塑料薄膜双向同步拉伸设备的轨道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460700阅读:32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塑料薄膜双向同步拉伸设备的轨道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塑料拉伸成型设备,具体地说,涉及塑料薄膜双向同步拉伸设备的轨道装置。
背景技术
双向拉伸是一种较为先进的塑料薄膜生产工艺,通过双向拉伸获得的塑料薄膜具有更小的厚度及更优的性能。特别是,随着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领域需要高强度、高绝缘性能的光学级塑料薄膜(其厚度通常为10-300 μ m)或超薄塑料薄膜(其厚度通常小于 Ιμπι),而这些塑料薄膜一般只能通过双向拉伸工艺制得。采用双向拉伸工艺生产塑料薄膜,通常先对较厚的塑料薄膜进行预热,然后沿纵向和横向两个方向进行拉伸,再进行定型,得到厚度更小的塑料薄膜。现有的双向拉伸工艺大多为双向异步拉伸,也就是说,双向拉伸过程分两步进行先利用一定速比的辊筒对塑料薄膜进行纵向拉伸;然后将塑料薄膜的两边用夹具夹住,并且使两边的夹具分别沿两轨道行进(通常,上述轨道采用环形轨道,环形轨道包括预热段、拉伸段、定型段和回程段,预热段、拉伸段、定型段和回程段依次首尾相接,一环形轨道的预热段、拉伸段和定型段与另一环形轨道的预热段、拉伸段和定型段位置一一对应,两环形轨道的拉伸段之间的距离自前至后逐渐增大;塑料薄膜两边的夹具分别安装在两传动链条上(传动链条和夹具组成传动链夹),两传动链条分别沿两环形轨道循环行进,使两边的夹具分别沿两环形轨道行进; 夹具依次经过预热段、拉伸段、定型段和回程段,再回到预热段,如此循环),在横向拉伸区 (即两轨道的拉伸段之间的区域),随着两轨道之间的距离逐渐增大,从而使两边的夹具在行进过程中距离逐渐增大,实现横向拉伸。双向异步拉伸的缺点是(1)纵向拉伸前需对塑料薄膜预热,完成纵向拉伸后需对塑料薄膜冷却定型,同样,横向拉伸前需对塑料薄膜预热,完成横向拉伸后需对塑料薄膜冷却定型,并且纵向拉伸和横向拉伸各自需要一驱动装置,因而设备结构复杂,造价高,且能耗高;( 生产的塑料薄膜性能仍不够理想。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塑料薄膜双向同步拉伸设备的轨道装置,采用这种轨道装置的塑料薄膜双向同步拉伸设备能够实现塑料薄膜的纵向和横向同步拉伸,结构简单,能耗低,且生产的塑料薄膜性能优良。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塑料薄膜双向同步拉伸设备的轨道装置,包括两环形轨道,环形轨道包括预热段、拉伸段、定型段和回程段,预热段、拉伸段、定型段和回程段依次首尾相接,一环形轨道的预热段、拉伸段和定型段与另一环形轨道的预热段、拉伸段和定型段位置一一对应,两环形轨道的拉伸段之间的距离自前至后逐渐增大,其特征是所述环形轨道设有内侧轨和外侧轨;在环形轨道的拉伸段,内侧轨与外侧轨之间的距离自前至后逐渐减小。采用这种轨道装置的塑料薄膜双向同步拉伸设备还包括两传动链夹,两传动链夹分别与两环形轨道配合;传动链夹包括多个连杆、多个夹具和多个驱动块,夹具通过滚轮安装在外侧轨上,夹具上设有第一转轴,驱动块通过滚轮安装在内侧轨上,驱动块上设有第二转轴,连杆一端与第一转轴可转动连接,连杆另一端与第二转轴可转动连接,每四个相邻的连杆均形成M形结构。