座和平移组件;

图8为图7的俯视图;

图9为图7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10为底座、第一传送带组件、第二传送带组件、传动组件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11为图10的另一种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12为图11的剖视图;

图13为底座与第一传送带组件、部分传动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4为底座、部分第一传送带组件与压紧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5为图14的第一种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16为图14的第二种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17为图14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18为底座与预压紧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标:10-导向装置;11-导向板;12-导向部;20-第一传送带组件;21-第一驱动电机;22-传送带;22a-第一齿部;23-第一主动轴;23a-第一齿轮;24-第一从动轴;24a-第二齿轮;25-护板;26-第一传动轴;26a-第一锥齿轮;26b-第三齿轮;

100-底座;110-标签带存放组件;111-第二支架;112-支撑板;113-料卷带;114-压板;120-张紧组件;121-第一底板;122-扭簧;123-固定座;124-制动杆;125-转盘;126-第一支架;127-张紧杆;128-中心轴;129-齿轮;130-平移组件;131-主体;132-移动块;133-第一锁紧螺栓;134-导向杆;140-第一升降组件;141-第一支撑柱;142-第一螺杆;143-第一手柄;144-调节座;150-标签带回收组件;151-第二驱动电机;152-皮带;153-卷筒;154-夹紧杆;160-标签带;161-标签;170-第二底板;171-夹紧板;172-第二螺丝;

250-标签带输送组件;251-转轴;252-固定板;253-第一螺丝;254-刮刀;260-毛刷调节组件;261-第三支架;262-固定轴;263-夹板;264-第二锁紧螺栓;265-连接板;266-毛刷;280-第三锁紧螺栓;290-压紧组件;291-压紧件;292-第四锁紧螺栓;2521-调节孔;

320-第二传送带组件;330-传动组件;332-第二传动轴;333-第二锥齿轮;334-轴承;335-键;336-第三锥齿轮;337-第四锥齿轮;338-平面轴承;339-安装座;340-第二升降组件;341-第二支撑柱;342-第二螺杆;343-第二手柄;350-波纹管;360-导向柱;370-连接座;380-高度调节座;

401-第一接触板;402-第二接触板;

510-压紧组件支架;520-第一滑台气缸;530-滑轨;531-滑槽;540-滚轮;551-弹簧;552-螺杆;560-滑块;570-第二滑台气缸;572-挡板;580-限位件;581-紧固件;590-侧挡框架。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实用新型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参阅图1-18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实施例。

参阅图1和图2,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用于贴标签的系统,该用于贴标签的系统包括底座100、第一传送带组件20、用于使罐体准确进入第一传送带组件20的导向装置10、用于提供标签161的标签卷存装置、用于将标签161贴在罐体上的标签贴合装置和用于将标签161压紧在罐体上的标签压紧装置;第一传送带组件20安装在底座100上并用于输送罐体,导向装置10、标签卷存装置、标签贴合装置和标签压紧装置均安装在底座100上并沿罐体输送方向依次设置。其中,底座100构造成长条形,以便将第一传送带组件20固定在其上。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由于进入第一传送带组件20的罐体能够经导向装置10进行导向,从而确保罐体进入第一传送带组件20的位置适配于下一工序的标签161粘贴,从而有利于提高标签贴合的精度。该用于贴标签的系统通过标签卷存装置、标签贴合装置以及标签压紧装置能够快速将标签161贴合并压紧在罐体上,有利于提高标签161的粘贴效率。

参阅图3、图4和图5,进一步地,标签卷存装置包括标签带存放组件110、张紧组件120以及标签带回收组件150,标签带存放组件110和标签带回收组件150均安装在底座100上,标签带存放组件110用于卷绕具有标签161的标签带160,或者说卷绕在标签带存放组件110上的标签带160构成料卷带113,标签带回收组件150用于回收与标签161分离之后的标签带160,标签带回收组件150用于提供动力以使标签带存放组件110上的标签带160释放并卷绕在标签带回收组件150上,张紧组件120位置可调节地与标签带存放组件110连接并向绕设在张紧组件120上的标签带160提供张紧力。由于张紧组件120的位置可以调节,其可以有效张紧输送过程中的标签带160,也就是位于标签带存放组件110与标签带回收组件150之间的标签带160,从而可以防止标签带160上的标签161出现褶皱,以提高下一工序中标签161的贴合效果。

