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垃圾清运的自动倒出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778605发布日期:2022-07-16 03:09阅读:108来源:国知局
一种垃圾清运的自动倒出系统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垃圾清运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垃圾清运的自动倒出系统。


背景技术:

2.自装卸式垃圾车具有整体结构设计合理紧凑、装卸垃圾自动化、使用效率高、厢体采用轻量化设计、运载量大、封闭性能好、安全、节能和环保等优点明显,自装卸式垃圾车可以机械化自动装卸垃圾,实现垃圾密封化运输;
3.但现有的垃圾清运的自动倒出系统在垃圾倒入自装卸式垃圾车内部时,缺少对垃圾进行固液分离的组件,导致工作人员无法分开对液体和固体垃圾进行分类处理,从而降低垃圾处理效率,所以我们对这些情况,为避免上述技术问题,确有必要提供一种垃圾清运的自动倒出系统以克服现有技术中的所述缺陷。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垃圾清运的自动倒出系统,可以有效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在垃圾倒入自装卸式垃圾车内部时,缺少对垃圾进行固液分离的组件,导致工作人员无法分开对液体和固体垃圾进行分类处理,从而降低垃圾处理效率的问题。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垃圾清运的自动倒出系统,包括自装卸式垃圾车箱,所述自装卸式垃圾车箱顶端一侧位置处安装有分离机构,所述分离机构包括导向孔、密封板、分离箱、连接软管、分离网、废液箱、连接阀、导向板、转动杆、转动板、推杆、弹簧和橡胶球;
6.所述自装卸式垃圾车箱顶端一侧位置处开设有导向孔,所述导向孔内壁一侧位置处安装有密封板,所述密封板一端底部位置处焊接有分离箱,所述分离箱底端中部位置处固定连接有连接软管,所述连接软管内壁顶部位置处嵌入有分离网,所述连接软管底端固定连接有废液箱,所述废液箱一边端底部位置处安装有连接阀,所述废液箱顶端边侧中心位置处焊接有导向板,所述分离箱内壁顶部位置处转动嵌入有转动杆,所述转动杆外端活动套接有转动板,所述分离箱一边端靠近转动板一侧位置处滑动嵌入有推杆,所述分离箱一边端靠近推杆外侧嵌入有弹簧,所述推杆一端粘接有橡胶球。
7.优选的,所述废液箱底端放置于自装卸式垃圾车箱内部一角位置处,所述转动板底面与分离箱内部地面夹角为六十度。
8.优选的,所述弹簧一端嵌入于橡胶球一端,所述导向板顶面与橡胶球一端面契合。
9.优选的,所述自装卸式垃圾车箱顶端靠近导向孔边侧位置处安装有限制机构,所述限制机构包括安装槽、活动杆、支撑板、连接杆、l型垫块、橡胶杆和嵌入槽;
10.所述自装卸式垃圾车箱顶端靠近导向孔两侧位置处均开设有安装槽,两个所述安装槽内壁中部位置处分别设置于活动杆两边端,所述活动杆外端活动套接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顶端两侧位置处均焊接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顶端焊接有l型垫块,所述安装槽内部底端靠近支撑板一侧位置处粘接有橡胶杆,所述密封板一端对应l型垫块一侧位置处开设
有嵌入槽。
11.优选的,所述橡胶杆顶端边侧设置为圆角,所述支撑板长度小于安装槽内壁长度,所述活动杆两边端分别通过扭簧安装于两个安装槽内壁。
12.优选的,所述l型垫块顶端设置为圆角,且l型垫块顶面高于自装卸式垃圾车箱顶面。
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结构科学合理,使用安全方便:
14.1、设置有分离机构,通过分离箱和分离网配合,方便外部垃圾导入时进行固液分离,并通过连接软管和收废箱,便于对废液收集处理,并通过密封板,使得密封板复位时带动分离箱垂直于自装卸式垃圾车箱内壁,并由于导向板,便于对橡胶球的位置进行限制,配合推杆和转动杆,方便转动板一端活动,以此方便将分离箱内部的垃圾全部导出,同时配合弹簧,便于对推杆和转动板进行复位,方便下次使用。
15.2、设置有限制机构,由于活动杆通过扭簧与安装槽连接,从而方便活动杆带动支撑板活动,并通过橡胶杆,方便外部垃圾箱一端与l型垫块接触造成的冲击力进行缓冲的同时,使得支撑板与橡胶杆产生的撞击力,对垃圾箱进行震动,以此方便将其内部残留的垃圾震出,并通过嵌入槽,便于对支撑板进行收纳,保持密封板的正常关闭。
附图说明
16.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17.在附图中:
18.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19.图2是本实用新型废液箱的安装结构示意图;
20.图3是本实用新型分离箱的安装结构示意图;
