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零件盒的制作方法_2

文档序号:9316802阅读:来源:国知局
I内部,从而将上述容纳空间分隔成若干个单独的容置空间的分隔板2 ;其中,设有上述安装结构的内侧壁所在的侧壁包括依次设置的多个侧板3,且相邻两个侧板3之间通过连接板4固定连接,连接板4同时垂直于与其相连的两个侧板3 ;安装结构同时设置在连接板4和与其相连且位于其上方的一个侧板3上。
[0037]将设有安装结构的内侧壁所在的侧壁设置为由多个侧板3组成,且相邻两个侧板3之间通过连接板4连接,连接板4的设置,在不增加侧壁厚度的情况下,增强了侧壁的耐压性能,能够避免侧壁出现积压变形或损坏的情况,从而延长了产品的使用寿命;本实施例的新型零件盒,不再将安装结构设置在零件盒底面与侧壁相连的拐角处,而是设置在连接板4和与其相连且位于其上方的一个侧板3上,这不仅提升了侧壁的耐压性能,还不会给工人的取件操作带来阻碍或伤害,因而使用方便。
[0038]组成上述侧壁的多个侧板3沿分隔板插入方向,向盒体I内部依次分布,从而形成开口端大、封闭端小的容纳空间,侧板的这种排布方式,不仅便于设置连接板4,增强侧壁强度,还便于分隔板2的插入,更能方便实现多个零件盒的上下嵌套堆叠,在集中堆放零件盒时节约空间。
[0039]具体在本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零件盒包括盒体I以及安装在盒体I内部的隔板2,其中盒体I包括底面15,以及与底面15相连且相对设置的左侧壁11、右侧壁12前侧壁13和后侧壁14,所述安装结构设置在左侧壁11、右侧壁12和后侧壁14上。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上述零件盒做变形设计,可以将安装结构仅设置在左侧壁11和右侧壁12上,或者将安装结构仅设置在前侧壁13和后侧壁14上,或者将安装结构同时设置在左侧壁11、右侧壁12前侧壁13和后侧壁14上。
[0040]上述的左侧壁11、右侧壁12均包括三个侧板3,且沿分隔板2插入方向向盒体I内部依次排列,而且位于左侧壁11上的三个侧板3与位于右侧壁12上的三个侧板3 —一对应,相邻的两个侧板3之间均设置有安装结构。
[0041]上述的前侧壁13包括一个侧板3,后侧壁14包括两个侧板3,前侧壁13内侧面上设有用于安装分隔板2的阻挡结构,后侧壁14上设置有安装结构。
[0042]如图3所示,上述的安装结构包括平行设置且相距一定距离以形成安装空间的两个第一限位板51,两个第一限位板51同时与连接板4和与连接板4相连且位于连接板4上方的一个侧板3固定连接。
[0043]上述的安装结构还可以做进一步的改进,如图4和图8-9所示,还包括相对设置在两个第一限位板51上、且互不接触的两个第二限位板52,分隔板2上固定设有第三限位板21,第三限位板21能够插入位于第二限位板52和用于固定连接第一限位板51的侧板3之间的空间内。这样设置的好处在于:当零件盒内安装的零件较多和较重时,即便是零件盒的内侧壁向外变形,第二限位板52与第三限位板21之间的相互阻挡作用,也会阻止零件盒的内壁向外变形,从而进一步增强零件盒内侧壁的耐压性能。
[0044]人们可以在一个零件盒内灵活使用上述两种安装结构,如在本实施例中,靠近底面15的侧板3与中间侧板3之间使用了第一种安装结构,顶部侧板3与中间侧板3之间使用了第二种安装结构,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根据需要任意选择使用。
[0045]如图6-7和图10-11所示,上述的阻挡结构包括平行且相距一定距离的固定设置在前侧壁13内侧面上的两个第四限位板81,以及相对设在两个第四限位板81上的两个第五限位板82,分隔板2上同样设有能够插入位于第五限位板82与前侧壁13之间的空间的第六限位板22,以增强分隔板2在该阻挡结构上的安装效果。
[0046]作为对本实施例的一种改进,沿分隔板2插入方向,第一限位板51在用于固定连接其的侧板3上的高度逐渐升高。这样设置的好处在于,沿零件盒开口方向,第一限位板51顶端上不会形成棱角,工人在取件时十分安全,不会发生避免手指的情况,安全性能更高。
[0047]本实施例的零件盒,如图5和图6所示,还包括连接前侧壁13与底面15的第一斜面16 ;和连接后侧壁14与底面15的第二斜面17。当放置在零件盒内的零件体积较小时,上述斜面的设计能够方便工人从零件盒内部获取小体积零件,而不会发生因小体积零件位于底面15与前侧壁13或后侧壁14相接的直角拐角点而难以取出的问题。人们也可以将上述的第一斜面16和第二斜面17设计为弧面,可以达到基本相同的效果。
[0048]本实施例的零件盒,前侧壁13的顶面与左侧壁11、右侧壁12的内侧面之间形成有前开口 18。工人便于从前开口 18处观察零件盒内零件的类型或数量,零件盒内的情况一目了然,便于实现目视化管理。
