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面防水纸板加工装置及工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218459发布日期:2020-12-08 14:59阅读:125来源:国知局
一种双面防水纸板加工装置及工艺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纸板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双面防水纸板加工装置及工艺。



背景技术:

随着快递、运输和包装行业的迅速发展,针对不同的包装产品对包装材料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潮湿的环境下,传统的瓦楞纸板容易吸水潮湿,不仅造成纸板的腐烂影响使用,并且容易造成内部承装的物品的受潮损坏。为了解决该技术问题,需要对纸板进行防水处理。在相关技术中,多是在纸板表面涂刷防水涂料,或者在纸板表面附着一层防水塑料薄膜,以使纸板起到防水功能。

申请号为201911367726.8的发明专利公开了一种防水瓦楞纸板的生产设备,该设备通过传动机构传送pvc塑料膜,通过涂胶机构在pvc塑料膜的传送方向上将粘合剂涂覆其上,通过吸板定位机构吸附纸板并放置在塑料膜的涂胶面,最后通过压合剪切机构对纸板进行压合和剪切。该装置仍存在以下缺陷:(1)塑料膜轻质柔软,将单张塑料膜平整在传送机构上较为困难;(2)塑料膜厚度很薄,塑料膜在传送过程中易发生错位,导致塑料膜和纸板可能无法在预定位置粘结,使得纸板的质量无法得到保障;(3)对塑料膜进行剪切后,剪切废料和纸板混在一起,后续仍需要进行废料和纸板的分离,影响整个纸板的加工周期;(4)加工工序较多,工序之间多相互独立,导致加工效率较为低下。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连续性强、生产效率高的双面防水纸板加工装置及工艺。

本发明提供一种双面防水纸板加工装置,该装置包括防水薄膜输送机构、纸板输送机构、贴膜机构、翻转机构和码垛机构;

所述防水薄膜输送机构包括防水薄膜输送单元、切割单元和涂胶单元,所述防水薄膜输送单元用于输送防水薄膜,所述防水薄膜输送单元包括放卷辊和牵引组件,所述放卷辊上卷绕有防水薄膜,所述放卷辊和牵引组件之间设有若干导向辊,所述牵引组件用于对放卷辊上的防水薄膜进行牵引,所述导向辊用于改变防水薄膜的运动方向,使得防水薄膜得以水平进入切割单元内,所述切割单元用于对防水薄膜进行切割,使得防水薄膜上形成不完全切断只有部分连线的矩形切割线,得到中部薄膜主体;所述涂胶单元用于在防水薄膜纵向传输方向上将粘合剂涂覆在中部薄膜主体下表面;

所述纸板输送机构包括纸板输送单元、除尘单元,所述纸板输送单元用于沿横向向贴膜机构输送纸板,所述除尘单元位于纸板输送单元的进料端,用于对纸板进行除尘处理;

所述贴膜机构用于举升纸板,使纸板贴合在防水薄膜的切割线内侧,并继续向上顶起中部薄膜主体,使得中部薄膜主体沿切割线分离,以得到一面附着有防水薄膜的纸板;

所述翻转机构用于将一次贴膜后的纸板翻转180°,并在翻转后将纸板重新传输至贴膜机构中,再通过贴膜机构对纸板进行二次贴膜;得到两面均附着有防水薄膜的纸板后,所述翻转机构使先后脱离贴膜机构的两块纸板以正一张反一张的形式运动到码垛机构上进行码垛;

所述码垛机构包括提升单元、码垛单元和下料单元,所述提升单元用于将贴膜后的纸板向上提升,所述码垛单元用于对提升后的纸板进行码垛,所述下料单元用于对码垛后的纸板进行下料。

优选地,所述码垛单元包括码垛架、码垛台和第二升降驱动机构,所述码垛架呈框架式结构,所述码垛台能由第二升降驱动机构驱动相对码垛架进行升降运动;所述下料单元包括下料板、两块举升板、挡止板、第三升降驱动机构以及横向驱动机构,所述举升板与第二升降驱动机构传动连接,所述码垛台滑动连接于所述举升板上,所述码垛台与横向驱动机构传动连接,并由所述横向驱动机构驱动沿横向运动,所述挡止板固定在所述码垛架上,并位于所述码垛台上方,所述下料板位于所述码垛台下方,所述下料板与第三升降驱动机构传动连接,并由第三升降驱动机构驱动进行升降运动。

优选地,所述横向驱动机构包括两传动组件,两传动组件位于所述码垛台两侧,所述传动组件包括承载板和轨道,所述轨道沿横向布置在所述举升板上,所述承载板滑动连接于所述轨道上,所述码垛台固定安装在所述承载板上,至少一传动组件与驱动组件传动连接,并由驱动组件驱动带动码垛台进行横向运动,所述驱动组件包括横向驱动电机、齿轮和齿条,所述齿条沿横向布置在一举升板上,所述横向驱动电机安装在承载板上,所述横向驱动电机与齿轮驱动连接,所述齿轮与所述齿条相啮合。

