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条包输送直线式叠层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565109发布日期:2021-01-08 11:06阅读:64来源:国知局
一种条包输送直线式叠层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叠层设备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条包输送直线式叠层装置。



背景技术:

在包装领域,利用多列条包装机产生出条状小袋产品后,需要将条状小袋产品进行堆叠形成层状包装体后进行装箱或装袋。堆叠时首先将多个条状小袋产品排列整齐成层形成第一层产品,然后再在第一层产品上整齐排列多个条状小袋产品形成第二层,以此类推将条状小袋产品堆叠成层状包装体,为了便于堆叠和使堆叠的层状包装体较稳固,需在每层产品之间放置隔板。目前,对条状小袋产品堆叠成层状包装体的工序一般由人工操作完成,需要大量人力,工作效率低,生产成本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提供一种提高工作效率,减少人力劳动,降低生产成本的条包输送直线式叠层装置。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一种条包输送直线式叠层装置,包括支承组件、隔板输送组件、隔板吸送组件、叠层组件、送料组件,所述隔板吸送组件包括旋转气缸,所述旋转气缸连接有吸送结构,所述旋转气缸和隔板输送组件安装在所述支承组件上,所述吸送结构位于所述隔板输送组件的输送后端,所述叠层组件位于所述吸送结构下方,且所述叠层组件位于所述送料组件的输送后端。

进一步地:所述吸送结构包括真空发生器、吸送气缸、吸盘,所述吸送气缸与所述旋转气缸连接,所述吸送气缸的输出端与所述吸盘连接,所述吸盘与所述真空发生器连通。

进一步地:所述叠层组件包括叠层气缸、叠层仓,所述叠层气缸和所述叠层仓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送料组件包括机架、送料架、送料板、转动杆、拨板,所述送料架可往复运动地安装在所述机架上,所述送料板固定安装在所述送料架上,所述送料板上设置有送料槽,所述送料槽内的输送前段设置有多个进料通道,所述转动杆两端分别可转动地连接在所述机架上,且所述转动杆位于所述送料槽上方,所述拨板套装在所述转动杆上,所述送料槽的输送后段与所述叠层仓的前端衔接。

进一步地:所述隔板输送组件包括输送通道、推块,所述输送通道的后端向下弯曲,所述推块安装在所述输送通道内,并沿所述输送通道移动。

进一步地:所述吸送气缸包括第一吸送气缸和第二吸送气缸,所述第一吸送气缸与所述旋转气缸连接,所述第一吸送气缸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二吸送气缸连接,所述第二吸送气缸的输出端连接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的两端分别连接有所述吸盘。

进一步地:所述送料槽设置有两个,每个所述送料槽内的输送前段设置有多个所述进料通道。

进一步地:所述叠层仓通过隔块分隔成两个仓体,每个所述仓体底部设置有容置槽,所述容置槽内设置有挡板,所述挡板与挡料气缸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隔板输送组件设置有两组,两组所述隔板输送组件并列设置。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1.与现有技术相比,利用输送组件将产品排列整齐后输送至叠层组件中,隔板通过隔板输送组件输送至输送通道向下弯曲的后端,然后通过隔板吸送组件将隔板从输送通道转移至叠层组件内的产品上,叠层组件内每堆叠一层产品时,就在产品上放置一个隔板,使堆叠在叠层组件内的每层产品之间通过隔板相隔,从而实现自动化堆叠产品,使堆叠的产品稳固,提高生产效率,减少人力劳动,降低生产成本。

2.通过在仓体底部设置容置槽,容置槽内设置挡板,挡板与挡料气缸连接,在往仓体内堆叠产品时,通过挡料气缸控制挡板上升,通过挡板可防止堆叠在仓体内的多层产品发生倾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侧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俯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去掉送料组件)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4的俯视图;

图6为叠层组件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1的c处放大图;

图8为图4的d处放大图。

附图标记说明:1-支承组件,2-隔板输送组件,21-输送通道,22-推块,3-隔板吸送组件,31-旋转气缸,32-真空发生器,33-吸送气缸,331-第一吸送气缸,332-第二吸送气缸,34-吸盘,35-支撑板,4-叠层组件,41-叠层气缸,42-叠层仓,421-仓体,43-隔块,44-挡板,45-挡料气缸,5-送料组件,51-机架,52-送料架,53-送料板,531-送料槽,54-转动杆,55-拨板,56-进料通道,6-隔板,7-滑轨,a-输送前段,b-输送后段。

具体实施方式

图1-图8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条包输送直线式叠层装置实施例结构示意图,包括支承组件1、隔板输送组件2、隔板吸送组件3、叠层组件4、送料组件5,隔板吸送组件3包括旋转气缸31,旋转气缸31连接有吸送结构,吸送结构包括真空发生器32、吸送气缸33、吸盘34,吸送气缸33与旋转气缸31连接,吸送气缸33的输出端与吸盘34连接,吸盘34与真空发生器32连通,旋转气缸31和隔板输送组件2安装在支承组件1上,吸送结构位于隔板输送组件2的输送后端,叠层组件4位于吸送结构下方,且叠层组件4位于送料组件5的输送后端。