参阅图3、图4和图5,进一步地,张紧组件120包括第一底板121、转盘125、中心轴128、扭簧122、第一支架126和张紧杆127,第一底板121与标签带存放组件110连接,并且,第一底板121与标签带存放组件110固定连接,第一底板121的形状不定,优选为长条形。中心轴128可转动地穿设于第一底板121并相对第一底板121垂直设置,例如,可在第一底板121上开设安装孔,而在安装孔内安装滚动轴承,中心轴128装配在滚动轴承的内圈中,以使中心轴128可以相对第一底板121转动,扭簧122分别与第一底板121和中心轴128的外周连接以使中心轴128具有回复力,转盘125套设在中心轴128的外周,第一支架126的一端与转盘125连接,张紧杆127垂直连接在第一支架126的另一端且标签带160绕设在张紧杆127上。需要说明的是,标签带160绕设在张紧杆127上并非是标签带160绕张紧杆127一周,而是标签带160相对张紧杆127呈v型,这种情况下,张紧杆127的位置变化后,可以张紧或者释放标签带160,通过张紧杆127对标签带160进行张紧,避免了标签带160上的标签161出现褶皱。

参阅图3、图4和图5,进一步地,张紧组件120还包括固定座123、制动杆124和齿轮129,固定座123套设在中心轴128的外周并位于第一底板121和转盘125之间,齿轮129套设在中心轴128的外周并固定在转盘125靠近固定座123的一侧,也就是中心轴128、固定座123、转盘125和齿轮129同轴设置,制动杆124具有滑动部和齿条部,滑动部相对齿条部位于固定座123的外侧,滑动部可滑动地与固定座123连接,齿条部与齿轮129啮合。其中,齿条部与滑动部可以为一体成型结构。标签卷存装置具有制动位置和非制动位置,当标签卷存装置处于制动位置时,制动杆124制动标签带存放组件110,这样可以防止标签带存放组件110随标签带160同时转动,防止标签带存放组件110释放标签带160的速度过快,当标签卷存装置处于非制动位置时,制动杆124与标签带存放组件110脱离,这样可以使标签带存放组件110能够随标签带160同时转动,有利于加快标签带160的释放速度,有利于缓解标签带存放组件110与标签带回收组件150之间的标签带160过紧。

固定座123朝向齿轮129的一侧开设有导向槽,滑动部可滑动地设置于导向槽内,该导向槽与滑动部相适配,例如,导向槽可以设置成矩形槽,相应地,滑动部构造成四棱柱状,从而使滑动部能够始终沿导向槽移动。

进一步地,第一底板121的下表面设置有呈圆柱状且中空的安装部,安装部的上下两端均开口,扭簧122位于安装部内,并且扭簧122的一端连接在安装部的内壁,中心轴128的至少部分穿设于安装部内,扭簧122的另一端连接在中心轴128的外周,通过将扭簧122设置在安装部内,可以使标签卷存装置由非制动位置向制动位置转换。

参阅图3、图4和图5,本实施例中,标签卷存装置还包括安装在底座100上的第一升降组件140,标签带存放组件110和标签带回收组件150分别与第一升降组件140连接并由第一升降组件140驱动升降,从而可以带动位于标签带存放组件110和标签带回收组件150之间的标签带160升降,这样有利于将下一工序中标签161贴在同一罐体的不同位置处,或者,当罐体的规格改变之后,可以使标签161仍然贴在不同罐体上的相应位置处,有利于缩短生产线停线时间,提高生产效率。

