遮阳罩用构件成形品及遮阳罩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464521阅读:17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遮阳罩用构件成形品及遮阳罩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能够有效地抑制温度上升的遮阳罩用构件成形品及遮阳罩,特别是涉及构成分形结构的遮阳罩的构件的注塑成型品以及使用多个该注塑成型品形成的遮阳罩。
背景技术
在专利文献I中,作为分形结构的遮阳罩,公开有如下遮阳罩通过将四个俯视时呈四角形的二面体形状的基本元件以左右、前后及上下邻接的方式配置而构成,虽然各基本元件之间存在间隙,但是,将各基本元件配置成从倾斜规定角度的最大遮光方向观察时这些间隙不存在。作为遮阳罩的制造方法,专利文献I记载有通过对可塑性变形的板材的局部设置折痕后折弯而形成分形结构体(遮阳罩用构件)的方法。 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I :(日本)特开2008-196254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对于上述专利文献I记载的遮阳罩用构件而言,存在制作繁琐且难以得到足够强度的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制作简单且强度高的遮阳罩用构件成形品以及使用多个该遮阳罩用构件成形品形成的遮阳罩。解决问题的方法本发明的遮阳罩用构件成形品,其为通过注塑成型而形成的分形结构的构件成形品,是将四个俯视时呈四角形的二面体形状的基本元件以左右、前后及上下邻接的方式配置而构成的,这四个基本元件包括位于基准位置的第一基本元件、配置于第一基本元件的左右任一位置的第二基本元件、配置于第一基本元件的前后任一位置的第三基本元件、以及配置于第一至第三基本元件的上方的第四基本元件,虽然各基本元件之间存在间隙,但是,将各基本元件配置成从倾斜规定角度的最大遮光方向观察时这些间隙不存在,其特征在于,第一基本元件与第二基本元件、第三基本元件、第四基本元件的对接部在注塑成型时接合,并且第二基本元件和第三基本元件的对接部也在注塑成型时接合。公知的遮阳罩为分形结构,是将四个俯视时呈四角形的二面体形状的基本元件以左右、前后及上下邻接的方式配置而构成的,这四个基本元件包括位于基准位置的第一基本元件、配置于第一基本元件的左右任一位置的第二基本元件、配置于第一基本元件的前后任一位置的第三基本元件、以及配置于第一至第三基本元件的上方的第四基本元件,虽然各基本元件之间存在间隙,但是,将各基本元件配置成从倾斜规定角度的最大遮光方向观察时这些间隙不存在(实质上不存在)。
在本说明书中,所谓“二面体形状”是指具有由两个三角形板部构成的二面体主体部分的形状,包括相对于二面体主体部分突出的部分的形状也包含于其中。也可以将包括相对于二面体主体部分突出的部分的二面体形状视为由大的二面体和小的二面体构成的形状,所述大的二面体由两个大的三角形部以呈倒V形方式结合而成,所述小的二面体以使两个小的三角形部呈V形方式结合并以与大的二面体的上半部对称的方式结合于大的二面体,在本说明书中,有时将这样的形状称为“四面体”。遮阳罩用构件是例如设置于大厦屋顶等用来遮挡太阳光的构件,其设置面通常为水平(不限于此)。在进行该设置时,第一至第三的基本元件的各下边载置在水平面上,各基本元件的棱线相对于垂直面倾斜规定角度(以水平面为基准的30 40°C )。