优选地,所述贴膜机构包括升降座、升降架、第一传送机构和定位板;所述升降架为由多根立杆连接而成的框架式结构,所述立杆沿竖直方向连接有滑轨,所述升降座配合地安装于所述滑轨上,所述升降座与第一升降驱动机构传动连接,并由第一升降驱动机构驱动进行升降驱动;所述第一传送机构安装在所述升降座上,用于接收纸板输送机构输送来的纸板,所述第一传送机构包括多根第一传送带,所述第一传送带位于所述中部薄膜主体下方,所述第一传送带沿横向进行延伸,相邻两根第一传送带之间具有间隙;所述定位板安装在所述升降架的顶部,所述定位板的底壁与水平部分的防水薄膜上表面相贴合,所述定位板底壁中部向上延伸形成有分离腔,所述纸板和中部薄膜主体能够被收纳于所述分离腔内。

优选地,所述贴膜机构还包括限位单元,所述限位单元用于对第一传送带上的纸板进行限位,使纸板能够在第一传送带的预定位置停下,所述限位单元包括限位板主体、旋转轴、两块限位部和限位气缸,所述旋转轴转动连接在所述升降架上,并位于所述升降座下方,所述旋转轴的轴线沿纵向延伸,所述限位板主体套装在所述旋转轴上,所述限位板主体沿横向延伸,所述限位板主体的横向两侧分别连接有一所述限位部,所述限位部呈板状结构,与限位板主体之间具有倾角,两块所述限位部相对所述旋转轴呈镜像对称分布;所述限位气缸用于驱动所述限位板主体相对所述旋转轴翻转,所述限位气缸的缸体端枢轴连接在所述升降架上,所述限位气缸的活塞端枢轴连接在所述限位板主体的底部。

优选地,所述纸板输送单元包括上环形压带和下环形压带,所述上环形压带和下环形压带均包绕在张紧辊和驱动辊上,所述驱动辊用于驱动带动所述上环形压带和下环形压带转动,所述上环形压带和下环形压带配合形成平压通道,所述平压通道能允许所纸板通过;所述下环形压带具有延伸部,所述延伸部位于所述平压通道的进料端,,所述除尘单元位于所述延伸部上方。

优选地,所述除尘单元包括吸尘风机和两除尘组件,两除尘组件分别位于延伸部的上、下方,所述除尘组件包括除尘毛刷、除尘罩和除尘辊;所述除尘毛刷倾斜设置,所述除尘罩位于除尘毛刷靠近所述平压通道一侧,所述除尘罩沿纵向延伸,所述除尘罩具有一进风口和多个出风口,两除尘组件的除尘罩的进风口分别位于所述下环形压带的上方和下方,多个所述除尘罩的出风口沿纵向间隔分布,所述除尘罩的出风口通过吸尘管与与调风管的进风口连通,所述调风管的进风口处设有控制阀,所述调风管通过管道与吸尘风机连通。

优选地,所述涂胶单元包括储胶盒、涂胶辊和匀胶辊,所述涂胶辊和匀胶辊位于切割单元和贴膜机构之间,所述涂胶辊与防水薄膜的下表面相接触,所述匀胶辊转动连接于胶槽内,所述储胶盒内盛装有粘合剂,所述储胶盒的底部设有出胶口,所述出胶口通过出胶管与所述胶槽连通;所述储胶盒顶部还设有与之连通的料斗,所述储胶盒内设有搅拌组件;所述料斗的上方设有除尘罩所述除尘罩通过除尘管与所述吸尘风机连通,所述除尘管上设有控制其通断的控制阀。

优选地,所述码垛台上设有多个万向球,多个万向球间隔设置,并突出于码垛台的上表面。

本发明还提出了.一种双面防水纸板加工工艺,该加工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s1:通过纸板输送机构输送待贴膜的纸板;

s2:通过防水薄膜输送单元输送防水薄膜,通过切割单元对防水薄膜进行切割,使得防水薄膜上形成不完全切断只有部分连线的矩形切割线,得到中部薄膜主体,通过涂胶单元在中部薄膜的传输方向上将粘合剂涂刷在中部薄膜主体的下表面,将带有矩形切割线的防水薄膜转移至纸板上方,并使中部薄膜主体正对纸板;

s3:通过贴膜机构驱动纸板向上运动,纸板与中部薄膜主体相接触时,纸板贴合在防水薄膜的切割线内侧;使纸板继续向上运动,纸板在运动过程中顶起中部薄膜主体,使中部薄膜主体沿切割线分离,得到附着有防水薄膜的纸板;通过贴膜机构驱动纸板向下运动,使纸板在脱离贴膜机构后得以运动到翻转机构上;

s4:通过翻转机构将纸板附着有防水薄膜的一面由正面朝上转变成正面朝下的状态,再通过翻转机构将纸板传输至贴膜机构上,重复s2和s3,得到两面均附着有防水薄膜的纸板;

s5:通过翻转机构使先后涂胶得到的两面均附着有防水薄膜的纸板以正一张反一张的形式运动到码垛机构上;

s6:通过码垛机构对纸板进行码垛。

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本发明的优点和积极效果在于:

(1)本发明中的防水薄膜输送机构有序输送防水薄膜,并在输送过程中对纸板进行切割,得到只有部分连线的矩形切割线,使得防水薄膜上形成有中部薄膜主体,通过纸板输送机构有序输送纸板,通过贴合机构将纸板与中部防水薄膜贴合在一起,以及将中部防水薄膜由防水薄膜上分离出去。通过码垛机构对纸板进行堆码,并及时将纸板传送出去。上述处理实现了对防水纸板的一体化加工过程,工艺简单,生产效率高。

