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材包覆机器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894030发布日期:2021-10-09 12:28阅读:43来源:国知局
卷材包覆机器人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卷材包覆机器人。


背景技术:

2.一些卷材的最外层有时候需要包覆保护膜(包覆膜)进行保护,中国专利2009101937646中公开了一种技术,将卷材放在转板上,然后包覆膜放卷,通过转板的带动卷材自转和公转完成包覆膜的缠绕,但是,该技术只适应于没有转轴的卷材,无法应用于有转轴的卷材的包覆。在很多场景领域,具备卷轴的卷材也有缠绕包覆膜的需求,本实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种可以适用于缠绕带卷轴的卷材的包覆机器人,以填补空白。


技术实现要素:

3.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卷材包覆机器人。
4.本实用新型的卷材包覆机器人,包括:在包覆膜的放膜路径上并且于所述包覆膜的侧面设置用于将包覆膜打出开口c的开口组件以及转盘组件;所述转盘组件承载卷材b,并且转盘组件驱动卷材自转和公转;其中,转盘组件带动卷材b公转,使卷材b的转轴b1的转动轨迹t和包覆膜的放膜路径干涉,当转轴b1旋转且与包覆膜的放膜路径干涉时,均有一开口c与所述转轴 b1相遇,从而,所述转轴b1伸入开口c。
5.在一些具体实施方式中,当转轴b1完全伸入所述开口c时,开口c的边沿紧贴卷材的端面,此时,所述转轴b1的线速度方向和开口c的输送方向相同。
6.在一些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开口组件为热烫组件,所述热烫组件烫穿包覆膜形成开口c。
7.在一些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开口组件为刀片,所述刀片将包覆膜划破形成开口c;其中,所述刀片插入包覆膜划出预设宽度的开口c后退出包覆膜,或者,所述刀片插入包覆膜后不退出而连续将包覆膜划破。
8.在一些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开口组件包括:第一排插针n1和第二排插针n2;所述第一排插针n1和第二排插针n2可以朝向或者远离包覆膜方向移动,而且,所述第一排插针n1和第二排插针n2可以在包覆膜的放膜路径方向上移动;其中,所述第一排插针n1和第二排插针n2可以相互靠近并拢和相互远离。
9.在一些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开口组件还包括:第一遥杆、第二遥杆、支架以及固定于所述支架的气缸;所述第一遥杆包括相互成夹角的第一直杆和第二直杆,第二直杆转动连接于支架,所述第一直杆设有第一通槽,其中,第一排插针n1固定于第二直杆末端;所述第二遥杆包括相互成夹角的第三直杆和第四直杆,第四直杆转动连接于支架,其中,所述第三直杆设有第二通槽,第二排插针n2固定于第四直杆末端;固定轴同时插入第一通槽和第二通槽,气缸推动固定轴移动,以使第一遥杆、第二遥杆摆动,从而使第一排插针n1和第二排插针n2可以相互靠近并拢或者相互远离;所述支架可以朝向或者远离包覆膜方向移动,支架可以在包覆膜的放膜路径方向上移动。
10.在一些具体实施方式中,还包括用于将包覆膜切断的切断刀具组件,所述切断刀具组件位于开口组件以及转盘组件之间;所述切断刀具组件包括:刀片、设有第三通槽的摆杆、第二支架以及第二旋转气缸;所述摆杆一端旋转固定于第二支架,摆杆另一端固定刀片;第二固定轴插入第三通槽,同时第二旋转气缸驱动第二固定轴以第二旋转气缸的转轴为中心转动,以拨动摆杆上下摆动。
11.在一些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转盘组件包括:转盘、与转盘间隙配合且穿过所述转盘中心的定轴、用于驱动转盘绕定轴转动的动力源、安装于所述转盘顶端的皮带组、用于驱动皮带组转动的主动轴、固定于定轴的第一链轮、转动安装于转盘且与所述第一链轮链接的第二链轮、固定于主动轴的第二锥齿轮以及与所述第二锥齿轮啮合的第一锥齿轮;其中,所述第一锥齿轮与第二链轮同心,并且,所述第一锥齿轮连接于第二链轮。
