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陶瓷茶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676575发布日期:2021-04-13 21:34阅读:170来源:国知局
一种陶瓷茶具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属于陶瓷技术领域,具体是指一种陶瓷茶具。


背景技术:

2.饮茶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从生理科学的角度看,饮茶具有提神醒脑、加快血液循环、解毒降脂、预防龋齿等功效。陶瓷茶具是日常生活中主要的饮茶用具,也最为符合大众的泡茶喝茶习惯。现代的陶瓷茶具比起古代已经大为简化,但是相对于饮用果汁、汽水或纯净水等其它类型的饮品,饮茶所需器具的种类和数量仍然比较多,将这些器具排列开来,所占用的空间也是比较大的。由于现代人的住房面积缩小,因此生活用品都趋于集约化和小型化,这使得占用空间较小且易于收纳的物品更容易受到现代人的欢迎,显然传统的陶瓷茶具已经不符合这一发展趋势。另外,现代人外出更加频繁,传统的陶瓷茶具数量多、体积大而且相互磕碰易碎裂,完全不利于在旅行中携带,这也制约了其应用前景,市场上也出现过便携式的茶具,但还不够成熟,并且一些便携式的茶具,在外出游玩时携带,茶水很难保温,饮茶文化中茶水的温度又尤为重要,饮茶过后,茶具也不便清洗。因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方便携带,可以保温加热,让茶水保持恒温状态,并且自身配有清洗装置的陶瓷茶具。


技术实现要素:

3.为了解决上述难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利用保温加热板对茶水进行加热且保持恒温状态,结构简单,设计合理,整个茶具放置箱设计小巧,结构简单,方便携带,在家使用时茶具放置箱也可以当做一个饮茶的茶几,利用清洗装置对茶具进行清洁,方便且安全卫生的陶瓷茶具。
4.为了实现上述功能,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陶瓷茶具,包括茶具放置箱、把手、箱盖、隔板、清洗装置、茶壶放置箱、茶杯放置箱和杂物放置箱,所述把手可旋转连接于茶具放置箱侧壁上,方便外出时携带,所述箱盖可旋转连接于茶具放置箱的上壁端部,防止茶具放置箱内部的茶具掉落,所述隔板固定设于茶具放置箱内壁上,隔开内部空间,防止相互干扰,所述清洗装置设于茶具放置箱内,所述清洗装置设于隔板上,用来清洗茶具,所述茶壶放置箱设于茶具放置箱内,所述茶壶放置箱设于隔板下方且设于茶具放置箱底壁上,所述茶杯放置箱设于茶具放置箱内,所述茶杯放置箱设于隔板下方且设于茶具放置箱底壁上,所述杂物放置箱设于茶杯放置箱上,可以用来放茶叶;所述清洗装置包括伸缩杆、连接轴、电机保护壳、驱动电机、毛刷辊、进水口、毛刷、孔洞、进水螺纹管道、固定杯体组件和出水管道,所述伸缩杆均匀设于茶具放置箱上壁下,带动清洗装置上下移动,方便清洗,所述连接轴设于伸缩杆远离茶具放置箱上壁的一端,所述电机保护壳均匀设于连接轴下,所述驱动电机设于电机保护壳内,电机保护壳对驱动电机起到保护的作用,所述毛刷辊套接于驱动电机输出端,驱动电机带动毛刷辊转动,所述进水口设于毛刷辊的上端,所述毛刷均匀设于毛刷辊上,用于清洗茶具,所述孔洞均匀设于毛刷辊上,所述孔洞与毛刷交叉设
置,孔洞喷水,方便配合毛刷进行清洗,所述进水螺纹管道贯穿于茶具放置箱侧壁,所述进水螺纹管道连接于进水口,通过进水螺纹管道注水,水通过进水螺纹管道进入到进水口,在通过孔洞喷洒出来,所述固定杯体组件均匀设于隔板上,所述固定杯体组件设于毛刷辊正下方,用于固定茶具且方便毛刷辊上的毛刷进入茶具内部进行清理,所述出水管道贯穿于茶具放置箱侧壁,所述出水管道与隔板设于同一水平面上,进行清洗时,通过出水管道排水,使茶具放置箱内部积水。
5.进一步地,所述固定杯体组件、毛刷辊、驱动电机以及电机保护壳一一对应设置。
6.进一步地,所述固定杯体组件包括固定座、扭簧、连接杆和半圆弧形固定环,所述固定座设于隔板上,所述扭簧连接于固定座,所述连接杆连接于扭簧且远离固定座的一端,所述半圆弧形固定环设于连接杆远离扭簧的一端,方便固定需要清洗的茶具,所述固定座、扭簧、连接杆和半圆弧形固定环以毛刷辊中心轴为对称轴设有两组。
7.进一步地,所述茶具放置箱上壁内设有保温加热板,饮茶时可对茶水进行加热保温。
8.进一步地,所述箱盖上设有箱盖把手,方便箱盖的开启与关闭。
9.进一步地,所述茶壶放置箱内设有茶壶,所述茶杯放置箱内设有茶杯。
10.进一步地,所述茶壶和茶杯由陶瓷制成,陶瓷在制作过程中可以通过特殊工艺添加图案,增加茶具主体的收藏价值以及观赏性,提高销量。
11.本实用新型采取上述结构取得有益效果如下: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陶瓷茶具通过清洗装置清洗茶具,利用进水螺纹管道注水,水通过进水螺纹管道进入到进水口,在通过孔洞喷洒出来,再配合毛刷进行清洗茶具,方便快捷,操作简单,省时省力,在清洗茶具时,固定杯体组件的设置,可以固定住需要清洗的茶具,使茶具不左右晃动,安全卫生,整体结构设计巧妙,便于外出携带,保温加热板的设置,能够对茶水起到加热保温的效果,可尽情享用茶水时光,不用担心茶水变凉影响口感。
附图说明
12.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陶瓷茶具的内部整体结构图;
13.图2为图1中a处局部放大图;
14.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种陶瓷茶具的左视图。
15.其中,1、茶具放置箱,2、把手,3、箱盖,4、隔板,5、清洗装置,6、茶壶放置箱,7、茶杯放置箱,8、杂物放置箱,9、伸缩杆,10、连接轴,11、电机保护壳,12、驱动电机,13、毛刷辊,14、进水口,15、毛刷,16、孔洞,17、进水螺纹管道,18、固定杯体组件,19、出水管道,20、固定座,21、扭簧,22、连接杆,23、半圆弧形固定环,24、保温加热板,25、箱盖把手,26、茶壶,27、茶杯。
具体实施方式
16.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17.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说明。
18.如图1