遮阳罩用构件具有将第一基本元件及第四基本元件在其中央对称地一分为二的对称中心面,第二及第 三基本元件以相对于对称中心面彼此对称的方式配置。遮阳罩用构件形成为在对称中心面上并从与棱线方向正交的方向观察时各基本元件间的间隙比从正面及平面观察时的间隙小(实际上不存在),该对称中心面上并与棱线方向正交的方向为“最大遮光方向”。“最大遮光方向”也可以称为连接第一基本元件与第四基本元件的对接部和第二基本元件与第三基本元件的对接部的方向。在俯视时的“四角形”中,优选位于基准位置的第一基本元件的角部中成为遮阳罩用构件成形品角部的部分的角部为90°,第二基本元件及第三基本元件的角部中成为遮阳罩用构件成形品角部的部分的角度比90°稍小,第四基本元件的角部中成为遮阳罩用构件成形品角部的部分的角度比90°稍大。将棱线置于中央时的主视图中的遮阳罩用构件成形品的形状,优选为以第一、第二及第三基本元件的下面为底边(斜边)、由第四基本元件的角部形成的顶角为90°的等腰直角三角形。该情况下,构成各基本元件的部分(中三角形板部、中三角形孔及各二面体)也成为等腰直角三角形。如果这样设置,在组装遮阳罩用构件成形品时,通过将这些等腰直角三角形设为基准,可以容易地进行邻接的遮阳罩用构件成形品彼此的对位。现有的遮阳罩用构件通过对可塑性变形的板材的局部设置折痕后折弯而形成三角形孔和折弯部来制作,并通过将三角形孔的大小设为比包围自身的三个三角形板部的大小小一圈,而使第一基本元件与第二基本元件、第三基本元件、第四基本元件在其对接部接合。但是,该制作方法存在下述问题第二基本元件和第三基本元件的对接部如果不从后面实施焊接等则不可能结合,对于强度不利。为了解决此问题,在本发明中将遮阳罩用构件设为合成树脂制的注塑成型品。在现有的对可塑性变形的板材的局部设置折痕后折弯的制作方法中,通过在注塑成型时将必然无法接合的第二基本元件和第三基本元件的对接部接合,来实现强度的提高。例如,各基本元件将四个俯视时呈四角形的二面体以左右、前后及上下邻接的方式配置而构成,包括位于基准位置的第一二面体、配置于第一二面体的左右任一位置的第二二面体、配置于第一二面体的前后任一位置的第三二面体、以及配置于第一至第三二面体的上方的第四二面体,各二面体彼此的对接部在注塑成型时接合。该基本元件可以将其本身作为遮阳罩用构件成形品(不是由多个构件组装而成的单件成形品)(该情况下,二面体成为第一发明的基本元件)。另外,也可以将以左右、前后及上下邻接的方式配置四个该基本元件而构成的元件(扩张基本元件)作为遮阳罩用构件成形品。总之,通过将多个该遮阳罩用构件成形品连续设置而形成覆盖所需范围的遮阳罩。这样的遮阳罩是具有如下分形结构的遮阳罩以俯视时呈四角形的二面体为最小单元,将由位于基准位置的第一二面体、与第一二面体邻接而彼此共有一个顶点且一边彼此处于同一直线上的第二二面体、与第一二面体邻接而共有第一二面体的另一顶点且与第一二面体的另一边处于同一直线上的第三二面体、以及一边与第二及第三的二面体邻接而彼此共有一个顶点且一边彼此处于同一直线的同时与第一二面体邻接而彼此共有一个顶点并且对角线彼此处于同一直线上的第四二面体构成的四个二面体作为基本元件,由位于基准位置的第一基本元件、与第一基本元件邻接而彼此共有一个顶点且一边彼此处于同一 直线上的第二基本元件、与第一基本元件邻接而共有第一基本元件的另一顶点的同时与第一基本元件的另一边处于同一直线上的第三基本元件、以及一边与第二及第三基本元件邻接而彼此共有一个顶点且一边彼此处于同一直线上的同时与第一基本元件邻接而彼此共有一个顶点并且对角线彼此处于同一直线上的第四基本元件构成,虽然在各基本元件之间存在间隙,但是,将各基本元件配置成从倾斜规定角度的最大遮光方向观察时这些间隙不存在。