(2)本发明中的贴膜机构能够举升纸板,在纸板与中部薄膜主体相接触时,粘合剂将两者连接在一起。在纸板继续向上运动时,纸板对防水薄膜施压,使得纸板和中部薄膜主体的连接更加紧密,并最终使中部薄膜主体得以脱离防水薄膜,且防水薄膜废料和纸板完全分离。此方式设计巧妙,使得贴膜机构兼具贴膜以及分离中部薄膜主体与防水薄膜的功能,实现了对贴膜机构的有效利用,并且无需进行防水薄膜废料和纸板的分离加工,提升了生产效率。

(3)本发明中的贴膜机构还能够将贴膜后的纸板压合在第一传送带和定位板之间,通过定位板和第一传送带的配合,实现了对纸板的平压处理,使覆膜后的纸板表面平整,在进行纸板的码垛时,能够降低纸板之间的间隙,使码垛的纸板堆更加地密实。

(4)本发明中的翻转机构和贴膜机构的配合,实现了对纸板双面贴膜,即纸板位置相对的两面均附着有防水薄膜,提升了纸板的防水效果。

(5)本发明中的翻转机构还能使先后运动到第二传送带上的两块纸板以正一张反一张的形式运动到码垛机构上进行码垛,避免纸板因长时间堆放而发生曲翘变形,保证了堆放的纸板的品质。

(6)本发明中的码垛单元能够对脱离贴膜机构的纸板堆进行码垛,纸板码垛到预定量后,通过横向驱动机构能够驱动承载纸板的码垛台沿横向运动,通过挡纸板在码垛台的横向运动方向上对纸板进行限位,使得纸板得以在脱离码垛台后自然落至下料板上,从而实现了对纸板的不停机下料,提高下料效率的同时,有助于降低能耗,起到节能的技术效果。

(7)在纸板进入贴膜机构前,纸板输送机构对纸板进行了包括除尘和压平的预处理加工,使得纸板表面规整,涂刷在纸板上的粘合剂分布均匀,保证了纸板和中部薄膜主体的结合强度。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双面防水纸板加工装置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双面防水纸板加工装置实施例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双面防水纸板加工装置实施例中纸板输送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3中吸尘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双面防水纸板加工装置实施例中防水薄膜输送机构和贴合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双面防水纸板加工装置实施例中防水薄膜输送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双面防水纸板加工装置实施例中贴合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双面防水纸板加工装置实施例中限位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发明双面防水纸板加工装置实施例中定位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发明双面防水纸板加工装置实施例中堆码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11是本发明双面防水纸板加工装置实施例中横向驱动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12是本发明双面防水纸板加工装置实施例中下料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13是本发明双面防水纸板加工装置实施例中中部薄膜主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14使本发明双面防水纸板加工装置实施例中限位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如下:1、纸板输送机构;11、下环形压带;111、延伸部;12、上环形压带;131、吸尘罩;132、吸尘管;133、调风管;134、吸尘风机;135、除尘罩;136、除尘管;137、除尘毛刷;14、驱动辊;15、除尘辊;16、张紧辊;161、出胶口;162、料斗;163、搅拌组件;164、储胶盒;2、防水薄膜输送单元;201、防水薄膜;202、中部薄膜主体;21、放卷辊;22、导向辊;23、牵引辊;24、涂胶辊;25、匀胶辊;3、切割单元;4、贴膜机构;40、下链轮;41、升降架;42、升降座;43、第一传送带;44、传动链条;45、上链轮;46、定位板;461、分离腔;47、限位单元;471、限位板主体;472、旋转轴;473、第一限位部;474、限位气缸;475、第二限位部;5、下料单元;51、下料板;52、第三升降驱动机构;6、提升单元;7、码垛单元;71、举升板;72、第二升降驱动机构;73、码垛台;74、第一整形板;75、第二整形板;76、挡止板;77、横向驱动机构;771、轨道;772、齿条;773、承载板;774、横向驱动电机;78、万向球;8、翻转机构;81、第三传送带;82、旋转轴;83、翻转件。

具体实施方式

体现本发明特征与优点的典型实施方式将在以下的说明中详细叙述。应理解的是本发明能够在不同的实施方式上具有各种的变化,其皆不脱离本发明的范围,且其中的说明及图示在本质上是当作说明之用,而非用以限制本发明。体现本发明特征与优点的典型实施方式将在以下的说明中详细叙述。应理解的是本发明能够在不同的实施方式上具有各种的变化,其皆不脱离本发明的范围,且其中的说明及图示在本质上是当作说明之用,而非用以限制本发明。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所述特征。在本申请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双面防水纸板加工装置包括防水薄膜输送机构、纸板输送机构、贴膜机构、翻转机构和码垛机构。

参照图5、6和13,所述防水薄膜输送机构包括防水薄膜输送单元2、切割单元3和涂胶单元。

所述防水薄膜输送单元2用于输送防水薄膜201,所述防水薄膜输送单元2包括放卷辊21和牵引组件,所述放卷辊21上卷绕有防水薄膜201,所述放卷辊21和牵引组件之间设有若干导向辊22,所述牵引组件用于对放卷辊21上的防水薄膜201进行牵引,所述导向辊22用于改变防水薄膜201的运动方向,使得防水薄膜201得以水平进入切割单元3单元内。

