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带有收尘装置的下料包装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423600发布日期:2020-10-02 09:08阅读:81来源:国知局
一种带有收尘装置的下料包装设备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下料包装设备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带有收尘装置的下料包装设备。



背景技术:

下料包装设备是现在食品生产的必不可少的设备,但是现有的下料包装设备存在以下问题:现有的下料包装设备往往在下料口出会产生大量的灰尘,而下料包装设备难以将这些灰尘进行清理,从而方便了下料包装设备在下料时会产生大量的灰尘散播到空中,从而影响车间的空气质量,影响工作人员的身体健康。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带有收尘装置的下料包装设备,旨在改善现有的下料包装设备往往在下料口出会产生大量的灰尘,而下料包装设备难以将这些灰尘进行清理,从而方便了下料包装设备在下料时会产生大量的灰尘散播到空中,从而影响车间的空气质量,影响工作人员的身体健康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带有收尘装置的下料包装设备,包括进料斗、吸尘头、集尘盒和抽拉盒,进料斗顶端边缘卡合有吸尘头,吸尘头背面设有吸尘管,吸尘管底端设有喇叭口,喇叭口底端连接有集尘盒,集尘盒上表面设有风机,风机和喇叭口相匹配,集尘盒背面设有插口,插口内部设有抽拉盒,抽拉盒上表面对齐风机的位置设有布袋,布袋内侧边缘设有固定支架;进料斗便于网下料设备中进行下料,吸尘头便于对进料斗产生的灰尘进行吸附,从而避免进料斗处的灰尘散播在一起,集尘盒便于对吸尘头吸附的灰尘进行收集,从而方便对灰尘进行处理,抽拉盒便于对集尘盒和收集的带粉尘的空气进行过滤,从而方便将空气中的灰尘进行过滤掉,便于对灰尘进行处理。

进一步的,进料斗顶端开口边缘设有一圈卡边,卡边的后半圈均匀的设有一圈连接孔;卡边便于进料斗和吸尘头进行连接,从而方便吸尘头和下料设备进行连接,连接孔便于连接螺栓穿过,从而方便通过连接螺栓将进料斗和吸尘头之间通过连接螺栓进一步固定。

进一步的,吸尘头朝向进料斗内侧的一面均匀的设有过滤网,吸尘头底面设有与卡边相匹配的卡槽;过滤网是便于吸尘头将原料吸入集尘盒,从而影响收尘装置的使用,卡槽便于吸尘头卡在进料斗上,从而方便吸尘头和进料斗进行连接。

进一步的,插口顶端和风机底端齐平,插口两侧沿靠近上下两端的位置对称设有两对滑槽;滑槽便于抽拉盒和集尘盒稳定连接,方便抽拉盒能够稳定的对含有粉尘的空气进行过滤,便于对灰尘进行收集处理。

进一步的,抽拉盒两侧对齐滑槽的位置均设有滑轨,抽拉盒正面设有拉手;滑轨便于抽拉盒和集尘盒进行连接,从而方便快速的对空气进行过滤,方便抽拉盒的使用,拉手方便对抽拉盒进行拉出和推入,从而便于抽拉盒的安装和拆卸,进而方便对抽拉盒内部的灰尘进行处理。

进一步的,吸尘头底端沿对齐连接孔的位置均设有连接螺栓,抽拉盒两侧对齐透气孔的位置设有出气口;连接螺栓便于将吸尘头和进料斗固定连接在一起,从而方便连接头的使用,出气口便于过滤的空气从抽拉盒内流出并通过透气孔散播到集尘盒外部。

使用前先将集尘盒的风机打开,然后将需要加工的原料从进料斗处倒入下料机,在原料倒入下料机的内后会产生大量的粉尘,粉尘在经过吸尘头附近时由于风机而引起的气流会将粉尘吸入吸尘头内部并经过吸尘管进入集尘盒,含有粉尘的空气进入集尘盒内部后会立即进入抽拉盒的布袋中,在经过不断的抽取带有粉尘的空气会迫使空气透过布袋,从而使得灰尘留在布袋中,而洁净的空气通过透气孔散播到空气中,在集尘完毕后将抽拉盒拉出并处理掉布袋中的灰尘即可。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通过对下料包装设备的进料口进行改良和优化,使得下料包装设备的进料口出能够对进料时产生的灰尘进行吸附和收集,从而方便对灰尘进行清理,避免大量的灰尘散播到空气中,从而影响车间空气质量,影响工作人员的身体健康,且这种集尘装置的使用方便,便于操作,能够有效的去除下料包装设备产生的灰尘。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收尘装置在后部俯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收尘装置在前部俯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进料斗在后部俯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吸尘头在前部仰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集尘盒在后部俯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抽拉盒在后部俯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进料斗;11-卡边;111-连接孔;2-吸尘头;21-过滤网;22-卡槽;23-连接螺栓;24-吸尘管;25-喇叭头;3-集尘盒;31-风机;32-透气孔;33-插口;34-滑槽;4-抽拉盒;41-拉手;42-滑轨;43-布袋;44-固定支架;45-出气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方式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方式,而不是全部的实施方式。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实用新型的选定实施方式。

