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形成发面面片的方法和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414416阅读:31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用于形成发面面片的方法和设备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通常涉及一种用于伸展一团由食物类构成的发面面团条(诸如发酵面团)以形成面片的方法和设备。更具体地说,本发明以简单的形式提供了这样一种设备,所述设备可容易地伸展发面面团条以形成面片。
背景技术
例如,已经作出了这样的尝试,即,伸展一团由食物类构成的发面面团条(诸如发酵面团)以形成面片。在日本专利No.2860938(日本早期公开号No.10-075705)和日本专利公开号No.54-991中披露了传统的拉张器。
在传统的拉张器中,在传送带上输送一团发酵面团条。在传送带的上方,包括一系列辊的行星齿轮辊组沿其移动方向像轮子那样滚动。如此布置行星齿轮辊组,即,使得只有其刚好位于传送带上方的前面部分沿传送带行进的方向行进,同时在它们之间形成一个通路。
当传送机上的这团发酵面团条被带进行星齿轮辊组的前面部分下面的通路中时,前面部分的每个辊都连续地滚动并且伸展这团发酵面团条以形成发酵面片。
尽管传统的拉张器可成功地伸展发酵面团条以形成发酵面片,但是它需要包括布置得像轮子一样的一系列辊的复杂结构。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简化形式下的新型拉张器,所述拉张器可容易地伸展面团条以形成面片。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以简化的方式伸展面团条以形成面片的方法。
本发明通过提供一种用于伸展和碾压一团食物面团条以形成面片的方法解决了前述需求。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提供至少一个初级细长辊和至少一个次级细长辊,所述初级细长辊和次级细长辊基本上都垂直于一团食物面团条的长度方向,并且以在它们之间提供用以接收引入面团条的间隙的方式彼此相对;以及使得所述初级细长辊和次级细长辊中的至少一个振动,从而使得至少一个细长辊与相应的细长辊相对并相隔,从而间隙中引入的食物面团条被伸展和碾压以形成面片。
本发明还通过提供一种用于伸展和碾压一团食物面团条以形成面片的设备解决了前述需求。所述设备包括用于在其上沿行进方向连续地输送食物面团条的第一输送装置,所述行进方向基本上平行于食物面团条的长度方向。基本垂直于所述行进方向的至少一个初级细长辊和至少一个次级细长辊以在它们之间提供用以接收从第一输送装置中引入的面团条的间隙的方式彼此相对。振动装置使得所述初级细长辊和次级细长辊中的至少一个振动,从而使得至少一个细长辊与相应的细长辊相对并相隔,从而间隙中引入的食物面团条被伸展和碾压成面片。第二输送装置从间隙中接收面片并在其上输送面片。
所述初级细长辊和次级细长辊最好沿引入面团的行进方向旋转。
所述初级细长辊和次级细长辊可分别被独立的马达驱动或可由共用马达驱动。振动装置可分别被独立的马达驱动或可由共用马达驱动。
振动装置可在使用第一间隙和第二间隙之间交替,其中第一间隙和第二间隙之间尺寸上的差异是微小差异。
在本发明的一个方面中,所述设备还包括用于以这种方式将间隙中的引入食物面团条移动到所述初级细长辊和次级细长辊的至少一个中的装置,所述方式即,使得引入的面团从该至少一个细长旋转辊处略微伸出并与该至少一个细长旋转辊略微隔开。
所述初级细长辊和次级细长辊中的至少一个可包括多个行星齿轮辊,其中当沿其轨道移动时每个行星齿轮辊都转动。