需要说明的是,为了方便进行位置关系的描述,本申请以防水薄膜201的水平传送方向定义为纵向,以垂直于纵向的水平方向定义为横向。

参照图6,本实施例中的牵引组件包括两个相互配合的牵引辊23,两个牵引辊23由牵引驱动机构驱动转动,且两个牵引辊23的转动方向相反;两个所述牵引辊23之间形成有入膜通道。在牵引辊23的外周套装有海绵套,通过两个牵引辊23上的海绵套能够形成挤压力,使得在两个牵引辊23转动力的带动下,防水薄膜201得以不断由放卷辊21上卷出。

所述牵引驱动机构包括牵引电机和齿轮传动机构,所述牵引传动机构包括至少两个传动齿轮,在两个所述牵引辊23的辊轴上都套装有一传动齿轮,所述传动齿轮相啮合,通过牵引电机驱动一传动齿轮转动,传动齿轮带动两个牵引辊23转动,且转动方向相反,以达到前文所述的牵引防水薄膜201的目的。

所述切割单元3用于对防水薄膜201进行切割,使得防水薄膜201上形成不完全切断只有部分连线的矩形切割线。参照图13,通过切割单元3进行模切或冲切等切割作业,将防水薄膜201分为中部薄膜主体202及外周的废料,中部薄膜主体202外周的切割线不会完全切断只是有一小部分虚连。本申请中的切割单元3可采用模切机或冲切机,为节省篇幅,本申请不在详细描述其结构。

所述涂胶单元用于在防水薄膜201纵向传输方向上将粘合剂涂覆在中部薄膜主体202下表面。所述涂胶单元包括位于切割单元3和贴膜机构4之间的涂胶辊24和匀胶辊25,所述涂胶辊24和匀胶辊25均能绕自身轴线转动,且两者的转动方向相反,所述涂胶辊24与防水薄膜201的下表面相接触,所述匀胶辊25转动连接于胶槽内。

在防水薄膜201穿出切割单元3后,防水薄膜201上的中部薄膜主体202与涂胶辊24相接触,涂胶辊24上的粘合剂得以分布在中部薄膜主体201上。涂胶辊24在转动过程中,匀胶辊25作用于涂胶辊24,使涂胶辊24上的粘合剂厚度适当,从而使得中部薄膜主体202下表面的粘合剂分布更加地均匀,并形成一层胶水薄层。

所述贴膜机构4用于举升纸板,使纸板上表面贴合在防水薄膜201的切割线内侧,并继续向上顶起中部薄膜主体202,使得中部薄膜主体202沿切割线分离,以得到附着有防水薄膜201的纸板。参照图7,所述贴膜机构4包括升降座42、升降架41、第一传送机构和定位板46。

所述升降架41为由多根立杆连接而成的框架式结构,所述立杆沿竖直方向连接有滑轨,所述升降座42配合地安装于所述滑轨上,所述升降座42与第一升降驱动机构传动连接,并由第一升降驱动机构驱动进行升降驱动。所述第一传送机构安装在所述升降座42上,用于接收纸板输送机构输送来的纸板,所述第一传送机构包括多根第一传送带43,所述第一传送带43位于所述中部薄膜主体202下方,所述第一传送带43沿横向进行延伸,相邻两根第一传送带43之间具有间隙。所述定位板46安装在所述升降架41的顶部,所述定位板46的底壁与水平部分的防水薄膜201上表面相贴合。参照图9,所述定位板46底壁中部向上延伸形成有分离腔461,所述纸板和中部薄膜主体202能够被收纳于所述分离腔461内。

本实施例中的第一升降驱动机构用于驱动升降座42进行升降运动,具体地,参照图7,所述第一升降机构包括升降驱动电机和传动组件,所述传动组件包括下链轮40、上链轮45和传动链条44,所述升降驱动电机安装在所述升降架41的底部,所述下链轮40与所述升降驱动电机连接,所述升降驱动电机用于驱动所述下链轮40转动,所述上链轮45转动连接于所述升降架41的顶部,所述下链轮40和上链轮45之间通过传动链条44传动连接,所述升降座42向外延伸形成有耳板,所述传动链条44卡装于所述耳板内。如此,通过升降驱动电机驱动下链轮40转动,下链轮40转动带动传动链条44转动,传动链条44运动带动升降座42运动,以便实现纸板上料、纸板和中部薄膜主体202贴合、以及中部薄膜主体202与防水薄膜201分离等过程。

本实施例中纸板贴膜的工作过程包括如下步骤:

纸板上料:通过第一升降驱动机构驱动升降座42进行升降运动,使纸板在脱离纸板输送机构后得以运动到升降座42上的第一传送带43上;

中部薄膜主体涂胶:通过牵引组件对防水薄膜201进行牵引,在牵引过程中,通过切割单元3对防水薄膜201进行切割,形成不完全切断只有部分连线的矩形切割线,从而得到中部薄膜主体202;在将中部薄膜主体202向贴膜机构传输4的过程中,通过涂胶单元将粘合剂涂刷在中部薄膜主体202下表面;

纸板与中部薄膜主体202贴合:通过第一升降驱动机构驱动带动第一传送带43上的纸板向上运动,在第一传送带43上的纸板与中部薄膜主体202相接触后,纸板上表面和中部薄膜主体202附着有粘合剂的下表面连接在一起;