12.在一些具体实施方式中,还包括推板以及用于推动所述推板移动的第一气缸;
13.所述推板与开口组件分别设置于包覆膜两侧,并且,所述推板位于开口组件边缘,其中,所述推板位于开口组件与切断刀具组件之间。
14.本实用新型方案中,包覆膜放卷输送的时候,在包覆膜上(最好是在包覆膜的中部)划出一个开口,然后被划出的开口随着包覆膜前进继续往前输送,卷材的转轴随着转轴公转,当转轴遇到开口时候,转轴自然进入开口,从而避让了包覆膜,开口边沿的包覆膜也可以包覆卷材端面,循环上述工作,随着卷材的公转和自转,可以将该卷材包覆,而卷材的转轴外伸出包覆膜。
附图说明
15.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的卷材包覆机器人结构示意图;
16.图2为图1中的卷材包覆机器人一实施方式的开口组件结构示意图;
17.图3为图1中的开口组件平面示意图;
18.图4为图1中的卷材包覆机器人一实施方式的切断刀具组件结构示意图;
19.图5为图4中的切断刀具平面示意图;
20.图6为图1中的卷材包覆机器人一实施方式的转盘组件结构示意图;
21.图7为图6中的转盘组件平面示意图;
22.图8为图7中的转盘组件的a处剖面示意图;
23.图9

图17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的卷材包覆机器人工作原理示意图;
24.图18为本实用新型的卷材包覆机器人包覆卷材后的效果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25.以下参考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予以进一步地详尽阐述。
26.附图仅用于示例性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为了更好说明本实施例,附图某些部件会有省略、放大或缩小,并不代表实际产品的尺寸;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附图中某些公知结构及其说明可能省略是可以理解的。
27.在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是通过中间媒介间接连接,可以说两
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实用新型的具体含义。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说明。
28.参考图1,卷材包覆机器人,包括:在包覆膜的放膜路径上并且于所述包覆膜的侧面设置用于将包覆膜打开(可是通过刀具切开、划开也可以通过热熔手段烫穿形成一个洞作为开口等等的具体实施方式)开口c的开口组件 30、用于将包覆膜切断的切断刀具组件40以及转盘组件50;所述转盘组件 50承载卷材,并且转盘组件50驱动卷材自转和公转;其中,转盘组件50带动卷材公转,并且使放置于转盘组件50上的转轴b1的转动轨迹t和包覆膜的放膜路径干涉,每次当转轴b1旋转到与包覆膜的放膜路径干涉的地方,均有一个开口c被输送到与转轴b1相遇的地方,以便于转轴b1伸入该开口c。
29.这里所提到的包覆膜的放膜路径指的是包覆膜(可以是成卷的包覆膜也可以是从被的地方引出来的包覆膜)起始端部被拉扯出来并且向前输送去包覆卷材的移动方向,参考图1和图9中箭头s所指的方向,如图1所示,更具体地,本实用新型的开口组件30、切断刀具组件40以及转盘组件50依次布置于包覆膜的放膜路径,其保证了包覆膜在输送的过程中,于适当的位置,先被开口组件30切出开口c,然后开口c继续跟随包覆膜沿着s方向输送,当卷材b的转轴b1公转到与开口c相遇,由于转轴b1的旋转轨迹t和包覆膜的放膜轨迹干涉,则转轴b1继续转动可以自然逐渐伸入开口c,以便于开口c侧壁部分的包覆膜对卷材b端面的包覆。
30.更具体地,所述开口组件30为热烫组件,所述热烫组件烫穿包覆膜形成开口c。所述开口组件30还可以为刀片,所述刀片将包覆膜划破形成开口 c;其中,所述刀片插入包覆膜划出预设宽度的开口c后退出包覆膜,或者,所述刀片插入包覆膜后不退出而连续将包覆膜划破。