在以下的描述中将阐述本发明的的其他特征、优点和目的,从所述描述中可部分地理解本发明的的其他特征、优点和目的,或者可通过实践本发明而掌握本发明的的其他特征、优点和目的。


包含在说明书中并构成说明书一部分的附图,示意性地示出了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并与上面所给出的概述和下面所给出的优选实施例的详细描述一起用于解释本发明的原理。
图1A示出了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设备的示意性主视图。
图1B示出了图1A设备的辊和传送机的示意性侧视图。
图2A示出了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设备的示意性主视图。
图2B示出了图2A设备的初级和次级辊以及传送机的示意性侧视图。
图3示出了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设备的示意性主视图。
图4A示出了可替换第一、第二和第三实施例的次级辊的替换次级辊的示意性主视图。
图4B示出了图4A旋转元件的示意性侧视图。
图5A示出了本发明第四实施例的设备的示意性主视图。
图5B示出了图5A设备的初级和次级辊以及传送机的示意性侧视图。
图6A示出了可替换第四实施例的初级辊的替换初级辊的示意性侧视图,其中替换初级辊具有沿基本为椭圆轨道的多个细长行星齿轮辊。
图6B示出了图6A替换次级辊的示意性正视图。
图7A示出了可替换第四实施例的初级辊的另一个替换初级辊的示意性侧视图。
图7B示出了图7A次级辊的示意性主视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优选实施例的描述现在参照附图,其中相同的元件或相似的功能元件由相似的附图标记来表示,图1A和1B示出了本发明拉张器1A的第一实施例。
尽管细长面团9被连续地供给到拉张器1A,但是在前面的阶段中已经用一种已知的加工设备(未示出)对一片细长面团9进行揉捏并将其制备为例如发酵面团,以便于形成一团面团条。
参照图1A,本发明的拉张器1A通常包括基底3、固定地安装于基底3上的一对框架5和7,以及位于框架5和7之间的一对相对的水平辊。该对相对的水平辊包括用于向细长面团9的上表面施加初级压力的上部细长辊(初级辊)11和用于向细长面团9的下表面施加次级压力的下部细长辊(次级辊)13。
以可旋转的方式将上部辊11和下部辊13安装于相应的旋转轴23和29上,以使得它们的旋转表面隔开预定间隙。该预定间隙为将被伸展的面团9形成通路,并减小其厚度。在该实施例中,该通路是水平通路,但是并不局限于此。
如图1B中所示的,设备1A还包括从其上游端到其下游端的第一传送机15和第二传送机17(在图1A中这两者都没有示出),以使得相对的水平辊11和13位于它们之间。旋转轴23和29的长度方向垂直于第一传送机15和第二传送机17的行进方向。辊11和13的旋转方向是沿着传送机15和17的行进方向的。在图1B的实施例中,为了通过使得引入面团9进入小于引入面团9的初始厚度的通道而伸展以及减小引入面团的厚度,上部辊11沿顺时针方向旋转,而下部辊13沿逆时针方向旋转。
在该实施例中,第一传送机15的行进速度为V1,第二传送机17的行进速度为V2,其中V2>V1。在图1A中,尽管细长面团9在第一传送机15上是面团条形式的,所述第一传送机15刚好位于辊11和13的前面,但是由于细长面团9受到辊11和13的碾压、压扁和伸展,因此细长面团9在第二传送机17上是面片形式的。
再参照图1A,上部水平辊11的旋转轴23的两端都由轴承19和21以可旋转的方式支撑,所述轴承19和21从框架5和7上悬吊下来。旋转轴23的一端(位于轴承19侧处)与第一马达M1相连,所述第一马达M1通过托架24被安装于框架5上。因此如上所述的,旋转轴23和上部辊11以可旋转的方式由如上所述的第一马达M1驱动。第一马达M1最好为变速马达,诸如能够以易变的方式控制上部辊11的旋转速度的伺服马达。在这种情况下,可将上部辊11的圆周速度控制为基本与传送机15和17的行进速度相同,从而避免在上部辊11下面的行进面团条9中出现不期望的起皱或破裂的情况。