中部薄膜主体202与防水薄膜201分离:通过第一升降驱动机构驱动带动纸板继续向上运动,以使得纸板进入定位板46的分离腔461,在纸板向上运动的过程中,纸板向上顶起防水薄膜201上的中部薄膜主体202,使得中部薄膜主体202和纸板的贴合更加紧密,并使中部薄膜主体202从防水薄膜201上分离出去,得到附着有防水薄膜201的纸板。

本实施例通过定位板46能够对防水薄膜201进行限位,使中部薄膜主体202与防水薄膜201分离时,即纸板上顶中部薄膜主体202时,防止防水薄膜201因随纸板向上运动,而导致中部薄膜主体202无法顺利地从防水薄膜201上脱离出去现象的发生,从而保证了纸板的贴膜效果。

本实施例中的薄膜加工装置通过贴膜机构4能够使纸板与中部薄膜主体202贴合在一起,并在纸板上顶中部薄膜主体202时,提高了纸板和中部薄膜主体202的结合强度。

参照图3,所述纸板输送机构包括纸板输送单元和除尘单元,所述纸板输送单元用于沿横向向第一传送带43上输送纸板,所述除尘单元位于纸板输送单元的进料端,用于对纸板进行除尘处理。

参照图3,所述纸板输送单元包括上环形压带12和下环形压带11,所述上环形压带12和下环形压带11均包绕在张紧辊16和驱动辊14上,所述驱动辊14用于驱动带动所述上环形压带12和下环形压带11转动。本实施例中所述的工作面为上环形压带12和下环形压带11的平压面,所述上环形压带12和下环形压带11配合形成平压通道,所述平压通道能允许所纸板通过。

在将纸板放置到下环形压带11上后,纸板进入所述平压通道内,通过上环形压带12和下环形压带11的配合作用,夹持并输送纸板。在纸板输送过程中,上环形压带12和下环形压带11对纸板进行平压处理,使得纸板的表面规整,以便纸板能与中部薄膜主体202更加紧密地贴合在一起,从而保证了纸板的质量。

所述下环形压带11具有延伸部111,所述延伸部111位于所述纸板输送单元进料端。所述除尘单元包括吸尘风机134和两除尘组件,两除尘组件分别位于延伸部111的上、下方,通过除尘单元能够有效去除纸板表面的灰尘、纸屑等杂质,使纸板表面光滑平整,在与中部薄膜主体202相贴合时,纸板与中部薄膜主体202结合紧密,保证了对纸板的覆膜效果。参照图3、4,所述除尘组件包括除尘毛刷137、除尘罩131和除尘辊15。

所述除尘毛刷137倾斜设置,所述除尘毛刷137与纸板输送单元的输送方向的夹角在35-45°。在所述纸板输送单元输送纸板的过程中,所述除尘毛刷137贴合在纸板上,并刷擦纸板表面,剥离出纸板上的灰尘、纸屑等杂质。

所述除尘罩131位于除尘毛刷137靠近所述平压通道一侧,所述除尘罩131沿纵向延伸,所述除尘罩131具有一进风口和多个出风口,两除尘组件的除尘罩131的进风口分别位于所述下环形压带11的上方和下方,多个所述除尘罩131的出风口沿纵向间隔分布,所述除尘罩131的出风口通过吸尘管132与与调风管133的进风口连通,所述调风管133的进风口处设有控制阀,所述调风管133通过管道与吸尘风机134连通。如此,在除尘毛刷137分离出纸板上的灰尘和纸屑的时,灰尘、纸屑等杂质通过除尘罩131的进风口进入除尘罩131,从除尘罩131出来后,依次进入吸尘管132和调风管133,最后由吸尘风机134吸出。通过控制阀能够控制吸尘管132和调风管133的通断,从而调整除尘罩131的除尘范围。操作人员可根据纸板尺寸的大小,调节控制阀开启或关闭的数量,以控制吸风管与吸尘风机134之间的通断,被关闭的吸尘管132不在进风,在保证除尘效果的前提下,能够降低吸尘风机134的输出功率,起到了节约能源,降低生产成本的目的。

在吸尘风机134将纸板表面的灰尘和纸屑吸走的过程中,可能会有部分灰尘因重力作用遗留在纸板表面,在本实施例中,可通过两个除尘辊15粘附有纸板上、下表面的灰尘。

所述除尘辊15上设有设置有粘吸清除微尘杂质的除尘胶层,所以除尘辊15的轴线沿纵向延伸,所述除尘辊15与下环形压带11之间配合形成除尘通道,所述除尘通道位于除尘罩131与所述平压通道之间。在输送纸板的过程中,除尘辊15不间断的旋转,在纸板通过除尘通道时,通过所述除尘胶层吸附走微尘杂质,提升了对纸板的除尘效果。

参照图4,在有的实施例中,所述涂胶单元还包括储胶盒164,所述储胶盒164底部具有出胶口161,所述出胶口161通过出胶管与所述胶槽连通,所述储胶盒164顶部还设有与之连通的料斗162,所述储胶盒内设有搅拌组件163。通过料斗162能够向储胶盒164内加入制备粘合剂所需的原料,通过搅拌组件163能够对出胶盒的原料进行搅拌,得到成分均匀的粘合剂,保证了粘合剂的使用效果。所述搅拌组件163的结构为现有技术,为节省篇幅,本实施例不再详细介绍其具体结构。