21.图4是本实用新型图3中a区域的结构示意图;
22.图5是本实用新型支撑板的安装结构示意图;
23.图中标号:1、自装卸式垃圾车箱;
24.2、分离机构;201、导向孔;202、密封板;203、分离箱;204、连接软管;205、分离网;206、废液箱;207、连接阀;208、导向板;209、转动杆;210、转动板;211、推杆;212、弹簧;213、橡胶球;
25.3、限制机构;301、安装槽;302、活动杆;303、支撑板;304、连接杆;305、l型垫块;306、橡胶杆;307、嵌入槽。
具体实施方式
26.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27.实施例:如图1-5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垃圾清运的自动倒出系统,包括自装卸式垃圾车箱1,自装卸式垃圾车箱1顶端一侧位置处安装有分离机构2,分离机构2包括导向孔201、密封板202、分离箱203、连接软管204、分离网205、废液箱206、连接
阀207、导向板208、转动杆209、转动板210、推杆211、弹簧212和橡胶球213;
28.自装卸式垃圾车箱1顶端一侧位置处开设有导向孔201,导向孔201内壁一侧位置处安装有密封板202,密封板202一端底部位置处焊接有分离箱203,分离箱203底端中部位置处固定连接有连接软管204,连接软管204内壁顶部位置处嵌入有分离网205,连接软管204底端固定连接有废液箱206,废液箱206一边端底部位置处安装有连接阀207,废液箱206顶端边侧中心位置处焊接有导向板208,分离箱203内壁顶部位置处转动嵌入有转动杆209,转动杆209外端活动套接有转动板210,便于对垃圾进行导向,废液箱206底端放置于自装卸式垃圾车箱1内部一角位置处,转动板210底面与分离箱203内部地面夹角为六十度,活动杆302两边端分别通过扭簧安装于两个安装槽301内壁,分离箱203一边端靠近转动板210一侧位置处滑动嵌入有推杆211,分离箱203一边端靠近推杆211外侧嵌入有弹簧212,推杆211一端粘接有橡胶球213,便于推杆211的移动,弹簧212一端嵌入于橡胶球213一端,导向板208顶面与橡胶球213一端面契合。
29.自装卸式垃圾车箱1顶端靠近导向孔201边侧位置处安装有限制机构3,限制机构3包括安装槽301、活动杆302、支撑板303、连接杆304、l型垫块305、橡胶杆306和嵌入槽307;
30.自装卸式垃圾车箱1顶端靠近导向孔201两侧位置处均开设有安装槽301,两个安装槽301内壁中部位置处分别设置于活动杆302两边端,活动杆302外端活动套接有支撑板303,支撑板303顶端两侧位置处均焊接有连接杆304,连接杆304顶端焊接有l型垫块305,便于对外部垃圾箱进行限制,l型垫块305顶端设置为圆角,且l型垫块305顶面高于自装卸式垃圾车箱1顶面,安装槽301内部底端靠近支撑板303一侧位置处粘接有橡胶杆306,便于对支撑板303进行收纳,橡胶杆306顶端边侧设置为圆角,支撑板303长度小于安装槽301内壁长度,密封板202一端对应l型垫块305一侧位置处开设有嵌入槽307,方便密封板202的关闭。
31.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及使用流程:首先,通过自装卸式垃圾车箱1将外部垃圾筒进行抓取输送,在垃圾桶内部垃圾倒入自装卸式垃圾车箱1内部时,此时由于活动杆302通过扭簧与安装槽301连接,从而方便活动杆302带动支撑板303活动,进而使得支撑板303带动连接杆304移动,以此使得连接杆304带动l型垫块305与外部垃圾桶边端接触,由于垃圾桶翻转时带动l型垫块305移动,从而使得l型垫块305带动支撑板303与安装槽301内部的橡胶杆306顶端接触,由于橡胶杆306的作用,对外部垃圾箱一端与l型垫块305接触造成的冲击力进行缓冲的同时,使得支撑板303与橡胶杆306产生的撞击力,对垃圾箱进行震动,以此方便将其内部残留的垃圾震出;
32.其次,垃圾堆积在分离箱203内部时,由于分离网205的作用,方便对堆积的垃圾进行固液分离,使得废液通过连接软管204导入收废箱呢不,从而对废液收集处理,另外,通过自装卸式垃圾车箱1对密封板202进行复位时,此时密封板202带动嵌入槽307移动,从而使得嵌入槽307对支撑板303顶端的l型垫块305进行收纳,从而保持密封板202的正常关闭,同时密封板202复位时带动分离箱203垂直于自装卸式垃圾车箱1内壁,随后分离箱203带动推杆211移动,从而使得推杆211带动橡胶球213移动,当橡胶球213外端与导向板208顶端接触时,便于对橡胶球213的位置进行限制,以此使得橡胶球213带动推杆211移动,进而推杆211带动转动板210在转动杆209外端活动,方便将分离箱203内部的垃圾全部导出,由于弹簧212的反作用力,便于对推杆211和转动板210进行复位,方便下次使用,另外当自装卸式垃
圾车箱1工作完成后,打理后门和连接阀207,从而便于对垃圾和废液分开进行处理。
33.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