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机械臂的包装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383794发布日期:2020-09-29 09:40阅读:330来源:国知局
用于机械臂的包装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包装技术领域,具体来说,是涉及一种用于机械臂的包装结构。



背景技术:

机械臂是指高精度、多输入多输出、高度非线性、强耦合的复杂系统,因其独特的操作灵活性,在工业装配、安全防爆、电路板切割等各种工业领域的机械自动化工作中有广泛的应用。由于机械臂属于高精度仪器配件,在运输配送的过程中需要保证良好的减震性。现有的用于机械臂的包装盒无法提供足够的缓冲,使得机械臂的精度很容易受到损害。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由纸板片材裁切折叠而成的包装结构,适用于长条状截面为方形或圆形的机械臂的运输防护,在组装时可以快速成型且结构稳定、强度高、缓冲性能好,可以在运输中为机械臂提供足够的缓冲,达到良好的减震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用于机械臂的包装结构,是由瓦楞纸片材裁切折叠而成,所述瓦楞纸片材包括:第一片材、第二片材和“工”字型片材。

其中,所述第一片材是由一矩形的瓦楞纸片材裁切而成,所述第一片材在长度方向上依次平行地设有第一半切线、第一压痕线、第二压痕线、第三压痕线、第四压痕线、第五压痕线、第六压痕线、第二半切线,使得所述第一片材沿各压痕线向内/外90°折叠、沿各半切线向外/内180°折叠后形成a部件。所述半切线是指切线切缝的深度是纸板厚度的1/2,采用180°折角折叠,这样当折叠成型时,不会产生折痕。

所述第三压痕线和第四压痕线之间形成所述a部件的支撑底面。

所述第二压痕线和第三压痕线之间形成所述a部件的第一支撑侧面,所述第一压痕线和第二压痕线之间形成所述a部件的第一支撑顶面,所述第一半切线和第一压痕线之间形成所述a部件的第二支撑侧面,所述第一片材与第一半切线同侧的侧边和第一半切线之间形成所述a部件的第三支撑侧面,所述第一支撑侧面、第一支撑顶面、第二支撑侧面和第三支撑侧面构成所述a部件的第一支撑部。

所述第一片材与第二半切线同侧的侧边和第二半切线之间形成所述a部件的第四支撑侧面,所述第二半切线和第六压痕线之间形成所述a部件的第五支撑侧面,所述第六压痕线和第五压痕线之间形成所述a部件的第二支撑顶面,所述第五压痕线和第四压痕线之间形成所述a部件的第六支撑侧面,所述第四支撑侧面、第五支撑侧面、第二支撑顶面和第六支撑侧面构成所述a部件的第二支撑部。

各支撑侧面的上端面基本平齐。在靠近所述支撑底面处,所述第二支撑侧面、第三支撑侧面、第四支撑侧面和第五支撑侧面的两端各自分别设有固定槽口,各固定槽口距离所述支撑底面的高度一致。在所述第一支撑部上裁切有至少三个弧形的第一固定支撑槽,所述第一固定支撑槽从所述第一支撑顶面向下延伸在所述第二支撑侧面和第三支撑侧面上形成对称的弧形缺口,相邻的两个第一固定支撑槽之间均设有第一分隔槽;与所述第一固定支撑槽对称地,在所述第二支撑部上裁切有至少三个弧形的第二固定支撑槽,所述第二固定支撑槽从所述第二支撑顶面向下延伸在所述第四支撑侧面和第五支撑侧面上形成对称的弧形缺口,相邻的两个第二固定支撑槽之间均设有第二分隔槽。

所述“工”字型片材,其数量是第一片材数量的两倍,在所述“工”字型片材的中部设有第四半切线将所述“工”字型片材分隔成两个开口方向相反的“匚”部;所述“工”字型片材沿所述第四半切线180°折叠后形成两个开口重叠的“匚”部构件,所述“匚”部构件的开口与所述a部件上的固定槽口契合,所述开口尺寸略大于所述第二支撑侧面、第三支撑侧面、第四支撑侧面和第五支撑侧面的厚度之和。

