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制梁翻转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306900发布日期:2021-11-06 08:18阅读:107来源:国知局
预制梁翻转机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翻转设备领域,特别是涉及到了一种预制梁翻转机。


背景技术:

2.由于预制梁生产工艺限制和使用现场安装方式要求,在预制梁生产和安装使用的整个过程中,需要对预制梁进行翻转作业,具体为:预制梁脱模后将其翻转180
°
,再进行运输和施工现场安装;或者为预制梁脱模后不翻转,直接码垛运输至施工现场,需要安装时将其进行180
°
翻转。对预制梁的翻转需要用到预制梁翻转设备。目前,预制梁翻转设备包括水平轨道、水平驱动装置以及夹持装置,夹持装置包括活动座和通过竖向轨道安装在活动座上的夹爪。夹持装置的活动座安装在所述水平轨道上,可沿水平轨道往复运动。需要对预制梁进行翻转时,夹持装置首先沿水平轨道到达设定位置,然后夹持装置的夹爪下降并抓取单根预制梁,夹持装置在抓取预制梁后,沿水平轨道运动以将预制梁转移至设定位置,再对预制梁进行翻转(绕预制梁的轴向转动)、下降,最后夹爪松开,实现对预制梁的卸放。
3.通过以上对现有预制梁翻转设备的介绍可知,目前的预制梁翻转设备存在以下问题:1)现有的预制梁翻转设备每次仅抓取单根预制梁,执行一次翻转动作仅能完成一根预制梁的翻转,效率低。2)夹持装置装置一次翻转预制梁需要分别依次进行复位、夹爪下降、夹爪上升、运送预制梁至卸放地、翻转预制梁、夹爪下降、卸放预制梁的操作,单次翻转预制梁的周期较长,同样导致效率低下。尤其是上述的各步骤均是通过人工操作按钮逐步进行的,工作节奏由人工把握,更进一步导致了效率的低下,同时也导致了人工成本的增加。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预制梁翻转机,以解决预制梁翻转设备效率低下的问题。
5.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预制梁翻转机的技术方案如下:预制梁翻转机,包括:
6.夹持翻转装置,所述夹持翻转装置包括机架、安装在机架上的翻转架以及安装在翻转架的相对两侧上的夹持体,所述夹持体围成一可供预制梁由上、下方进出的夹持腔,所述翻转架配置有翻转驱动装置,所述夹持体配置有夹持驱动装置;
7.上料小车,用于从设定始发位置向夹持翻转装置的夹持腔下方运送待翻转的预制梁;
8.下料小车,用于从夹持腔下方接收已翻转的预制梁并运送至设定目标位置;
9.所述上料小车/下料小车分别与夹持翻转装置之间设有升降装置,用于实现对预制梁从上料小车向夹持翻转装置的转移/对预制梁从夹持翻转装置向下料小车的转移。
10.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的预制梁翻转机包含了夹持翻转装置、上料小车和下料小车,并且夹持翻转装置的夹持腔可供预制梁从上、下方向进出,上料小车/下料小车分别与夹持翻转装置之间设有用于实现对预制梁从上料小车向夹持翻转装置的转移/对预制梁从
夹持翻转装置向下料小车的转移的升降装置,在使用的时候,可通过上料小车给夹持翻转装置供给要翻转的预制梁,通过下料小车来接收已经翻转完成的预制梁,由此实现了预制梁转移功能与翻转功能的拆分,上料小车能够在夹持翻转装置进行翻转作业的同时回到始发位置搬运新的翻转梁,下料小车能够在夹持翻转装置完成翻转作业时便及时将翻转完成的预制梁从夹持翻转装置转移,空出夹持翻转装置,以便其进行下一回合的翻转作业,通过夹持翻转装置与上、下料小车的配合,能够更好的优化工作节奏,解决预制梁翻转设备效率低下的问题。
11.更进一步地,所述上料小车和/或下料小车为轨道小车。轨道小车具有便于控制、运行可靠的优点,在预制梁的始发位置和目标位置确定的情况下,采用轨道小车具有更加明显的优势。
12.更进一步地,所述上料小车和下料小车的行走路径位于同一直线上。布置于同一直线上的上、下料小车能够减少预制梁的姿态调节的衔接步骤,效率优势更加明显。
13.更进一步地,所述上料小车与夹持翻转装置之间的升降装置位于上料小车上,所述下料小车与夹持翻转装置之间的升降装置位于下料小车上。将升降装置设于上、下料小车上时,一方面可以简化夹持翻转装置的结构,减轻其重量,降低翻转难度;另一方面也使上、下料小车在接收或者卸放预制梁时更加方便。
14.更进一步地,所述夹持腔设有至少两个并列分布的夹紧位,各夹紧位的两端对应于预制梁的端部。多个夹持位的设置能够一次实现对多根预制梁的翻转,效率更高。
15.更进一步地,所述夹持体上对应于各夹紧位的端部处设有一层位置居中且分布垂直于轨道走向的弹性缓冲件或设有沿上下方向分布的至少两层弹性缓冲件。弹性缓冲件一方面能够起到避免碰坏预制梁,保护预制梁的作用,另一方面还可以实现预紧的效果,保证夹持的可靠性。
16.更进一步地,所述弹性缓冲件为橡胶弹簧。橡胶弹簧结构简单,耐久性强,并且具有成本低廉的优势。
17.更进一步地,所述翻转驱动装置为电机,所述电机配置有转速控制模块,用于控制电机实现前快后慢运转。控制模块控制电机前快后慢运转,能够达到兼顾效率和稳定性的效果。
18.更进一步地,所述夹持驱动装置为连接在夹持体与翻转架之间的驱动气缸或驱动油缸。驱动气缸或驱动油缸便于控制,并且可靠性强。
