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石灰输送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157000发布日期:2020-06-20 15:01阅读:202来源:国知局
一种石灰输送带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输送工具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石灰输送带。



背景技术:

输送带又称传送带,是用于皮带输送带中起承载和运送物料作用的橡胶与纤维、金属复合制品,或者是塑料和织物复合的制品。输送带广泛应用于水泥、焦化、冶金、化工、钢铁等行业中输送距离较短、输送量较小的场合。

公告号为cn206395306u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物料传送带,该物料传送带包括支架,所述支架上设置有皮带以及驱动皮带的动力装置,所述支架上在皮带的两侧均设置有护板,所述每一护板的两侧壁上均涂覆有空气净化涂层,所述支架下部设置有若干个储物格,所述皮带上等间距设置有若干个档条,所述档条与皮带活动连接。所述空气净化涂层为纳米级负离子粉层或者光触媒粉层。该实用新型提供的方案能够有效防止物品脱落和损坏,并且能够净化车间内的空气。

但物料传送带长时间使用后容易出现磨损、老化等现象,需要定期更换,以保证传送带的正常使用,而上述技术方案中的物料传送带,在更换后不便于调节传送带的张紧程度,从而不利于传送带的正常使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石灰输送带,该石灰输送带便于更换,且在输送带更换后,工作人员便于对输送带的张紧程度进行调节,有利于输送带的正常使用。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石灰输送带,包括底座,所述底座靠近其其中一端的两侧均固定有第一竖板,所述第一竖板上安装有主动组件,所述主动组件包括固定于其中一个第一竖板上的电机、固定于电机的输出轴端部并与另一个第一竖板转动连接的第一转动杆以及套设于第一转动杆上并与之固定的主转动辊,所述底座靠近其另一端的两侧均固定有u形板体,所述u形板体的两端均与底座的上表面固定,每个所述u形板体上均固定有与其水平部平行的第一横板,所述第一横板与u形板体的水平部之间设有螺纹杆,所述螺纹杆的两端分别与u形板体两侧的侧壁转动连接,两个所述u形板体上的螺纹杆之间设有第二转动杆,所述第二转动杆上开设有供螺纹杆穿过的穿孔,所述第二转动杆上套设有与其转动连接的从转动辊,所述从转动辊与主转动辊上共同安装有与两者的辊面均抵紧的闭合输送带,所述螺纹杆上还安装有用于调节闭合输送带张紧程度的调节组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闭合输送带长时间使用后容易出现磨损或老化现象时,工作人员需对闭合输送带进行更换,在更换闭合输送带前,工作人员只需通过调节组件将闭合输送带调节成松弛状态,随后将闭合输送带拆卸并更换即可;闭合输送带更换完毕后,工作人员可通过调节组件调节闭合输送带的张紧程度,以满足正常输送功能的需要。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调节组件包括套设于螺纹杆上并与之螺纹连接的锁紧螺母以及套设于螺纹杆上的弹簧,所述弹簧的两端分别与第二转动杆远离锁紧螺母一侧的弧形表面以及u形板体的侧壁抵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使用调节组件对闭合输送带的张紧程度进行调节时,工作人员只需拧紧或拧松锁紧螺母,在弹簧的弹性恢复力作用下,以使得第二转动杆沿螺纹杆移动,直至第二转动杆上的从转动辊的辊面与闭合输送带抵紧时,停止调节锁紧螺母即可,以此完成了对闭合输送带张紧程度的调节。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锁紧螺母上安装有与其转动连接的矩形块体,所述矩形块体与螺纹杆螺纹连接,且所述矩形块体的上、下表面分别与u形板体水平部的下表面和第一横板的上表面贴合,所述u形板体靠近电机一侧的侧壁上固定有第二横板,所述第二横板上固定有竖直设置的固定板,所述螺纹杆靠近固定板的一端贯穿u形板体的侧壁,所述第二横板上还安装有助力组件,所述助力组件包括套设于螺纹杆上并与之固定的从锥齿轮、安装于固定板上并与其转动连接的转轴、固定套设于转轴上并与从锥齿轮啮合的主锥齿轮以及固定于主锥齿轮远离固定板一侧的侧壁上的把手。