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回收瓶装产品及其易拉头盖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226897发布日期:2022-03-12 13:12阅读:187来源:国知局
防回收瓶装产品及其易拉头盖的制作方法

1.本技术涉及一次性瓶装产品防伪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防回收瓶装产品及其易拉头盖。


背景技术:

2.本技术发明人1994年发明的“密码防伪标识物(cn2216694y)”俗称电码防伪或数码防伪,其防伪原理是:为每一件产品设置由序列号和随机密码组成的防伪码。它按照一物一码的原则进行使用与管理。防伪码储存备案在接入互联网的防伪查验系统数据库中,当消费者购买到贴有电码防伪标识物的产品后,输入产品上的防伪码,经防伪查验系统查验后,即可获知产品真伪,它突破了传统的防伪产品容易被批量防冒及消费者不易识别的局限性。电码防伪因为电话可查验验证真伪,所以被划归为信息查验类防伪技术,经过近30年的推广普及,现已广泛应用于各行各业的各种产品上。它被中国防伪业界公认为中国第一代信息查验类防伪技术,并被纳入国家标准gb/t19425-2003。
3.中国专利“产品的防伪和物流综合管理方法及其系统(cn100390824c)”完善升级了上述“密码防伪标识物(cn2216694y)”技术,提供了一种产品生产、库存、运输、销售和售后的防伪/溯源方法,包括中心数据库连接查询站点和溯源管理网络,消费者用户可以通过智能手机自行鉴别产品真伪,企业在产品的生产至零售环节均可利用防伪码/溯源码对产品进行登记,并可利用统计分析系统实时追溯产品的物流情况,该发明综合了产品防伪和溯源两种功能,为消费者用户提供鉴别真伪的同时,也为企业实时追溯产品的物流情况提供了方便。
4.本技术之发明人从事防伪产品研发与生产近30年,国际国内许多知名品牌润滑油产品,都使用了申请之本发明人的纹理防伪技术(结构纹理防伪方法/cn1074563c)或锯齿防伪技术(手机识别编码锯齿防伪方法/cn104794629b)。其中“手机识别编码锯齿防伪方法”于2017年10月被国家级防伪技术评审委员会评定为我国唯一的一项“防伪特征信息(即随机锯齿)不可复制”的信息查询类防伪技术。造假者几乎无法伪造其防伪标识,所以,造假形式具有了新的动向。润滑油产品客户反映,现存的主要造假方式为:回收旧瓶(真瓶),灌装假油,换上新盖(假盖),正所谓真瓶装假油。一个1-2升的名牌润滑油塑料瓶,市场回收价约为5-10元。许多汽车维修店都在收集和出售润滑油旧瓶。造假者用回收来的旧瓶灌注假冒润滑油、换上新的螺纹瓶盖后,冒充真油大量出售。
5.调查发现,采用现行卷边封口、滚边封口、滚纹封口、压盖封口、旋盖封口等封口技术的瓶装产品,造假者均可想方设法把瓶盖去掉(例如锯掉、砸掉、拔掉、剥掉等),而不会损坏瓶子。调查还发现,将这种没有损坏的旧瓶灌上假冒润滑油等产品、换上新的假盖后,冒充真油等原装产品出售,已成为主流造假方式。如何防止真瓶换装假盖,已成为润滑油等瓶装产品行业亟待解决的技术难题。


技术实现要素:

6.本技术的目的之一:提供一种防回收瓶装产品,通过换盖瓶必损的技术措施,堵住真瓶换装假盖的技术漏洞。
7.本技术的目的之二:提供一种易拉头盖,以供用户用之生产防回收瓶装产品。
8.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防回收瓶装产品,包括瓶身、瓶颈、颈口及瓶内产品,其特征在于:瓶颈上设置有管接头,管接头与颈口连通;管接头上端口被设置成瓶口;瓶口上设置有一次性使用的易拉盖,易拉盖将瓶内产品封存。
9.可取的是,所述的防回收瓶装产品,其特征在于:管接头与瓶颈粘合成一体并构成死结(保证不可无损拆开),以形成一种具有易拉盖的瓶子头部——本技术称之为易拉头;其中,管接头与易拉盖构成易拉头盖。
10.可取的是,所述的防回收瓶装产品,其包括下列
①‑⑩
中任一项或多项所述的优选技术特征。
11.优选技术特征