19.更进一步地,所述翻转架配置有编码器,所述编码器与翻转架之间柔性传动连接,上/下料小车与夹持翻转装置以及始发位置/目标位置之间设有位置传感器,所述编码器和位置传感器均连接于一控制器,以控制该预制梁翻转机自动运行。编码器、位置传感器以及控制器的设置,实现了该预制梁翻转机的自动化运行,能够取得节省人力成本的效果。
附图说明
20.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预制梁翻转机的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21.图2为图1中的夹持翻转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22.附图标记说明:101、夹持翻转装置;102、上料小车;103、下料小车;104、轨道;11、机架;111、顶部框架;112、支腿;113、加强撑;114、轴承座;12、翻转架;121、翻转框架;122、
轴座;123、旋转轴;13、预制梁;14、电机;15、连接法兰;16、夹持体;161、平板;162、夹持件;17、限位轮;18、橡胶弹簧;19、驱动气缸;20、第一升降装置;21、第二升降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23.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即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技术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24.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技术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技术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技术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技术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25.需要说明的是,术语“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
……”
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26.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技术的特征和性能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27.本实用新型的预制梁翻转机的具体实施例:
28.如图1所示,该预制梁翻转机包括夹持翻转装置101、上料小车102、下料小车103和轨道104。
29.夹持翻转装置101包括机架11和翻转架12。
30.机架11的结构见图1,包括顶部框架111和顶部框架111的支腿112,顶部框架111为矩形框,采用槽钢及钢板焊接而成,其长度大于预制梁13的长度,宽度大于预制梁13的宽度;支腿112设于顶部框架111的四角处,在顶部框架111的宽度方向上,两支腿112之间的距离大于上、下料小车的宽度,以使上、下料小车能够在行进方向上顺利通过,为了保证机架11的强度,在顶部框架111的长度方向上,两支腿112之间设置了加强撑113。
31.翻转架12的结构见图2,在本实施例中,翻转架12包括矩形的翻转框架121,翻转框架121宽度小于顶部框架111的内孔的宽度,长度小于顶部框架111的内孔长度,以满足能够在顶部框架111的内孔中转动;在本实施例中,翻转框架121的四条边框均是由两个槽钢和钢板焊接构成,以保证有足够的强度。在翻转架12的长度方向上,两边框(短边框)上分别设置了轴座122,轴座122用于固定旋转轴123,以与顶部框架111上所设的轴承座114以及轴承配合,使翻转架12能够在顶部框架111的内孔中转动。
32.翻转架12配置了翻转驱动装置,本实施例中,翻转驱动装置具体采用的是电机14,电机14通过连接法兰15与翻转架12传动连接,可用于驱动翻转架12沿单向或者双向往复转动,为了实现对电机14的安装,机架11的一端设置了电机支架115;电机14配置了转速控制模块,通过转速控制模块可控制电机14实现前快后慢运转;在轴座122外侧处,翻转架12配置了编码器,编码器与翻转架的转轴之间柔性传动连接。