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使用调节组件对闭合输送带的张紧程度进行调节时,为减轻拧动锁紧螺母的难度,工作人员只需握住把手并转动,把手转动后带动主锥齿轮转动,同时,主锥齿轮带动与其啮合的从锥齿轮转动,而从锥齿轮则带动与其固定的螺纹杆转动,此时,矩形块体的周向转动被第一横板和u形板体限制,因而使得矩形块体沿螺纹杆移动,矩形块体则带动与其转动连接的锁紧螺母沿螺纹杆移动,在弹簧的弹力作用下,以此使得第二转动杆沿螺纹杆移动,直至第二转动杆上的从转动辊的辊面与闭合输送带抵紧时,停止转动把手即可。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把手上套设有与其固定的橡胶套。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橡胶套采用橡胶材料制成,橡胶材料表面具有较大的摩擦系数,以此增大了把手与工作人员手部之间的摩擦力,从而便于工作人员握劳把手,有利于工作人员对闭合输送带的张紧程度进行调节。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主锥齿轮上设有制动组件,所述制动组件包括贯穿主锥齿轮并与之滑移配合的插销以及开设于固定板上并与插销插接配合的插孔,所述插孔的数量为多个,且多个所述插孔均匀分布于转轴周侧。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闭合输送带的张紧程度调节完毕后,为避免闭合输送带传送物料时,使得从转动辊发生位置偏移,工作人员只需将插销插入对应位置的插孔内即可,以此对主锥齿轮的周向转动进行了限制,避免了把手因受外力作用而使得主锥齿轮发生转动的情况发生,从而使得从转动辊的位置发生偏移。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底座上还设有多个抵紧组件,所述抵紧组件包括固定于底座上的第二竖板、固定于第二竖板中部的第三横板、固定于第三横板远离第二竖板一端的第三竖板、安装于第二竖板和第三竖板之间并与两者均转动连接的斜杆以及套设于斜杆上并与其固定的支转动辊,所述第三横板与第三竖板均位于闭合输送带的上部与下部之间,且所述支转动辊的顶部弧形表面与闭合输送带上部的底面抵紧。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闭合输送带的长度较长时,支转动辊的顶部弧形表面与闭合输送带上部的底面抵紧,以此对闭合输送带起到了良好的支撑作用,避免了因闭合输送带上的物料质量过大而导致压弯闭合输送带的情况发生,进而对传送效果产生影响。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斜杆倾斜设置,且斜杆的上端位于靠近底座边缘的一侧。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斜杆的高度由底座边缘向底座中心处线性递减,从而使得支转动辊的高度由底座边缘向底座中心处线性递减,因此,闭合输送带的高度亦由底座边缘向底座中心处线性递减,以此使得闭合输送带上的物料集中于闭合输送带中心处,降低了物料在传输过程中沿闭合输送带边缘掉落的可能性。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主转动辊与从转动辊的弧形表面上均设有磨砂层。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磨砂层表面具有较大的摩擦系数,以此增大了主转动辊与闭合输送带以及从转动辊与闭合输送带之间的摩擦力,降低了闭合输送带在传输过程中打滑的可能性,从而提高了石灰输送带在传输过程中的稳定性。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技术效果为:

1.本方案中,当闭合输送带长时间使用后容易出现磨损或老化现象时,工作人员需对闭合输送带进行更换,在更换闭合输送带前,工作人员只需通过调节组件将闭合输送带调节成松弛状态,随后将闭合输送带拆卸并更换即可;闭合输送带更换完毕后,工作人员可通过调节组件调节闭合输送带的张紧程度,以满足正常输送功能的需要;