参阅图3、图4和图5,本实施例中,第一升降组件140包括安装在底座100上的第一支撑柱141、可转动地设置在第一支撑柱141内并竖向安装的第一螺杆142、套设在第一支撑柱141外周的调节座144以及位于第一支撑柱141顶端并与第一螺杆142连接的第一手柄143,第一螺杆142与调节座144的内表面螺纹配合,第一支撑柱141构造成中空状,以使第一螺杆142安装在第一支撑柱141内,并且,相应地,可在第一螺杆142的顶端和底端分别设置一滚动轴承,以使第一螺杆142的两端套接在对应的滚动轴承内。

在一些实施例中,该第一升降组件140还可以为液压缸、气缸或者直线电机。

参阅图5,本实施例中,标签卷存装置还包括第二底板170,第二底板170套设在第一升降组件140的外周并由第一升降组件140驱动升降,第二底板170可滑动地套设在支撑柱141的外周并由调节座144支撑,这样,当手柄143转动时,即可带动螺杆142转动,进而带动位于调节座144上的第二底板170上下移动。其中,标签带存放组件110和标签带回收组件150即安装在第二底板170上。

参阅图3、图4和图5,本实施例中,标签卷存装置还包括夹紧板171,夹紧板171呈环形结构且具有两个自由端,夹紧板171固定在第二底板170的上表面,夹紧板171设置在支撑柱141的外周,可用螺丝将两个自由端连接以将第二底板170锁紧在支撑柱141的外周,通过设置夹紧板171,可以将第二底板170相对支撑柱141锁紧,以便使第二底板170随第一升降组件140升降。需要说明的是,夹紧板171具有一定弹性,以使两个自由端可以相互靠近。在一些实施例中,该夹紧板171还可以采用箍带进行替代。

参阅图3、图4和图5,本实施例中,标签卷存装置还包括安装在底座100与第一升降组件140之间的平移组件130,平移组件130用于带动第一升降组件140沿平行于罐体的输送方向移动,通过设置平移组件130以带动位于第二底板170上的标签带存放组件110和标签带回收组件150沿罐体的输送方向移动,这样有利于将标签带160上的标签161适配于不同直径大小的罐体。例如,当罐体的直径增大后,其在第一传送带组件20的贴标签位置将发生变化,使得标签带卷存装置不再适用于直径增大后的罐体。

参阅图3、图4和图5,标签带存放组件110包括第二支架111、支撑板112、固定轴和压板114,第二支架111与第一升降组件140连接,支撑板112可转动地设置在第二支架111上,固定轴固定在支撑板112上并用于卷绕标签带160,压板114套设在中心轴128上并用于压紧标签带160。

参阅图3、图4和图5,本实施例中,标签带回收组件150包括第二驱动电机151、皮带152和用于卷绕标签带160的卷筒153,第二驱动电机151固定在底座100的上方,卷筒153可转动地固定在底座100的上方,第二驱动电机151通过皮带152与卷筒153传动连接以带动卷筒153转动,具体地,第二驱动电机151和卷筒153可安装在第二底板170上,相应地,第二驱动电机151固定安装在第二底板170上,卷筒153可转动地安装在第二底板170上,皮带152位于第二底板170的下方,这样,通过第二驱动电机151即可带动卷筒153转动,从而为标签带160的回收提供动力。

参阅图3、图4和图5,进一步地,标签带回收组件150还包括夹紧杆154,夹紧杆154的至少部分贴紧卷筒153的外周以用于压紧卷筒153上的标签带160,通过设置夹紧杆154,有利于使标签带160贴紧在卷筒153上。

参阅图6、图7、图8和图9,进一步地,标签贴合装置包括位于底座100上方的标签带输送组件250、刮刀254和毛刷266,标签带输送组件250用于输送标签带160,标签带160垂直于第一传送带组件20,刮刀254角度可调节地与标签带输送组件250连接,毛刷266与标签带输送组件250连接,刮刀254和毛刷266均竖向设置并且刮刀254和毛刷266之间形成供标签带160通过的间隙,换言之,刮刀254是垂直于第一传送带组件20的,刮刀254向第一传送带组件20的方向延伸以分离标签带160上的标签161,毛刷266向第一传送带组件20的方向延伸以使分离后的标签161弯折。需要说明的是,刮刀254并非刀具,其并非具有刃口,刮刀254的大部分呈平板结构,刮刀254用于将标签带进行变向,或者说,经过刮刀254的侧边的标签带160构造成锐角,这样可使标签带160和标签161在刮刀254的侧边处于进行分离,分离后的标签带160沿第一传送带组件20的边缘移动,而标签161则向第一传送带组件20方向移动,以与第一传送带组件20上的罐体相贴。由于刮刀254的角度可调,并且毛刷266的位置保持不变时,这样可以使与标签带160分离后的标签161逐渐向第一传送带组件20的长度方向或者宽度方向弯折,从而可以使得标签161能够适于贴在不同直径的罐体上,进而使该标签贴合装置能够适用于不同直径的罐体,有利于提高生产效率。