可摇摆下部水平辊13以使得其与上部水平辊11相对并相隔。
为了产生下部水平辊13的摆动,在图1A中示出了一种安排的示例。下部辊13的旋转轴29的两端都通过轴承25和27由框架5和7以可旋转的方式支撑。在下部辊13的端部处旋转轴29具有一对元件,例如,偏心轴衬31,以便于提供关于旋转轴29的偏心运动。偏心轴衬31通过轴承33支撑下部辊13。在旋转轴29上的适当位置处设有平衡器30以稳定其旋转运动。平衡器30的功能是消除由偏心轴衬31所造成的下部辊13的摆动惯性。为了实现此项功能,平衡器30被安装于旋转轴29上以便于提供相对于偏心轴衬31相位的倒相。旋转轴29的一端(在轴承27侧处)与从动皮带轮35相连。在从动皮带轮35下面,驱动皮带轮37与安装于基底3上的第二马达M2相连。通过驱动皮带轮37第二马达M2被驱动地连接于旋转轴29,第一环状带39被附绕在皮带轮35和37周围,以及从动皮带轮35。此外,第三马达M3与驱动皮带轮41相连并被安装于基底3上。通过驱动皮带轮41第三马达M3被驱动地连接于下部辊13,并且第二环状带43被附绕在驱动皮带轮41和下部辊13周围。
第三马达M3使得下部辊13沿逆时针方向旋转,同时旋转轴29沿该方向以大大高于下部辊13的速度旋转。因此,可使得下部辊13频繁地摇摆,从而使得下部辊13在其一个旋转期间与上部辊11相对并相隔。
马达M1、M2和M3的速度由控制器50控制,所述控制器50可具有设备1A上的控制面板(未示出),或以永久控制器(未示出)诸如个人电脑的方式提供。控制器50传输与用于驱动上部辊11的马达M1相连的轴23的旋转速度、与马达M2相连的轴29的旋转速度、以及由马达M3驱动的下部辊13的旋转速度。
因此,控制器50给予上部辊11每分钟转数为R1的旋转速度、给予轴29每分钟转数为R2的旋转速度,以及给予下部辊13每分钟转数为R3的旋转速度。可根据第一传送机15的行进速度V1、第二传送机17的行进速度V2、面团9的特性,或来自于辊11和13之间通路中的碾压面团9的期望厚度等等因素而确定旋转速度R1、R2和R3。
例如,为了防止在面团9与任意一个辊11或13之间出现不期望的滑动,可结合第一传送机15的行进速度V1与第二传送机17的行进速度V2(其中V2>V1)之间的行进速度中的任何变化而确定上部辊11的旋转速度R1和下部辊13的旋转速度R2。或者,根据面团9的特性或碾压面团9的期望厚度,可将上部辊11的旋转速度R1和下部辊13的旋转速度R2控制为与第二传送机17的行进速度V2相同,或控制为第一传送机15的行进速度V1与第二传送机17的行进速度V2之间的中点速度。
现在将描述辊11和13的功能。引入面团9从第一传送机15中被供给到上部辊11和下部辊13之间的通路中,在所述第一传送机15上,面团9是细长团形式的。接着可通过使用辊11和13而执行将面团9压扁和形成为片状的操作。上部辊11碾压并伸展面团9的上表面。同步地,下部辊13碾压并伸展面团9的下表面,同时下部辊13摇摆以与面团9相对并相隔。因此,穿过辊11和13之间通路的面团9在第二传送机17上是片状的,没有任何不期望的起皱或破裂的情况。
由于下部辊13摇摆以与面团9相对并相隔,因此面团9可重复地被辊11和13按压和挤压。因此,辊11和13之间的面团9比以前更加临时流态化,以使其可在无需高压的情况下可容易地由辊11和13碾压、压扁和伸展成面片。这可在没有例如发酵面团的凝胶体的不期望的断掉的网状结构的情况下产生具有预定厚度的面片。此外,由于面团与辊的旋转运动使得它们之间的不期望的粘着作用最小化,因此可减少撒在面团上的通常形成粉状材料的防粘剂的量。
尽管下部辊13的摆动可导致轴29的振动,但是平衡器30将那些振动控制在最小化以避免剧烈振动。