上述M形结构中,M的上端点处为第一转轴(对应外侧轨上的夹具), M的下端点处为第二转轴(对应内侧轨上的驱动块),通过各连杆将夹具、驱动块连接,形成按“驱动块一连杆一夹具一连杆一下一驱动块一连杆一下一夹具一连杆一再下一驱动块” 循环依序连接而成(最后一个连杆连接最前一个驱动块)的环形传动链夹。在一个传动链夹上,驱动块与夹具数量相同,连杆的数量是夹具的两倍。上述传动链夹上,相邻两个夹具分别通过一连杆与同一驱动块连接,这两个连杆之间有一夹角a。当夹角α变大时,相邻两个夹具之间的距离增大;当夹角α变小时,相邻两个夹具之间的距离减小。当传动链夹的某一段运行至拉伸段时,由于内侧轨与外侧轨之间的距离自前至后逐渐减小,M形结构变矮,使得上述夹角α逐渐增大,这样,与该夹角 α对应的两个连杆所连接的相邻两个夹具之间的距离也逐渐增大,实现渐变性的纵向拉伸。当传动链夹的某一段运行至拉伸段时,在进行纵向拉伸的同时,由于两环形轨道的拉伸段之间的距离自前至后逐渐增大,两环形轨道拉伸段的外侧轨之间的距离显然也自前至后逐渐增大,使得一传动链夹上的某个夹具与另一传动链夹上对应的夹具在共同自前至后移动时,这两个夹具之间的距离逐渐增大,实现横向拉伸。不难看出,传动链夹的某一段运行至拉伸段时,同步进行纵向拉伸与横向拉伸。上述环形轨道中,预热段、拉伸段、定型段和回程段依次首尾相接,也就是说,预热段的末端连接拉伸段的前端,拉伸段的末端连接定型段的前端,定型段的末端连接回程段的前端,回程段的末端连接预热段的前端,从而形成环形轨道。通常,两环形轨道的预热段相互平行,两环形轨道的定型段也相互平行,因此,在预热段和定型段,不对塑料薄膜进行横向拉伸。通常,在上述环形轨道的预热段的各个部位,内侧轨与外侧轨之间的距离保持一致,也就是说,预热段的内侧轨与外侧轨相平行,运行在预热段上的相邻两夹具之间的距离始终保持不变,因此在预热段不对塑料薄膜进行纵向拉伸。并且,预热段上内侧轨与外侧轨之间的距离等于拉伸段前端内侧轨与外侧轨之间的距离,使预热段末端与拉伸段前端的连接处平滑过渡。通常,在上述环形轨道的定型段的各个部位,内侧轨与外侧轨之间的距离保持一致,也就是说,定型段的内侧轨与外侧轨相平行,运行在定型段上的相邻两夹具之间的距离始终保持不变,因此在定型段不对塑料薄膜进行纵向拉伸。并且,定型段上内侧轨与外侧轨之间的距离等于拉伸段末端内侧轨与外侧轨之间的距离,使拉伸段末端与定型段前端的连接处平滑过渡。通常,上述环形轨道的回程段应当具有一个恢复小段,恢复小段上内侧轨与外侧轨之间的距离自前至后逐渐增大,使得在拉伸段和定型段伸展开的传动链夹经回程段后, 在到达预热段前端时,能够恢复为原来的收缩状态。在一种具体方案中,恢复小段位于回程段的前部,恢复小段前端内侧轨与外侧轨之间的距离等于定型段上内侧轨与外侧轨之间的距离,恢复小段末端内侧轨与外侧轨之间的距离等于预热段上内侧轨与外侧轨之间的距离,并且回程段其余部分(即回程段自恢复小段末端至整个回程段末端之间的部分)上各个部位内侧轨与外侧轨之间的距离均等于预热段上内侧轨与外侧轨之间的距离,这样,回程段的大部分上内侧轨与外侧轨相平行,能够减小其对传动链夹的阻力,能够降低能耗。