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方便泵筒运输的固定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363584发布日期:2020-12-22 10:38阅读:80来源:国知局
一种方便泵筒运输的固定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泵筒运输固定装置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方便泵筒运输的固定装置。



背景技术:

泵筒是石油开采行业中重要的配件,配合抽油泵使用服务于石油开采行业。

泵筒在生产完毕后,往往需要运输到分销点,或运输到采矿点进行组装使用。但是现有的泵筒的运输,通常是直接堆叠在货车的货箱内,然后通过轧带直接固定在所有的泵筒外。

相邻的泵筒之间在运输过程中可能发生刚性碰撞或摩擦,泵筒的外壁造成损伤。堆叠的泵筒需要管径大小一致,才能保证泵筒堆叠的稳定性,泵筒与泵筒之间不是相互独立的,牵一发而动全身,必须从上至下顺次拆卸。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方便泵筒运输的固定装置,对泵筒在运输过程中起到保护作用,避免相邻泵筒之间发生刚性碰撞,并且能够同时对管径不同的泵筒进行运输。

本实用新型具体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的方便泵筒运输的固定装置,包括上固定板和下固定板,上固定板的下端开设有多个第一卡槽,下固定板的上端开设有与第一卡槽对齐的第二卡槽,第一卡槽与第二卡槽扣合形成用于放置泵筒本体的放置槽,第一卡槽内和第二卡槽内上下对称设置有固定单元,固定单元包括两个左右对称设置的定位板,两个定位板相向倾斜设置,定位板连接有弹性支撑组件。

本实用新型作为进一步优选的:弹性支撑组件包括定位柱、定位弹簧、弹簧槽和导向槽;弹簧槽开设在第一卡槽的内侧壁,导向槽与弹簧槽同轴线并相互连通,定位柱的一端位于导向槽内,定位柱的另一端贯穿弹簧槽并与定位板相互连接,定位弹簧套设在定位柱外,定位弹簧位于定位板与弹簧槽底壁之间。

本实用新型作为进一步优选的:弹簧槽的宽度大于导向槽的宽度,定位柱与导向槽为间隙配合。

本实用新型作为进一步优选的:上固定板与下固定板的两端侧壁均设置有锁紧组件,锁紧组件包括第一固定块、第二固定块、伸缩带和挂钩,第一固定块设置在上固定板侧壁,伸缩带与第一固定块的下端相互连接,伸缩带的下端与挂钩相互连接,第二固定块与下固定板侧壁相互连接,第二固定块的上端设置有与挂钩相互配合的挂环。

本实用新型作为进一步优选的:上固定板和下固定板之间还设置有多个中间单元,中间单元包括两个中间板,上下两端最外侧的中间板分别设置有与第一卡槽对齐的第三卡槽、与第二卡槽对齐的第四卡槽,第三卡槽和第四卡槽内也均设置有固定单元,任一中间单元的两个中间板之间扣合形成有与放置槽结构一致的定位槽,定位槽内也设置有两个固定单元,定位槽的数量比第一卡槽的数量少一个,定位槽内也对称设置有固定单元,定位槽与上侧或下侧的相邻两个放置槽呈品字形分布。

本实用新型作为进一步优选的:中间板的两端侧壁设置有第三固定块,第三固定块的上端设置有锁定环,第三固定块的下端设置有弹性绳,弹性绳的下端设置有锁定钩。

本实用新型作为进一步优选的:定位板的外壁设置有弹性橡胶垫。

本实用新型作为进一步优选的:下固定板的下端设置有防滑橡胶垫,防滑橡胶垫的下端开设有防滑纹。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体现在:

1、在运输过程中,设置多个本实用新型的固定装置,本实用新型的上固定板的下端开设多个第一卡槽,在下固定板的上端开设与第一卡槽对齐的第二卡槽,第一卡槽和第二卡槽扣合形成放置槽,泵筒放置槽在放置槽内,在放置槽内设置有四个定位板,定位板的下端设置有弹性支撑组件,通过弹性组件能够对定位板的相对位置进行适应性改变。一个放置槽内放置一个泵筒,使泵筒之间相互独立,泵筒之间不会发生相对接触,保证泵筒在运输过程中,不会发生刚性碰撞而造成损坏;并且能够对任意位置的泵筒进行取下,在单独取下某些泵筒的情况下,余下的泵筒之间不会发生影响,仍然能够对余下的泵筒进行运输。放置槽内通过固定单元和弹性支撑组件对泵筒进行相对固定,能够对不同孔径大小的泵筒进行固定。通过设置四个定位板,保证泵筒固定的稳定性。