2.本方案在使用调节组件对闭合输送带的张紧程度进行调节时,工作人员只需拧紧或拧松锁紧螺母,在弹簧的弹性恢复力作用下,以使得第二转动杆沿螺纹杆移动,直至第二转动杆上的从转动辊的辊面与闭合输送带抵紧时,停止调节锁紧螺母即可,以此完成了对闭合输送带张紧程度的调节;

3.本方案中,斜杆的高度由底座边缘向底座中心处线性递减,从而使得支转动辊的高度由底座边缘向底座中心处线性递减,因此,闭合输送带的高度亦由底座边缘向底座中心处线性递减,以此使得闭合输送带上的物料集中于闭合输送带中心处,降低了物料在传输过程中沿闭合输送带边缘掉落的可能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a部分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3是图1中b部分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中锁紧螺母与矩形块体的连接结构剖视图;

图5是图1中c部分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附图标记:1、底座;2、第一竖板;3、u形板体;31、第一横板;32、螺纹杆;33、第二转动杆;331、从转动辊;332、穿孔;34、第二横板;35、固定板;4、闭合输送带;5、主动组件;51、电机;52、第一转动杆;53、主转动辊;6、调节组件;61、锁紧螺母;611、套筒;612、环体;62、矩形块体;621、第一环形空腔;622、第二环形空腔;63、弹簧;7、助力组件;71、从锥齿轮;72、转轴;73、主锥齿轮;74、把手;741、橡胶套;8、制动组件;81、插销;82、插孔;9、抵紧组件;91、第二竖板;92、第三横板;93、第三竖板;94、斜杆;95、支转动辊。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如图1及图2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一种石灰输送带,包括底座1、第一竖板2、u形板体3、第一横板31、螺纹杆32、第二转动杆33、从转动辊331、闭合输送带4。底座1呈长方体形,其固定于地面上。第一竖板2为板状结构,其数量为两个,两个第一竖板2均竖直设置,且两个第一竖板2分别固定于底座1两侧靠近底座1端部的位置上。

如图3所示,第一竖板2上安装有主动组件5,且主动组件5包括电机51、第一转动杆52以及主转动辊53。结合图1所示,电机51固定于第一竖板2的侧壁上,且电机51输出轴的轴线与底座1的宽度方向平行。第一转动杆52为圆杆状,其轴线与电机51输出轴的轴线重合,第一转动杆52的一端与电机51的输出轴端部固定,且第一转动杆52的另一端与远离电机51的第一竖板2转动连接。主转动辊53的横截面为圆形,其轴线与第一转动杆52的轴线重合,主转动辊53套设于第一转动杆52上并与之固定。

如图2所示,u形板体3为横截面呈u形的板状结构,其数量为两个,两个u形板体3分别固定于底座1的两侧,且u形板体3位于底座1远离第一竖板2一端的位置上。第一横板31为长方形板状结构,其数量为两个,每个第一横板31的两端分别与u形板体3两侧的侧壁固定,且第一横板31的上表面与u形板体3的水平部的上表面平行。结合图1所示,螺纹杆32的轴线与底座1的长度的方向平行,螺纹杆32的数量为两个,每个螺纹杆32的两端均与u形板体3两侧的侧壁转动连接。第二转动杆33为圆杆状结构,其轴线与电机51输出轴的轴线平行,且第二转动杆33两端均开设有供螺纹杆32穿过的穿孔332。穿孔332的横截面为圆形,其轴线与螺纹杆32的轴线重合,且两个螺纹杆32分别穿过两个穿孔332。从转动辊331的横截面为圆形,其轴线与第二转动杆33的轴线重合,从转动辊331套设于第二转动杆33上并与之转动连接。闭合输送带4采用橡胶材料制成,为封闭环状,闭合输送带4分别绕过主转动辊53(见图3)和从转动辊331,并与主转动辊53以及从转动辊331的弧形表面抵紧。再结合图3所示,在石灰生产过程中,使用闭合输送带4对石灰进行传输时,工作人员只需开启电机51,电机51工作后带动与其输出轴固定的第一转动杆52转动,第一转动杆52带动与其固定的主转动辊53转动,从而带动闭合输送带4以及从转动辊331转动,以对闭合输送带4上的石灰料进行运输。主转动辊53与从转动辊331的弧形表面上均设有磨砂层,磨砂层由两者的表面打磨而成,以此增大了两者表面的摩擦系数,从而降低了闭合输送带4在传输过程中打滑的可能性。

