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织物转运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813495发布日期:2020-08-11 21:20阅读:112来源:国知局
一种织物转运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织物转运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适用于风电叶片柔性生产系统中与机械手臂配套使用的织物转运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的织物在纺织过程中会用到多套设备进行生产,因此,需要将织物由上道工序转运到下道工序。随着科技发展,是通过人工手动方式进行转运的织物方式因不仅费时费力,而且生产效率低等原因而逐渐淘汰。

现有技术中,织物转运已经进入到全自动化时代,采用机械针刺取出并固定织物,这大大提高了转运的效率。但是,随之而来的问题便是机械针刺往往会刺穿多层织物,不能够应对需要逐层将织物进行转运的情况,容易打乱工序,影响生产效率。

鉴于上述问题,本设计人基于从事此类产品工程应用多年丰富的实务经验及专业知识,并配合学理的运用,积极加以研究创新,以期设计织物转运装置,提高了加工效率,便于应对多种转运情况,具有强大的灵活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提供一种织物转运装置,提高了加工效率,便于应对多种转运情况,具有强大的灵活性。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包括运动臂、连接排、吸盘机构和针刺机构;所述运动臂外接机床电路,用于在数控控制下进行运动;所述连接排与所述运动臂的输出端连接,由所述运动臂带动;若干所述吸盘机构均匀分布在所述连接排底部,受数控控制,用于吸住待转运织物;若干所述针刺机构均匀分布在所述连接排底部,受数控控制,用于扎住被所述吸盘机构吸住的织物,实现对织物固定。

进一步地,所述吸盘机构包括抽风筒;所述抽风筒端部与所述连接排连接,用于形成内吸气流,为吸住待转运的织物提供动力。

进一步地,所述吸盘机构还包括固定盘;所述固定盘呈圆台状结构,顶部与所述抽风筒另一端部接通,底部与待转运织物对应设置,用于加强所述抽风筒吸力效果。

进一步地,所述针刺机构包括连接杆和基柱;所述连接杆为可伸缩结构,用于控制所述基柱进行运动;所述基柱通过所述连接杆与所述连接排连接;所述基柱内部设置有若干出针孔,用于限位出针方向。

进一步地,所述针刺机构还包括针板和针刺;若干所述针板分别倾斜设置在所述基柱相应的侧面,用于承载所述针刺,并在动力机构的作用下,进行进针或退针运动;所述针刺在所述针板带动下扎入被吸住的织物后,向相对应方向的另一所述针刺进行夹合运动,完成对织物的限位。

进一步地,所述动力机构具体为气缸;所述气缸固定在所述基柱一侧,与所述针板相配合设置,用于为所述针板提供动力。

进一步地,所述针板包括紧固件和板主体;所述紧固件用于将所述板主体固定在所述气缸上,便于拆卸。

通过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可实现以下技术效果:

通过先采用吸盘机构吸住织物,调节吸盘机构力度,使得仅吸住一层织物,在用针刺机构刺入该层,实现固定,最后由运动臂进行转运。提高了加工效率,便于应对多种转运情况,具有强大的灵活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中记载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织物转运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织物转运装置的针板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说明:运动臂1、连接排2、抽风筒3、固定盘4、连接杆5、基柱6、针板7、气缸8、针刺9、紧固件71和板主体72。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属于“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者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者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一种织物转运装置,如图1所示,包括运动臂1、连接排2、吸盘机构和针刺机构;所述运动臂1外接机床电路,用于在数控控制下进行运动;所述连接排2与所述运动臂1的输出端连接,由所述运动臂1带动;若干所述吸盘机构均匀分布在所述连接排2底部,受数控控制,用于吸住待转运织物;若干所述针刺机构均匀分布在所述连接排2底部,受数控控制,用于扎住被所述吸盘机构吸住的织物,实现对织物固定。

具体的,先根据待转运织物一层的重量来调节吸盘机构中抽风筒3的吸力,由抽风筒3提供动力,通过固定盘4将待转运织物吸住。之后采用针刺机构中的气缸8向针板7提供动力,针板7带动针刺9进行进针运动,与对应位置的另一针刺9相配合,将待转运织物牢牢扎夹住。最后由运动臂1受数控控制,将待转运织物进行转运。

作为上述实施例的优选,如图1所示,所述吸盘机构包括抽风筒3;所述抽风筒3端部与所述连接排2连接,用于形成内吸气流,为吸住待转运的织物提供动力。

作为上述实施例的优选,如图1所示,所述吸盘机构还包括固定盘4;所述固定盘4呈圆台状结构,顶部与所述抽风筒3另一端部接通,底部与待转运织物对应设置,用于加强所述抽风筒3吸力效果。

具体的,吸盘机构可以采用抽风筒3与固定盘4相配合的组件形式,便于安装,结构简单;

作为上述实施例的优选,如图1所示,所述针刺机构包括连接杆5和基柱6;所述连接杆5为可伸缩结构,用于控制所述基柱6进行运动;所述基柱6通过所述连接杆5与所述连接排2连接;所述基柱6内部设置有若干出针孔,用于限位出针方向。

作为上述实施例的优选,如图1所示,所述针刺机构还包括针板7和针刺9;若干所述针板7分别倾斜设置在所述基柱6相应的侧面,用于承载所述针刺9,并在动力机构的作用下,进行进针或退针运动;所述针刺9在所述针板7带动下扎入被吸住的织物后,向相对应方向的另一所述针刺9进行夹合运动,完成对织物的限位。

具体的,在动力机构的动力支持下,固定在针板7端部的针刺9扎入待转运织物,与对应位置的另一针刺9相配合,将待转运织物牢牢扎夹住,完成固定。

作为上述实施例的优选,如图1所示,所述动力机构具体为气缸8;所述气缸8固定在所述基柱6一侧,与所述针板7相配合设置,用于为所述针板7提供动力。

具体的,动力机构可以为气缸8也可以为电机等形式,为针板7提供进针和退针的动力。

作为上述实施例的优选,如图1和2所示,所述针板7包括紧固件71和板主体72;所述紧固件71用于将所述板主体72固定在所述气缸8上,便于拆卸。

具体的,针板7可以通过紧固件71例如螺栓等形式,固定在气缸8上,完成装配,提高部件稳定性。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及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