在注塑成型时,着眼于将各基本元件配置成从倾斜规定角度的最大遮光方向观察时不存在间隙这一点,使最大遮光方向与注塑成型装置的轴向一致。另外,在二面体形状的基本元件中,着眼于若从其棱线方向观察时相同横截面的轮廓形状成为向其方向延伸的中空形状这一点,利用该中空形状向其插入滑动芯。由此,可以通过一次注塑成型得到遮阳罩用构件成形品。作为滑动芯,例如使用沿棱线方向接近或离开的一对滑动芯,根据需要使用多对沿棱线方向接近或离开的滑动芯。注塑成型装置由具有对应于间隙的凸部且从基本元件的峰侧抵接的第一模具、具有波形的凹凸部且从基本元件的谷侧抵接的第二模具、以及沿基本元件的棱线移动的滑动芯形成型腔,以第一及第二模具中的任一方为固定侧模具而以另一方为可动侧模具,这些模具将遮阳罩用构件成形品的最大遮光方向作为轴向相对配置。在本发明的遮阳罩用构件成形品中,在俯视时形成四角形的四个角部分别设置有贯通孔,邻接地配置的遮阳罩用构件成形品彼此有时可通过具有嵌入一遮阳罩用构件成形品的贯通孔的突起和嵌入另一遮阳罩用构件成形品的贯通孔的突起的连接件来连接。贯通孔优选在注塑成型时同时设置,另外,连接件也优选作为合成树脂制的注塑成型品形成。使用连接件进行的遮阳罩的组装在大厦的屋顶等遮阳罩设置现场进行,通过反复进行将遮阳罩用构件成形品以邻接的方式配置并且使用连接件结合邻接的遮阳罩用构件成形品的作业,可以有效地组装遮阳罩。在形成遮阳罩时,并不限定于使用连接件,取而代之,也可以使用加强材料和钢丝来形成遮阳罩。例如,遮阳罩通过将规定数量的遮阳罩用构件成形品以使棱线连续的方式配置而形成一个单元,该单元由向棱线方向延伸的加强材料支撑。作为加强材料,可以使用金属制钢丝、金属线、天然纤维或合成纤维的绳索等。加强材料可以具有挠性且容易折弯,也可以是如钢材那样不具有挠性。对于加强材料和各遮阳罩用构件成形品的固定,可以通过例如粘接剂进行,另外,也可以对各遮阳罩用构件成形品追加设置突起,并在突起上形成用于支撑加强材料的孔、切缝等,还可以通过铆接突起来固定加强材料。另外,当加强材料具有挠性时,也可以使用设于各遮阳罩用构件成形品的贯通孔,只在遮阳罩用构件成形品的贯通孔依次贯穿加强构件即可,当加强材料不具有挠性时,也可以在设于各遮阳罩用构件成形品的贯通孔贯穿钢丝,并用该钢丝结合加强材料和遮阳罩用构件成形品。加强材料形成两端部从两端的遮阳罩用构件成形品突出的长度,通过将加强材料的各端部分别固定在相对配置的一对支撑材料上,将一个单元固定在支撑材料上。然后,将多个单元以与遮阳罩用构件成形品的大小(与棱线方向正交的方向的长度)对应的间距并排配置,由此,可以得到一边为一个单元所使用的遮阳罩用构件成形品的数量X遮阳罩用构件成形品的棱线方向的长度,而另一边为单元数量X与遮阳罩用构件成形品的棱线方向正交的方向的长度的俯视时呈方形的遮阳罩。支撑材料可以设为例如由支柱支撑四角的构架。支撑材料可以水平设置,也可以以相对于水平倾斜规定角度的方式设置。支撑加强材料的支撑材料将遮阳罩的方位(东南西北)及仰角按照目的设定。例如,在想要防止夏天白天的日照的情况下,只要将棱线朝向南向,将仰角对照太阳高度设置即可,在想要防止夕阳的情况下,只要将棱线朝向西向,将仰角对照夕阳减小即可。通常,以 将冬天的日照基本上通过而将夏天的日照基本上遮挡为目的,优选将遮阳罩棱线朝向南向并设置成大致水平。通过使用加强材料,可以容易组装,而且强度也优异,也容易与想要防止日照的时刻及方向对应。