所述第二片材,是由一矩形的瓦楞纸片材裁切而成,在所述第二片材的两端对称地在各端分别裁切有一组双槽,每一组所述双槽均包括两道平行的槽口,在两组双槽之间沿长度方向上设有第三半切线,沿所述第三半切线的两端延长线上分别裁切有一轴向槽,所述轴向槽垂直于所述两道平行的槽口并且延伸至所述第二片材的端部,沿所述第三半切线180°折叠后形成b部件,所述双槽在所述b部件上形成一双槽口,所述双槽口的上端面略低于所述b部件的上端面。

需要对机械臂进行包装时,选用两片第一片材、两片第二片材和四片“工”字型片材进行折叠组装,第一片材折叠成两个a部件,并通过将“工”字型片材折叠成的“匚”部构件插在所述a部件上的固定槽口中实现对a部件的定型,将两个由第二片材折叠而成的b部件的两端分别插接在所述a部件的第一分隔槽和第二分隔槽中,则用于机械臂的包装结构则组装完成。将机械臂跨放在对应的第一固定支撑槽和第二固定支撑槽之间即可,一组用于机械臂的包装结构可以放置三个机械臂。

当需要多层叠放时,则可以在下层机械臂的上部增加一层水平对称的机械臂包装结构,再继续重复叠放。

本实用新型所提出的用于机械臂的包装结构,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使其具有以下有益效果:通过瓦楞纸片材裁切折叠而成如上所述的第一片材、第二片材和“工”字型片材,组合使用可以提供足够的承载受力;预先裁切,折叠组装快速成型;结构稳定、强度高、缓冲性能好;平板状折叠堆码进行运输和储存,节约运输空间且便于保存;用于替代木包装结构,环保且成本低。

优选地,所述第一分隔槽的深度与所述第二分隔槽的深度相同,且所述第一分隔槽的深度不大于所述第一固定支撑槽的深度。

优选地,所述第一分隔槽的切口轨迹是从所述a部件的第一支撑部的顶部延伸至所述第一支撑部的内侧面,所述第二分隔槽的切口轨迹是从所述a部件的第二支撑部的外侧面经顶部再延伸至内侧面。也即是说,所述第一分隔槽未在所述a部件的第一支撑部的外侧面(即:第一支撑侧面上)留下切口,而所述第二分隔槽在第二支撑部的外侧面(即:第六支撑侧面上)留下了切口。

优选地,所述第一支撑顶面和第二支撑顶面为水平面。

优选地,所述“工”字型片材是由所述第一片材中的裁切出第一固定支撑槽和/或第二固定支撑槽的局部片材裁切而成的。这样可以充分利用片材材料,降低对片材的消耗需求。

附图说明

通过以下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结合附图的描述,示出本实用新型的其它优点和特征,该实施例以实例的形式给出,但并不限于此,其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用于机械臂的包装结构的一个较优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实施例的第一片材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所示实施例的第二片材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1所示实施例的“工”字型片材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5a为第一片材折叠后的一个端面的结构示意图。

图5b为第一片材折叠后的第一支撑部一侧的侧面视图,图中示出的侧面是第一支撑侧面,从图中可以看到第一分隔槽在第一支撑顶面上的切口末端,图中用虚线示出了位于第二支撑侧面和第三支撑侧面上的切口。

图5c为第一片材折叠后的第二支撑部一侧的侧面视图,图中示出的侧面是第六支撑侧面,从图中可以看到第二分隔槽在第六支撑侧面上的切口。

图6为第二片材折叠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工”字型片材折叠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对一层机械臂进行包装时的使用状态结构示意图。

图9为对两层叠放的机械臂进行包装时的使用状态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的用于机械臂的包装结构1,是由瓦楞纸片材裁切出第一片材100、第二片材200和“工”字型片材300折叠组装而成的,适用于长条状截面为方形或圆形的机械臂的运输防护,在组装时可以快速成型且结构稳定、强度高、缓冲性能好,可以在运输中为机械臂提供足够的缓冲,达到良好的减震效果。

第一片材100是由矩形的瓦楞纸片材裁切而成的。如图2所示,第一片材100在长度方向上依次平行地设有第一半切线111、第一压痕线121、第二压痕线122、第三压痕线123、第四压痕线124、第五压痕线125、第六压痕线126、第二半切线112,当将第一片材100沿各压痕线向内90°折叠、沿各半切线向外180°折叠后形成a部件10(参见图5a-5c)。

