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米粉原料送粉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203682发布日期:2020-12-08 13:30阅读:214来源:国知局
一种米粉原料送粉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送粉装置领域,尤其涉及的是一种米粉原料送粉装置。



背景技术:

米粉,以大米为原料,经浸泡、蒸煮和压条等工序制成的条状、丝状米制品。米粉质地柔韧,富有弹性,水煮不糊汤,干炒不易断,配以各种菜码或汤料进行汤煮或干炒,爽滑入味,深受广大消费者(尤其南方消费者)的喜爱。在大米制成米粉的加工生产过程中,需要将大米通过研磨设备制成粉末状,然后通过送粉设备将粉末状的米粉运送至下一步工序。

现有技术中,一般是将粉末状的原料米粉通过输送带设备进行运输,在运输过程中,原料容易堆积粘接呈块状结构,不利于后续工序的加工,需要人工手动将块状原料手打呈粉状,十分不便。另外,现有的原料输送设备中,米粉的送粉量一般为固定的,用户无法根据实际需要调整米粉原料的送粉量,不利于把控米粉在后续工序的加工用量。

因此,现有技术存在缺陷,需要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防止米粉结块、根据实际需要调节送粉量、可对米粉进行研磨的米粉原料送粉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米粉原料送粉装置,包括壳体、叶片搅拌机构、双螺旋送粉机构及落料推杆机构,所述壳体呈中空结构,所述壳体右上方设有进料口,所述壳体左下方设有出料口,所述叶片搅拌机构设于进料口下方,所述双螺旋送粉机构设于壳体内,所述落料推杆机构设于出料口上方;

其中,所述双螺旋送粉机构包括第一电机、第二电机、第一螺旋杆、第二螺旋杆、第一从动齿轮、第二从动齿轮、第一主动齿轮及第二主动齿轮,所述第一螺旋杆及第二螺旋杆相互平行设于壳体内,第一从动齿轮设于第一螺旋杆右侧,所述第二从动齿轮设于第二螺旋杆右侧,所述第一电机及第二电机分别设于壳体底部,所述第一主动齿轮与第一电机的输出轴连接,所述第二主动齿轮与第二电机的输出轴连接,所述第一从动齿轮包括外齿轮及内齿轮,所述第一主动齿轮通过齿轮带与外齿轮传动连接,所述第二主动齿轮通过齿轮带与第二从动齿轮传动连接;

所述叶片搅拌机构包括传动轴、若干搅拌叶片及第三从动齿轮,所述传动轴设于壳体的进料口下方,所述搅拌叶片分别套设在传动轴上,所述第三从动齿轮设于传动轴右侧,所述第三从动齿轮通过齿轮带与内齿轮传动连接。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所述的米粉原料送粉装置中,所述第一螺旋杆外侧设有第一螺旋叶片,所述第二螺旋杆外侧设有第二螺旋叶片,所述第二螺旋叶片的直径大于第一螺旋叶片的直径。

采用上述各个技术方案,所述的米粉原料送粉装置中,所述落料推杆机构包括落料挡板、旋转轴、驱动杆及液压推杆、所述旋转轴设于壳体的落料口上方,所述落料挡板的侧端与旋转轴连接,所述驱动杆与旋转轴的一端连接,所述液压推杆的固定端设于壳体上,所述液压推杆的推杆端通过销轴与驱动杆铰接。

采用上述各个技术方案,所述的米粉原料送粉装置中,靠近所述落料口的壳体上设有导流口。

采用上述各个技术方案,所述的米粉原料送粉装置中,所述壳体右侧设有防护罩。

采用上述各个技术方案,所述的米粉原料送粉装置中,所述搅拌叶片的数量为三个。

采用上述各个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将粉状的米粉原料投放在进料口内,通过叶片搅拌机构将原料进行搅拌,可将块状的米粉原料搅拌成粉;双螺旋送粉机构可将被搅拌的原料进行螺旋送料,在送料的同时螺旋搅拌原料,防止粉末原料结块;落料推杆机构可控制落料挡板与落料口之间的角度,进而控制原料米粉的送粉量,方便用户根据实际需要调整送粉量;整体结构简单、操作方便,解决了需要人工手动将结块原料搅拌成粉的麻烦,省时省力,实用性强。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中a区域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落料推杆机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如图1所示,一种米粉原料送粉装置,包括壳体1、叶片搅拌机构2、双螺旋送粉机构及落料推杆机构4,所述壳体1呈中空结构,所述壳体1右上方设有进料口11,所述壳体1左下方设有出料口12,所述叶片搅拌机构2设于进料口11下方,所述双螺旋送粉机构设于壳体1内,所述落料推杆机构4设于出料口12上方。本实施例中,用户可将粉状的米粉原料投放在进料口11内,通过叶片搅拌机构4将原料进行搅拌,可将块状的米粉原料搅拌成粉;双螺旋送粉机构可将被搅拌的原料进行螺旋送料,在送料的同时螺旋搅拌原料,防止粉末原料结块;落料推杆机构4可控制原料米粉的送粉量,方便用户根据实际需要调整送粉量。