如图2所示,螺纹杆32上安装有调节组件6,以用于调节闭合输送带4张紧程度,且调节组件6包括锁紧螺母61、矩形块体62以及弹簧63。锁紧螺母61的轴线与螺纹杆32的轴线重合,锁紧螺母61套设于螺纹杆32上并与之螺纹连接。矩形块体62为矩形块状结构,其上、下表面分别与u形板体3水平部的下表面、第一横板31的上表面相贴合,且矩形块体62套设于螺纹杆32上并与之螺纹连接。弹簧63的伸缩方向与螺纹杆32的轴向平行,弹簧63套设于螺纹杆32上,且弹簧63的两端分别与第二转动杆33远离锁紧螺母61一侧的弧形表面以及u形板体3的侧壁抵接。

如图4所示,锁紧螺母61靠近矩形块体62的一端固定有套筒611,套筒611的横截面为圆环形,套筒611的轴线与锁紧螺母61的轴线重合,且套筒611靠近矩形块体62的一端固定有环体612。环体612为圆环状结构,其轴线与套筒611的轴线重合,且矩形块体62内开设有第一环形空腔621和第二环形空腔622。第一环形空腔621的横截面为圆环形,其轴线与套筒611的轴线重合,且第一环形空腔621与套筒611转动连接。第二环形空腔622的横截面亦为圆环形,其轴线与第一环形空腔621重合,且第二环形空腔622与第一环形空腔621连通,第二环形空腔622与环体612转动连接。结合图2所示,需要调节闭合输送带4的张紧程度时,工作人员只需转动锁紧螺母61,使得锁紧螺母61推动第二转动杆33沿螺纹杆32移动,直至第二转动杆33上的从转动辊331与闭合输送带4抵紧时,停止拧动锁紧螺母61即可。

如图2所示,u形板体3侧壁上安装有第二横板34。第二横板34为长方形板状结构,其与u形板体3靠近电机51一侧的侧壁固定,且第二横板34上固定有固定板35。固定板35为长方形板状结构,其为竖直设置,且螺纹杆32靠近固定板35的一端贯穿u形板体3的侧壁。第二横板34上还安装有助力组件7,且助力组件7包括从锥齿轮71、转轴72、主锥齿轮73以及把手74。从锥齿轮71的轴线与螺纹杆32的轴线重合,从锥齿轮71套设于螺纹杆32贯穿u形板体3侧壁的一端上并与螺纹杆32固定。转轴72为圆杆状结构,其轴向与螺纹杆32的轴向垂直,转轴72安装于固定板35上并与之转动连接。主锥齿轮73的轴线与转轴72的轴线重合,主锥齿轮73套设于转轴72上并与之固定,且主锥齿轮73与从锥齿轮71啮合。把手74的横截面为圆形,其轴线与主锥齿轮73的轴线平行,把手74的一端与主锥齿轮73远离固定板35一侧的侧壁固定,且把手74上套设有橡胶套741。橡胶套741为圆管状,其轴线与把手74的轴线重合,橡胶套741套设于把手74上并与之固定,且橡胶套741采用弹性橡胶材料制成,橡胶材料表面具有较大的摩擦系数,以此增大了把手74与工作人员手部之间的摩擦力,以便于工作人员握劳把手74。在对闭合输送带4进行更换时,工作人员只需先将需要更换的闭合输送带4取下,并更换新的闭合输送带4,同时握住把手74并转动,使得主锥齿轮73转动,主锥齿轮73带动与其啮合的从锥齿轮71转动,此时,矩形块体62的周向转动被第一横板31和u形板体3限制,且矩形块体62与螺纹杆32螺纹连接,从而使得矩形块体62沿螺纹杆32移动,直至第二转动杆33上的从转动辊331与闭合输送带4抵紧时,停止转动把手74即可,以此避免因闭合输送带4处于松弛状态而影响传输工作进行的情况发生。