在第一实施例中,设备1A使用包含一个初级辊11和一个次级辊13的一对辊。更具体地说,初级辊11和次级辊13是位于引入面团9上表面上的上部辊11和沿竖直方向与上部辊11相对以适合于水平方向上的引入面团9的下部辊13。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应该明白的是,本发明不必局限于这种设计,而是在所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可对其进行改变。例如,可如下对其进行改变1)第一水平传送机15和第二水平传送机17都可用立式传送机(未示出)来代替,从而可沿竖直方向传送引入面团9。在这种情况下,可使用其中在水平方向上一个辊与另一个辊相对的一对辊,以便于适合于竖直方向上的引入面团9的特征。
2)可用立式传送机(未示出)来代替第一水平传送机15,从而引入面团9是在立式传送机上被传送的并向第二水平传送机17的方向进发。在这种情况下,可用其中初级辊与次级辊沿倾斜方向相对的一对辊来代替一对辊11和13。沿倾斜方向布置的辊可设在立式传送机与第二水平传送机17的转折点处。
3)在上述替换设计1)和2)中,一对辊可用多对辊,例如、两对或三对或更多对辊来代替。
4)在上述替换设计1)、2)和3)中,初级辊和次级辊还可用一组协同辊和一组次级辊来代替,使得一组辊包括至少一个辊,而另一组包括可具有比第一组辊更多或更少的多个辊。
5)在上述替换设计1)到4)中,初级辊(或多个初级辊)的直径可不同于次级辊(或多个次级辊)的直径。
6)在上述替换设计5)中,如果初级辊(诸如上部辊11)或多个初级辊的直径大于次级辊(诸如下部辊13)或多个次级辊的直径的话,那么每个对应辊接触引入面团9上表面的区域就可能沿引入面团9的传送方向进一步延伸。这样,每个次级辊的载荷可能被逐渐地施加于引入面团9的上表面上,从而使得引入面团9变厚。
7)作为上述替换设计4)和5)的组合,可提供一个次级辊(诸如下部辊13)和多个(诸如三个)其每个直径都小于所述次级辊直径的初级辊以获得与替换设计6)相同的作用。多个初级辊以与第一传送机的传送方向相一致的方式呈一排布置。在该排中,下游端的初级辊最好最好是偏移的,以使其与上游端的初级辊相比更紧密地接触引入面团9的上表面。
图2B示出了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拉张器1B。在第二实施例中,为了简化拉张器1B的结构,省略了在第一实施例中用于使得下部辊13旋转的第三马达M3(见图1A)。代替第三马达M3,如上所述在第一实施例中使得旋转轴29旋转的第二马达M2也使得下部辊13旋转。
为了实现该目的,第二马达M2具有延长的输出轴40。延长的输出轴40与驱动皮带轮37a相连,所述驱动皮带轮37a具有大于第一实施例中驱动皮带轮37(如图1A中所示的)的直径。第二马达M2的延长输出轴40还与驱动皮带轮41相连,所述驱动皮带轮41在第一实施例中与第三马达M3相连。
如第一实施例中一样,第一环状带39被附绕在从动皮带轮35和驱动皮带轮37a周围。然而,在第二实施例中,由于驱动皮带轮37a具有更大的直径,因此驱动皮带轮37a与第一环状带39在从动皮带轮35和驱动皮带轮37a之间形成变速器45。
那么,只有第二马达M2可以驱动的方式使得下部辊13以及旋转轴29旋转。
驱动皮带轮37a最好是提供变速器45的三角皮带轮,从而上部辊13与旋转轴29的旋转速度之间的比例可不受限制地改变。
由于只需要两个马达M1和M2,因此拉张器1B的结构可更加简化。
或者可通过用合适的传送设施连接上部辊11与下部辊13而进一步将第二实施例的拉张器1B简化为省略第一马达M1形式的。