在设置遮阳罩时,着眼于各基本元件具有与邻接的基本要素共有的顶点和不共有的其它顶点的情况,将第一基本元件与第二、第三、第四基本元件共有的顶点设为B、C、G,将第一基本元件其它的顶点设为A,将以两边AB和AC为底边的三角形ABC设置成大致水平时,将点A相对于边BC的水平方向的对称点设为D,将Z ADG构成的角度F设为基准角度。而且,使用设置遮阳罩的场所的纬度9,关于该基准角度F(° ),将S设为5以上10以下的适当的数,将T设为0以上5以下的适当的数,有时在0彡23时设为113-S-0彡F彡113+T-0、在0 < 23时设为F = 90 ±10 (遮阳罩的第一设置方式)。0可以是北纬,也可以是南纬。113-0与夏至时的太阳高度相当。113-S-0在S N 5的情况下与夏季的最高气温时的太阳高度相当。因此,通过设为108-0彡F彡113-0,在纬度为0的地区成为最佳的遮阳罩。S及T为偏离该条件的允许范围,S+T成为与覆盖全世界的地区所需要的遮阳罩的种类对应的指数,在S = 5的情况下,对于0彡23的地区,需要(90-23)/5N 14种类的遮阳罩,在设为S= 10、T = 5时,对于0彡23的地区,相对于太阳高度从最佳值的偏离稍大,但使用(90 -23)/ 15 N 5种类的遮阳罩即可。在设置遮阳罩时,从与第一水平方向正交的第二水平方向观察的四面体的形状,由具有位于设置面的顶点a且配置于下侧的下侧倒三角形部abd、和以在与下侧倒三角形部abd之间形成三角形开口部bed的方式配置于上侧的两个上侧三角形部bf c及dee构成,形成大的三角形部的一边的直线af 和形成大的二面体的棱线的直线ef 所成的角被设为与冬季的太阳高度对应的角度,将大的三角形部二等分的直线ac和形成大的二面体的棱线的直线ef所成的角被设为与夏季的太阳高度对应的角度P ° (0 > a)(遮阳罩的第二设置方式)。在采用第二设置方式时,使点a位于设置面上,点C、点e及点f形成棱线(最大高度),点b及点d形成1/2高度的线。直线ef与设置面平行,直线af与直线ef所成的角和直线af与设置面所成的角相同,直线ac与直线ef所成的角和直线ac与设置面所成的角相同。开口部具有提高通风性的效果,由此,可同时实现良好的遮光性和通风性。在该遮阳罩中,从某方向观察到的遮阳罩的开口部面积/总面积根据其方向(角度)不同而存在很大差异。在夏季优选遮挡阳光,但在冬季则不优选遮挡阳光。因此,在该遮阳罩的第二设置方式中,将直线af和直线ef (设置面)所成的角设为与冬季的太阳高度对应的角度a °,将直线ac和直线ef (设置面)所成的角设为与夏季的太阳高度对应的角度(P > a),由此可以在夏季遮挡阳光而在冬季易于使阳光透过,在设置于全世界的不同地区时,将在冬季使用该遮阳罩的情况包含在内,容易以适当的 角度进行设置。在上述中,优选设为a min < a < a min+10 且 P max-10 < P P max,其中,a min = 90-(纬度 +23)且 P max = 90-(纬度-23)或 P max = 90- (23-纬度)。a min为在北半球的冬至中最低的太阳高度,a min < a < a min+10表示a优选在比该a min大且为实际上达到最低气温的一至两个月后的太阳高度即amin+10以下的范围。Pmax为在北半球的夏至中最高的太阳高度,在比纬度23°大的地区和小的地区求取方法不同,在比纬度23°大的地区为Pmax = 90-(纬度-23),在比纬度23°小的地区为3 max = 90-(23-纟韦度)。^ max-10 < P P max表示P优选在比该P max小且为实际上达到最高温度的一至两个月后的太阳高度即Pmax-IO以上的范围。