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防坠功能的衣架升降器的制造方法_2

文档序号:9778082阅读:来源:国知局
装在固定器2上的凹槽结构。后壳体13两侧的凸台上各设计一个螺纹孔132,用于与前壳体11连接。
[0049]制动柱12本体是圆柱体,两端面中心各设有沿法向向外伸出的转轴121,转轴121是圆柱体,作为优选,其直径小于本体的直径。制动柱12本体的圆柱表面上设有防滑纹122,便于牵引绳32带动制动柱12旋转,作为优选,防滑纹122使用滚花工艺。
[0050]制动柱12两端的转轴121分别架设在前壳体11与后壳体13对应的引导槽中,转轴121直径略小于引导槽的宽度,即转轴121与对应的引导槽在径向有微小的间隙,故制动柱12在引导槽中的任意位置均可以顺畅的转动,引导槽111和引导槽131的轮廓沿各自所在平面的法向投影完全重合,作为优选,引导槽111和引导槽131分别贯穿前壳体11和后壳体13。制动柱12本体的两个端面与前壳体11和后壳体13内表面之间存在微小的间隙,并且制动柱12本体的直径大于引导槽的宽度,故制动柱12可以沿着引导槽111和引导槽131的导向进行运动。
[0051]螺钉14穿过前壳体11上的安装孔114紧固在后壳体13上的螺纹孔132中,实现了前壳体11和后壳体13的固连。
[0052]下面对方案一的制动原理进行介绍,如图1b所示,牵引绳32穿过下开口113、两个制动柱12之间和上开口 112,两个制动柱12相互平行布置,两个制动柱12在初始位置时圆周面的间隙略小于牵引绳32的直径,可以轻微的夹紧牵引绳32,使得制动柱12随着牵引绳32的拉动而转动,防坠装置I固定在以地面为参照相对静止的物体上。当牵引绳32不运动时,两个制动柱12受重力的作用,使得转轴121位于对应引导槽的最底端,即图1b状态。当牵引绳32向下缓慢拉动或快速拉动时,两个制动柱12受重力和牵引绳32施加在制动柱12边缘向下的切向力共同作用下,使得转轴121位于对应引导槽的最底端,即图1b状态,也就是说当衣架静止和升高时,防坠装置I对衣架无影响。
[0053]当牵引绳32向上缓慢拉动时,如图1b所示,两个制动柱12受重力和牵引绳32施加在制动柱12边缘向上的切向力共同作用,但向上的切向力小于制动柱12的重力,转轴121仍位于对应引导槽的最底端,即图1b状态,防坠装置I对衣架正常操作降落无影响。当衣架突然坠落时,牵引绳32快速拉动,如图1c所示,两个制动柱12受重力和牵引绳32施加在制动柱12边缘向上的切向力共同作用,但向上的切向力大于制动柱12的重力,制动柱12开始起跳向上运动,而引导槽111和引导槽131在沿制动柱12轴向视图的投影,从下往上是渐渐靠近的,迫使两个制动柱12的间隙渐渐缩小,两个制动柱12对牵引绳32的挤压力渐渐增加,转轴121的圆周面开始接触引导槽的内表面,接触压力也渐渐增加,并随着制动柱12的转动,转轴121开始沿着引导槽的内表面向上滚动,当牵引绳32不能够进一步压缩,制动柱12也不能再继续向上运动,引导槽内表面与转轴121圆周面之间的压力使得两者的摩擦力限制了转轴121的转动,由于制动柱12外表面设有防滑纹122使得牵引绳32也不能进一步拉动,使得前壳体11、制动柱12和牵引绳32三者固连在一起,最终停在了图1c所示的位置,完成了对牵引绳的制动,实现了衣架防坠的作用。
[0054]防坠装置方案二:
[0055]在方案一的基础上,省去一个制动柱12,重新设计前壳体11和后壳体13。
[0056]如图2a所示,防坠装置I由前壳体11、制动柱12、后壳体13及螺钉14组成,为保证机械强度,上述组件优选金属材料制造。前壳体11内部设有容纳制动柱12的空腔,空腔的底面是平面,其上设有一个长圆形的引导槽111,前壳体11与后壳体13装配后,与空腔底面相对的空腔开口被后壳体13盖住。沿引导槽111引导的方向指向的位置,即空腔的上部设有供牵引绳32穿过的上开口 112,空腔的下部设有供牵引绳32穿过的下开口 113,上开口 112和下开口 113需要具有容纳牵引绳32在收放过程中沿制动柱12的轴向运动空间,以及需要吸收由于防坠装置I装配在升降器31上后在制动柱12的轴向方向的误差,故上开口 112和下开口113优选的形状是与制动柱12轴向平行的长槽状。在前壳体11两侧的凸台上各设计一个安装孔114,用于与后壳体13连接。