工作时,隔板6经隔板输送组件2输送至隔板输送组件2的输送后端,同时,产品经送料组件5输送至叠层组件4中,在叠层组件4中每放置一层产品就放置一个隔板6,隔板吸送组件3将隔板6从隔板输送组件2转移至叠层组件4中的产品上,吸送隔板6时,旋转气缸31驱动吸送结构往靠近隔板输送组件2的方向转动,并利用吸送结构吸取隔板6,然后旋转气缸31驱动吸送结构转动,使隔板6位于叠层组件4的正上方,吸送气缸33控制隔板6往靠近叠层组件4的方向移动,然后通过真空发生器32控制吸盘34放气,吸盘34释放隔板6,将隔板6放置在产品上。

送料组件5包括机架51、送料架52、送料板53、转动杆54、拨板55,送料架52可往复运动地安装在机架51上,机架51上设置有滑轨7,送料架52通过滑轨7与机架51连接,且送料架52通过送料驱动源(图未示)驱动沿滑轨7往复运动,送料板53固定安装在送料架52上,送料板53上设置有送料槽531,送料槽531内的输送前段a设置有多个进料通道56,转动杆54两端分别可转动地连接在机架51上,且转动杆54位于送料槽531上方,拨板55套装在转动杆54上,送料槽531的输送后段b与叠层仓42的前端衔接,送料槽531设置有两个,每个送料槽531内的输送前段a设置有多个进料通道56。

输送产品时,产品进入进料通道56中,送料驱动源(图未示)驱动送料架52沿滑轨7前后来回往复运动,送料架52带动送料板53前后来回往复运动,转动杆54旋转带动拨板55转动,拨板55转动将产品沿进料通道56向前拨送,当送料架52向后运动,拨板55位于产品的一端,然后送料架52向前运动拨板55向前拨动送料板53上的产品,送料架52和送料板53如此往复运动,从而将产品经送料槽531输送前段a内的进料通道56排列整齐后被拨送至送料槽531的输送后段b,然后进入叠层组件4中。

叠层组件4包括叠层气缸41、叠层仓42,叠层气缸41和叠层仓42连接,叠层仓42通过隔块43分隔成两个仓体421,每个仓体421底部设置有容置槽,容置槽内设置有挡板44,挡板44与挡料气缸45连接。

产品进入叠层组件4时,启动叠层气缸41驱动叠层仓42,使叠层仓42的高度与送料槽531的输送后段b相适应,启动挡料气缸45驱动挡板44上升,然后产品进入仓体421,并堆叠在仓体421内,每往仓体421堆叠一层产品,就放置一个隔板6,使每层产品之间通过隔板6相隔,通过挡板44,可防止堆叠在仓体421内的多层产品发生倾斜;当仓体421内堆叠产品的层高度越来高,叠层气缸41控制叠层仓42下降,使仓体421与送料槽531的输送后段b相适应,使产品顺利进入仓体421内。

吸送气缸33包括第一吸送气缸331和第二吸送气缸332,第一吸送气缸331与旋转气缸31连接,第一吸送气缸331的输出端与第二吸送气缸332连接,第二吸送气缸332的输出端连接有支撑板35,支撑板35的两端分别连接有吸盘34。通过第一吸送气缸331和第二吸送气缸332,便于控制吸盘34上的隔板6的高度,使隔板6准确平稳地放置在叠层仓42内的产品上。

隔板输送组件2设置有两组,两组隔板输送组件2并列设置,每组隔板输送组件2包括输送通道21、推块22,输送通道21的后端向下弯曲,推块22安装在输送通道21内,并沿输送通道21移动。

输送隔板6时,隔板6放置在推块22上,隔板输送驱动源(图未示)驱动推块22沿输送通道21移动,从而将推块22上的隔板6输送至输送通道21的后端向下弯曲处,旋转气缸31驱动第一吸送气缸331、第二吸送气缸332、支撑板35、吸盘34往靠近输送通道21的方向转动,真空发生器32控制吸盘34吸气,利用吸盘34将隔板6从输送通道21上取下并吸附在吸盘34上,然后旋转气缸31驱动第一吸送气缸331、第二吸送气缸332、支撑板35、吸盘34转动,并使隔板6位于叠层组件4的正上方,然后启动第一吸送气缸331和/或启动第二吸送气缸332,控制隔板6与叠层仓42内的产品的距离,通过真空发生器32控制吸盘34放气,将隔板6放置在叠层仓42的产品上。

综上所述,产品经输送组件5的多个进料通道56排列整齐后再通过拨板55拨送至叠层组件4中,隔板6通过隔板输送组件2输送至输送通道21向下弯曲的后端,然后通过隔板吸送组件3将隔板6从输送通道21转移至叠层组件4的产品上,在叠层组件4中每堆叠一层产品,就在产品上放置一个隔板6,使堆叠在叠层组件4中的每层产品之间通过隔板6相隔,从而实现自动化堆叠产品,提高生产效率,减少人力劳动,降低生产成本。

通过设置两个送料槽531、两组输送组件2、利用隔块43将叠层仓42分隔成两个仓体421、在支撑板25的两端分别设置吸盘34,实现一次可生产叠层两组产品,提高生产效率。

上列详细说明是针对本实用新型可行实施例的具体说明,该实施例并非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所为的等效实施或变更,均应包含于本案的专利范围中。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