为了实现横向拉伸比的灵活调整,以适应不同塑料薄膜的生产需要,在一优选方案中,优选预热段的末端与拉伸段的前端可转动连接,拉伸段的末端与定型段的前端可转动连接,通过调节两环形轨道的拉伸段之间的夹角,能够调整两环形轨道的拉伸段末端之间的距离与其前端之间的距离的比值,从而实现横向拉伸比的调整;在另一优选方案中,优选上述塑料薄膜双向同步拉伸设备还包括底座和两个移动架,底座上设有横向导轨,两个移动架均安装在横向导轨上并与横向导轨作滑动配合或滚动配合,两环形轨道分别安装在两移动架上;上述横向是指与塑料薄膜的前进方向相垂直的方向,在两环形轨道的预热段相互平行的情况下,横向导轨与预热段相垂直;两移动架能够沿横向导轨相对移动,以调节两环形轨道之间的距离,使两环形轨道的拉伸段前端之间的距离和两环形轨道的拉伸段末端之间的距离同时发生改变,从而调整两环形轨道的拉伸段末端之间的距离与其前端之间的距离的比值,实现横向拉伸比的调整。上述两种优选方案可单独采用,也可同时采用,也就是说,调整横向拉伸比的手段为调节两环形轨道的拉伸段之间的夹角,且/或调节两环形轨道之间的距离。在一种更优选的方案中,上述预热段的末端与拉伸段的前端可转动连接,拉伸段的末端与定型段的前端可转动连接,回程段分为前段、中间段和后段,回程段前段的末端与回程段中间段的前端可转动连接,回程段中间段的末端与回程段后段的前端可转动连接; 所述塑料薄膜双向同步拉伸设备的轨道装置还包括底座、两个前移动架和两个后移动架, 一环形轨道的预热段和回程段后段安装在一前移动架上,另一环形轨道的预热段和回程段后段安装在另一前移动架上,一环形轨道的定型段和回程段前段安装在一后移动架上,另一环形轨道的定型段和回程段前段安装在另一后移动架上。优选底座上设有横向导轨,两个前移动架均安装在横向导轨上并与横向导轨作滑动配合或滚动配合,而两个后移动架的底部设有轮子;或者两个后移动架均安装在横向导轨上并与横向导轨作滑动配合或滚动配合,而两个前移动架的底部设有轮子。上述横向是指与塑料薄膜的前进方向相垂直的方向。 两前移动架能够在横向上相对移动,以调节两环形轨道的拉伸段前端之间的距离;两后移动架能够在横向上相对移动,以调节两环形轨道的拉伸段末端之间的距离;由于两环形轨道的拉伸段前端之间的距离与两环形轨道的拉伸段末端之间的距离可相互独立地进行调节,因此两环形轨道的拉伸段之间的夹角也可调节。通过调节两环形轨道的拉伸段前端之间的距离、以及两环形轨道的拉伸段末端之间的距离(完成调节后应锁定两前移动架和两后移动架的位置),能够调整两环形轨道的拉伸段末端之间的距离与其前端之间的距离的比值,实现横向拉伸比的调整,横向拉伸比的可调范围为1 2-1 10。更优选上述回程段中间段与拉伸段长度相等并且相互平行,这样,由回程段中间段的两端和拉伸段的两端限定一个平行四边形,更便于环形轨道的调整。为了实现纵向拉伸比的灵活调整,以适应不同塑料薄膜的生产需要,优选环形轨道上内侧轨和/或外侧轨的位置可调,特别是环形轨道的拉伸段上内侧轨和/或外侧轨的位置可调。在一种具体方案中,预热段上内侧轨与外侧轨的位置固定,拉伸段上内侧轨和/ 或外侧轨的位置可调,定型段上内侧轨和/或外侧轨的位置可调,同样,回程段中的恢复小段上内侧轨和/或外侧轨的位置可调;实际上,调整纵向拉伸比的关键在于调节拉伸段上内侧轨和/或外侧轨的位置(可以单独调节拉伸段上内侧轨的位置或单独调节拉伸段上外侧轨的位置,也可以对拉伸段上内侧轨的位置及拉伸段上外侧轨的位置均进行调节),以改变拉伸段后部内侧轨与外侧轨之间的距离(调节时改变拉伸段末端内侧轨与外侧轨之间的距离,而拉伸段前端内侧轨与外侧轨之间的距离保持不变,这样,除了拉伸段前端以外, 拉伸段各部位上内侧轨与外侧轨之间的距离均会发生改变),由此改变纵向拉伸比(纵向拉伸比的可调范围为1 2-1 8),而定型段、恢复小段上内侧轨与外侧轨的位置调整,只是针对拉伸段上内侧轨与外侧轨的位置调整而进行的适应性调整。