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上料分选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210516发布日期:2021-08-10 14:17阅读:74来源:国知局
一种上料分选设备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上料设备,尤其涉及一种上料分选设备。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瓶装水和饮料越来越受欢迎,塑料瓶盖的产量也越来越高。其中,三件套或四件套类瓶盖由于其使用便捷、环保卫生等特性,其需求量也越来越高。三件套或四件套类瓶盖一般包括塑料圈和硅胶件,由于目前的加工设备自动化程度还较低,操作人员需要通过手工操作的方式将硅胶件预置于塑料圈的表面,以实现上料。这种上料方式不仅操作人员劳动强度高、生产效率低,同时,其生产质量也难以保证,生产出来的产品一致性较差,从而影响产品的销量。

有鉴于上述的缺陷,本设计人,积极加以研究创新,以期创设一种新型结构的上料分选设备,使其更具有产业上的利用价值。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自动上料、操作人员劳动强度低、产品质量较高的上料分选设备。

本实用新型的上料分选设备,包括安装框、转动架、驱动转动架旋转的转动驱动装置、设于转动架左右两侧的连接臂、驱动连接臂升降的升降驱动装置及设于连接臂端部的吸盘,安装框的左右两侧分别设置有第一上料轨道及第二上料轨道,第一上料轨道及第二上料轨道的输出端分别位于吸盘的下方。

进一步的,本实用新型的上料分选设备,所述安装框的内侧面上设置有与第一上料轨道输出端连接的定位板,定位板的表面设置有定位槽。

进一步的,本实用新型的上料分选设备,所述升降驱动装置为升降气缸,升降气缸的缸体固设于转动架上,升降气缸的活塞杆连接安装板,所述连接臂固设于安装板上。

进一步的,本实用新型的上料分选设备,所述连接臂为l型连接臂,l型连接臂上设置有加强筋。

进一步的,本实用新型的上料分选设备,所述转动驱动装置包括驱动电机及与驱动电机输出端连接的减速机,减速机的机体固设于安装框的顶壁上,减速机的输出轴与转动架固连。

进一步的,本实用新型的上料分选设备,还包括工作台,所述第一上料轨道及第二上料轨道的下方均设置有支撑台,支撑台的底端设置于工作台上,所述安装框也设置于工作台上。

进一步的,本实用新型的上料分选设备,所述第二上料轨道的输出端设置有手指气缸,手指气缸的缸体固设于第二上料轨道的底面,手指气缸的输出端连接有两个夹紧块。

进一步的,本实用新型的上料分选设备,所述夹紧块为l型夹紧块,l型夹紧块的竖部的底端固设于手指气缸的输出端,l型夹紧块的横部位于第二上料轨道的上方,l型夹紧块的横部的内侧面为v型面。

进一步的,本实用新型的上料分选设备,所述第二上料轨道的后侧设置有与其输出端连接的输出轨道,输出轨道的下方设置有底端固设于工作台上的支撑板,支撑板的顶端与输出轨道固连。

进一步的,本实用新型的上料分选设备,第一上料轨道及第二上料轨道的输入端分别设置有振动盘。

本实用新型的上料分选设备,通过转动驱动装置、转动架、升降驱动装置、连接臂及吸盘等部件的设置,实现了将硅胶件自动上料于塑料圈上的目的,相较于现有的通过手工上料的方式,其上料的效率更高,操作人员的劳动强度更低,产品的一致性也更高。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上料分选设备能够自动上料、操作人员劳动强度低、产品质量较高。

上述说明仅是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手段,并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以下以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后。

附图说明

图1是上料分选设备的立体结构图;

图2是图1中a部的局部放大图;

图3是图1中b部的局部放大图;

图4是上料分选设备的立体结构图;

图5是图4中c部的局部放大图;

图6是上料分选设备的侧视图;

图7是上料分选设备的俯视图;

图8是包含安装框、连接臂等部件的安装框组件立体结构图;

图9是图8安装框组件的主视图。

图中,安装框1,转动架2,转动驱动装置3,连接臂4,升降驱动装置5,吸盘6,第一上料轨道7,第二上料轨道8,塑料圈9,振动盘10,真空发生器11,定位板12,定位槽13,安装板14,加强筋15,驱动电机16,减速机17,支撑台18,手指气缸19,夹紧块20,竖部21,横部22,输出轨道23,支撑板24,硅胶件25。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但不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参见图1至图9,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的一种上料分选设备,包括安装框1、转动架2、驱动转动架旋转的转动驱动装置3、设于转动架左右两侧的连接臂4、驱动连接臂升降的升降驱动装置5及设于连接臂端部的吸盘6,安装框的左右两侧分别设置有第一上料轨道7及第二上料轨道8,第一上料轨道及第二上料轨道的输出端分别位于吸盘的下方。

本实用新型的上料分选设备,通过转动驱动装置、转动架、升降驱动装置、连接臂及吸盘等部件的设置,实现了将硅胶件自动上料于塑料圈上的目的,相较于现有的通过手工上料的方式,其上料的效率更高,操作人员的劳动强度更低,产品的一致性也更高。