:管接头粘合于瓶颈内壁,(保证)不可无损拆开。易拉盖的位置最好低于或水平于瓶颈口的位置。这样一来,就会因为管接头隐藏在瓶颈内而无从下手,从而可防止造假者强行拔出易拉头盖,以产生换盖瓶必损的技术效果。
12.优选技术特征

:管接头内径>易拉盖直径>瓶口直径,易拉盖从管接头内封住瓶口。这样一来,就会因为易拉盖的盖缘隐藏在管接头内而无从下手,从而可防止造假者撬开易拉盖的盖缘,产生换盖瓶必损的技术效果。
13.优选技术特征

:管接头和瓶颈上设有相互啮合的螺纹。这样一来,一方面无需改动现有厂家灌装生产线,就可像加装螺纹瓶盖那样加装易拉头盖;另一方面螺纹会将管接头和瓶颈啮合的更加牢固。若造假者欲用力拔撬和旋拧易拉头盖,就会导致瓶颈损毁,从而产生换盖瓶必损的技术效果。
14.优选技术特征

:管接头的强度>瓶颈的强度。这样一来,若造假者欲强行取下易拉头盖,必然导致瓶颈碎裂,从而产生换盖瓶必损的技术效果。
15.优选技术特征

:瓶颈上设有易于断裂的薄弱区。这样一来,若造假者欲用力取下易拉头盖,就会导致瓶颈从薄弱区断裂,从而产生换盖瓶必损的技术效果。
16.优选技术特征

:管接头或/和瓶颈上端(内壁或外壁)预涂有粘合剂。这样一来,厂家的灌装生产线上就无需加装喷胶设备,管接头与瓶颈旋紧后,预涂的粘合剂就可将二者自粘成一体。
17.优选技术特征

:颈口上设有防尘封口贴。
18.优选技术特征

:瓶上放置有可重复使用的备用瓶盖(消费者拉开舌片倒出产品后,可取出备用瓶盖用之代替舌片盖住瓶口,以将瓶内剩余产品封存)。
19.优选技术特征

:管接头外壁光滑且为圆形(没有防滑设计)。
20.优选技术特征

:管接头紧挨瓶身,并将瓶颈完全遮住,不能被看见。这样一来,若造假者锯下易拉头,必然导致瓶子没有了瓶颈,使新换的假易拉头盖无处固定,从而产生换盖瓶必损的技术效果。
21.可取的是,所述的防回收瓶装产品,其特征在于:易拉盖的盖缘上方设有密封垫。这样一来,润滑油等产品被购买者首次开瓶使用后,购买者可用备用瓶盖压紧住封垫,将瓶内剩余润滑油等产品封存。
22.这样一来,润滑油等产品厂家就可向注塑厂家订制采购本技术中的易拉头盖,采用如下工艺生产:往瓶里灌注润滑油

往瓶颈外壁涂刷可自干的胶水

将易拉头盖套在瓶颈上端

等待易拉头盖与瓶颈粘合固化

装箱入库。
23.可取的是,所述的防回收瓶装产品,其特征在于:在易拉盖的背面或/和正面,设有防伪码/溯源码。最好将易拉盖背面的码与正面的码一一对应起来,存储备案到查验系统数据库中。
24.为用户生产防回收瓶装产品,本技术提供一种易拉头盖,其特征在于:一次性用的易拉盖连结在管接头顶部,管接头内壁或外壁具有预涂胶层。
25.可取的是,所述的易拉头盖,其特征在于:管接头内螺纹或外螺纹上具有预涂胶囊层。
26.本技术所述的易拉盖及封口工艺,是成熟的现有技术。《百度百科》解释:易拉盖是食品罐头加工行业中金属罐头所用的盖子。易拉盖的工序:铁皮