[0057]后壳体13面向前壳体11的一面是平面,覆盖前壳体11的空腔开口,且与前壳体11的空腔底面平行,组成一个完整的空腔,空腔内部容纳制动柱12。且后壳体13面向前壳体11的一面,设有一个长圆形的引导槽131。后壳体13背向前壳体11 一侧设有可以安装在固定器2上的凹槽结构。后壳体13两侧的凸台上各设计一个螺纹孔132,用于与前壳体11连接。
[0058]制动柱12本体是圆柱体,两端面中心各设有沿法向向外伸出的转轴121,转轴121是圆柱体,作为优选,其直径小于本体的直径。制动柱12本体的圆柱表面上设有防滑纹122,便于牵引绳32带动制动柱12旋转,作为优选,防滑纹122使用滚花工艺。
[0059]制动柱12两端的转轴121分别架设在前壳体11与后壳体13对应的引导槽中,转轴121直径略小于引导槽的宽度,即转轴121与对应的引导槽在径向有微小的间隙,故制动柱12在引导槽中的任意位置均可以顺畅的转动,引导槽111和引导槽131的轮廓沿各自所在平面的法向投影完全重合,作为优选,引导槽111和引导槽131分别贯穿前壳体11和后壳体13。制动柱12本体的两个端面与前壳体11和后壳体13内表面之间存在微小的间隙,并且制动柱12本体的直径大于引导槽的宽度,故制动柱12可以沿着引导槽111和引导槽131的导向进行运动。
[0060]螺钉14穿过前壳体11上的安装孔114紧固在后壳体13上的螺纹孔132中,实现了前壳体11和后壳体13的固连。
[0061]下面对方案二的制动原理进行介绍,如图2b所示,牵引绳32穿过下开口113、制动柱12与内壁之间和上开口 112,制动柱12在初始位置时圆周面与内壁的间隙略小于牵引绳32的直径,可以将牵引绳32轻微的挤压在前壳体11空腔的内壁上,使得制动柱12随着牵引绳32的拉动而转动,防坠装置I固定在以地面为参照相对静止的物体上。当牵引绳32不运动时,制动柱12受重力的作用,使得转轴121位于对应引导槽的最底端,即图2b状态。当牵引绳32向下缓慢拉动或快速拉动时,制动柱12受重力和牵引绳32施加在制动柱12边缘向下的切向力共同作用下,使得转轴121位于对应引导槽的最底端,即图2b状态,也就是说当衣架静止和升高时,防坠装置I对衣架无影响。
[0062]当牵引绳32向上缓慢拉动时,如图2b所示,制动柱12受重力和牵引绳32施加在制动柱12边缘向上的切向力共同作用,但向上的切向力小于制动柱12的重力,转轴121仍位于对应引导槽的最底端,即图2b状态,防坠装置I对衣架正常操作降落无影响。当衣架突然坠落时,牵引绳32快速拉动,如图2c所示,φ恸柱12受重力和牵引绳32施加在制动柱12边缘向上的切向力共同作用,但向上的切向力大于制动柱12的重力,制动柱12开始起跳向上运动,而引导槽111和引导槽131在沿制动柱12轴向视图的投影,从下往上是渐渐靠近前壳体11空腔的内壁,迫使制动柱12与内壁的间隙渐渐缩小,制动柱12与内壁对牵引绳32的挤压力渐渐增加,转轴121的圆周面开始接触引导槽的内表面,接触压力也渐渐增加,并随着制动柱12的转动,转轴121开始沿着引导槽的内表面向上滚动,当牵引绳32不能够进一步压缩,制动柱12也不能再继续向上运动,引导槽内表面与转轴121圆周面之间的压力使得两者的摩擦力限制了转轴121的转动,由于制动柱12外表面设有防滑纹122使得牵引绳32也不能进一步拉动,使得前壳体11、制动柱12和牵引绳32三者固连在一起,最终停在了图2c所示的位置,完成了对牵引绳的制动,实现了衣架防坠的作用。
[0063]本发明所述的防坠装置I均需要将其固定在以地面为参照相对静止的物体上,才可以发挥防坠的作用,为了便于用户安装在现有的升降衣架上,不宜采用在墙壁或者升降器31上开孔的方式,本发明设计了把防坠装置I安装在升降器31上通用化的无损的方案。
当前第2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