在通过料斗162向储胶盒164内加入制备粘合剂的原料的过程中,粉状物料可能对由料斗162向外扩散,影响生产作业环境。因此,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涂胶单元还包括除尘管136,所述除尘管136的一端连接有除尘罩135,所述除尘罩135正对所述料斗162设置,并位于所述料斗162上方,所述除尘管136的另一端与所述吸尘风机134连通,所述除尘管136上设有控制其通断的控制阀。在非加料状态下,该控制阀常闭,在需要进行加料时,可打开该控制阀,扩散出的粉尘进入除尘管136,并由吸尘风机134吸走,避免粉尘直接进入环境中,保证了生产作业环境的洁净度。

所述翻转机构8用于将一次贴膜后的纸板翻转180°,并在翻转后将纸板重新传输至贴膜机构4中,通过贴膜机构4对纸板进行二次贴膜。参照图8,所述翻转机构8包括多根第二传送带81和多个翻转组件,所述第二传送带81位于所述第一传送带43的出料侧,在纸板脱离第一传送带43后,能够直接运动到第二传送带81上,所述翻转组件能够将第二传送带81上的纸板翻转180°。所述翻转组件包括旋转轴82和多个翻转件83,所述旋转轴82位于所述第二传送带81上方,所述旋转轴82的轴线沿纵向延伸,多根翻转件83沿旋转轴82间隔分布,每一翻转件83位于相邻两根第二传送带81之间,所述翻转件83为由两块横板和一块竖板连接而成的框架式结构,两块横板相互平行,并分别连接在所述竖板的两端,所述竖板固定连接在所述旋转轴82上。如此,在纸板运动到第二传送带81上时,使翻转件82处于纸板的运动方向上,通过竖板对纸板进行限位,在纸板与竖板接触后,通过旋转轴82驱动翻转件83进行翻转,翻转件83在翻转过程中带动两块横板之间的纸板翻转,使纸板贴膜的一面由朝上的状态转变为朝下的状态。通过第二传送带81将纸板向前传送预定距离,直至翻转件83和纸板完全分离后,使旋转轴82反向旋转预定角度,防止纸板向后运动过程中,纸板与翻转件83之间发生干涉。通过第二传送带81将纸板向后进行传送,在纸板脱离第二传送带81后,纸板再次运动到第一传送带43上。通过贴膜机构4对纸板进行二次贴膜处理,得到两边均附着有防水薄膜的纸板。二次贴膜完毕后,纸板依次通过第一传送带43和第二传送带81,并最终在码垛机构上进行码垛。

进一步地,参照图14,所述贴膜机构4还包括限位单元47,所述限位单元47用于对第一传送带43上的纸板进行限位,使纸板能够在第一传送带43的预定位置停下,以便第一传送带43上的纸板与中部薄膜主体202位置相对,从而精准地贴合在一起。所述限位单元47包括限位板主体471、旋转轴472、两块限位部和限位气缸474,所述旋转轴472转动连接在所述升降架41上,并位于所述升降座42下方,所述旋转轴472的轴线沿纵向延伸,所述限位板主体471套装在所述旋转轴472上,所述限位板主体471沿横向延伸,所述限位板主体471的横向两侧分别连接有一所述限位部,所述限位部呈板状结构,与限位板主体471之间具有倾角,两块所述限位部相对所述旋转轴472呈镜像对称分布,为了方便进行位置关系的表述,本申请以靠近纸板输送单元的限位部定义为第一限位部473,以远离纸板输送单元的限位部定义为第二限位部475;所述限位气缸474用于驱动所述限位板主体471相对所述旋转轴472翻转,所述限位气缸474的缸体端枢轴连接在所述升降架41上,所述限位气缸474的活塞端枢轴连接在所述限位板主体471的底部。

在进行纸板的一次贴膜过程中,所述限位气缸474驱动所述限位板主体471进行翻转,使第二限位部475上翻,第一限位部473下翻,在纸板脱离纸板输送单元并受第一传送带43往前输送中,通过第二限位部475对纸板进行限位,以使纸板正对中部薄膜主体202。在进行纸板的二次贴膜过程中,所述限位气缸474驱动所述限位板主体471进行翻转,使第二限位部475下翻,第一限位部473上翻,在纸板脱离第二传送带81并受第一传送带43往后输送中,通过第一限位部473对纸板进行限位。

参照图1、2,所述码垛机构包括提升单元6、码垛单元7和下料单元5,所述提升单元6用于将贴膜后的纸板向上提升,所述码垛单元7用于对提升后的纸板进行码垛,所述下料单元5用于对码垛后的纸板进行下料。

所述提升单元6包括第三传送带,所述第三传送带具有提升段和水平传送段,所述提升段倾斜设置,所述提升段的较低端靠近第二传送带81的出料侧,用于将贴膜后的纸板倾斜向上输送,所述水平传送段用于将提升后的纸板水平传送至码垛单元7中进行码垛。

参照图10,所述码垛单元7包括码垛架(未标注)、码垛台73和第二升降驱动机构72,所述码垛架呈框架式结构,所述码垛台73能由第二升降驱动机构72驱动相对码垛架进行升降运动。所述第二升降驱动机构72的结构与第一升降驱动机构的结构相同,即采用链传动的方式驱动码垛台73向上或向下运动,为节省篇幅,本申请不在详细描述第二升降驱动机构72的具体结构。