33.翻转架12上在相对的两侧设置了夹持体16,夹持体16的作用是互相配合以围成一个夹持腔,当预制梁13进入该夹持腔后,通过两侧的夹持体16互相靠近,能够实现对预制梁13的夹紧,通过夹持体16的互相远离,能够实现对预制梁13的松开;在本实施例中,夹持体16设于翻转架12的长度方向的两端处,对应于预制梁13的两端,如图2左端所示,夹持体16包括一平板161以及固定在平板161上、下两侧的夹持件162,夹持件162为方钢,与平板161之间通过连接筋固定在一起,翻转架12的长边框的两方钢之间通过连接筋连接后,预留了可供平板161插入的间距,平板161的两端分别插入至翻转架12的两长边框中,通过安装限位轮17与长边框的外侧面配合,从而实现在翻转架宽度方向上的定位。在本实施例中,通过设计夹持体16的宽度,在夹持腔内形成了四个夹紧位,四个夹紧位并排布置,能够一次实现对四根预制梁13的夹紧。为了避免夹持件与预制梁13之间“硬碰硬”导致变形,也为了在夹紧预制梁13后,能够与预制梁13之间产生预设的夹紧应力,本实施例中,在夹持体16上对应每个夹持位的端部设置了弹性缓冲件,此处每对应一处夹持位的端部,设置了上下两层弹性缓冲件,弹性缓冲件具体为橡胶弹簧18,其前端与夹持件162内的钢管孔导向配合并伸出钢管孔一定距离,后端嵌入夹持件162内钢管内。具体固定方式可以为侧向螺钉固定、铆钉固定、粘结固定等,以防止翻转过程中橡胶弹簧掉出钢管和在钢管内出现扭转打滑。
34.夹持体16配置了夹持驱动装置,本实施例中,夹持驱动装置具体为驱动气缸19,驱动气缸19的一端通过铰座与翻转架12的长边框连接,另一端与平板161的端部穿出于长边框的部分连接,通过伸缩,便可驱动夹持体16沿翻转架12的长边框往复移动。
35.上料小车102和下料小车103均为轨道式小车,轨道104为普通的工字型钢轨,从机架11的宽度方向上的两支腿间穿过,能够供上料小车102和下料小车103共同使用。上料小车102用于从设定始发位置向夹持翻转装置101的夹持腔下方运送待翻转的预制梁13;下料小车103用于从夹持腔下方接收已翻转的预制梁13并运送至设定目标位置;为了实现与夹持翻转装置101之间的接力,上料小车102/下料小车103分别与夹持翻转装置101之间设有升降装置,上料小车与夹持翻转装置之间的升降装置定义为第一升降装置20,用于实现对预制梁13从上料小车102向夹持翻转装置101的转移,下料小车103与夹持翻转装置101之间的升降装置定义为第二升降装置21,用于对预制梁13从夹持翻转装置101向下料小车103的转移。在本实施例中,第一、第二升降装置分别设在了上料小车102和下料小车103上。
36.在上料小车102与夹持翻转装置101以及始发位置设置了位置传感器,在下料小车103与夹持翻转装置101以及目标位置之间同样设置了位置传感器,上述的编码器以及各位置传感器均连接于一控制器,通过控制器,能够实现该预制梁翻转机的自动运行,在本实施例中,控制器具体为三菱fx2型plc,上述电机的转速控制模块可属于该控制器,也可以根据具体需求另设。
37.本实用新型的预制梁翻转机的工作过程如下:
38.如图1所示,四根预制梁13在始发位置平稳放置在上料小车102上后,人工启动翻转机的准备完毕按钮,上料小车102载四根预制梁13沿轨道104自动运行至夹持翻转装置101的正下方,第一升降装置20上升,并带动预制梁13进入夹持翻转装置101的夹持腔,上升到设定位置后,驱动气缸19带动夹持体16夹紧四根预制梁13,夹持稳固后上料小车102的升降装置下降,下降完毕后返回轨道104左侧始发位置,电机14带动翻转架12从0
°
位置翻转至180
°
位置,在翻转过程中当翻转角度在0
°
至160
°
的过程中为快速翻转,160
°
至180
°
过程中
为慢速翻转。翻转完成后下料小车103运行至夹持翻转装置101正下方,第二升降装置21上升,达到设定高度后驱动气缸19带动夹持体16放松,预制梁13落在下料小车103上,下落到位后下料小车103的升降装置下降,下料小车103返回轨道104右侧目标位置,四根预制梁13被转离下料小车103后,人工启动翻转机的已转离按钮,下料小车103进入等待状态。上料小车102再次载四根预制梁13且准备完毕按钮启动后,上料小车102自动运行至夹持翻转装置101正下方,并抬升预制梁13,上升到设定位置后,夹持体16夹紧四根预制梁13,夹持稳固后上料小车102下降并返回始发位置,电机14带动翻转架12从180
°
位置回转至0
°
位置,在回转过程中当翻转角度在180
°
至20
°
的过程中为快速翻转,20
°
至0
°
过程中为慢速翻转。回转动作完成后下料小车103运行至夹持翻转装置101正下方,其升降装置上升,达到设定高度后夹持体16放松,预制梁13全部落在下料小车103上,下料小车103下降并返回轨道右侧目标位置,四根预制梁13转离下料小车103后,人工启动已转离按钮,下料小车103再次进入等待状态,程序自动进入下一个工作循环。
39.在本实用新型的预制梁翻转机的其它实施例中,夹持翻转装置中的夹持腔的夹持位还可以仅有一个,此种情况下,可满足每次翻转一根预制梁的要求。所述上料小车和下料小车还可以采用其它类型的小车,例如vga小车等,二者的移动路线还可以不必共直线,只需保证上料小车给夹持翻转装置提供的预制梁的姿态符合夹持的要求即可;夹持体除了设在预制梁的端部外,还可以设于其周向一侧处,此种情况下,同样能够满足翻转的要求;除了采用上述实施例中的夹持体外,在其它实施例中,夹持体还可以为磁力夹持体等;夹持件上的弹性缓冲件还可以仅设置一层,只需将其夹持预制梁时与预制梁配合的面积适当加大即可;所述的控制器、位置传感器以及编码器等还可以省略,此种情况下,仍采用人工点动的方式也是可以的。
40.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技术,本技术的专利保护范围以权利要求书为准,凡是运用本技术的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同结构变化,同理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