在一种方案中,上述内侧轨和外侧轨均为导向凸条;夹具上设有两个滚轮,夹具上的两个滚轮分别与外侧轨的两侧面配合;驱动块上设有两个滚轮,驱动块上的两个滚轮分别与内侧轨的两侧面配合。在这种情况下,为了实现在环形轨道上相邻各段的连接处内侧轨和外侧轨的平滑过渡,通常可在相邻各段的连接处,用于安装内侧轨和外侧轨的底架由若干节底板组成,相邻两节底板可转动连接,这样,当内侧轨和外侧轨弯曲时,相邻两节底板相对转动一定角度,并且各对相邻两节底板转动的角度比较均勻。在另一种方案中,上述内侧轨和外侧轨均为导向槽;夹具上设有一个滚轮,夹具上的滚轮处于外侧轨中;驱动块上设有一个滚轮,驱动块上的滚轮处于内侧轨中。本实用新型与两传动链夹组成的塑料薄膜双向同步拉伸设备能够实现塑料薄膜的纵向和横向同步拉伸,结构简单,运行可靠,能耗低(驱动能耗仅为双向异步拉伸设备的 85-90% ),且生产的塑料薄膜性能优良。本实用新型适用于各种材料的塑料薄膜,如Β0ΡΡ、 BOPE, POPET, OPS、ΒΟΡΑ、polyimide、COC, PMMA, PC等。本实用新型生产的光学级塑料薄膜的厚度通常为10-300 μ m,生产的超薄塑料薄膜的厚度通常小于1 μ m。

图1是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俯视图);图2是采用图1的轨道装置与两传动链夹构成的塑料薄膜双向同步拉伸设备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图2中A部分的放大图;图4是图2的B-B剖视图(局部)。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这种塑料薄膜双向同步拉伸设备的轨道装置包括两环形轨道1 ;环形轨道1包括预热段11、拉伸段12、定型段13和回程段14,预热段11、拉伸段12、定型段13 和回程段14依次首尾相接(也就是说,预热段11的末端连接拉伸段12的前端,拉伸段12 的末端连接定型段13的前端,定型段13的末端连接回程段14的前端,回程段14的末端连接预热段11的前端,从而形成环形轨道1),一环形轨道1的预热段11、拉伸段12和定型段 13与另一环形轨道1的预热段11、拉伸段12和定型段13位置一一对应,两环形轨道1的拉伸段12之间的距离自前至后逐渐增大。环形轨道1设有内侧轨15和外侧轨16,本实施例中,内侧轨15和外侧轨16均为导向凸条。在环形轨道1的拉伸段12,内侧轨15与外侧轨16之间的距离自前至后逐渐减小。两环形轨道1的预热段11相互平行,两环形轨道1的定型段13也相互平行。在环形轨道1的预热段11的各个部位,内侧轨15与外侧轨16之间的距离保持一致,也就是说,预热段11的内侧轨15与外侧轨16相平行;并且预热段11上内侧轨15与外侧轨16之间的距离等于拉伸段12前端内侧轨15与外侧轨16之间的距离。在环形轨道1的定型段 13的各个部位,内侧轨15与外侧轨16之间的距离保持一致,也就是说,定型段13的内侧轨 15与外侧轨16相平行;并且定型段13上内侧轨15与外侧轨16之间的距离等于拉伸段12 末端内侧轨15与外侧轨16之间的距离。