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丝装置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8935373阅读:174来源:国知局
编丝装置的制造方法
【专利说明】编丝装置
[0001]
技术领域
[0002]本发明涉及纺织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编丝装置。
【背景技术】
[0003]在纺织行业生产过程中,经常需要对纺丝进行整理,绕制成一个一个的丝坨,便于后续的生产加工,通常的做法是通过手工绕线,类似于家庭里的绕毛线做法,显然,人工绕制不仅费时费力,而且出来的丝坨大小不一,不能满足机械化生产的需要。

【发明内容】

[0004]本发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出一种编丝装置,结构巧妙,使用方便。
[0005]为了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提供以下技术方案:一种编丝装置,包括方形底框、第一斜支撑架、第二斜支撑架、托叉、丝片支撑手和挡丝支头,第一斜支撑架和第二斜支撑架分别竖直固定在方形底框正对的两侧上,第一斜支撑架和第二斜支撑架的上部均设有所述托叉,丝片支撑手水平地设在第二斜支撑架上,挡丝支头固定在第二斜支撑架的上端。
[0006]进一步地,还包括踏脚杠,该踏脚杠的两端经杠枕与第一斜支撑架和第二斜支撑架固定连接。
[0007]进一步地,方形底框的长105cm,宽55cm。
[0008]进一步地,丝片支撑手设在托叉上方。
[0009]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结构简单,提高了编丝效率,绕制出的丝坨尺寸相当,为后续的生产创造了很好的原料条件,满足了机械化生产的需要,具有很好的实用价值。
【附图说明】
[0010]图1为本发明编丝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1]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进行详细描述,本部分的描述仅是示范性和解释性,不应对本发明的保护范围有任何的限制作用。
[0012]如图1所示的一种编丝装置,包括方形底框1、第一斜支撑架2、第二斜支撑架3、托叉5、托叉6、丝片支撑手7和挡丝支头8,第一斜支撑架2和第二斜支撑架3分别竖直固定在方形底框I正对的两侧上,第一斜支撑架2上部设有托叉5,第二斜支撑架3的上部设有托叉6,丝片支撑手7水平地设在第二斜支撑架3上,挡丝支头8固定在第二斜支撑架2的上端。
[0013]编丝装置还包括踏脚杠4,该踏脚杠4的两端经杠枕41和杠枕42与第一斜支撑架2和第二斜支撑架3固定连接。
[0014]方形底框I的长105cm,宽55cm。丝片支撑手7设在托叉6上方。
[0015]踏脚杠4的长:105CM、杠宽:5CM、厚:27CM ;杠枕41长44CM、杠枕42长40CM ;方形底框I到托叉5高度:77CM、托叉5与托叉6距离:65CM、托叉厚15CM、托叉为半圆环状,直径7CM ;托叉6支撑枕长:15CM、支撑杠长:32CM、托叉支撑枕到丝片支撑手7高:25CM ;丝片支撑手7长:30CM、间距17CM、挡丝支头8高:5CM。
[0016]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主权项】
1.一种编丝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方形底框、第一斜支撑架、第二斜支撑架、托叉、丝片支撑手和挡丝支头,第一斜支撑架和第二斜支撑架分别竖直固定在方形底框正对的两侧上,第一斜支撑架和第二斜支撑架的上部均设有所述托叉,丝片支撑手水平地设在第二斜支撑架上,挡丝支头固定在第二斜支撑架的上端。2.如权利要求1所述编丝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踏脚杠,该踏脚杠的两端经杠枕与第一斜支撑架和第二斜支撑架固定连接。3.如权利要求1所述编丝装置,其特征在于:方形底框的长105cm,宽55cm。4.如权利要求1所述编丝装置,其特征在于:丝片支撑手设在托叉上方。
【专利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编丝装置,包括方形底框、第一斜支撑架、第二斜支撑架、托叉、丝片支撑手和挡丝支头,第一斜支撑架和第二斜支撑架分别竖直固定在方形底框正对的两侧上,第一斜支撑架和第二斜支撑架的上部均设有所述托叉,丝片支撑手水平地设在第二斜支撑架上,挡丝支头固定在第二斜支撑架的上端。本发明结构简单,提高了编丝效率,绕制出的丝坨尺寸相当,为后续的生产创造了很好的原料条件,满足了机械化生产的需要,具有很好的实用价值。
【IPC分类】B65H54/56
【公开号】CN105151901
【申请号】CN201510489900
【发明人】唐毓清, 覃承忠
【申请人】融水苗族自治县宇隆茧丝有限责任公司
【公开日】2015年12月16日
【申请日】2015年8月12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