31.其中,包覆膜可以成卷供应,即,包覆膜卷a安装在放卷轴10上,包覆膜卷a的起始端沿着s方向被拉出输送到转盘组件50以缠绕支撑于转盘组件50上的卷材b,在包覆膜卷a的起始端沿着s方向被拉扯到转盘组件50 的路径上,依次分布着开口组件30和切断刀具组件40(如图1所示);最优地,放卷轴10与水平放置在转盘组件50上的卷材b的转轴b1垂直,由此,放卷轴10上的包覆膜卷a可以纵向放膜(如图1和图9所示),以便于包覆膜从卷材b的端面方向包覆卷材(这里的卷材可以是面卷),在包覆膜到达转盘组件50对卷材缠绕之前,所述开口组件30在包覆膜适当位置的中部切开一个开口c,通过几何机构的空间几何关系布局、卷材的公转速度和包覆膜的放卷速度关系,被切开的开口c应该满足:该开口c继续向前输送,当转盘组件50带着卷材b公转,直至卷材b的转轴b1和包覆膜路径轨迹干涉时候,该开口c刚好被输送到与转轴b1对应的位置,以便于转轴b1开始伸入开口c(由于转轴b1的旋转轨迹t和包覆膜路径干涉,转轴b1在转动时候,会转到与包覆膜干涉的位置,此位置上,转轴触碰并且与包覆膜相抵,如果开口c刚好处在该位置,则转轴自然伸入开口c),而后,该开口c继续向前输送,转轴b1继续公转,转轴b1进一步伸入开口c直至转轴b1完全伸入开口c内完成对卷材端面的一部分包覆,当转轴b1完全伸入所述开口c时,开口c的边沿紧贴卷材的端面,如此循环工作,随着卷材同时自转,包覆膜可以包覆卷材。由几何空间关系可以知道,当卷材只有一端面上有转轴b1,则要求卷材公转一圈便遇到一个开口c,当卷材两个端面都有转轴b1,则要求卷材公转半圈便遇到一个开口c,更具体的原理描述,可以参考下文。
32.对于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开口组件30,可以是刀片,即,使用刀片在包覆膜中部划开
一个开口c,开口c的大小可以根据需要设计,只要开口c可以顺利使转轴b1进入即可,为了补偿实际的制造,安装误差(由于开口c随着包覆膜输送,要求公转的转轴b1和开口c相遇才可使转轴b1顺利进入开口,为了更容易和可靠地实现它们的相遇并且使转轴b1进入开口c,可以适当将开口c设计大一点,可以大于转轴直径小于卷材直径,这样,及时转轴b1 的开口c不是严格相对相遇,转轴b1也可以伸入开口c),另外,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开口组件30如下所述:
33.参考图2和图4,所述开口组件30包括:第一排插针n1和第二排插针 n2;所述第一排插针n1和第二排插针n2可以朝向或者远离包覆膜方向移动,由于开口组件30设置于包覆膜的侧面,当第一排插针n1和第二排插针n2 朝向包覆膜侧面移动,则靠近包覆膜,并且扎破包覆膜,反之,当第一排插针n1和第二排插针n2远离包覆膜侧面移动,第一排插针n1和第二排插针 n2离开包覆膜以避免它们影响包覆膜沿着s方向路径输送;而且,所述第一排插针n1和第二排插针n2可以在包覆膜的放膜路径方向上移动,当第一排插针n1和第二排插针n2插入包覆膜后,第一排插针n1和第二排插针n2相互远离,从而将包覆膜的开口c撑开并且保持撑开的状态,而后,第一排插针n1和第二排插针n2沿着包覆膜的放膜路径方向上移动(移动速度和包覆膜的放膜速度相同),使被撑开的开口c一直保持着被撑开的状态,直到卷材的转轴b1公转伸入开口c内,第一排插针n1和第二排插针n2朝远离包覆膜方向移动,脱离b1后相互靠近并拢,以使第一排插针n1和第二排插针n2 离开包覆膜后沿着包覆膜的放膜路径方向s的反方向移动复位,以等待下一次插入包覆膜的循环工作。
34.更具体地,第一排插针n1和第二排插针n2分别固定于第一固定板307 和第二固定板308作为支撑媒介,对于第一排插针n1和第二排插针n2朝向或者远离(可以垂直于放膜路劲s方向朝向或者远离)包覆膜方向的移动可以设置朝向包覆膜的第一滑轨,另外设置支架3034,第一排插针n1和第二排插针n2安装于支架3034(第一排插针n1和第二排插针n2分别通过第一固定板307和第二固定板308安装在支架3034),使支架3034滑动安装于第一滑轨并且通过气缸推动支架3034沿着第一滑轨滑动即可,同理,对于第一排插针n1和第二排插针n2在包覆膜的放膜路径方向上移动,可以设置第二滑轨,使第二滑轨沿着包覆膜的放膜路径方向s(即,可以使滑轨平行于包覆膜输送方向s),其中,第一滑轨可以安装在一底板上(支架3034也安装在底板上),底板滑动安装在第二滑轨上滑动。
