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心轴托辊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211487阅读:47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无心轴托辊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输送机械,它是带式输送机上用于支承胶带输送物料的重要部件。
目前,国内外带式输送机上广泛使用的是带穿通心轴的有心轴托辊,其结构为轴承、轴承座和密封元件等,装在辊筒两端的止口中,靠轴承内圈支承在一根穿通心轴上,辊子转动时,轴承座、轴承外圈及密封件随辊筒一起转动。因此这种托辊重量大,特别是转动部分重量和转动惯量大,旋转阻力大,钢管两端止口的形位公差精度要求高。心轴刚性差,易引起振动,工作时径向跳动大。轴承和密封零件均在辊筒两端止口内,配合紧,维修困难,故托辊的可维修性极差。使用中常常因托辊堵转又不能及时维修而导致胶带损坏,使输送机的电机负荷增加,甚至发生电机烧坏的严重故障。
本实用新型就是针对解决上述问题而设计的一种新型无心轴托辊。它与上述有心轴托辊比较,具有结构简单,重量轻,特别是转动部分重量和转动惯量都较小,转动灵活,回转阻力小,辊筒两端止口形位公差精度要求低,可维修性好和节省钢材等优点。
本实用新型是按下述方式实现的托辊由辊子和滚动系及支架组成,其改进是滚动系由两个左、右半轴组件构成,半轴组件由轴承、安置轴承的轴承座、装在国承内圈的半轴及密封圈组成,半轴有一段露于轴承座外;其辊子由辊筒,设置在辊筒两端内口中的左、右轴套构成,左、右轴套分别装在两个半轴上。
本实用新型运转时,轴承座不随辊子转动,大大减轻了转动部分的重量。由于没有心轴,半轴组件与辊子是分开的,两端轴承不会别劲,因而辊筒两端止口形位公差精度要求低,托辊的重量轻,转动惯量和旋转阻力也小。半轴与辊子轴套之间采用过渡配合,半轴组件能快速更换,不象有心轴托辊那样需要更换整个托辊,大大减少了维修工作量和维修费用,也有利于提高胶带的使用寿命。
以下结合附图,详细描述一下本实用新型的结构。


图1为常用的三节式槽形托辊组结构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半轴组件结构图。
实施例如图所示,无心轴托辊有辊子(1)和半轴组件(2)以及支架(3)组成;半轴组件(2)由半轴(10)、轴承(6)、内密封圈(7)、外密封圈(8)、轴承座(5)、闷盖(4)及挡圈组装而成(参见图2)。半轴(10)的一端装有外密封圈(8)、轴承(6),靠轴肩和标准弹簧挡圈实现轴承内圈的轴向定位。轴承内圈与半轴(10)采用过渡配合,外密封圈(8)与半轴(10)采用过渡配合。辊子转动时外密封圈(8)、半轴(10)也一起转动,在离心力作用下,可以甩掉水分和污物,实现离心密封。因此,托辊的密封属于迷宫式和离心式组合密封。轴承外圈的一端顶在轴承座(5)内孔的台阶上,另一端靠内密封圈(7)与轴承座(5)内孔过渡配合及轴承(6)外圈与轴承座(5)内孔的紧过渡配合实现轴向定位。轴承座(5)外表面呈阶梯形圆柱面,外端的装配工艺孔(兼作定期注油用),用闷盖(4)堵上。轴承(6)、内密封圈(7)压入轴承座(5)内孔中,调整用的平挡圈、外密封圈(8)装在半轴(10)上,然后再将半料轴(10)压入轴承(6)内孔中,装上标准弹簧挡圈和闷盖(4),就构成了半轴组件(2)。辊子由圆盘(11)、轴套(12)和辊筒(13)焊接而成,各配合表面均采用间隙配合。半轴组件上外露的半轴(10)的另一端,以过渡配合与辊子辊套(12)的孔装在一起,其间的O型密封圈起增大配合面的磨擦力和防锈等作用,以便传递扭矩。支架(3)的支住冲压成U型缺口,卡位轴承座(5)的小直径段,起支承和轴向固定托辊的作用。根据使用情况,支架可制成槽形托辊组支架或平形托辊组支架。
组装时,先将半轴组件(2)分别装入辊子(1)两端轴套孔中,组成托辊,再将托辊两端的轴承座装入支架(3)上支柱的U型缺口中,就构成了托辊组。胶带运行时,靠磨擦力带动辊子转动,使半轴(10)、外密封圈(8)及轴承内圈随之旋转,而轴承座(5)、轴承外圈、内密封圈(7)等不随辊子转动。当轴承失效,需要维修时,只需要更换半轴组件(2),辊子(1)仍可继续使用。
权利要求1.一种用于带式输送机的无心轴托辊,设有支架,装在支架上的滚动系及装在滚动系上的辊子,其特征在于滚动系由两个左、右半轴组件构成,半轴组件由轴承、安置轴承的轴承座、装在轴承内圈的半轴及密封圈组成,半轴有一段露于轴承座外;其辊子由辊筒,设置在辊筒两端内口中的左、右轴套构成,左、右轴套分别装在两个半轴上。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是带式输送机上用于支承胶带输送物料的重要部件,其改进是滚动系由两个左、右半轴组件构成,半轴组件由轴承、安置轴承的轴承座、装在轴承内圈的半轴及密封圈组成,半轴有一段露于轴承座外;其辊子由辊筒,设置在辊筒两端内口中的左、右轴套构成,左、右轴套分别装在两个半轴上。本实用新型,重量减轻,转动灵活,回转阻力小,特别适合于对带式输送机的改进。
文档编号B65G23/00GK2280074SQ9623986
公开日1998年4月29日 申请日期1996年12月13日 优先权日1996年12月13日
发明者王德胜 申请人:王德胜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