图2B以齿轮机构47的形式示出了所述传送设施的一个示例。在齿轮机构47中,上部齿轮11G和下部齿轮13G与上部辊11和下部辊13(在图2B中所述辊都没有示出)相连。上部齿轮11G稳固地与第一中间齿轮49相啮合,而下部齿轮13G稳固地与第二中间齿轮51相啮合,所述第二中间齿轮51稳固地与第一中间齿轮49相啮合。上部齿轮11G具有居中枢销53A,而第一中间齿轮49具有居中枢销53B,所述居中枢销53B通过第一连接臂55与居中枢销53A枢转地连接。同样地,下部齿轮13G具有居中枢销53C,而第二中间齿轮51具有居中枢销53D,所述居中枢销53D通过第二连接臂57与居中枢销53C枢转地连接。而且,第一中间齿轮49的居中枢销53B通过第一连接臂59与第二中间齿轮51的居中枢销53D枢转地连接。
利用齿轮机构47,第二马达M2所导致的下部辊13的旋转可通过下部齿轮13G、第二中间齿轮51、第一中间齿轮49以及上部齿轮11G被传输到上部辊11。因此,可省略用于使得上部辊11旋转的第一马达M1。
通过提供其中上部齿轮11G的直径与下部齿轮13G的直径相同、第一中间齿轮49的直径与第二中间齿轮51的直径相同的一种设计,可使得上部辊11的旋转速度与下部辊13的旋转速度相同。与此相反,与齿轮的不同直径有关,上部辊11的旋转速度可与下部辊13的旋转速度不同。
或者也可考虑不同于齿轮机构47的另一种传送设施。作为简单化传送设施的一个示例,以“8”字形扭绞的环状带(未示出)可附绕在上部辊11和下部辊13周围。
在第二实施例中,辊11和13以及传送机15和17的布置可被改变为与如上述第一实施例中1)到7)中所列示的那些相同的布置。
现在参照图3,图3中示出了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拉张器1C,其中上部辊11和下部辊13之间的间隙是可调节的以便于控制引入面团9的厚度。在与第一和第二实施例相同的方式下,引入面团9正好从第一传送机15的下游穿过设备1C的上部辊11和下部辊13之间的通路。从这一点来说可控制引入面团9的厚度。
在第一实施例中,如图1A中所示的,上部辊11的旋转轴23两端的轴承19和21直接从框架5和7上悬吊下来。与之相反,第三实施例的轴承19和21被安装于轴承座59A和59B上,所述轴承座59A和59B的上端具有螺母61A和61B。螺母61A和61B以可调节的方式被固定于竖直地从框架5和7上悬吊下来的双头螺栓63A和63B上。视螺母61A和61B相对于双头螺栓63A和63B的固定位置而定,旋转轴23的水平面以及上部辊是可调节的,因此上部辊11和下部辊13之间的间隙是可调节的。通过调节上部辊11和下部辊13之间的间隙可控制引入面团9的厚度。
由于上部辊11的旋转轴23在两个位置(在其两端)被支撑,因此必须避免螺母61A和61B与双头螺栓63A和63B之间的任何不均匀的固定。为了实现此类目的以及为了以和谐的方式均匀地转动两个螺母61A和61B,螺母61A和61B最好装有链轮65A和65B。而且,环链67被附绕在链轮65A和65B周围以使得它们沿同一方向一致地转动。因此,可同步地调节轴承座59A和59B的水平面以及旋转轴23两端的水平面。因此,可获得上部辊11和下部辊13之间的期望间隙以助于引入面团9的厚度控制。
可用能够使得两个螺母以和谐的方式均匀转动的其他适合的装置代替链轮65A、65B和环链67。
在第三实施例中,通过调节上部辊11的旋转轴23的水平面而调节上部辊11和下部辊13之间的间隙。或者,或是上部辊11的旋转轴23的高度或是下部辊13的旋转轴29的高度(或者两者)是可调节的。通过提供如上所述和如图3中所示的与旋转轴23相同的布置可调节下部辊13的旋转轴29的水平面。
在第三实施例中,辊11和13以及传送机15和17的布置可被改变为与如上述第一实施例中1)到7)中所列示的那些相同的布置。