35.对于第一排插针n1和第二排插针n2可以相互靠近并拢和相互远离可以设置夹紧气缸,夹紧气缸驱动第一固定板307和第二固定板308相互靠近并拢和相互远离,从而使第一排插针n1和第二排插针n2可以相互靠近并拢和相互远离,也可以通过如下设计实现:
36.参考图2和图3,所述开口组件30还可以如此设计,其包括:第一遥杆 302、第二遥杆303、支架3034以及固定于所述支架3034的气缸301;
37.所述第一遥杆302包括相互成夹角(可以是钝角或者锐角)的第一直杆 3021和第二直杆3022,第二直杆3022转动(转动方向如图2中m1所示,如图3中,绕着点r1转动)连接于支架3034(可以在第一直杆3021和第二直杆3022所形成的夹角处或者附近设置转动支点r1,使其转动连接于支架 3034),所述第一直杆3021设有第一通槽3023,其中,第一排插针n1固定于第二直杆3022末端;所述第二遥杆303包括相互成夹角(可以是钝角或者锐角)的第三直杆3031和第四直杆3032,第四直杆3032转动(转动方向如图2中的m2所示,如图3中,绕着点r2转动)连接于支架3034(可以在第三直杆3031和第四直杆3032所形成的夹角处或
者附近设置转动点r2转动固定于支架3034),其中,所述第三直杆3031设有第二通槽3033,第二排插针 n2固定于第四直杆3032末端;一固定轴304同时插入第一通槽3023和第二通槽3033,气缸301驱动固定轴304移动,以使第一遥杆302、第二遥杆303 摆动,从而使第一排插针n1和第二排插针n2可以相互靠近并拢或者相互远离,如图3所示,当气缸301沿着方向s5或者反着方向s5推(拉)固定轴 304,由于固定轴304可以自由在第一通槽3023和第二通槽3033内移动,最终可以使第二直杆3022转动(转动方向如图2中m1所示,如图3中,绕着点r1转动),使第四直杆3032转动(转动方向如图2中的m2所示,如图3 中,绕着点r2转动),从而带动第一排插针n1和第二排插针n2相互靠近并拢或者相互远离。
38.对于切断刀具组件40的设计,可以采用现有技术的任何一种刀片划断或者剪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采用如下的设计方案:
39.参考图4和图5,所述切断刀具组件40包括:刀片406、设有第三通槽 4041的摆杆404、第二支架60以及第二旋转气缸401;所述摆杆404一端旋转固定于第二支架60,摆杆另一端固定刀片406;第二固定轴403插入第三通槽4041,同时,第二旋转气缸401驱动第二固定轴403绕着第二旋转气缸 401的中线线转动(旋转气缸401连接一摇臂405,第二固定轴403固定于摇臂405端部,第二旋转气缸401驱动遥杆转动便可以带动第二固定轴403绕气缸旋转中心转动,如图4中m3所示),以拨动摆杆404上下摆动,从而带动刀片406上下移动,刀片406的初始位置位于包覆膜上方,当需要切断包覆膜,第二旋转气缸401驱动遥杆转动,最终带动刀片406向下移动,最终切断包覆膜,然后刀片406向上移动复位,以等待下一次切割。
40.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套自转和公转系统,参考图6、图7和图8,所述转盘组件50包括:转盘501、与转盘501间隙配合且穿过所述转盘501中心的定轴510、用于驱动转盘501绕定轴510转动的动力源、安装于所述转盘501顶端的皮带组506、用于驱动皮带组506转动的主动轴507、固定于定轴510的第一链轮509、转动安装于转盘501(可以安装于转盘501的边沿,并且第二链轮503可以绕着自身的中心轴转动)且与所述第一链轮509链接的第二链轮503、固定于主动轴507的第二锥齿轮505以及与所述第二锥齿轮505啮合的第一锥齿轮504;其中,所述第一锥齿轮504与第二链轮503 同轴,并且,所述第一锥齿轮504连接于第二链轮503。