需要说明的是,在所述遮阳罩的第一及第二设置方式中,“23° ”与地球地轴的倾角对应,精确为23. 4°,但0.4°几乎不影响效果,因此在本说明书中设为23°。根据所述遮阳罩的第一及第二设置方式,消除了在每个不同的安装场所必须以太阳的角度为基础进行计算的问题,在设置于全世界不同的地区时可以以适当角度进行设置。发明的效果根据本发明,由四个基本元件构成的遮阳罩用构件成为注塑成型的一体品,并且,不仅第一基本元件与第二基本元件、第三基本元件、第四基本元件的对接部,而且第二基本元件和第三基本元件的对接部也在注塑成型时进行接合,因此,能够容易地制作遮阳罩用构件,而且提高了遮阳罩用构件的强度。


图I是表示本发明的遮阳罩用构件成形品的一实施方式的立体图;图2是同俯视图;图3是将本发明的遮阳罩用构件成形品的棱线设为中央的主视图;图4是同仰视图5是从最大遮光方向观察本发明的遮阳罩用构件成形品的图;图6是从棱线方向观察本发明的遮阳罩用构件成形品的图;图7是本发明的遮阳罩用构件成形品的基本元件的放大立体图;图8是表示制造本发明的遮阳罩用构件成形品的模具的一例的纵剖面图;图9是表示使用多个本发明的遮阳罩用构件成形品组装的遮阳罩的一实施方式的局部的立体图;
图10是表示使用多个本发明的遮阳罩用构件成形品安装的遮阳罩的其它实施方式的局部的立体图;图11是表示本发明的遮阳罩的第一设置方式的图;图12是表示本发明的遮阳罩的第二设置方式的图(主视图);图13是同侧视图;图14是同俯视图;图15是同剖面图;图16是同立体图;图17是遮阳罩的第二设置方式中将遮阳罩的棱线设为中央并接合了四个四面体的情况的俯视图。符号说明(I)遮阳罩用构件成形品(2) (3)⑷(5)基本元件(2A) (2B) (2C) (2D)基本元件(10)大的二面体(11) (12) (13) (14) 二面体(20)小的二面体(20a) (20b)小的三角形部(31) (32) (33) (34)贯通孔(35) (36) (37)连接件(50)单元(51)加强材料(61) (62)大的三角形部(61a) (62a)下侧倒三角形部(61b) (62b) (61c) (62c)上侧三角形部(6Id) (62d)三角形的开口部
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在下面的说明中,将图I的左右设为左右、上下设为上下,将与它们正交的方向设为前后(图I的纸表面侧为前)。用图I至图6所示的形状表示通过注塑成型得到的遮阳罩用构件成形品(I)的单品的形状,通过在左右、前后及上下排列多个该单品,可以得到图9和图10所示的遮阳罩(图示为其局部)。这样的遮阳罩具有由多个遮阳罩用构件成形品(I)构成的分形结构,遮阳罩用构件成形品(I)具有由四个基本元件(2) (3) (4) (5)构成的分形结构,各基本元件⑵(3)⑷(5)本身也具有以二面体(11) (12) (13) (14)为单位的分形结构,二面体(11)
(12)(13) (14)是由相同形状的三角形对称状地一体化而形成的。各基本元件(2) (3)⑷(5)是将俯视时呈四角形的四个二面体(11) (12) (13) (14)以左右、前后及上下邻接的方式配置的元件,由处于基准位置的第一二面体(11)、配置于第一二面体(11)的右方的第二二面体(12)、配置于第一二面体(11)的后方的第三二面体