[0049]显然,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所作的举例,而并非对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而由此所引伸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发明创造的保护范围之中。
【主权项】
1.一种新型零件盒,包括 盒体(I ),具有内部容纳空间; 分隔板(2),至少为一个,通过设在所述盒体(I)两个相对内侧壁中的任意一个或两个上的安装结构可拆卸的插入所述盒体(I)内部,从而将所述容纳空间分隔成多个单独的容置空间; 其特征在于:沿所述分隔板(2)插入方向,设有所述安装结构的内侧壁所在的侧壁包括依次设置的至少两个侧板(3),且相邻两个所述侧板(3)之间通过连接板(4)固定连接,所述连接板(4)同时垂直于与其相连的两个侧板(3);所述安装结构同时设置在所述连接板(4)和与其相连且位于其上方的一个侧板(3)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零件盒,其特征在于:沿所述分隔板(2)插入方向,组成所述侧壁的至少两个所述侧板(3)向所述盒体(I)内部依次分布。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新型零件盒,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结构包括平行设置且相距一定距离以形成安装空间的两个第一限位板(51)。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新型零件盒,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相对设置在两个所述第一限位板(51)上、且互不接触的两个第二限位板(52),所述分隔板(2)上固定设有第三限位板(21),所述第三限位板(21)能够插入位于所述第二限位板(52)和用于固定连接所述第一限位板(51)的侧板(3)之间的空间内。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新型零件盒,其特征在于:沿所述分隔板(2)插入方向,所述第一限位板(51)在用于固定连接其的侧板(3)上的高度逐渐升高。6.根据权利要求3-5中任一项所述的新型零件盒,其特征在于:所述盒体(I)包括底面(15),以及与所述底面(15)相连且相对设置的左、右侧壁(11、12)和前、后侧壁(13、14),所述安装结构设置在所述左、右侧壁(11、12)和/或前、后侧壁(13、14)上。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新型零件盒,其特征在于:所述左、右侧壁(11、12)均包括三个侧板(3),且位于所述左侧壁(11)上的三个侧板(3)与位于所述右侧壁(12)上的三个侧板(3) —一对应,任意相邻的两个所述侧板(3)之间均设置有所述安装结构。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新型零件盒,其特征在于:所述前侧壁(13)包括一个侧板(3),所述后侧壁(14)包括两个侧板(3),所述前侧壁(13)内侧面上设有用于安装所述分隔板(2)的阻挡结构,所述后侧壁(14)上设置有所述安装结构。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新型零件盒,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连接所述前侧壁(13)与所述底面(15)的第一斜面(16)或第一弧面;和/或连接所述后侧壁(14)与所述底面(15)的第二斜面(17)或第二弧面。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新型零件盒,其特征在于:所述前侧壁(13)的顶面与所述左、右侧壁(11、12)的内侧面之间形成有前开口(18)。
【专利摘要】本发明提供一种新型零件盒,包括具有内部容纳空间的盒体,以及通过设在盒体两个相对内侧壁上的安装结构可拆卸的插入盒体内部,从而将上述容纳空间分隔成若干个单独的容置空间的分隔板;设有上述安装结构的内侧壁所在的侧壁包括依次设置的多个侧板,且相邻两个侧板之间通过连接板固定连接,连接板同时垂直于与其相连的两个侧板;安装结构同时设置在连接板和与其相连且位于其上方的一个侧板上。本发明的新型零件盒设计不仅提升了侧壁的耐压性能,还不会给工人的取件操作带来阻碍或伤害,因而使用方便,值得推广使用。
【IPC分类】B65D25/02, B65D25/06
【公开号】CN105035485
【申请号】CN201510521653
【发明人】单伟, 范长江, 闫在明, 王田
【申请人】青岛冠宇工业设备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5年11月11日
【申请日】2015年8月24日
当前第2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