在提升单元6传送纸板的过程中,第二升降驱动机构72驱动带动码垛台73进行升降运动,使得位于码垛台73最上层的纸板靠近水平传送段的工作面。在纸板脱离第三传送带后,纸板直接运动到码垛台73最上层的纸板上,从而实现了对纸板的码垛。

由于提升单元6具有一个倾斜设置的提升段,使得在提升纸板堆的过程中,纸板可能因重力作用发生错位,导致码垛在码垛台73上的纸板堆参差不齐,在后续转移过程中容易失稳而导致纸板堆发生倾倒,因此需要在码垛过程中对纸板进行整形。

本实施例中的码垛单元7还包括整形组件,所述整形组件包括两块第一整形板74和一第二整形板75,两块所述第一整形板74分别位于所述码垛台73纵向两侧,所述第一整形板74与第一整形驱动机构传动连接,并由第一整形驱动机构驱动在纵向上做相互靠近或远离的往复运动,所述第二整形板75与第二整形驱动机构传动连接,并由第二整形驱动机构驱动在横向上做往复运动。

纸板在码垛台73上进行码垛的过程中,第一整形驱动机构和第二整形驱动机构分别驱动第一整形板74和第二整形板75动作,两块所述第一整形板74在纵向上相互靠近或远离,以将纸板在纵向上拍齐,第二整形板75在横向上往复运动,以将纸板在横向上拍齐。如此,通过第一整形板74和第二整形板75的配合,使得纸板在码垛台73上码垛有序,排列整齐,便于后续下料与转运。

具体地,所述第一整形驱动机构可第二整形驱动机构可采用气缸驱动的方式,即第一整形驱动机构包括两整形气缸,第二整形驱动机构包括一整形气缸,三个整形气缸的固定端均连接在码垛架上,三个整形气缸的活塞端分别连接在两第一整形板74和一第二整形板75上。如此,通过整形气缸活塞端的伸缩运动实现了第一整形板74或第二整形板75在纵向或横向上的水平运动。

参照图10和图11,所述下料单元5用于将码垛好的纸板转移走。所述下料单元5包括下料板51、举升架、挡止板76、第三升降驱动机构52以及横向驱动机构77,所述举升板71包括两块举升板71,两块所述举升板71间隔分布,所述举升板71沿横向延伸,其与所述第二升降驱动机构72传动连接,所述码垛台73滑动连接于所述举升板71上,所述码垛台73与横向驱动机构77传动连接,并由所述横向驱动机构77驱动沿横向运动。所述挡止板76与第二整形板75相对设置,所述挡止板76固定在所述码垛架上,并位于所述码垛台73上方。所述下料板51位于所述码垛台73下方,所述下料板51与第三升降驱动机构52传动连接,并由第三升降驱动机构52驱动进行升降运动。

本实施例中的第三升降驱动机构52用于驱动下料板51进行升降运动,其具体结构可参考第一升降驱动机构和第二升降驱动机构72的结构,为节省篇幅,本申请不再进行赘述。

参照图11,所述横向驱动机构77用于驱动码垛台73相对举升板71进行横向运动。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横向驱动机构77包括两传动组件,两传动组件位于所述码垛台73两侧,所述传动组件包括承载板773和轨道771,所述轨道771沿横向布置在所述举升板71上,所述承载板773滑动连接于所述轨道771上,所述码垛台73固定安装在所述承载板773上。至少一传动组件与驱动组件传动连接,并由驱动组件驱动带动码垛台73进行横向运动。

所述驱动组件包括横向驱动电机774、齿轮和齿条772,所述齿条772沿横向布置在一举升板71上,所述横向驱动电机774安装在承载板773上,所述横向驱动电机774与齿轮驱动连接,所述齿轮与所述齿条772相啮合。如此,在横向驱动电机774启动后,横向驱动电机774驱动齿轮转动,由于齿轮与固定在举升板71上的齿条772啮合,使得齿轮在转动过程中将作用于传递给承载板773,从而使承载板773沿横向带动码垛台73进行运动。

在准备进行纸板下料时,将托板(用于转运纸板的工具)放置在下料板51上,通过第三升降驱动机构52驱动下料板51带动托板向上运动,当托板运动到预定位置且纸板码垛完毕后,通过横向驱动机构77驱动码垛台73向靠近第三传送带的方向进行横向运动,由于挡止板76在码垛台73的运动行程上对纸板堆进行限位,使得码垛台73穿过挡止板76后,原先码垛在码垛台73上的纸板受重力作用落在托板上。通过第三升降驱动机构52驱动带动下料板51复位,并通过转运设备,如拖车、agv小车等将纸板连同托板转移走。在下料板51向下运动的过程中,当托板最上层的纸板位于码垛台73下方时,通过横向驱动机构77驱动码垛台73复位,并通过第二升降驱动机构72驱动带动码垛台73向上运动到预定位置,以便进行新一轮的纸板的码垛。

本实施例中托板能够及时将码垛台73上的纸板转移出去,提升了该装置的下料效率以及自动化程度。

进一步地,所述码垛台73上设有多个万向球78,多个万向球78间隔设置,并突出于码垛台73的上表面。通过万向球78的承载,能够将纸板与码垛台73的滑动摩擦改成滚动摩擦,在减少纸板磨损的同时,也使码垛台73的运动更加的顺畅。