基础盖成型

拉环组合成型

后处理工序

成像视觉检测

集盖包装。易拉盖有圆形和非圆形两大类,异形易拉盖是指非圆形易拉盖,如椭圆形、方形、马蹄形等。易拉盖是用于罐头封盖和开启之用,其上预刻有一定深度的切线(也称刻痕线),其舌片上铆有拉环,用手拉起拉环时,能沿切线撕下舌片,开启产品。
27.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防回收瓶装产品,可以产生如下有益效果。
28.其一、换盖瓶损。易拉头盖与瓶子合为一体,除非锯开,否则无法拆分。舌片被拉起后,管接头、盖缘等其余部位仍留在瓶上,无法拆卸,强拆必然导致瓶子被损毁。由此可见,本技术通过换盖瓶损的技术措施,名副其实地堵住了真瓶换装假盖的技术漏洞。
29.其二、因为易拉盖在卷封或滚封时,需要特殊的封盖机等较大的专用设备,个体造假者一般没有封盖机,因而可预防回收旧瓶(真瓶)、换上新盖(即假盖)的真瓶装假品的造假行为。
30.其三、裸露可见未被遮挡视线的易拉盖是否已被开启,购买者一眼就可看见,若是将备用瓶盖从盖座上取下来、盖到瓶口上再出售,购买者必然怀疑其是旧瓶装的假冒产品。
附图说明
31.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32.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一)中的一种防回收瓶装产品的结构示意图。
33.图2为图1中用到的一种易拉头盖的结构示意图。
34.图3为(实施例二)图2中a-b处(易拉头盖连结在瓶颈外)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35.图4为(实施例三)图2中a-b处(易拉头盖连结在瓶颈内)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36.图5为一种现行易拉盖的结构示意图。
37.图6本技术(实施例四)中的防回收瓶装产品设有备用瓶盖的结构示意图。
38.图7为图6中的防回收瓶装产品拉开舌片后盖上备用瓶盖时的结构示意图。
39.图8为一种现行润滑油产品结构示意图。
40.图9为一种现行润滑油产品开盖后的结构示意图。
41.附图标号说明:1-瓶、2-螺纹瓶盖、3-瓶颈、4-易拉盖、5-瓶口、6-螺纹、7-备用瓶盖、8-切线、9-密封胶、10-管接头、11-薄弱区、12-舌片、13-拉环、14-防尘封口贴、15-缩口、16-盖座、17-颈口、18-易拉头盖、19-预涂胶层。
具体实施方式
42.本技术的核心是提供一种防回收瓶装产品,以杜绝回收旧瓶、换上新盖的真瓶假油造假行为。
43.为使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44.实施例一。
45.参考图1,图1为本技术中的一种防回收瓶装产品的结构示意图。首先,吹塑一种瓶颈长度为25mm、瓶颈外径为38mm的塑料瓶1,备用。并注塑一种内径为38.2mm、长度为33mm、壁厚为1mm的一段管接头10,备用。管接头10既可以采用硬质塑料,也可以采用硬质金属,还可采用陶瓷、玻璃等硬质材质。为了增加管接头10被人为取下的难度,管接头10外壁最好是光滑的、圆的,换言之,管接头10外壁最好没有设置现行螺纹瓶盖2那样的防滑纹。
46.将图5所示的易拉盖4卷封到管接头24顶部,以制成一种具有易拉盖4的瓶子头盖,本技术称之为易拉头盖18(参见图2)。
47.这样一来,润滑油厂家就可采用如下工艺:往塑料瓶1里灌注润滑油