例如,当第一传送带组件20上更换直径较大或较小的罐体时,由于标签带输送组件250的位置固定,使得从标签带160上分离的标签161不能准确地与罐体接触、贴合。

参阅图6、图7、图8和图9,本实施例中,标签贴合装置还包括毛刷调节组件260,标签带输送组件250安装在第二底板170上,毛刷调节组件260包括第三支架261、固定轴262、两块夹板263和连接板265,第三支架261可以构造成条状结构,为降低毛刷调节组件260的重量,第三支架261上可以设置减重孔,并且第三支架261朝向远离第一传送带组件20的方向延伸,第三支架261与第二底板连接,固定轴262固定安装在第三支架261上并沿竖直方向延伸,两块夹板263可转动地夹持在固定轴262的外周,两块夹板263通过第二锁紧螺栓264固定在一起并夹持在固定轴262的外周,连接板265的至少部分固定在两块夹板263之间,毛刷266连接在连接板265远离固定轴262的一侧。其中,固定轴262构造成圆柱形,由此,两块夹板263可相对固定轴262转动,进而带动毛刷266转动,这样便可调整毛刷266的角度,有利于将标签161贴在不同直径的罐体上。

参阅图6、图7、图8和图9,本实施例中,平移组件130用于带动第一升降组件140沿平行于罐体的输送方向移动,通过设置平移组件130以带动位于第二底板170上的标签带输送组件250沿第一传送带组件20的上游或者下游移动,这样可以使标签贴合装置适配于不同直径大小的罐体。

参阅图6、图7、图8和图9,平移组件130包括主体131、移动块132、第一锁紧螺栓133和多根导向杆134,主体131呈u型结构,主体131包括底壁和两个侧壁,两个侧壁固定连接在底壁的两侧边并相对设置,多根导向杆134一一对应地分布在主体的两个侧壁上,并且,导向杆134位于主体131内侧,导向杆134垂直安装在两个侧壁上,并且导向杆134的端面呈平面,以与移动块132的侧壁相贴合,移动块132可滑动地设置于主体131并且移动块132的两侧对应与两个侧壁上的导向杆134相抵,第一锁紧螺栓133用于将移动块132相对主体131锁紧,第一升降组件140安装在移动块132上。由此,拧下第一锁紧螺栓133后,可以使移动块132相对主体131滑动,从而带动第一升降组件140和标签带输送组件250沿第一传送带组件20的上游或者下游移动,有利于使标签贴合装置适配于不同直径大小的罐体。

参阅图6、图7、图8和图9,本实施例中,标签贴合装置还包括夹紧板171和第二螺丝172,夹紧板171呈环形结构且具有两个自由端,夹紧板171固定在第二底板170的上表面,夹紧板171设置在支撑柱141的外周,第二螺丝172用于将两个自由端连接以将第二底板170锁紧在支撑柱141的外周,通过设置夹紧板171,可以将第二底板170相对支撑柱141锁紧,以便使第二底板170和标签带输送组件250随第一升降组件140升降。需要说明的是,夹紧板171具有一定弹性,以使两个自由端可以相互靠近。