2、弹性支撑组件的工作原理是在对泵筒进行固定时,对固定板施加推力,使定位柱在导向槽内移动,定位板迫使定位弹簧进一步压缩,保证对不同孔径的泵筒进行相对固定。同时,定位弹簧能对泵筒在运输过程中产生的震动能量进行吸收,保证泵筒在运输过程中的安全性。弹簧槽的宽度大于导向槽的宽度,对定位弹簧起到限位作用,保证定位弹簧能够被压缩。

3、通过锁紧组件,对上固定板和下固定板进行相对固定,通过挂钩和挂环的形式,上锁与解锁简单快捷,成本低廉。

4、在上固定板和下固定板之间设置若干个中间单元,通过增设中间单元,能够对多个若干个泵筒进行固定,保证单次运输量。中间单元包括两个中间板,两个中间板的结构完全一致,只是在安装的过程中对称安装。需要说明的第三卡槽、第四卡槽与第一卡槽、第二卡槽的结构一致,放置槽与定位槽的结构一致,仅仅只是了为了方便描述而进行分别描述。两个中间板作为一个整体的上下两侧均设置有n个用于放置泵筒的放置槽,两个中间板之间设置有n-1个用于放置槽泵筒的定位槽。定位槽与下方的相邻两个放置槽呈品字形,定位槽与上方的相邻两个放置槽呈倒立的品字形。通过设置品字形,泵筒对中间板施加力时,保证上下两端的泵筒对中间板的力作用点在一条直线上,保证中间板的稳定性,进而保证本实用新型的固定装置的稳定性。

5、通过在中间板设置第三固定块,使相邻中间板的第三固定块相互连接,保证中间板的一体性,最上端的中间板的第三固定块与第一固定块相互连接,最下端的中间板与第二固定块相互连接,保证整体的一体性,同时能够进行任意中间单元的拼接,保证拼接后的稳定性。

6、通过设置弹性橡胶垫,保证泵筒与定位板的接触为柔性接触。通过设置防滑橡胶垫,增加下固定板与货箱的静摩擦力,避免下固定板随意晃动。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在所有附图中,类似的元件或部分一般由类似的附图标记标识。附图中,各元件或部分并不一定按照实际的比例绘制。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3为放置槽的示意图;

图4为上固定板和下固定板之间设置有中间单元后的示意图;

图5为图4所示的第三固定块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1-上固定板,2-下固定板,3-放置槽,301-第一卡槽,302-第二卡槽,4-固定单元,401-定位板,5-弹性支撑组件,501-导向槽,502-定位柱,503-弹簧槽,504-定位弹簧,6-锁紧组件,601-第一固定块,602-伸缩带,603-挂钩,604-挂环,605-第二固定块,7-中间单元,701-中间板,8-第三卡槽,9-第四卡槽,10-定位槽,11-第三固定块,1101-锁定环,1102-弹性绳,1103-锁定钩,12-防滑橡胶垫,13-弹性橡胶垫。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实施例进行详细的描述。以下实施例仅用于更加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因此只作为示例,而不能以此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需要注意的是,除非另有说明,本申请使用的技术术语或者科学术语应当为本实用新型所属领域技术人员所理解的通常意义。

实施例1

本实用新型的方便泵筒运输的固定装置,包括上固定板1和下固定板2,上固定板1的下端开设有多个第一卡槽301,下固定板2的上端开设有与第一卡槽301对齐的第二卡槽302,第一卡槽301与第二卡槽302扣合形成用于放置泵筒本体的放置槽3,第一卡槽301内和第二卡槽302内上下对称设置有固定单元4,固定单元4包括两个左右对称设置的定位板401,两个定位板401相向倾斜设置,定位板401连接有弹性支撑组件5。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在运输过程中,设置多个本实用新型的固定装置,本实用新型的上固定板1的下端开设多个第一卡槽301,在下固定板2的上端开设与第一卡槽301对齐的第二卡槽302,第一卡槽301和第二卡槽302扣合形成放置槽3,泵筒放置槽3在放置槽3内,在放置槽3内设置有四个定位板401,定位板401的下端设置有弹性支撑组件5,通过弹性组件能够对定位板401的相对位置进行适应性改变。一个放置槽3内放置一个泵筒,使泵筒之间相互独立,泵筒之间不会发生相对接触,保证泵筒在运输过程中,不会发生刚性碰撞而造成损坏;并且能够对任意位置的泵筒进行取下,在单独取下某些泵筒的情况下,余下的泵筒之间不会发生影响,仍然能够对余下的泵筒进行运输。放置槽3内通过固定单元4和弹性支撑组件5对泵筒进行相对固定,能够对不同孔径大小的泵筒进行固定。通过设置四个定位板401,保证泵筒固定的稳定性。