(13)、以及配置于第一至第三二面体(11)(12) (13)的上方的第四二面体(14)构成。遮阳罩用构件成形品⑴是将四个基本元件⑵(3)⑷(5)以左右、前后及上下邻接的方式配置的成形品,由处于基准位置的第一基本元件(2)、配置于第一基本元件(2)的右方的第二基本元件(3)、配置于第一基本元件(2)的后方的第三基本元件(4)、以及配置于第一至第三基本元件(2) (3) (4)的上方的第四基本元件(5)构成。
俯视时各基本元件(2) (3) (4) (5)为四角形,另外,俯视时遮阳罩用构件成形品
(I)也是四角形。包含于第一及第四基本元件⑵(5)的第一及第四二面体(11)(14)的各棱线连续并作为整体形成构成二面体形状的遮阳罩用构件成形品(I)的棱线(R)。棱线(R)相对于水平面以所需角度(30 40°C程度)倾斜。如在图7中放大所示,构成基本元件⑵(其它的基本元件(3)⑷(5)也一样)的四个二面体(11) (12) (13) (14)具有同一形状,各二面体(11) (12) (13) (14)由形成前面的小三角形板部(Ila) (12a) (13a) (14a)和形成侧面的小三角形板部(lib) (12b) (13b) (14b)构成。第一二面体(11)由位于水平面上形成正方形两边的左右方向和前后方向的下边
(21)(22)、从下边(21) (22)彼此的交叉部向斜上方延伸而形成棱线(R)的共同边(23)、以及连接共同边(23)的上端部和各下边(21) (22)的端部的跟前侧及里侧的上边(24) (25)构成。第二二面体(12)由第一二面体(11)的左右方向的下边(21)沿左右方向延长的左右方向的下边(21)、与第一二面体(11)的前后方向的下边(22)平行的前后方向的下边
(22)、与第一二面体(11)的共同边(23)平行的共同边(23)、以及分别与第一二面体(11)的跟前侧及里侧的上边(24) (25)平行的跟前侧及里侧的上边(24) (25)构成。第三二面体
(13)由第一二面体(11)的前后方向的下边(22)沿前后方向延长的前后方向的下边(22)、与第一二面体(11)的左右方向的下边(21)平行的左右方向的下边(21)、与第一二面体
(II)的共同边(23)平行的共同边(23)、以及分别与第一二面体(11)的跟前侧及里侧的上边(24) (25)平行的跟前侧及里侧的上边(24) (25)构成。第四二面体(14)由第一二面体
(11)的共同边(23)向斜上方延长的共同边(23)、第二二面体(12)的跟前侧的上边(24)向斜上方延长的跟前侧的上边(24)、第三二面体(13)的里侧的上边(25)向斜上方延长的里侧的上边(25)、与第一二面体(11)的左右方向的下边(21)平行的左右方向的下边(21)、以及与第一二面体(11)的前后方向的下边(22)平行的前后方向的下边(22)构成。在图7中,形成第一、第二及第四的各二面体(11) (12) (14)的前面的小三角形板部(Ila) (12a) (14a)处于同一平面(前面)上,通过使形成第二二面体(12)的侧面的小三角形板部(12b)相对于该前面向底面侧折弯,在基本元件(2)的前面形成三角形状的小三角形孔(15)。另外,形成第一、第三及第四的各二面体(11) (13) (14)的侧面的小三角形板部(Ilb) (13b) (14b)处于同一平面(侧面)上,通过使形成第三二面体(13)的前面的小三角形板部(13a)相对于该侧面向底面侧折弯,在基本元件(2)的侧面形成三角形状的小三角形孔(15)。这样,基本元件(2)构成为由中央部具有小三角形孔(15)的两个中三角形板部(2a) (2b)经由棱线(R)接合的二面体主体部分和相对中三角形板部(2a) (2b)向底面侧折弯的小三角形板部(突出部分)(12b) (13a)构成的二面体形状。