在一些实施例中,该夹紧板171还可以采用箍带进行替代。

参阅图6、图7、图8和图9,本实施例中,标签带输送组件250包括固定板252、多根转轴251、第一螺丝253和第三锁紧螺栓280,多根转轴251固定设置在第二底板170上,多根转轴251并非沿直线型分布,或者说多根转轴251在水平面上的投影并非呈直线,多根转轴251中的部分转轴251在水平面上的投影的连线呈v型结构,而刮刀254则可转动地连接于v型结构顶端的转轴251上,固定板252通过第一螺丝253固定设置在转轴251远离第二底板170的一端,刮刀254的至少部分可转动地设置在其中一根转轴251的外周,固定板252上设置有调节孔2521,第三锁紧螺栓280穿过调节孔2521并与刮刀254相连,由于刮刀254的至少部分可转动地与其中一根转轴251连接,当第三锁紧螺栓280松开时,可以使刮刀254相对转轴251转动,从而改变标签161相对于第一传送带组件20长度方向或者宽度方向的角度。其中,调节孔2521可以呈弧形,以便刮刀254的调节范围更大。

参阅图6、图7、图8和图9,本实施例中,标签贴合装置还包括压紧组件290,压紧组件290包括压紧件291和第四锁紧螺栓292,压紧件291通过第四锁紧螺栓292固定在其中一根转轴251上,压紧件291具有将标签带160压紧在相邻的转轴251上的压紧部,压紧部可以构造成平面或者弧面,以将标签带160压紧于相邻的转轴251上。标签带输送组件250具有入口部和出口部,出口部的外部可以设置牵引组件,以牵引标签带160移动,压紧组件290设置在入口部,这样有利于使标签带160张紧,从而使标签带160能够始终沿转轴251移动。

参阅图1和图2,本实施例中,导向装置10包括两块固定设置在第一传送带组件20上方的导向板11,两块导向板11相对设置且导向板11之间具有罐体通过的输送空间,两块导向板11的前端均具有导向部12,在罐体输送方向上,两个导向部12之间的距离逐渐增大,通过该导向装置10,可以使罐体处于第一传送带组件20的中部,从而可以确保罐体始终沿第一传送带组件20的中部向下游移动。

参阅图10、图11、图12和图13,本实施例中,该用于贴标签的系统还包括位于第一传送带组件20上方的第二传送带组件320,第一传送带组件20与第二传送带组件320均沿同一方向延伸并同步转动,换言之,第一传送带组件20与第二传送带组件320平行设置,第一传送带组件20与第二传送带组件320之间形成用于夹持罐体的夹持空间,其中,该夹持空间使得罐体的上端与第二传送带组件320接触,罐体的下端与第一传送带组件20接触,第二传送带组件320靠近于标签贴合装置,即在对罐体进行贴标签161时,罐体由第一传送带组件20和第二传送带组件320固定以随第一传送带组件20同步移动。由于第一传送带组件20和第二传送带组件320同步转动,这样可以保证罐体稳定地夹持在第一传送带组件20和第二传送带组件320之间,当对罐体进行贴标签作业且标签贴合装置对罐体产生水平方向的作用力时,罐体可以相对于第一传送带组件20保持位置固定,使得罐体不会与第一传送带组件20出现相对运动,这样可以保证标签的粘贴位置准确,从而提高生产效率。

该贴标签装置还包括第二升降组件340,该第二升降组件340与第二传送带组件120连接以带动第二传送带组件120升降,通过设置第二升降组件340,可以改变第二传送带组件120的高度,以改变第一传送带组件110和第二传送带组件120的距离,当改变罐体的规格时,通过调节第二传送带的高度,可以使该贴标签装置快速适应罐体的高度,从而缩短贴标签装置的调试时间,以提高生产效率。

参阅图10、图11和图12,本实施例中,第二升降组件340包括第二支撑柱341、第二螺杆342、高度调节座380和第二手柄143,第二支撑柱341安装在底座100上并沿竖向设置,第二支撑柱341的内部中空,第二螺杆342可转动地设置在第二支撑柱341内,第二手柄343连接在第二螺杆342的顶端以带动第二螺杆342转动,高度调节座380与第二传送带组件120连接,第二支撑柱341和第二螺杆342分别贯穿高度调节座380且第二螺杆342与高度调节座380螺纹配合。工作时,可旋转第二手柄343,从而带动第二螺杆342旋转,使得高度调节座380可以沿第二支撑柱341升降,进而带动第二传送带组件120升降