3所述,本实用新型一种陶瓷茶具,包括茶具放置箱1、把手2、箱盖3、隔板4、清洗装置5、茶壶放置箱6、茶杯放置箱7和杂物放置箱8,所述把手2可旋转连接于茶具放置箱1侧壁上,所述箱盖3可旋转连接于茶具放置箱1的上壁端部,所述隔板4固定设于茶具放置箱1内壁上,所述清洗装置5设于茶具放置箱1内,所述清洗装置5设于隔板4上,所述茶壶放置箱6设于隔板4下方且设于茶具放置箱1底壁上,所述茶杯放置箱7设于隔板4下方且设于茶具放置箱1底壁上,所述杂物放置箱8设于茶杯放置箱7上;所述清洗装置5包括伸缩杆9、连接轴10、电机保护壳11、驱动电机12、毛刷辊13、进水口14、毛刷15、孔洞16、进水螺纹管道17、固定杯体组件18和出水管道19,所述伸缩杆9均匀设于茶具放置箱1上壁下,所述连接轴10设于伸缩杆9远离茶具放置箱1上壁的一端,所述电机保护壳11均匀设于连接轴10下,所述驱动电机12设于电机保护壳11内,所述毛刷辊13套接于驱动电机12输出端,所述进水口14设于毛刷辊13的上端,所述毛刷15均匀设于毛刷辊13上,所述孔洞16均匀设于毛刷辊13上,所述孔洞16与毛刷15交叉设置,所述进水螺纹管道17贯穿于茶具放置箱1侧壁,所述进水螺纹管道17连接于进水口14,所述固定杯体组件18均匀设于隔板4上,所述固定杯体组件18设于毛刷辊13正下方,所述出水管道19贯穿于茶具放置箱1侧壁,所述出水管道19与隔板4设于同一水平面上。
19.所述固定杯体组件18、毛刷辊13、驱动电机12以及电机保护壳11一一对应设置。
20.所述固定杯体组件18包括固定座20、扭簧21、连接杆22和半圆弧形固定环23,所述固定座20设于隔板4上,所述扭簧21连接于固定座20,所述连接杆22连接于扭簧21且远离固定座20的一端,所述半圆弧形固定环23设于连接杆22远离扭簧21的一端,所述固定座20、扭簧21、连接杆22和半圆弧形固定环23以毛刷辊13中心轴为对称轴设有两组。
21.所述茶具放置箱1上壁内设有保温加热板24。
22.所述箱盖3上设有箱盖把手25。
23.所述茶壶放置箱6内设有茶壶26,所述茶杯放置箱7内设有茶杯27。
24.所述茶壶26和茶杯27由陶瓷制成。
25.具体使用时,通过箱盖把手25将箱盖3打开,将茶壶26从茶壶放置箱6中取出,将茶杯27从茶杯放置箱7中取出,将茶叶从杂物放置箱8中取出,进行泡茶,饮用过程中,若茶水变凉可在保温加热板24上进行加热,加热到合适温度,使茶水保持恒温,保持茶水的最佳口感,饮用结束后,将需要清洗的茶具放入固定杯体组件18,用手将半圆弧形固定环23掰开,将茶具放入后,在将手松开,半圆弧形固定环23通过扭簧21的拉力将茶具卡紧,启动清洗装置5,通过进水螺纹管道17注水,进水螺纹管道17连接进水口14,水通过进水口14进入到孔洞16,水从孔洞16中喷洒出来,同时驱动电机12带动毛刷辊13转动,伸缩杆9通过自身的伸缩带动毛刷辊13上下移动,毛刷15全方位的刷洗茶具,刷洗后的废水通过出水管道19进行排水,清洗结束后,将茶壶26放入茶壶放置箱6,将茶杯27放入茶杯放置箱7,将茶叶放入杂
物放置箱8。
26.以上对本实用新型及其实施方式进行了描述,这种描述没有限制性,附图中所示的也只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之一,实际的结构并不局限于此。总而言之如果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受其启示,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创造宗旨的情况下,不经创造性的设计出与该技术方案相似的结构方式及实施例,均应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