图4A和4B示出了可代替第一、第二和第三实施例的下部辊(或次级辊)13的替换次级辊13A。图4A和4B是示意性的并且是不按比例的。可使得该辊13A摇摆以使其与初级辊(或上部辊)11相对或相隔。由马达(未示出)使之旋转的次级辊13A被托架69以可旋转的方式支撑。托架69被竖直地并且可滑动地安装于导柱73上,所述导柱73通过可滑动元件诸如球轴套75被附于固定元件(例如,框架)71上。托架69具有狭缝77,所述狭缝77平行于辊13A的纵向中心轴。狭缝77接收旋转元件79的销81,所述旋转元件79在马达(未示出)的作用下绕着其旋转轴P旋转。旋转元件79还具有用以平衡次级辊13A与托架69等的平衡锤79W。
当旋转元件79绕着其旋转轴P旋转时,销81旋转并因此沿狭缝77移动以便于引起托架69的竖直振动。尽管竖直振动的托架69是示意性的(如图4A中所示的),但是在实际中其竖直振动的范围是几毫米。
如图4B中所示的,销81最好从旋转元件79上的径向双头螺栓83上的螺母85中伸出。这样,可通过调节径向双头螺栓83上的螺母85的位置而改变销81与旋转轴P之间的径向长度。这样可根据面团9的特性或碾压面团的期望厚度而调节次级辊13A的振动的范围。
图5A和5B示出了本发明第四实施例的拉张器1D,其中使用了代替第一实施例的初级辊11的替换初级辊或上部辊11A。
如图5A和5B中所示的,一些部件用与第一实施例中相同的附图标记来表示,从而表示其布置与功能与第一实施例的那些都是相同的。
初级辊11A的旋转轴23和其相关机构与第一实施例的初级辊11的那些都是相同的,并且由与第一实施例中相同的附图标记来表示。
初级辊11A包括一对圆盘11P以及多个行星齿轮辊11R,所述圆盘11P限定初级辊11A的两端,所述多个行星齿轮辊11R基本上平行于位于圆盘11P之间的旋转轴23。每个行星齿轮辊11R都被圆盘11P以可旋转的方式这样支撑,即,使得行星齿轮辊11R沿围绕旋转轴23的圆周以均匀的间隔布置。也就是,初级辊11A的旋转表面形成行星齿轮辊11R的轨道。因此,当第一马达M1及其相关部件使得旋转轴顺时针(如图5B中R所表示的)旋转时,每个行星齿轮辊11R都沿引入面团9的行进方向绕旋转轴23旋转。每个旋转的行星齿轮辊11R还通过接触引入面团9的上表面而在其自己的轴线上旋转。这使得引入面团9同样被伸展,通过使其穿过(行星齿轮辊11R与次级辊13之间的)间隙而减小其厚度,所述间隙小于引入面团9的初始厚度。
初级辊11A最好包括合适的元件以助于或激化行星齿轮辊11R的旋转。例如,如图5B中所示的,初级辊11A可相对于次级辊13被移动到其一端(图5B中的左侧处),以便于提供用以安置一种元件(诸如皮带22)的空间,以激化行星齿轮辊11R的旋转。当一个行星齿轮辊11R接触引入面团9的上表面时,行星齿轮辊11R的一端(图5B中的左侧处)还与皮带22相抵触以便于激化其旋转。这种布置可减小行星齿轮辊11R与引入面团9的上表面之间的不期望的滑动。因此,可充分避免引入面团9的上表面出现不期望的起皱或破裂的情况,因此可产生引入面团片的期望形状。
从第四实施例的初级辊11A与第一实施例的初级辊11之间的比较可看出,初级辊11A包括多个行星齿轮辊11R,而初级辊11只由一个辊构成。因此第四实施例的初级辊11A具有一些不同于第一实施例的初级辊11的特征,尽管第四实施例具有与第一实施例相似的功能。
参照图5A,将详细地描述初级辊11A的功能。在与第一实施例中相同的方式下,次级辊13现在旋转并摇摆以与初级辊11A相对并相隔。此时,初级辊11A也与第一实施例的初级辊11相同的方式旋转。当一个行星齿轮辊11R被布置于靠近于旋转轴23和29的中心的假想的竖直轴(未示出)上时,初级辊11A与次级辊13之间的间隙是最小的。然后在初级辊11A旋转的作用下,行星齿轮辊11R从假想的竖直轴朝向引入面团9的行进方向逐渐移动。此时,次级辊13摇摆以逐渐地与初级辊11A相分隔,所述摇摆是由于次级辊13的摆动引起的。然后次级辊13与初级辊11(或刚刚从假想的竖直轴处移动的一个行星齿轮辊11R)之间的间隙略微增大到大于最小间隙。因此,初级辊11A与次级辊13之间的间隙在最小间隙与略微增大间隙之间交替,以碾压引入面团9。