参阅图10、图11、图12和图13,进一步地,该用于贴标签的系统还包括传动组件330,传动组件330分别与第一传送带组件20和第二传送带组件320连接,以通过第一传送带组件20带动第二传送带组件320同步转动。通过该传动组件330,第一传送带组件20可以带动第二传送带组件320同步转动,一方面有利于保证第一传送带组件20的速度和第二传送带组件320的速度相同,确保罐体夹持牢固,另一方面,可以通过一个动力元件同时带动第一传送带组件20和第二传送带组件320,有利于降低制造成本。

参阅图10、图11、图12和图13,进一步地,传动组件330包括第一传动轴26、第二传动轴332、第三传动轴(图中未示出)、第一锥齿轮26a、第二锥齿轮333、第三锥齿轮336和第四锥齿轮337,第一传动轴26呈水平设置并由第一传送带组件20驱动转动,换言之,第一传动轴26与第一传送带组件20同步转动,第一锥齿轮26a套设在第一传动轴26上并与第一传动轴26同步转动,并且,第一锥齿轮26a设置在第一传动轴26的其中一个端部,第二传动轴332呈竖向设置并与第一传动轴26垂直,第二锥齿轮333和第三锥齿轮336间隔地套设在第二传动轴332上且第二锥齿轮333与第一锥齿轮26a啮合,这样,当第一传动轴26转动时,第一锥齿轮26a可以带动第二锥齿轮333、第二传动轴332和第三锥齿轮336转动,第三传动轴平行于第一传动轴26设置并用于带动第二传送带组件320转动,并且第三传动轴位于第一传动轴26的上方,第四锥齿轮337套设在第三传动轴上并与第三锥齿轮336啮合。由此,该传动组件330可以实现第一传送带组件20同步带动第二传送带组件320,从而确保了第一传送带组件20和第二传送带组件320的速度相同,这样可以保证罐体牢固地处于第一传送带组件20和第二传送带组件320之间。可以理解,当第一传送带组件20的速度和第二传送带组件320的速度不同时,罐体将倾倒。

参阅图10、图11、图12和图13,本实施例中,第二传动轴332的外表面设置有键335,通过键135可以使第二锥齿轮333和第三锥齿轮336随第二传动轴132同步转动,或者说,第二锥齿轮333和第三锥齿轮336与第二传动轴332通过键335进行连接。其中,键335沿第二传动轴332的长度方向延伸。

参阅图10、图11、图12和图13,本实施例中,第一传送带组件20包括护板25、第一主动轴23、第一齿轮23a、传送带22、第一从动轴24、第二齿轮24a和第一驱动电机21,其中,第一主动轴23和第一从动轴24均可转动地安装在护板25上,传送带22的内表面设置有第一齿部22a,第一齿部22a沿传送带22的延伸方向设置,例如,将呈环形的传送带22展开后,第一齿部22a即沿传送带22的长度方向延伸。第一齿轮23a套设在第一主动轴23上并与第一齿部22a啮合,第二齿轮24a套设在第一从动轴24上并与第一齿部22a啮合,传送带22绕设在第一齿轮23a和第二齿轮24a上,第一驱动电机21固定连接在护板25上并驱动第一主动轴23转动。其中,护板25构造成u型槽结构,从而将第一主动轴23和第一从动轴24沿护板25的宽度方向安装。

参阅图10、图11、图12和图13,传动组件330还包括第三齿轮26b,第三齿轮26b套设在第一传动轴26上并与第一齿部22a啮合,由于第一齿部22a位于传送带22的内表面,相应地,第一齿轮23a位于传送带22围合形成的空间内,这样可以使该用于贴标签的系统的占用空间小,结构更加紧凑。因此,当第一驱动电机21工作时,其可以带动第一主动轴23、传送带22、第一从动轴24转动,进而带动第一齿轮23a转动,使得传动组件330可以带动第二传送带组件320同步转动。

