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污、防漏器皿口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210171阅读:35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防污、防漏器皿口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一种插入式容器口,特别涉及一种可插入盛放液体的瓶口或壶口从而使用时能防污防漏的器皿口。
在工农业生产中和科学实验中,经常要与装有毒性、腐蚀性液体的容器打交道,使用时,在倾倒液体后把瓶或壶等容器放正后,总有一点儿液体从壶嘴成瓶嘴顺其外边往下流,为避免造成污染及造成工作人员接触中毒,往往需及时予以清除。在人们日常生活中使用调味品时也存在类似情况,尤其是使用油瓶或油壶时,由于油粘性较大,使用后总有少量油沿瓶外壁向下流,造成瓶子外壁污染,也造成浪费。
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防污、防漏器皿口,可插入各种液体瓶口或壶口达到使用时防污防漏。
为达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下述技术方案防污防漏器皿口,它由外壳、内芯和弹簧构成,外壳与内芯呈筒形,外壳纵截面近似呈凸字形,内芯下端外折呈平台状,外壳与内芯滑接触,弹簧上端与内芯相接,下端与外壳内壁连接,外壳与内芯接触面上除内芯平台与外壳转折部位接触面外有回液槽。
内芯外壁平台以上部位有回液槽,内芯下部平台外缘有回液槽。
外壳内壁转折部位以上有回液槽,内芯下部平台外缘有回液槽。
外壳内壁上除与内芯平台上表面压触部分外有回液槽。
外壳上部外缘有凸台,外壳上端内侧呈近似锥面,外壳外壁上部有螺纹。
本实用新型采用内芯、外壳、弹簧三者相互配合并在外壳与内芯接触面上除内芯平台与外壳内壁转折部分接触面外设置回液槽的设计,结构简单,外壳上端外缘平台的设计及外壳外壁上螺纹的设计使得本实用新型与容器口部紧密配合,不易掉入容器内部。当打开容器盖倾倒液体时,弹簧伸张,内芯下部平台与外壳转折处紧密贴合,液体仅从内芯中孔流出。倒后,溢流液体沿瓶口内芯外壁流入回液槽中(回液槽可大可小),当合上瓶盖后内芯下压(弹簧亦受压缩),回液槽中液体沿内芯平台外缘或外壳内壁上回液槽流入瓶中,既防止污染,又防止漏损。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图2为
图1的A-A剖视图;图3为
图1的B-B剖视图;图4为
图1的C-C剖视图。
以下结合附图通过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本实施例中,防污防漏器皿口由外壳1,内芯2,和弹簧3构成,外壳与内芯呈筒形,外壳纵截面近似呈凸字形,内芯下端外折呈平台状,外壳1与内芯2滑接触,弹簧3上端与内芯2下端压触,下端与外壳1下部内壁上支撑台4压触,弹簧应保证当其张开时使内芯2下部平台5上表面与外壳转折面充分紧密压合。内芯2外壁上、平台5以上部位有回液槽6,内芯2下部平台5边缘上有回液槽7。外壳上端内侧8呈近似锥面,外壳上端外缘有平台9,该平台保证防污防漏器皿口在使用时不致掉入盛液瓶中。
权利要求1.防污防漏器皿口,本实用新型特征在于,它由外壳、内芯和弹簧构成,外壳与内芯呈筒形,外壳纵截面近似呈凸字形,内芯下端外折呈平台状,外壳与内芯滑接触,弹簧上端与内芯相接,下端与外壳内壁连接,外壳与内芯接触面上除内芯平台与外壳转折部位接触面外有回液槽。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器皿口,其特征在于,内芯外壁平台以上部位有回液槽,内芯下部平台外缘有回液槽。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器皿口,其特征在于,外壳内壁转折部位以上有回液槽,内芯下部平台外缘有回液槽。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器皿口,其特征在于,外壳内壁上除与内芯平台上表面压触部分外有回液槽。
5.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器皿口,其特征在于,外壳上部外缘有凸台,外壳上端内侧呈近似锥面,外壳外壁上部有螺纹。
6.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器皿口,其特征在,外壳上部外缘有凸台,外壳上端内侧呈近似锥面,外壳外壁上部有螺纹。
7.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器皿口,其特征在于,外壳上部外缘有凸台,外壳上端内侧呈近似锥面,外壳外壁上部有螺纹。
专利摘要防污防漏器皿口,属插入式容器口。本实用新型采用外壳、内芯与弹簧相互配合,外壳与内芯呈筒形,外壳纵截面近似呈凸字形,内芯下端外折呈平台状,在外壳与内芯接触面上除内芯平台与外壳内壁转折部分接触面外设置回液槽的设计,使得在倾倒液体后,溢流液体沿瓶口内芯外壁流入外壳上端内侧锥形槽中,当合上瓶盖后,内芯下压(弹簧亦受压),液体沿回液槽流入瓶中,既可防止所盛液体污染瓶壁,又可防止漏损。
文档编号B65D47/00GK2260065SQ9620567
公开日1997年8月20日 申请日期1996年3月1日 优先权日1996年3月1日
发明者王宝城, 张文举 申请人:王宝城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