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动穿打包带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488684发布日期:2022-09-10 08:09阅读:130来源:国知局
一种自动穿打包带设备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属于铜管打包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是涉及一种自动穿打包带设备。


背景技术:

2.铜管管又称紫铜管,有色金属管的一种,是压制的和拉制的无缝管。铜管具备了良好导电性,导热性的特性,电子产品的导电配件以及散热配件的主要材料,并且成为现代承包商在所有住宅商品房的自来水管道、供热、制冷管道安装。
3.铜卷安装在绕线卷表面之后,需要在表面绑扎绑带方便运输,但是在进行穿线时,由于线孔的位置比较复杂,需要上下来回贯穿绑带进行安装,导致人工穿线的效率十分低下。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主要是解决上述现有技术所存在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自动穿打包带设备。
5.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问题主要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得以解决的:一种自动穿打包带设备,包括送料传输带,所述送料传输带的前端设置有第一往返送料装置,所述送料传输带的后端设置有第二往返送料装置,所述送料传输带的顶部设置有若干载料板,每个所述载料板后端底部均设置有限位装置,所述载料板的前后两侧的中部均开设有收纳限位装置的侧边卡接槽,所述送料传输带的下方分别设置有称重装置和穿带装置,所述穿带装置的输出端贯穿送料传输带延伸至顶部,所述载料板顶面的中部分别向下贯穿开设有对应穿带装置的中空槽。
6.作为优选,所述第一往返送料装置和第二往返送料装置的结构相同,所述第一往返送料装置包括底架、输送带、减速电机和伞齿轮升降机,所述伞齿轮升降机设置在底架的顶部,所述伞齿轮升降机的顶部设置有第一连接板,所述输送带设置在第一连接板的左右两侧,所述减速电机设置在一侧的输送带上。
7.作为优选,所述穿带装置包括安装框体、两个底部连接杆、多个纵向连接杆、丝杆、固定座、连接架、滑座和引导架,两个所述底部连接杆设置在安装框体的底部,多个所述纵向连接杆分别对称设置在底部连接杆上,多个所述纵向连接杆和底部连接杆之间形成内部框架,所述内部框架的前后侧面的两侧均设置有滑轨,所述滑轨均对应连接在纵向连接杆上,所述内部框架的前后两侧均设置有第二连接板,所述滑座设置在第二连接板与滑轨的连接处,所述引导架分别设置在第二连接板相互反向的一面顶部,所述引导架呈u 形设置,所述引导架的内部开设有引导槽,所述引导槽分别向外贯穿出引导架的两个端部,所述引导架的顶部分别设置有顶部封装板和底部封装板,所述顶部封装板和底部封装板内均开设有对应引导架插接的通槽,所述顶部封装板和底部封装板分别位于载料板的顶部。
8.作为优选,所述固定座设置在一侧的所述两个纵向连接杆之间的顶部和底部,所述丝杆设置在两个固定之间,所述丝杆的两侧均设置有限位杆,两个所述限位杆分别与两
个固定座相互连接,所述丝杆的表面螺纹连接有连接架,所述连接架的后端与两个限位杆相互滑动连接,所述连接架的前端两侧分别与两侧的第二连接板相互连接。
9.作为优选,所述限位装置包括支撑架、安装板、升降缸和冲压头,所述安装板设置在支撑架顶部的中间位置,所述升降缸设置在安装板的底部,所述安装板的顶部设置有铰接座,所述冲压头转动连接在铰接座的顶部,所述铰接座的后端插接限位支杆,所述限位支杆的底部与安装板相互连接,所述升降缸的输出端向上分别贯穿安装板和铰接座与冲压头的后端相互连接。
10.本实用新型具有的有益效果:通过在送料传输带的下方设置有穿带装置,穿带装置的顶部贯穿送料传输带延伸至其上方,其贯穿向上的两组引导架呈u 形设计,且内圈开设的引导槽沿着u形开设,绑扎带能够通过引导槽的一端向下一直插入从另一端延伸出来,从而能够对底部封装板和顶部封装板进行绑扎,整个绑扎不需要工人上下穿线进行操作,从而大大减小以往穿线所带来的复杂度,通过载料板上开设的中空槽以及底部封装板和顶部封装板上的通槽方便引导架的贯穿,同时通过在送料传输带的前端设置有第一往返送料装置以及在后端设置第二往返送料装置,其能够把载料板再次送入到送料传输带的顶部,实现自动运输的效果。
附图说明
11.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12.图2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往返送料装置的一种立体结构示意图;
13.图3是本实用新型限位装置的一种立体结构示意图;
14.图4是本实用新型穿带装置的一种立体结构示意图;
15.图5是本实用新型穿带装置的一种部分立体结构示意图。