实施例:参照图1和图2所示:一种带有收尘装置的下料包装设备,包括进料斗1、吸尘头2、集尘盒3和抽拉盒4;进料斗1顶端边缘卡合有吸尘头2,且吸尘头2背面连接有集尘盒3,集尘盒3内部设有抽拉盒4;进料斗1便于网下料设备中进行下料,吸尘头2便于对进料斗1产生的灰尘进行吸附,从而避免进料斗1处的灰尘散播在一起,集尘盒3便于对吸尘头2吸附的灰尘进行收集,从而方便对灰尘进行处理,抽拉盒4便于对集尘盒3和收集的带粉尘的空气进行过滤,从而方便将空气中的灰尘进行过滤掉,便于对灰尘进行处理;这种结构使得下料包装设备的进料口处能够对进料时产生的灰尘进行吸附和收集,从而方便对灰尘进行清理,避免大量的灰尘散播到空气中,从而影响车间空气质量,影响工作人员的身体健康,且这种集尘装置的使用方便,便于操作,能够有效的去除下料包装设备产生的灰尘。

参照图3所示:进料斗1顶端开口边缘设有一圈卡边11,且卡边11的后半圈均匀的设有一圈连接孔111;卡边11便于进料斗1和吸尘头2进行连接,从而方便吸尘头2和下料设备进行连接,连接孔111便于连接螺栓23穿过,从而方便通过连接螺栓23将进料斗1和吸尘头2之间通过连接螺栓23进一步固定。

参照图4所示:吸尘头2朝向进料斗1内侧的一面均匀的设有过滤网21,且吸尘头2底面设有与卡边11相匹配的卡槽22;过滤网21是便于吸尘头2将原料吸入集尘盒3,从而影响收尘装置的使用,卡槽22便于吸尘头2卡在进料斗1上,从而方便吸尘头2和进料斗1进行连接;吸尘头2底端沿对齐连接孔111的位置均设有连接螺栓23,且吸尘头2背面设有吸尘管24,吸尘管24底端设有喇叭头25;连接螺栓23便于将吸尘头2和进料斗1固定连接在一起,从而方便连接头的使用,吸尘管24便于将吸尘头2吸附的灰尘引向集尘盒3,从而方便集尘盒3的使用,喇叭头25便于吸尘管24罩在集尘盒3上表面的风机31上,从而方便吸尘头2进行吸附灰尘。

参照图5所示:集尘盒3上表面设有风机31,且风机31和喇叭头25相匹配;风机31便于从吸尘管24出抽空气,从而方便在吸尘头2出产生气流,便于对进料斗1处产生的灰尘进行吸附;集尘盒3两侧对称设有密集的透气孔32,且集尘盒3背面设有插口33,且插口33顶端和风机31底端齐平;透气孔32便于经过过滤的空气从集尘盒3内部散出,方便对空气进行过滤,插口33便于安装抽拉盒4,从而方便抽拉盒4的拉出和推入,便于抽拉盒4的使用,插口33顶端和风机31底端齐平是便于含有大量粉尘的空气能够直接进入抽拉盒4进行过滤;插口33两侧沿靠近上下两端的位置对称设有两对滑槽34;滑槽34便于抽拉盒4和集尘盒3稳定连接,方便抽拉盒4能够稳定的对含有粉尘的空气进行过滤,便于对灰尘进行收集处理。

参照图6所示:抽拉盒4两侧对齐滑槽34的位置均设有滑轨42,且抽拉盒4正面设有拉手41;滑轨42便于抽拉盒4和集尘盒3进行连接,从而方便快速的对空气进行过滤,方便抽拉盒4的使用,拉手41方便对抽拉盒4进行拉出和推入,从而便于抽拉盒4的安装和拆卸,进而方便对抽拉盒4内部的灰尘进行处理;抽拉盒4上表面对齐风机31的位置设有布袋43,且布袋43内侧边缘设有固定支架44,且抽拉盒4两侧对齐透气孔32的位置设有出气口45;布袋43便于对含有大量粉尘的空气进行过滤,从而方便对收集和处理灰尘,固定支架44便于布袋43能够稳定的安装在抽拉盒4内,从而方便布袋43的使用,出气口45便于过滤的空气从抽拉盒4内流出并通过透气孔32散播到集尘盒3外部。

工作原理:使用前先将集尘盒3的风机31打开,然后将需要加工的原料从进料斗1处倒入下料机,在原料倒入下料机的内后会产生大量的粉尘,粉尘在经过吸尘头2附近时由于风机31而引起的气流会将粉尘吸入吸尘头2内部并经过吸尘管24进入集尘盒3,含有粉尘的空气进入集尘盒3内部后会立即进入抽拉盒4的布袋43中,在经过不断的抽取带有粉尘的空气会迫使空气透过布袋43,从而使得灰尘留在布袋43中,而洁净的空气通过透气孔32散播到空气中,在集尘完毕后将抽拉盒4拉出并处理掉布袋43中的灰尘即可。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