铲车铲架起升支杠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991706阅读:171来源:国知局
铲车铲架起升支杠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属于车辆维修工具领域,特别涉及10吨以下铲车门架部位的检修工作中铲架的支撑工具。
【背景技术】
[0002]合力6吨铲车是天津港的主力装卸机械,由于机械的高使用率,机械数量比较大,故障率同时也比较高,特别是门架部位的液压系统和起升机构故障比较频繁,需要经常升起铲架后进行维修作业,因此只靠机械本身的控制系统保证铲架不下落,不能保证绝对的安全,为了解决这个问题,需要根据铲车的结构特点设计研制一件专用工具来保证维修作业的安全。
【实用新型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铲车铲架起升支杠,该装置能够满足铲车门架部位的故障维修中的防止铲架坠落要求,保证维修人员的安全。
[0004]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0005]铲车铲架起升支杠包括钢管,所述钢管为圆筒型钢管结构,钢管两端分别对称设置有结构相同的凹槽,钢管口边缘设置有倒角,防止因钢管口太过锋利而伤人;所述钢管的长为60_80cm,直径为60_80mm ;所述凹槽的宽为30mm,深为60mm。
[0006]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钢管的长优选为70cm,直径优选为70mm。
[0007]使用方法:铲车司机将铲车停放到指定维修区域,升起铲架至一定高度,由维修人员将铲架起升支杠垂直向下并将支杠下端的凹槽和门架横梁相咬合,然后指挥铲车司机缓慢的降下铲架,使铲架的下端横梁和支杠的上部凹槽相咬合,然后关闭发动机,开启停车制动,进行门架部位的故障排除工作,维修完毕后,由铲车司机操作铲车,将铲车铲架起升至一定高度,维修工人取下支杠,完成机车的修复工作。
[0008]铲车铲架起升支杠的技术特点在于:1.起升支杠非常的轻便,便于移动使用;2.起升支杠适用于10吨以下的任何铲车使用,使用广泛;3.起升支杠充分利用了“立柱顶千斤”的原理。
[0009]本实用新型体积较小、重量较轻、操作简便、安全坚固,能够很好地满足铲车门架部位的故障维修中的防止铲架坠落要求,保证维修人员的安全。
【附图说明】
[0010]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0011]图2是图1的俯视图,
[0012]图3是图2的左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3]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
[0014]参见附图1-3,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铲车铲架起升支杠包括钢管1,所述钢管I为圆筒型钢管结构,钢管I两端分别对称设置有结构相同的凹槽,钢管口边缘设置有倒角,防止因钢管口太过锋利而伤人;所述钢管I的长为60-80cm,直径为60-80mm ;所述凹槽的宽为 30mm,深为 60mm。
[0015]使用方法:铲车司机将铲车停放到指定维修区域,升起铲架至一定高度,由维修人员将铲架起升支杠垂直向下并将支杠下端的凹槽和门架横梁相咬合,然后指挥铲车司机缓慢的降下铲架,使铲架的下端横梁和支杠的上部凹槽相咬合,然后关闭发动机,开启停车制动,进行门架部位的故障排除工作,维修完毕后,由铲车司机操作铲车,将铲车铲架起升至一定高度,维修工人取下支杠,完成机车的修复工作。
[0016]铲车铲架起升支杠的技术特点在于:1.起升支杠非常的轻便,便于移动使用;2.起升支杠适用于10吨以下的任何铲车使用,使用广泛;3.起升支杠充分利用了“立柱顶千斤”的原理。
[0017]本实用新型体积较小、重量较轻、操作简便、安全坚固,能够很好地满足铲车门架部位的故障维修中的防止铲架坠落要求,保证维修人员的安全。
[0018]以上对本实用新型做了示例性的描述,应该说明的是,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核心的情况下,任何简单的变形、修改或者其他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不花费创造性劳动的等同替换均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主权项】
1.一种铲车铲架起升支杠,其特征在于:包括钢管,所述钢管为圆筒型钢管结构,钢管两端分别对称设置有结构相同的凹槽,钢管口边缘设置有倒角;所述钢管的长为60-80cm,直径为60_80mm ;所述凹槽的宽为30mm,深为60mmo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铲车铲架起升支杠,其特征在于:所述钢管的长优选为70cm。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铲车铲架起升支杠,其特征在于:所述钢管的直径优选为70mmo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铲车铲架起升支杠包括钢管,所述钢管为圆筒型钢管结构,钢管两端分别对称设置有结构相同的凹槽,钢管口边缘设置有倒角,防止因钢管口太过锋利而伤人;所述钢管的长为60-80cm,直径为60-80mm;所述凹槽的宽为30mm,深为60mm。铲车铲架起升支杠的技术特点在于:起升支杠非常的轻便,便于移动使用;起升支杠适用于10吨以下的任何铲车使用,使用广泛;起升支杠充分利用了“立柱顶千斤”的原理。
【IPC分类】B66F9/08
【公开号】CN204643750
【申请号】CN201520297373
【发明人】张文志, 陈玉宝, 皮云生, 张文渤, 程林, 刘泽强, 陆长水, 刘建东, 杨志勇, 王志刚, 祝顺英, 曹娜, 王江
【申请人】天津港第五港埠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5年9月16日
【申请日】2015年5月8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