如图2所示,主锥齿轮73上设有制动组件8,且制动组件8包括插销81和插孔82。插销81为圆杆状,其轴线与转轴72的轴线平行,插销81贯穿主锥齿轮73并与主锥齿轮73滑移配合。插孔82的横截面为圆形,其数量为多个,多个插孔82均匀分布于转轴72周侧,且其中一个插孔82的轴线与插销81的轴线重合。当闭合输送带4的松紧程度调节完毕后,工作人员只需将插销81插入对应位置的插孔82内,以此限制主锥齿轮73的转动,从而限制从锥齿轮71以及螺纹杆32的转动,以对第二转动杆33上的从转动辊331进行位置限定,使得闭合输送带4保持该松紧状态。

如图5所示,底座1(见图1)上还设有多个抵紧组件9,抵紧组件9包括第二竖板91、第三横板92、第三竖板93、斜杆94以及支转动辊95。第二竖板91为长方形板状结构,其为竖直设置,第二竖板91的下端与底座1的上表面固定。第三横板92亦为长方形板状结构,其为水平设置,第三横板92的一端与第二竖板91侧壁固定。第三竖板93为长方形板状结构,其为竖直设置,第三竖板93的下端与第三横板92上表面靠近其端部的位置固定。斜杆94为圆杆状,其为倾斜设置,斜杆94的两端分别与第二竖板91以及第三竖板93转动连接,且斜杆94的上端位于靠近底座1边缘的一侧。支转动辊95的横截面为圆形,其轴线与斜杆94的轴线重合,支转动辊95套设于斜杆94上并与之固定,且支转动辊95顶部的弧形表面与闭合输送带4上部的底面抵紧,以使得闭合输送带4两侧的高度大于其中部的高度,从而降低了物料在传输过程中从闭合输送带4边缘洒落的可能性。

本实施例的实施原理为:当闭合输送带4长时间使用后容易出现磨损或老化现象时,工作人员需对闭合输送带4进行更换,在更换闭合输送带4前,工作人员只需通过调节组件6将闭合输送带4调节成松弛状态,随后将闭合输送带4拆卸并更换即可;闭合输送带4更换完毕后,工作人员可通过调节组件6调节闭合输送带4的张紧程度,以满足正常输送功能的需要。

本方案在更换受损或老化的闭合输送带4时,工作人员只需握住把手74并转动,使得主锥齿轮73转动,主锥齿轮73带动与其啮合的从锥齿轮71转动,此时,矩形块体62的周向转动被第一横板31和u形板体3限制,且矩形块体62与螺纹杆32螺纹连接,从而使得矩形块体62沿螺纹杆32向靠近固定板35一侧移动,在弹簧63的弹性恢复力作用下,第二转动杆33和从转动辊331均向靠近固定板35一侧移动,以此使得闭合输送带4处于松弛状态,以便工作人员对闭合输送带4进行拆除并更换;闭合输送带4更换完毕后,工作人员只需反向转动把手74,经过上述分析可知,第二转动杆33和从转动辊331均向远离固定板35一侧移动,弹簧63逐渐处于压缩状态,从转动辊331逐渐推动闭合输送带4,并使得闭合输送带4逐渐趋于压紧状态,以此避免了因闭合输送带4处于松弛状态而影响物料传输,有利于提高闭合输送带4的传输效率和质量。

本具体实施方式的实施例均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