如图1至图3所示,所述双螺旋送粉机构包括第一电机31、第二电机32、第一螺旋杆33、第二螺旋杆34、第一从动齿轮35、第二从动齿轮36、第一主动齿轮37及第二主动齿轮38,所述第一螺旋杆33及第二螺旋杆34相互平行设于壳体1内,第一从动齿轮35设于第一螺旋杆33右侧,所述第二从动齿36轮设于第二螺旋杆34右侧,所述第一电机31及第二电机32分别设于壳体1底部,所述第一主动齿轮37与第一电机31的输出轴连接,所述第二主动齿轮38与第二电机32的输出轴连接,所述第一从动齿轮35包括外齿轮351及内齿轮352,所述第一主动齿轮37通过齿轮带(未图示)与外齿轮351传动连接,所述第二主动齿轮38通过齿轮带与第二从动齿轮36传动连接。本实施例中,第一电机31可控制第一螺旋杆33进行旋转,第二电机32可控制第二螺旋杆34进行旋转,第一螺旋杆33及第二螺旋杆34具有旋转送料的作用,采用双螺旋杆送粉的设置,可大大提高本实用新型的送粉效率,还可有效防止粉状的原料米粉结成块状。

如图2所示,所述叶片搅拌机构2包括传动轴21、若干搅拌叶片22及第三从动齿轮23,所述传动轴21设于壳体1的进料口11下方,所述搅拌叶片22分别套设在传动轴21上,所述第三从动齿轮23设于传动轴21右侧,所述第三从动齿轮23通过齿轮带与内齿轮352传动连接。本实施例中,第三从动齿轮23通过齿轮带与内齿轮352传动连接,即第一电机31还可通过旋转的传动轴21带动搅拌叶片22搅拌原料,可将块状的米粉原料搅拌成粉状。第一从动齿轮35采用外齿轮351及内齿轮352结合的双齿轮结构,可使双螺旋送粉机构及叶片搅拌机构2同时启动工作,还能简化设备结构,方便制造。作为优选的,所述搅拌叶片22的数量为三个。

如图2所示,作为优选的,所述第一螺旋杆33外侧设有第一螺旋叶片330,所述第二螺旋杆34外侧设有第二螺旋叶片340,所述第二螺旋叶片340的直径大于第一螺旋叶片330的直径。本实施例中,需要说明的是,两个螺旋杆分别设置直径不同的螺旋叶片,而且第一螺旋杆33的转速与第二螺旋杆34的转速不同,如此设置,可有效防止在送料过程中发生架桥现象,增加粉状原料的流动性。

如图4所示,落料推杆机构4可控制原料米粉的送粉量,方便用户根据实际需要调整送粉量。作为优选的,所述落料推杆机构4包括落料挡板41、旋转轴42、驱动杆43及液压推杆44、所述旋转轴42设于壳体1的落料口12上方,所述落料挡板41的侧端与旋转轴42连接,所述驱动杆43与旋转轴42的一端连接,所述液压推杆44的固定端设于壳体1上,所述液压推杆44的推杆端通过销轴45与驱动杆43铰接。本实施例中,液压推杆44动作时,可通过驱动杆43带动旋转轴42转动,由于落料挡板41侧端与旋转轴42连接,进而带动落料挡板41翻转。当落料挡板41与落料口12相互平行时,落料口12被封堵,粉状原料堆积在落料挡板41上无法落料;当落料挡板41与落料口12相互垂直时,落料口12的落料量最大;通过控制落料挡板41与落料口12之间的角度,达到控制本实用新型送粉量的效果,操作方式简单方便。

如图1所示,作为优选的,靠近所述落料口12的壳体1上设有导流口13。本实施例中,导流口13可与外接管道连接,当大量粉状原料落下,会产生大量的扬尘,通过导流口13,可将扬尘引出壳体1内,避免送粉过程中造成扬尘外泄。

如图1所示,作为优选的,所述壳体1右侧设有防护罩14。本实施例中,防护罩14可将第一电机31及第二电机32笼罩在内,防止设备人员误碰转动设备造成机械伤害,提高本实用新型的使用安全性。

采用上述各个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将粉状的米粉原料投放在进料口内,通过叶片搅拌机构将原料进行搅拌,可将块状的米粉原料搅拌成粉;双螺旋送粉机构可将被搅拌的原料进行螺旋送料,在送料的同时螺旋搅拌原料,防止粉末原料结块;落料推杆机构可控制落料挡板与落料口之间的角度,进而控制原料米粉的送粉量,方便用户根据实际需要调整送粉量;整体结构简单、操作方便,解决了需要人工手动将结块原料搅拌成粉的麻烦,省时省力,实用性强。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