实施例2

本实施例是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作的进一步优化如下:弹性支撑组件5包括定位柱502、定位弹簧504、弹簧槽503和导向槽501;弹簧槽503开设在第一卡槽301的内侧壁,导向槽501与弹簧槽503同轴线并相互连通,定位柱502的一端位于导向槽501内,定位柱502的另一端贯穿弹簧槽503并与定位板401相互连接,定位弹簧504套设在定位柱502外,定位弹簧504位于定位板401与弹簧槽503底壁之间。弹簧槽503的宽度大于导向槽501的宽度,定位柱502与导向槽501为间隙配合。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弹性支撑组件5的工作原理是在对泵筒进行固定时,对固定板施加推力,使定位柱502在导向槽501内移动,定位板401迫使定位弹簧504进一步压缩,保证对不同孔径的泵筒进行相对固定。同时,定位弹簧504能对泵筒在运输过程中产生的震动能量进行吸收,保证泵筒在运输过程中的安全性。弹簧槽503的宽度大于导向槽501的宽度,对定位弹簧504起到限位作用,保证定位弹簧504能够被压缩。

实施例3

本实施例是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作的进一步优化如下:上固定板1与下固定板2的两端侧壁均设置有锁紧组件6,锁紧组件6包括第一固定块601、第二固定块605、伸缩带602和挂钩603,第一固定块601设置在上固定板1侧壁,伸缩带602与第一固定块601的下端相互连接,伸缩带602的下端与挂钩603相互连接,第二固定块605与下固定板2侧壁相互连接,第二固定块605的上端设置有与挂钩603相互配合的挂环604。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通过锁紧组件6,对上固定板1和下固定板2进行相对固定,通过挂钩603和挂环604的形式,上锁与解锁简单快捷,成本低廉。

实施例4

本实施例是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作的进一步优化如下:上固定板1和下固定板2之间还设置有多个中间单元7,中间单元7包括两个中间板701,上下两端最外侧的中间板701分别设置有与第一卡槽301对齐的第三卡槽8、与第二卡槽302对齐的第四卡槽9,第三卡槽8和第四卡槽9内也均设置有固定单元4,任一中间单元7的两个中间板701之间扣合形成有与放置槽3结构一致的定位槽10,定位槽10内也设置有两个固定单元4,定位槽10的数量比第一卡槽301的数量少一个,定位槽10内也对称设置有固定单元4,定位槽10与上侧或下侧的相邻两个放置槽3呈品字形分布。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在上固定板1和下固定板2之间设置若干个中间单元7,通过增设中间单元7,能够对多个若干个泵筒进行固定,保证单次运输量。中间单元7包括两个中间板701,两个中间板701的结构完全一致,只是在安装的过程中对称安装。需要说明的第三卡槽8、第四卡槽9与第一卡槽301、第二卡槽302的结构一致,放置槽3与定位槽10的结构一致,仅仅只是了为了方便描述而进行分别描述。两个中间板701作为一个整体的上下两侧均设置有n个用于放置泵筒的放置槽3,两个中间板701之间设置有n-1个用于放置槽3泵筒的定位槽10。定位槽10与下方的相邻两个放置槽3呈品字形,定位槽10与上方的相邻两个放置槽3呈倒立的品字形。通过设置品字形,泵筒对中间板701施加力时,保证上下两端的泵筒对中间板701的力作用点在一条直线上,保证中间板701的稳定性,进而保证本实用新型的固定装置的稳定性。

实施例5

本实施例是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作的进一步优化如下:中间板701的两端侧壁设置有第三固定块11,第三固定块11的上端设置有锁定环1101,第三固定块11的下端设置有弹性绳1102,弹性绳1102的下端设置有锁定钩1103。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通过在中间板701设置第三固定块11,使相邻中间板701的第三固定块11相互连接,保证中间板701的一体性,最上端的中间板701的第三固定块11与第一固定块601相互连接,最下端的中间板701与第二固定块605相互连接,保证整体的一体性,同时能够进行任意中间单元7的拼接,保证拼接后的稳定性。

实施例6

本实施例是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作的进一步优化如下:定位板401的外壁设置有弹性橡胶垫13。下固定板2的下端设置有防滑橡胶垫12,防滑橡胶垫12的下端开设有防滑纹。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通过设置弹性橡胶垫13,保证泵筒与定位板401的接触为柔性接触。通过设置防滑橡胶垫12,增加下固定板2与货箱的静摩擦力,避免下固定板2随意晃动。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和说明书的范围当中。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