41.使用的时候,卷材b水平放置于转盘501的皮带组506上,皮带组506 转动,从而带动卷材b自转,皮带组506可以设计成弧形或者v型,以便于支撑卷材b;动力源可以采用电机匹配相应的减速装置驱动所述转盘501相对于定轴510转动以实现转盘501的公转,从而,位于转盘501的皮带组506 上的卷材b跟随公转,当转盘501转动的同时,所述转盘501的转动带动第二链轮503公转,由于位于定轴510上的第一链轮507相对于转盘501静止,并且第一链轮507通过链条和第二链轮503链接,从而,第二链轮503自转,从而第二链轮503带动第一锥齿轮504转动,通过第二锥齿轮505带动主动轴507转动实现皮带组506转动,从而实现驱动卷材b自转的功能。
42.自转和公转的关系可以根据需要选择(例如,可以设计为:卷材b自转一圈,卷材b公转八圈,则自转和公转的速率为1比8,与此同时,包覆膜放膜速度适合卷材b的公转的包膜需要,以便于放卷并且输送过来的包覆膜被及时缠入并且包裹卷材,至于切出的开口c和开口c之间的距离,只要保证转盘每次公转使转轴b1一端到达与放膜轨迹相干涉的地方,转
轴b1可以插入移动过来的一个开口c即可)。
43.需要说明的是,关于第一锥齿轮504与第二链轮503的动力传动,除了可以通过链传动实现之外,还可以通过齿轮传动、蜗轮蜗杆或者皮带传动。
44.对于动力源驱动转盘501的实现,转盘501连接齿轮或者带轮或者链轮,电机驱动齿轮或者带轮或者链轮转动,从而带动转盘501转动,例如,如图 6

8所示,可以在转盘501中心设置一固定于转盘501的套筒512,定轴510 套设于套筒512内,可以在定轴512安装轴承,轴承外圈和套筒512内壁相抵,从而起到定位套筒512自由端的作用,套筒512外壁套设第三链轮508,另设第四链轮502和第三链轮508链接,电机513驱动第四链轮502,从而带动第三链轮508,使套筒512带着转盘501绕着定轴转动,同理,这里的第三链轮508和第四链轮502除了可以采用链传动外还可以采用皮带传动,齿轮传动。
45.进一步地,参考图1、图4以及图6,还包括推板702以及用于推动所述推板702移动的第一气缸701;所述推板702与开口组件30分别设置于包覆膜两侧(放卷出来的包覆膜沿着s方向在推板702与开口组件30之间经过),并且,所述推板702正对开口组件30边缘一侧壁,其中,所述推板702 位于开口组件30与切断刀具组件40之间。包覆完一卷卷材b后,需要将包覆膜切断,以将完全包覆的卷材b取下来,在将包覆膜切断之前,第一排插针n1和第二排插针n2回到初始位置,插入包覆膜,并且相互远离以相互撑开被第一排插针n1和第二排插针n2插入的包覆膜形成被撑开的开口c,然后,推板702向前推,将开口c前端(相对于s方向)部分包覆膜推到并且紧贴安装第一排插针n1和第二排插针n2的支架3034侧壁边沿,之后,切断刀具组件40再将包覆膜切断,可以防止切断的过程,和卷材b1相连续的包覆膜影响被第一排插针n1和第二排插针n2撑开的开口c,最后,推板702 退回,此时,切断后与卷材相连的一端的包覆膜可以通过设置一吹气装置将其向卷材方向吹,从而,在静电的作用下,与卷材相连的一端的包覆膜自动粘附于已经包覆好的卷材而达到收尾的目的,此时的状态是,第一排插针n1 和第二排插针n2依然撑开一个开口c,等待对下一卷卷材包覆,第一排插针 n1和第二排插针n2撑开的开口c拉动包覆膜沿着放膜方向s移动,与转轴 b1的转动轨迹干涉,转轴b1伸入所述开口c,开始新的一个循环包覆。更详细的包覆原理请参考下面描述:
46.参考图9

图17,为包覆原理示意图,其中,图10

图17为图9的俯视示意图,包覆卷膜卷a的起始端被扯出(包覆膜卷a的放膜),沿着s方向线性移动,如图中的包覆膜a1所示,在s方向上的宽度和所设定的开口c宽度一致的第一排插针n1和第二排插针n2垂直朝向包覆膜a1方向移动而插入包覆膜a1(第一排插针n1和第二排插针n2位于包覆膜a放膜路径且位于包覆膜a的侧壁,第一排插针n1和第二排插针n2向着包覆膜a方向移动即可插入包覆膜),并且,第一排插针n1和第二排插针n2相互相背移动,以将包覆膜a1撑开一个开口c,然后,第一排插针n1和第二排插针n2保持将包覆膜 a撑开的状态与包覆膜一起向着s方向移动,上述过程的同时,转盘组件50 带动卷材b1公转和自转(公转方向如m6所示,公转轨迹t上任意一点的切线速度方向随着转轴b的转动都会和包覆膜a的输送方向s相同,例如图11 中,公转轨迹t上的任意一点转到图11所示的公转轨迹t的最顶端的地方会和包覆膜a的输送方向s相同),通过设置包覆膜a朝s方向移动速度和转盘组件50的公转速度协调,当包覆膜上的一个开口c沿着s方向输送到与卷材 b的转轴b1的轨迹t干涉的位置,卷材b的一端转轴b1开始进入开口c(如图10所示),随着转盘组件带着卷材继续沿着m6方向公转以及包覆膜a朝s 方向继续移动,开口c继续向s方向移动,转轴b1渐进伸入开口c,直至转轴b1完全伸