通常环形轨道1的回程段14具有一个恢复小段17,恢复小段17上内侧轨15与外侧轨16之间的距离自前至后逐渐增大,使得在拉伸段12和定型段13伸展开的传动链夹2 经回程段14后,在到达预热段11前端时,能够恢复为原来的收缩状态。本实施例中,预热段11的末端与拉伸段12的前端可转动连接,拉伸段12的末端与定型段13的前端可转动连接,回程段14分为前段141 (恢复小段17处于回程段前段 141)、中间段142和后段143,回程段前段141的末端与回程段中间段142的前端可转动连接,回程段中间段142的末端与回程段后段143的前端可转动连接;上述轨道装置还包括底座3、两个前移动架4和两个后移动架5,一环形轨道1的预热段11和回程段后段143安装在一前移动架4上,另一环形轨道1的预热段11和回程段后段143安装在另一前移动架4 上,一环形轨道1的定型段13和回程段前段141安装在一后移动架5上,另一环形轨道1 的定型段13和回程段前段141安装在另一后移动架5上。通常使回程段中间段142与拉伸段12长度相等并且相互平行,这样,由回程段中间段142的两端和拉伸段12的两端限定一个平行四边形。环形轨道1的拉伸段12上内侧轨15和/或外侧轨16的位置可调。本实施例中, 预热段11上内侧轨15与外侧轨16的位置固定,拉伸段12上内侧轨15位置可调而外侧轨 16的位置固定,定型段13上内侧轨15位置可调而外侧轨16的位置固定。如图2所示,这种塑料薄膜双向同步拉伸设备包括上述轨道装置和两传动链夹2, 两传动链夹2分别与两环形轨道1配合。参考图3和图4,传动链夹2包括多个连杆21、多个夹具22和多个驱动块23,夹具 22通过滚轮M安装在外侧轨16上,夹具22上设有第一转轴25,驱动块23通过滚轮沈安装在内侧轨15上,驱动块23上设有第二转轴27,连杆21 —端与第一转轴25可转动连接, 连杆21另一端与第二转轴27可转动连接,每四个相邻的连杆21均形成M形结构。传动链夹2上相邻两个夹具22分别通过一连杆21与同一驱动块23连接,这两个连杆21之间有一夹角a。本实施例中,夹具22上设有两个滚轮M,夹具22上的两个滚轮M分别与外侧轨16的两侧面配合;驱动块23上设有两个滚轮沈,驱动块23上的两个滚轮沈分别与内侧轨15的两侧面配合。上述M形结构中,M的上端点处为第一转轴25 (对应外侧轨16上的夹具2 ,M的下端点处为第二转轴27 (对应内侧轨15上的驱动块2 。通过各连杆21将夹具22、驱动块 23连接,形成按“驱动块23 —连杆21 —夹具22 —连杆21 —下一驱动块23 —连杆21 — 下一夹具22 —连杆21 —再下一驱动块23”循环依序连接而成(最后一个连杆21连接最前一个驱动块23)的环形传动链夹2。在一个传动链夹2上,驱动块23与夹具22数量相同,连杆21的数量是夹具22的两倍。本实施例中连杆21两端与第一转轴25、第二转轴27之间的连接采用下述结构连杆21 —端设有第一圆形通孔,第一转轴25处于第一圆形通孔中,连杆21另一端设有第二圆形通孔,第二转轴27处于第二圆形通孔中。另外,连杆两端与第一转轴、第二转轴之间的连接也可采用下述结构连杆一端通过轴承与第一转轴连接,连杆另一端通过轴承与第二转轴连接;或者,连杆一端设有第一圆筒形套筒,第一转轴处于第一圆筒形套筒中,连杆另一端设有第二圆筒形套筒,第二转轴处于第二圆筒形套筒中。在预热段11前端对应的位置以及定型段13末端对应的位置均设有控制夹具22 打开的开夹结构。上述夹具22、开夹结构可采用现有结构,在此不作详细描述。