具体工作时,硅胶件25及塑料圈9分别通过振动盘10上料至第一上料轨道及第二上料轨道。随后硅胶件及塑料圈在各自振动盘的驱动下分别移动至第一上料轨道及第二上料轨道的输出端。此时,硅胶件及塑料圈分别位于左右两侧连接臂端部的吸盘下方。随后,吸盘及连接臂在升降驱动装置的驱动下沿着转动架竖直下降,直至一侧的吸盘下降至硅胶件的正上方,同时另一侧的吸盘下降至塑料圈的正上方。此后位于硅胶件正上方的吸盘在真空发生器11的作用下将第一上料轨道上的硅胶件吸附于其端部,同时,位于塑料圈上方的吸盘将其上吸附的硅胶件释放于塑料圈的表面。随后,待两侧的吸盘在升降驱动装置的作用下恢复原位后,转动驱动装置的输出端便开始驱动转动架及转动架上的连接臂转动180度,直至位于第一上料轨道一侧且端部吸附有硅胶件的吸盘转动至转动架另一侧的塑料圈上方,同时位于第二上料轨道一侧且端部空置的吸盘转动至第一上料轨道上方的硅胶件上方。此后,吸附有硅胶件的吸盘便按前述类似程序将硅胶件置于第二上料轨道上下一塑料圈的表面,同时另一吸盘将第一上料轨道输出端的硅胶件按前述类似程序吸附于其端部。此后转动驱动装置的输出端再次反向驱动转动架旋转180度,待其恢复原位后,各部件便按上述程序循环往复的工作,以便将第一上料轨道上的硅胶件不停地置于第二上料轨道上的塑料圈上。其上附有硅胶件的塑料圈最后从第二上料轨道输出至下一工序。

其中,吸盘用于吸附硅胶件并将其置于塑料圈上。其在真空发生器作用下产生负压空气,以将硅胶件吸附于其端部。当需要释放硅胶件时,真空发生器停止即可。真空发生器可固设于转动架上。

作为优选,本实用新型的上料分选设备,安装框的内侧面上设置有与第一上料轨道输出端连接的定位板12,定位板的表面设置有定位槽13。

定位板及定位槽的设置实现了对工件的定位,本实施例中工件为塑料圈。具体的,该定位槽从定位槽上表面开设,并延伸至定位板的侧面,工作时,从第一上料轨道输出的塑料圈在振动盘的作用下从其端部输出至定位槽内,然后吸盘在升降驱动装置的驱动下下降至其上部并将其吸附住。

作为优选,本实用新型的上料分选设备,升降驱动装置为升降气缸,升降气缸的缸体固设于转动架上,升降气缸的活塞杆连接安装板14,连接臂固设于安装板上。

升降气缸的设置实现了对连接臂的升降功能。

作为优选,本实用新型的上料分选设备,连接臂为l型连接臂,l型连接臂上设置有加强筋15。

l型连接臂及加强筋的设置增加了连接臂的稳定性。

作为优选,本实用新型的上料分选设备,转动驱动装置包括驱动电机16及与驱动电机输出端连接的减速机17,减速机的机体固设于安装框的顶壁上,减速机的输出轴与转动架固连。

作为优选,本实用新型的上料分选设备,还包括工作台(图中未示出),第一上料轨道及第二上料轨道的下方均设置有支撑台18,支撑台的底端设置于工作台上,安装框也设置于工作台上。

工作台的设置实现了安装框及支撑台的安装,支撑台的设置实现了对第一上料轨道及第二上料轨道的支撑作用。

作为优选,本实用新型的上料分选设备,第二上料轨道的输出端设置有手指气缸19,手指气缸的缸体固设于第二上料轨道的底面,手指气缸的输出端连接有两个夹紧块20。

手指气缸及夹紧块的设置实现了对塑料圈的夹紧定位,其中夹紧块相对的侧面分别为v型侧面,工作时,当塑料圈通过第二上料轨道移动至两块夹紧块之间后,两块夹紧块在手指气缸输出端作用下相向移动,直至其将塑料圈夹紧并定位。随后吸盘便可准确地将其端部的硅胶件置于塑料圈的表面。

作为优选,本实用新型的上料分选设备,夹紧块为l型夹紧块,l型夹紧块的竖部21的底端固设于手指气缸的输出端,l型夹紧块的横部22位于第二上料轨道的上方,l型夹紧块的横部的内侧面为v型面。

作为优选,本实用新型的上料分选设备,第二上料轨道的后侧设置有与其输出端连接的输出轨道23,输出轨道的下方设置有底端固设于工作台上的支撑板24,支撑板的顶端与输出轨道固连。

作为优选,本实用新型的上料分选设备,第一上料轨道及第二上料轨道的输入端分别设置有振动盘10。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

此外,以上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变型,这些改进和变型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同时,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