入开口c,开口c的侧壁薄膜完全和卷材b端面贴合(如图11 所示),由于第一排插针n1和第二排插针n2相互张开而将开口c撑开,转轴 b1伸入开口c后位于第一排插针n1和第二排插针n2之间而并没有和第一排插针n1和第二排插针n2干涉,撑开的开口c使转轴更容易伸入开口c,随后,转盘组件50带动卷材b继续公转,已经插入开口c的转轴b1随着公转轨迹t转动而逐渐远离包覆膜a1的放膜路径s,此时,第一排插针n1和第二排插针n2继续沿着放膜路径s前进一段距离,该段距离可以自行设计,确保第一排插针n1和第二排插针n2不再与公转轨迹t干涉即可,直至卷轴b1 随着转盘公转远离包覆膜a1的放膜路径s而伸出开口c(如图12所示),(当然,也可以第一排插针n1和第二排插针n2不再继续沿着s方向移动一段距离,而选择当转轴b1完全插入开口c后直接向着背离包覆膜方向退出),同时,包覆膜a1继续向s方向移动,所放卷的包覆膜a1(这部分包覆膜没有被打出开口c)被卷入卷材的回转侧壁;如图12所示,然后第一排插针n1 和第二排插针n2沿着s1方向移动(即,背离包覆膜a1的放膜路径s方向移动)后,第一排插针n1和第二排插针n2沿着s2方向移动复位、靠近以等待下一次插入包覆膜a1形成下一个开口c1,参考图13,第一排插针n1和第二排插针n2复位并且插入包覆膜a1撑开形成一个新的开口c1,随着包覆膜a1 沿着s方向放膜以及卷材b沿着m6方向公转,卷材b的另一端面的卷轴b2 的旋转到与开口c1发生干涉的位置,卷材b的卷轴b2开始进入新的开口c1 (如图14所示),同理,随着卷材公转和包覆膜a1沿着s方向放膜,卷材b 的卷轴b2完全进入开口c1,此时,开口c1周边的包覆膜贴紧卷材b的端面 (如图15所示),随着卷材b的继续公转以及包覆膜a1的继续放膜,卷材b 的回转面被放膜出来的未被切出开口的那部分包覆膜a1缠绕(如图17所示),同理,这个过程中,第一排插针n1和第二排插针n2继续随着包覆膜a1放卷方向s移动一段距离(也可以待转轴b2插入开口c1后,第一排插针n1和第二排插针n2直接朝着背离包覆膜方向退出,不在跟随前进),直至卷材b另一端的卷轴b2随着公转远离包覆膜a1的放膜路径而离开所述新的开口c1 为止(如图16),而后,第一排插针n1和第二排插针n2沿着s1方向移动(即,背离包覆膜a1的放膜路径s方向移动)后,第一排插针n1和第二排插针n2 沿着s2方向移动复位、靠近以等待下一次插入包覆膜a1形成下一个开口c2 (如图17所示)。
47.以上描述了卷材b公转一圈,包覆膜沿着卷材b端面方向缠绕一圈的原理,伴随着卷材b的公转和自转,循环上述步骤,最终便可以对该带轴的卷材b完成包覆,最终包覆后的卷材b如图18所示,用于缠绕卷材b端面部位的包覆膜由于在包覆之前被切出开口c让卷轴b1伸入而避开了卷轴,最终各层包覆膜的相互叠加又使开口c相互叠加遮盖,最终端面得以密封包裹,如图18中端面ef所示,另一方面,对于卷材的回转部分,没有开口而利用包覆膜之间的叠加循环而密封,如图18中er所示。当然,在另外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刀片插入包覆膜后不退出而连续将包覆膜划破,即,刀片插入包覆膜中部并且随着包覆膜放卷而将包覆膜划开然后缠绕卷材,在缠绕的过程中,只要卷材的转轴遇到包覆膜的中部便可避开卷材,只要缠绕圈数够多,最终缠绕在卷材上相互叠加遮盖的包覆膜便可以将被划开部分的开口遮盖,从而起到密封的作用。
48.图中,描述位置关系仅用于示例性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显然,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实用新型所作的举例,而并非是对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凡在本实用新型的
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