上述传动链夹2采用驱动齿轮6进行驱动,本实施例中在环形轨道1的四个拐弯处设有驱动齿轮6,各驱动齿轮6同步对传动链夹2施加驱动力。下面简述一下本塑料薄膜双向同步拉伸设备的工作原理在预热段11,两传动链夹2的分别夹住塑料薄膜的两边,塑料薄膜被加热至合适的温度;当传动链夹2夹有塑料薄膜的部分运行至拉伸段12时,由于内侧轨15与外侧轨 16之间的距离自前至后逐渐减小,M形结构变矮,使得夹角α逐渐增大,这样,与该夹角α 对应的两个连杆21所连接的相邻两个夹具22之间的距离也逐渐增大,实现渐变性的纵向拉伸;在进行纵向拉伸的同时,由于两环形轨道1的拉伸段12之间的距离自前至后逐渐增大,两环形轨道拉伸段12的外侧轨16之间的距离显然也自前至后逐渐增大,使得一传动链夹2上的某个夹具22与另一传动链夹2上对应的夹具22在共同自前至后移动时,这两个夹具22之间的距离逐渐增大,实现横向拉伸。接着,传动链夹2将已完成双向拉伸的塑料薄膜送至定型段13 ;当传动链夹2夹有塑料薄膜的夹具22到达定型段13末端时,开夹结构使夹具22打开,已完成双向拉伸的塑料薄膜被送至下道工序(如收卷);随后上述夹具22经回程段14到达预热段前端。下面简述一下本塑料薄膜双向同步拉伸设备的拉伸比调节方法两前移动架4能够在横向上相对移动,以调节两环形轨道1的拉伸段12前端之间的距离;两后移动架5能够在横向上相对移动,以调节两环形轨道1的拉伸段12末端之间的距离。通过调节两环形轨道1的拉伸段12前端之间的距离、以及两环形轨道1的拉伸段 12末端之间的距离(完成调节后应锁定两前移动架4和两后移动架5的位置),能够调整两环形轨道1的拉伸段12末端之间的距离与其前端之间的距离的比值,实现横向拉伸比的调整,横向拉伸比的可调范围为1 2-1 10。本实施例中,通过调节拉伸段12上内侧轨15的位置,以改变拉伸段12后部内侧轨15与外侧轨16之间的距离(调节时改变拉伸段12末端内侧轨15与外侧轨16之间的距离,而拉伸段12前端内侧轨15与外侧轨16之间的距离保持不变,这样,除了拉伸段12 前端以外,拉伸段12各部位上内侧轨15与外侧轨16之间的距离均会发生改变),由此改变纵向拉伸比(纵向拉伸比的可调范围为1 2-1 8);然后,根据拉伸段12上内侧轨15 的位置,对定型段13上的内侧轨15的位置作适应性调整。在其它实施方案中,恢复小段位于回程段的前部,恢复小段前端内侧轨与外侧轨之间的距离等于定型段上内侧轨与外侧轨之间的距离,恢复小段末端内侧轨与外侧轨之间的距离等于预热段上内侧轨与外侧轨之间的距离,并且回程段其余部分(即回程段自恢复小段末端至整个回程段末端之间的部分)上各个部位内侧轨与外侧轨之间的距离均等于预热段上内侧轨与外侧轨之间的距离,这样,回程段的大部分上内侧轨与外侧轨相平行,能够减小其对传动链夹的阻力,能够降低能耗。在其它实施方案中,预热段的末端与拉伸段的前端可转动连接,拉伸段的末端与定型段的前端可转动连接,通过调节两环形轨道的拉伸段之间的夹角,能够调整两环形轨道的拉伸段末端之间的距离与其前端之间的距离的比值,从而实现横向拉伸比的调整;或者,上述塑料薄膜双向同步拉伸设备还包括底座和两个移动架,底座上设有横向导轨,两个移动架均安装在横向导轨上并与横向导轨作滑动配合或滚动配合,两环形轨道分别安装在两移动架上;上述横向是指与塑料薄膜的前进方向相垂直的方向,在两环形轨道的预热段相互平行的情况下,横向导轨与预热段相垂直;两移动架能够沿横向导轨相对移动,以调节两环形轨道之间的距离,使两环形轨道的拉伸段前端之间的距离和两环形轨道的拉伸段末端之间的距离同时发生改变,从而调整两环形轨道的拉伸段末端之间的距离与其前端之间的距离的比值,实现横向拉伸比的调整。上述两种方案可单独采用,也可同时采用,也就是说,调整横向拉伸比的手段为调节两环形轨道的拉伸段之间的夹角,且/或调节两环形轨道之间的距离。在其它实施方案中,上述内侧轨和外侧轨均为导向槽;此时夹具上设有一个滚轮, 夹具上的滚轮处于外侧轨中;驱动块上设有一个滚轮,驱动块上的滚轮处于内侧轨中。