16.图中:1、送料传输带;2、第一往返送料装置;21、底架;22、减速电机;23、输送带;24、第一连接板;25、伞齿轮升降机;3、第二往返送料装置;4、称重装置;5、穿带装置;51、安装框体;52、底部连接杆;53、纵向连接杆;531、滑轨;54、背板;55、丝杆;56、限位杆;57、固定座;58、连接架;59、滑座;510、第二连接板;511、引导架;512、引导槽;513、底部封装板;514、顶部封装板;515、通槽;6、限位装置;61、支撑架;62、安装板;63、升降缸;64、铰接座;65、冲压头;66、限位支杆;7、载料板; 71、侧边卡接槽;72、中空槽。
具体实施方式
17.下面通过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具体的说明。
18.实施例:一种自动穿打包带设备,如图1-图5所示,包括送料传输带1,送料传输带1的前端设置有第一往返送料装置2,送料传输带1的后端设置有第二往返送料装置3,送料传输带1的顶部设置有若干载料板7,每个载料板 7后端底部均设置有限位装置6,载料板7的前后两侧的中部均开设有收纳限位装置6的侧边卡接槽71,送料传输带1的下方分别设置有称重装置4和穿带装置5,穿带装置5的输出端贯穿送料传输带1延伸至顶部,载料板7顶面的中部分别向下贯穿开设有对应穿带装置5的中空槽72。
19.第一往返送料装置2和第二往返送料装置3的结构相同,第一往返送料装置2包括底架21、输送带23、减速电机22和伞齿轮升降机25,伞齿轮升降机25设置在底架21的顶部,
伞齿轮升降机25的顶部设置有第一连接板24,输送带23设置在第一连接板24的左右两侧,减速电机22设置在一侧的输送带23上。
20.穿带装置5包括安装框体51、两个底部连接杆52、多个纵向连接杆53、丝杆55、固定座57、连接架58、滑座59和引导架511,两个底部连接杆52 设置在安装框体51的底部,多个纵向连接杆53分别对称设置在底部连接杆 52上,多个纵向连接杆53和底部连接杆52之间形成内部框架,内部框架的前后侧面的两侧均设置有滑轨531,滑轨531均对应连接在纵向连接杆53上,内部框架的前后两侧均设置有第二连接板510,滑座59设置在第二连接板510 与滑轨531的连接处,引导架511分别设置在第二连接板510相互反向的一面顶部,引导架511呈u形设置,引导架511的内部开设有引导槽512,引导槽512分别向外贯穿出引导架511的两个端部,引导架511的顶部分别设置有顶部封装板514和底部封装板513,顶部封装板514和底部封装板513内均开设有对应引导架511插接的通槽515,顶部封装板514和底部封装板513分别位于载料板7的顶部,固定座57设置在一侧的两个纵向连接杆53之间的顶部和底部,丝杆55设置在两个固定之间,丝杆55的两侧均设置有限位杆 56,两个限位杆56分别与两个固定座57相互连接,丝杆55的表面螺纹连接有连接架58,连接架58的后端与两个限位杆56相互滑动连接,连接架58的前端两侧分别与两侧的第二连接板510相互连接。
21.限位装置6包括支撑架61、安装板62、升降缸63和冲压头65,安装板 62设置在支撑架61顶部的中间位置,升降缸63设置在安装板62的底部,安装板62的顶部设置有铰接座64,冲压头65转动连接在铰接座64的顶部,铰接座64的后端插接限位支杆66,限位支杆66的底部与安装板62相互连接,升降缸63的输出端向上分别贯穿安装板62和铰接座64与冲压头65的后端相互连接。
22.本实用新型的原理:通过吊具把装在顶部封装板514和底部封装板513 内的铜管放在顶部封装板514上后,此时开启位于下方的伞齿轮升降机25,其带动顶部的连接板以及两侧的输送带23向上移动,从而带动整个需要打包的铜管物件向上移动,在移动的同时,开启一侧的减速电机22从把铜管物件向后推送至送料传输带1的表面上,同时的送料传输带1开启把物料移动至后侧的限位装置6处;
23.限位装置6通过开启下方的升降缸63,其输出端推动顶部的冲压头65,从而对在送料传输带1表面移动的物料进行限位,使得前一个工位的铜管物件分别通过下方的称重装置4对铜管物件进行称重,接着在一步移动一个工位至穿带装置5的上方,此时再次锁定,接着丝杆55通过外部的电机进行带动使得表面的连接架58由于两侧的限位杆56的限位,从而向上移动,带动连接在其两侧的引导架511向上移动,引导架511通过滑座59在内置框架两侧的滑轨531上移动,增加向上移动的稳定性,引导架511通过顶部的中空槽72,再次向上分别贯穿底部封装板513和顶部封装板514表面的空槽后,此时把绑带的一端通过引导槽512向下塞入,由于引导架511呈u型设计,且引导槽512的两端相互贯通,绑带会经过另一端的槽口贯出,从而方便进行绑扎,且同时引导槽512整个对引导架511的正面进行贯通,绑带会直接连接是在底部封装板513以及顶部封装板514表面完成整个装置的绑扎。
24.最后,应当指出,以上实施例仅是本实用新型较有代表性的例子。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实施例,还可以有许多变形。凡是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应认为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