参阅图10、图11、图12和图13,进一步地,传动组件330还包括套设在第三传动轴上的第四齿轮,第二传送带组件320的组成部分相比第一传送带组件20的组成部分缺少第一驱动电机21,并且,护板25的开口朝向上方,而第二传送带组件320的护板的开口朝向下方。

参阅图10、图11、图12和图13,本实施例中,该用于贴标签的系统还包括波纹管350,波纹管350沿竖向设置并套设在第二传动轴332的外周,通过设置波纹管350,可以避免灰尘与第二传动轴332接触,以提高传动组件330的工作性能。此外,该波纹管350可伸缩,以便第二传送带组件320升降时,波纹管350可以伸出或者缩短。

参阅图10、图11、图12和图13,本实施例中,该传动组件330还包括两个轴承334,其中一个轴承334套设在第二传动轴332的一端,另一轴承334套设在第二传动轴332的另一端,通过设置两个轴承334,使得第二传动轴332能够被支承,从而通过第一锥齿轮26a带动第二锥齿轮333、第二传动轴332转动。

参阅图10、图11、图12和图13,该用于贴标签的系统还包括连接座370和导向柱360,导向柱360固定安装在底座100上并贯穿连接座370,连接座370与第二传送带组件320固定连接,通过设置导向柱360可以使第二传送带组件320始终沿竖直方向移动,从而保证第二传送带组件320始终位于第一传送带组件20的正上方,以确保罐体可以稳定夹持在第一传送带组件20和第二传送带组件320之间。连接座370的数量可以为两个,波纹管350和其中一根导向柱360同时穿过一个连接座370,其中,第三锥齿轮336即位于该连接座370内,为防止第三锥齿轮336转动过程中与连接座370的内壁发生干涉,该用于贴标签的系统还包括平面轴承338,平面轴承338设置在连接座370内并套设在第二传动轴332的外周,第三锥齿轮336位于平面轴承338的上方且由平面轴承338进行支承。

参阅图10、图11、图12和图13,本实施例中,该用于贴标签的系统还包括安装座339,安装座339固定在底座100上,安装座339具有容纳空间,而第一锥齿轮26a、第二锥齿轮333以及位于第二传动轴332底部的轴承334位于容纳空间内,通过设置安装座339,可以减少第一锥齿轮26a、第二锥齿轮333与空气中的灰尘接触。

参阅图14、图15、图16和图17,本实施例中,标签压紧装置包括安装在底座100上的压紧组件支架510、第一滑台气缸520、侧挡框架590、两个可相对靠近或者远离的滚轮540、第二滑台气缸570和挡板572,第一滑台气缸520安装在压紧组件支架510上并用于驱动两个滚轮540进入第一传送带组件20,两个滚轮540之间形成用于夹持罐体的夹持空间,侧挡框架590固定设置在第一传送带组件20的上方并与两个滚轮540相对,第二滑台气缸570安装在底座上并用于驱动挡板572进入第一传送带组件20的上方以阻挡罐体移动。工作时,当罐体输送至与标签压紧装置相对应的位置时,首先,通过第二滑台气缸570驱动挡板572收回,以阻挡第一传送带组件20上的罐体继续向下游移动,第一滑台气缸520驱动两个滚轮540进入第一传送带组件20,由于两个滚轮540可张合,罐体在侧挡框架590的抵持下可以夹持在两个滚轮540之间,从而通过两个滚轮540对罐体上的标签进行压紧。其中,该滚轮设置为海绵滚轮540,以避免压伤罐体。

参阅图1、图2和图18,进一步地,标签压紧装置和标签贴合装置之间还设置有预压紧装置。

参阅图1、图2和图18,预压紧装置包括第一接触板401和第二接触板402,第一接触板401和第二接触板402位于第一传送带组件20的上方,并且第一接触板401的前端和第二接触板402的前端之间的距离大于第一接触板401的后端和第二接触板402的后端之间的距离,这样,可以避免罐体进入第一接触板401和第二接触板402之间时,与第一接触板401和第二接触板402发生碰撞,有利于避免罐体损坏。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