那么主要的是,布置于假想的竖直轴上的相邻行星齿轮辊11R与次级辊13之间的间隔的中点摇摆以便于逐渐地接近初级辊11A。该运动使得引入面团9在初级辊11A与次级辊13之间略微升起以便于为其上表面形成略微凸起形状,以临时进一步使其流态化,从而可容易地用辊11A和13碾压、压扁和伸展引入面团9。
或者,通过调节次级辊13的摆动范围,初级辊11A与次级辊13之间的引入面团9的上表面可在略微凸起的形状(此时其相对表面具有略微凹入的形状)与略微凹入的形状(此时其相对表面具有略微凸起的形状)之间交替。
同样地,可将用于使得次级辊13摇摆的机构提供给初级辊11A而不是提供给次级辊13。在这样一种布置下,当初级辊11A摇摆以接近次级辊13从而使得引入面团9略微降低时,引入面团9的上表面具有略微凹入的形状。
如果期望的话,初级辊11A与次级辊13可互换。
次级辊13的摆动向引入面团9提供搅拌作用。而且,由于次级辊13摇摆,可任意地改变初级辊11A与次级辊13之间的间隙以及搅拌作用的强度。
可根据引入面团9的特征相对于引入面团9的传送速度而改变初级辊11A的旋转速度和次级辊13的振动量。
图5A中所示的辊以及传送机15和17的布置可被改变为与如上述第一实施例中1)到7)中所列示的那些相同的布置。
图6A和6B示出了具有椭圆轨道中的多个细长行星齿轮辊95的替换初级辊11B。初级辊11B包括附绕沿传送方向布置的这对端部链轮齿91的一对环链93。每个细长行星齿轮辊95的两端都被环链93以可旋转的方式支撑,以使得细长行星齿轮辊95以等间隔布置。
最好靠近传送机15和17的两个横向侧部设置一对导向构件97,诸如导轨,以便于引导和激化行星齿轮辊95的旋转。
明显地,初级辊11B(图6A和6B)具有比初级辊11A(图5A和5B)更长的轨道。这表明在行星齿轮辊95施加用以伸展和碾压面团9的力的方面,前者具有比后者更扩展的范围。在具有这样更长的轨道的情况下,可以平行的方式提供两个或多个与次级辊13相似的次级辊。在这种情况下,在相邻次级辊之间可提供一个或多个辅助传送机(未示出)。
尽管以椭圆轨道的形式示出了行星齿轮辊95的轨道,但是所述轨道也可为矩形轨道或三角形轨道等。在任一种情况下,与次级辊13和传送机15及17相对的行星齿轮辊95最好被如此布置,即,使得它们的轨道从上游到下游向下倾斜。
图7A和7B示出了另一个替换初级辊94。在引入面团9的通路的横向侧部处设有一对导轨90(在图7B中只示出了一个)。每个导轨90都具有以可滑动的方式接收滑动元件92的细长凹槽,所述凹槽彼此相对。对应的滑动元件92可旋转地支撑初级辊94的每个端部。(尽管图7A和7B只示出了一个初级辊94,但是提供了多个这样的辊。)为每个初级辊94提供了一对臂96(图7A和7B中只示出了一个)。每个臂96的一个端部都与滑动元件92相连接,同时其另一个端部被驱动地连接于往复式机构,诸如曲柄机构,以便于提供滑动元件92在细长凹槽中的滑动。在靠近于传送机15和17的两个横向侧部处设置了与图6A和6B中的导向构件51相似的一对导向构件98(图7B中只示出了一个),以便于引导和激化初级辊94的旋转。
当往复式机构使得滑动元件92在导轨90中沿面团9的传送方向往复移动时,初级辊57通过接触导向构件98而沿面团9的传送方向积极地旋转。因此,初级辊94沿面团9的传送方向的积极旋转与次级辊13的振动和旋转运动合作,以助于面团9的伸展和碾压。
尽管已经以几种形式示出了本发明,但是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都应该明白的是,在不脱离所附权利要求的精神和保护范围的情况下可对本发明作出各种改变和修正。
权利要求
1.一种用于伸展和碾压一团食物面团条以形成面片的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提供至少一个初级细长辊和至少一个次级细长辊,所述初级细长辊和次级细长辊都基本上垂直于食物面团条的长度方向,并且所述初级细长辊和次级细长辊以在它们之间提供用以接收引入面团条的间隙的方式彼此相对;以及使得所述初级细长辊和次级细长辊中的至少一个摇摆,从而使得至少一个细长辊与相应的细长辊相对并相隔,从而间隙中引入的食物面团条被伸展和碾压以形成面片。