权利要求1.一种塑料薄膜双向同步拉伸设备的轨道装置,包括两环形轨道,环形轨道包括预热段、拉伸段、定型段和回程段,预热段、拉伸段、定型段和回程段依次首尾相接,一环形轨道的预热段、拉伸段和定型段与另一环形轨道的预热段、拉伸段和定型段位置一一对应,两环形轨道的拉伸段之间的距离自前至后逐渐增大,其特征是所述环形轨道设有内侧轨和外侧轨;在环形轨道的拉伸段,内侧轨与外侧轨之间的距离自前至后逐渐减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塑料薄膜双向同步拉伸设备的轨道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环形轨道的回程段具有一个恢复小段,恢复小段上内侧轨与外侧轨之间的距离自前至后逐渐增大。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塑料薄膜双向同步拉伸设备的轨道装置,其特征是所述预热段的末端与拉伸段的前端可转动连接,拉伸段的末端与定型段的前端可转动连接,回程段分为前段、中间段和后段,回程段前段的末端与回程段中间段的前端可转动连接,回程段中间段的末端与回程段后段的前端可转动连接;所述塑料薄膜双向同步拉伸设备的轨道装置还包括底座、两个前移动架和两个后移动架,一环形轨道的预热段和回程段后段安装在一前移动架上,另一环形轨道的预热段和回程段后段安装在另一前移动架上,一环形轨道的定型段和回程段前段安装在一后移动架上,另一环形轨道的定型段和回程段前段安装在另一后移动架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塑料薄膜双向同步拉伸设备的轨道装置,其特征是所述回程段中间段与拉伸段长度相等并且相互平行。
5.根据权利要求1一 4任一项所述的塑料薄膜双向同步拉伸设备的轨道装置,其特征是所述内侧轨和外侧轨均为导向凸条。
专利摘要一种塑料薄膜双向同步拉伸设备的轨道装置,包括两环形轨道,环形轨道包括预热段、拉伸段、定型段和回程段,预热段、拉伸段、定型段和回程段依次首尾相接,一环形轨道的预热段、拉伸段和定型段与另一环形轨道的预热段、拉伸段和定型段位置一一对应,两环形轨道的拉伸段之间的距离自前至后逐渐增大,其特征是所述环形轨道设有内侧轨和外侧轨;在环形轨道的拉伸段,内侧轨与外侧轨之间的距离自前至后逐渐减小。本实用新型与两传动链夹组成的塑料薄膜双向同步拉伸设备能够实现塑料薄膜的纵向和横向同步拉伸,结构简单,运行可靠,能耗低,且生产的塑料薄膜性能优良。
文档编号B29L7/00GK202021807SQ20102068656
公开日2011年11月2日 申请日期2010年12月29日 优先权日2010年12月29日
发明者李拱鹏, 熊鸿, 陈伟龙, 马端履, 马蔚成 申请人:汕头市远东轻化装备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