第三压痕线123和第四压痕线124之间形成a部件10的支撑底面17。第二压痕线122和第三压痕线123之间形成a部件10的第一支撑侧面11,第一压痕线121和第二压痕线122之间形成a部件10的第一支撑顶面18,第一半切线111和第一压痕线121之间形成a部件10的第二支撑侧面12,第一片材100与第一半切线111同侧的侧边和第一半切线111之间形成a部件10的第三支撑侧面13,第一支撑侧面11、第一支撑顶面18、第二支撑侧面12和第三支撑侧面13构成a部件10的第一支撑部。第一片材100与第二半切线112同侧的侧边和第二半切线112之间形成a部件10的第四支撑侧面14,第二半切线112和第六压痕线116之间形成a部件10的第五支撑侧面15,第六压痕线116和第五压痕线115之间形成a部件10的第二支撑顶面19,第五压痕线125和第四压痕线124之间形成a部件10的第六支撑侧面16,第四支撑侧面14、第五支撑侧面15、第二支撑顶面19和第六支撑侧面16构成a部件10的第二支撑部。各支撑侧面的上端面基本平齐。

在靠近支撑底面17处,第二支撑侧面12、第三支撑侧面13、第四支撑侧面14和第五支撑侧面15的两端各自分别设有固定槽口40,各固定槽口40距离支撑底面17的高度一致。在第一支撑部上设有三个弧形的第一固定支撑槽51,第一固定支撑槽51从第一支撑顶面18向下延伸在第二支撑侧面12和第三支撑侧面13上形成对称的弧形缺口50,相邻的两个第一固定支撑槽51之间均设有第一分隔槽61;与第一固定支撑槽51对称地,在第二支撑部上设有三个弧形的第二固定支撑槽52,第二固定支撑槽52从第二支撑顶面19向下延伸在第四支撑侧面14和第五支撑侧面15上形成对称的弧形缺口50,相邻的两个第二固定支撑槽52之间均设有第二分隔槽62。第一支撑顶面18和第二支撑顶面19为水平面。

第一分隔槽61的深度与第二分隔槽62的深度相同且不大于第一固定支撑槽51的深度。再结合图5b和图5c所示,第一分隔槽61的切口60的轨迹是从a部件10的第一支撑部的顶部延伸至第一支撑部的内侧面,第一分隔槽61未在第一支撑部的外侧面(即:第一支撑侧面上)留下切口。而第二分隔槽62的切口60的轨迹是从a部件10的第二支撑部的外侧面经顶部再延伸至内侧面。

第二片材200是由一矩形的瓦楞纸片材裁切而成,如图3所示,在第二片材200的两端对称地在各端分别裁切有一组双槽21,每一组双槽均包括平行的第一槽口211和第二槽口212,在两组双槽21之间沿长度方向上设有第三半切线22,沿第三半切线22的两端延长线上分别裁切有一轴向槽213,轴向槽213垂直于平行的第一槽口211和第二槽口212并且延伸至第二片材200的端部,沿第三半切线22进行180°折叠后形成b部件20(如图6所示),双槽21在b部件20上形成一双上端面略低于b部件20的上端面的槽口。

如图4所示,“工”字型片材300的中部设有第四半切线32将“工”字型片材300分隔成两个开口方向相反的“匚”部。“工”字型片材300沿第四半切线32进行180°折叠后形成两个开口重叠的“匚”部构件30,如图7所示。“匚”部构件30的开口31与a部件10上的固定槽口40契合,开口31的尺寸略大于第二支撑侧面12、第三支撑侧面13、第四支撑侧面14和第五支撑侧面15的厚度之和。

当需要对单层机械臂进行包装时,选用两片第一片材100、两片第二片材200和四片“工”字型片材300进行折叠组装,将两个b部件20的两端分别插接在a部件10的第一分隔槽61和第二分隔槽62中,则组装完成。如图8所示,将机械臂7跨放在对应的第一固定支撑槽51和第二固定支撑槽52之间即可,一组用于机械臂的包装结构可以放置三个机械臂7。

当需要多层叠放时,则可以在下层机械臂的上部增加一层水平对称的机械臂包装结构,再继续重复叠放,如图9所示。

虽然本实用新型已依据较佳实施例在上文中加以说明,但这并不表示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只局限于上述的结构,只要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阅读上述的说明后可很容易地发展出的等效替代结构,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之精神与范围下所作之均等变化与修饰,皆应涵盖于本实用新型专利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