2.如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方法,还包括使得间隙在第一间隙和第二间隙之间交替的这样一个步骤,其特征在于,第一间隙和第二间隙之间尺寸上的差异为微小差异。
3.如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方法,还包括这样的步骤使得间隙中的引入食物面团条移动到初级细长辊和次级细长辊中的至少一个中,以使得引入面团从所述至少一个细长旋转辊中略微伸出并与之略微相隔。
4.一种用于伸展和碾压一团食物面团条以形成面片的设备,所述设备包括用于在其上沿行进方向连续地输送食物面团条的第一输送装置,所述行进方向基本上平行于食物面团条的长度方向;至少一个初级细长辊和至少一个次级细长辊,所述至少一个初级细长辊和至少一个次级细长辊基本垂直于所述行进方向,并且所述至少一个初级细长辊和至少一个次级细长辊以在它们之间提供用以接收从第一输送装置中引入的面团条的间隙的方式彼此相对;用于使得所述初级细长辊和次级细长辊中的至少一个振动的振动装置,从而使得至少一个细长辊与相应的细长辊相对并相隔,从而间隙中引入的食物面团条被伸展和碾压以形成面片;以及第二输送装置,用于从间隙中接收面片并在其上输送面团。
5.如权利要求4中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初级细长辊和次级细长辊沿引入面团的行进方向旋转。
6.如权利要求5中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初级细长辊和次级细长辊可由独立的马达驱动。
7.如权利要求6中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振动装置可由独立的马达驱动。
8.如权利要求5中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初级细长辊和次级细长辊可由共用的马达驱动。
9.如权利要求6中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振动装置可由共用的马达驱动。
10.如权利要求4中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振动装置可在第一间隙和第二间隙之间交替间隙,其中第一间隙和第二间隙之间尺寸上的差异是微小差异。
11.如权利要求4中所述的设备,还包括用于以这种方式将间隙中的引入食物面团条移动到所述初级细长辊和次级细长辊的至少一个中的装置,所述方式即,使得引入的面团从该至少一个细长旋转辊处略微伸出并与该至少一个细长旋转辊略微隔开。
12.如权利要求4中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初级细长辊和次级细长辊中的至少一个可包括多个行星齿轮辊,其中当沿其轨道移动时每个行星齿轮辊都转动。
全文摘要
本发明披露了一种用于伸展和碾压一团食物面团条以形成面片的设备。第一传送机(15)沿平行于面团条(9)的行进方向连续地传送一团面团条(9)。该引入的面团条(9)在初级辊(11)和次级辊(13)之间通过并穿过,所述次级辊(13)与初级辊(11)相对并相隔,以使得引入的面团条被伸展和碾压成面片形式的。
文档编号B29C43/44GK1516552SQ0380042
公开日2004年7月28日 申请日期2003年2月21日 优先权日2002年4月2日
发明者森川道男, 上野贞男, 男 申请人:雷恩自动机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