往瓶颈3外壁涂刷可自干的密封胶9

将易拉头盖18中的管接头10套在瓶颈3上

装箱入库,几小时后管接头10就会与瓶颈3粘合固化为一体,从而生产出一种防回收瓶装产品。
48.上述管接头10与瓶颈3的连结,既可采用管接头10内壁与瓶颈3外壁的外套设计(参见图3),也可采用管接头10外壁与瓶颈3内壁的内塞设计(参见图4)。均可采用粘合、熔合、注塑连结(例如将金属管接头10与塑料瓶1注塑在一起)、电磁感应热焊等现行各种连结工艺。无论采用何种连结工艺,均须满足一旦连结,即合为一体,构成死结,无法分开为技术标准。
49.可取的是,瓶颈3上设有至少一个易于断裂的薄弱区11(参见图3和图4中);例如在瓶颈3上切削一圈沟槽,使所切削区变薄,也可通过模具设计预留一圈薄弱区11,还可将瓶颈3刻意设计的脆弱一些,使其更易碎裂。这样一来,若造假者欲用力取下易拉头盖18,就会导致瓶颈3从薄弱区11断裂,从而破坏塑料瓶1,使其失去回收再用的价值。
50.为了尽量少改动润滑油灌装生产线,可取的是,瓶颈3上端设有外螺纹6,易拉头盖18中的管接头10设有相配合的内螺纹6。这样一来,仅需在现行润滑油灌装生产线上适当位置,加装一个喷胶机,用喷嘴往瓶颈3上端的外螺纹6区域喷涂密封胶9等粘合剂,像现行加装螺纹瓶盖2那样将易拉头盖18拧上,待瓶颈3上的外螺纹6与易拉头盖18之管接头10的内螺纹6粘合牢固后,即可完成生产。
51.更可取的是,管接头10内壁具有预涂胶层19等粘合剂。最好是管接头10内螺纹上或外螺纹上具有预涂胶囊层。这样一来,厂家的灌装生产线上就无需加装喷胶设备,管接头
10与瓶颈3旋紧,胶囊被压破后就可将二者自粘成一体。
52.实施例二。
53.参考图3,图3为图2中a-b位置(易拉头盖连结在瓶颈外)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54.可取的是,注塑一种具有缩口15的管接头10,将易拉盖4从管接头10内封住(例如粘住/铆住)缩口15。参考上述实施例一的有关步骤,将所制成的(缩口)易拉头盖18套在瓶颈3外并粘合起来,即可制成一种防回收瓶装产品。这样一来,就可防止造假者撬开易拉盖4的卷边,从而增加回收旧瓶的造假难度。
55.实施例三。
56.参考图4,图4为图2中a-b位置(易拉头盖连结在瓶颈内)的截面结构示意图。可取的是,将上例所制成的(缩口)易拉头盖18塞入瓶颈3内。例如在瓶颈3内制出内螺纹6,(缩口)易拉头盖18的管接头10外壁制出相配合的外螺纹6,事先在外螺纹6上涂刷上预涂胶层19等粘合剂后,将缩口易拉头盖18塞入瓶颈3内,并使盖顶位置低于或水平于瓶口5位置,拧紧并粘合,即可制成一种防回收瓶装产品。
57.再例如,在瓶颈3内设置倒刺(即倒齿)等止回结构,在(缩口)易拉头盖18的管接头10外壁制出相应的倒刺等止回结构,并在管接头10外壁上涂抹密封胶9等粘合剂后,将缩口易拉头盖18塞入瓶颈3内并粘合,即可制成一种防回收瓶装产品。
58.为了避免将易拉头盖18塞入瓶颈3内时,粘合剂等粉尘意外落入瓶内污染润滑油等产品,可取的是,在颈口17上粘贴一个防尘封口贴14。
59.这样一来,造假者如果强行取出瓶颈3内的缩口易拉头盖18,必然损坏塑料瓶口5位置的瓶颈3,从而达到换盖必然破坏瓶子的技术目的。相反,如果将所制成的(缩口)头易拉头盖18套在瓶颈3外时,造假者如果小心翼翼地强行取下瓶颈3外的(缩口)易拉头盖18,则有可能不太会损坏塑料瓶口5位置的瓶颈3,相对而言,难以达到换盖必然破坏瓶子的技术目的。
60.实施例四。
61.参见图6,图6为本技术中的防回收瓶装产品设有备用瓶盖7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图6中的防回收瓶装产品拉开舌片12后盖上备用瓶盖时的结构示意图。产品出厂后至消费者购买前,仅用一次性使用的易拉盖4的舌片12将瓶口5封闭、保证易拉盖4不被遮挡视线,并在瓶身上放置可重复使用的透明的备用瓶盖7;这样一来,消费者买到产品且拉开舌片12倒出产品后,就可从盖座16上取出备用瓶盖7用之代替舌片12盖住瓶口5(参见图7),将瓶1内剩余的产品封存。
62.上述各例,仅用塑料瓶进行了举例说明,实施时,应不限于塑料材质的瓶子。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对本技术进行若干改进和修饰,这些改进和修饰也落入本技术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