本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双面防水纸板加工工艺,利用了上述的双面防水纸板加工装置,该加工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s1:纸板输送机构将待贴膜的纸板转移到第一传送带43上。具体地,通过除尘单元对纸板上表面进行除尘处理后,纸板进入平压通道;通过上环形压带12和下环形压带11的配合,对纸板进行平压处理;纸板穿出平压通道后,运动到升降座42上的第一传送带43上;

s2:防水薄膜输送机构将中部薄膜主体202转移到第一传送带43正上方。具体地,通过牵引单元将卷绕在放卷上防水薄膜201牵引出,通过切割单元3对牵引出的防水薄膜201进行切割,使得防水薄膜201上形成不完全切断只有部分连线的矩形切割线,得到中部薄膜主体202,通过牵引单元牵引防水薄膜201,直至其上的中部薄膜主体202运动到第一传送带43正上方,在中部薄膜主体202传输过程过程中,通过涂胶单元将粘合剂涂覆在纸板的下表面;

s3:贴膜机构4将纸板贴合在中部薄膜主体202上。具体地,通过第一升降机构驱动升降座42带动第一传送带43向上运动,第一传送带43上的纸板与中部薄膜主体202相接触时,纸板贴合在防水薄膜201的切割线内侧,即中部薄膜主体202的下表面;纸板继续向上运动,顶起中部薄膜主体202,使中部薄膜主体202沿切割线分离,得到一面附着有防水薄膜201的纸板;通过第一升降驱动机构驱动带动纸板向下运动,使纸板在脱离第一传送带43后得以运动到翻转机构上;

s4:通过翻转机构8将纸板翻转180°。具体地,纸板脱离第一传送带43后运动到第二传送带81上,通过翻转组件将纸板附着有防水薄膜的一面由正面朝上转变成正面朝下的状态,再通过第二传送带81将纸板传输至第一传送带43上,重复s2和s3,得到两面均附着有防水薄膜201的纸板,再通过第一传送带43和第二传送带81将纸板传输至码垛机构7上;

s5:通过码垛机构7对纸板进行码垛。具体地,纸板依次通过第一传送带43和第二传送带81后,运动到第三传送带上,通过第三传送带将纸板堆提升至预定高度,纸板在脱离第三传送带后,通过码垛单元使纸板在码垛台73上进行码垛;纸板码垛预定量后,通过下料单元5将码垛台73上的纸板堆转移到下料板51上。

进一步地,在s4中,在得到两面均附着有防水薄膜201的纸板后,再通过翻转机构8使先后运动到第二传送带81上的两块纸板以正一张反一张的形式运动到码垛机构7上进行码垛。

本实施例中所述的正、反指代纸板位置相对的两面。通过翻转机构8对纸板进行了翻转,并能够使纸板以正一张反一张的形式进行了码垛,避免纸板因长时间堆放而发生曲翘变形,保证了堆放的纸板的品质。

本实施例中的双面防水纸板加工装置,通过防水薄膜输送机构有序输送防水薄膜,并在输送过程中对纸板进行切割,得到只有部分连线的矩形切割线,使得防水薄膜上形成有中部薄膜主体,通过纸板输送机构有序输送纸板,通过贴合机构将纸板与中部防水薄膜贴合在一起,以及将中部防水薄膜由防水薄膜上分离出去。通过码垛机构对纸板进行堆码,并及时将纸板传送出去。上述处理实现了对防水纸板的一体化加工过程,工艺简单,生产效率高。

通过贴膜机构能够举升纸板,在纸板与中部薄膜主体相接触时,粘合剂将两者连接在一起。在纸板继续向上运动时,纸板对防水薄膜施压,使得纸板和中部薄膜主体的连接更加紧密,并最终使中部薄膜主体得以脱离防水薄膜,且防水薄膜废料和纸板完全分离。此方式设计巧妙,使得贴膜机构兼具贴膜以及分离中部薄膜主体与防水薄膜的功能,实现了对贴膜机构的有效利用,并且无需进行防水薄膜废料和纸板的分离加工,提升了生产效率。

通过贴膜机构还能够将贴膜后的纸板压合在第一传送带和定位板之间,通过定位板和第一传送带的配合,实现了对纸板的平压处理,使覆膜后的纸板表面平整,在进行纸板的码垛时,能够降低纸板之间的间隙,使码垛的纸板堆更加地密实。

通过码垛单元能够对脱离贴膜机构的纸板堆进行码垛,纸板码垛到预定量后,通过横向驱动机构能够驱动承载纸板的码垛台沿横向运动,通过挡纸板在码垛台的横向运动方向上对纸板进行限位,使得纸板得以在脱离码垛台后自然落至下料板上,从而实现了对纸板的不停机下料,提高下料效率的同时,有助于降低能耗,起到节能的技术效果。

在纸板进入贴膜机构前,纸板输送机构对纸板进行了包括除尘和压平的预处理加工,使得纸板表面规整,涂刷在纸板上的粘合剂分布均匀,保证了纸板和中部薄膜主体的结合强度。

虽然已参阅具体实施方式描述了本发明,但应当理解,所用的术语是说明和示例性、而非限制性的术语。由于本发明能够以多种形式具体实施而不脱离发明的精神或实质,所以应当理解,上述实施方式不限于任何前述的细节,而应在随附权利要求所限定的精神和范围内广泛地解释,因此落入权利要求或其等效范围内的全部变化和改型都应为随附权利要求所涵盖。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