各小三角形孔(15)的大小比包围自己的三个三角形板部(Ila) (12a) (14a) (lib)(13b) (14b)的大小小一圈,由此,在邻接的三角形板部(Ila) (12a) (14a) (lib) (13b) (14b)之间确保规定的壁厚,三角形板部(Ila) (12a) (14a) (lib) (13b) (14b)在彼此的对接部相互接合。左右、前后及上下邻接的基本元件(2) (3) (4) (5)彼此也通过在各对接部确保规定的壁厚而相互接合。由四个基本元件(2) (3) (4) (5)构成的遮阳罩用构件成形品(I)中,形成第一、第二及第四各基本元件(2) (3) (5)的前面的中三角形板部(2a) (3a) (5a)处于同一平面(前面)上,通过使形成第二基本元件(3)的侧面的中三角形板部(3b)相对于该前面向底面侧折弯,在前面的大三角形部(Ia)上形成三角形状的中三角形孔出)。另外,形成第一、第三及第四的各基本元件(2) (4) (5)的侧面的中三角形板部(2b) (4b) (5b)处于同一平面(侧面)上,通过使形成第三基本元件(4)的前面的中三角形板部(4a)相对于该侧面向底面侧 折弯,在侧面的大三角形部(Ib)上形成三角形状的中三角形孔(6)。其结果,遮阳罩用构件成形品⑴构成为由中央部具有中三角形孔(6)的两个大三角形板部(la) (Ib)经由棱线(R)接合的二面体主体部分和相对于大三角形板部(la) (Ib)向底面侧折弯的中三角形板部(突出部分)(3b) (4a)构成的二面体形状。因此,通过将遮阳罩用构件成形品(I)看作基本元件,使用四个该遮阳罩用构件成形品(I)以与上述的基本元件(2) (3) (4) (5)相同的方式左右、前后及上下配置,由此得到图9所示的遮阳罩用构件成形品(I)的组装品,通过适当增加所使用的遮阳罩用构件成形品⑴的数量,可以得到所需大小的遮阳罩。在图2所示的俯视图中,处于基准位置的第一基本元件(2)的角部中成为遮阳罩用构件成形品(I)的角部的部分(图2下侧的角部)的角度成90°,棱线(R)将其进行二等分。第二基本元件(3)及第三基本元件(4)的角部中成为遮阳罩用构件成形品(I)的角部的部分(图2的左右侧的角部)的角度彼此相等且比90°稍小,因此,第四基本元件(5)的角部中成为遮阳罩用构件成形品(I)的角部的部分(图2的上侧的角部)的角度大于90。。另外,在图3所示的将棱线(R)置于中央时的主视图中,遮阳罩用构件成形品(I)成为以第一、第二及第三基本元件(2) (3) (4)的下面为底边(斜边)且由第四基本元件(4)的角部形成的顶角为90°的等腰直角三角形,从该方向观察的情况下,各基本元件(2)(3)
(4)(5)的中三角形板部(2a) (2b) (3a) (3b) (4a) (4b) (5a) (5b)、中三角形孔(6)及各二面体
(11)(12) (13) (14)也成为等腰直角三角形。因此,在组装遮阳罩用构件成形品⑴时,通过将这些等腰直角三角形作为基准,可以容易地进行邻接的遮阳罩用构件成形品(I)彼此的对位。由于各基本元件(2) (3) (4) (5)的中三角形板部(2a) (2b) (3a) (3b) (4a) (4b) (5a)(5b)、中三角形孔(6)及各二面体(11) (12) (13) (14)的轮廓形状被确定为图3所示的将棱线(R)置于中央时的主视图中的形状为等腰直角三角形,因此,该轮廓形状为不等边钝角三角形。在图4所示的仰视图中,如果是用现有的板材形成的分形结构,由于箭头P所示的第二二面体(12)的向底面侧折弯的小三角形板部(12b)和第三二面体(13)的向底面侧折弯的小三角形板部(13a)的对接部成为自由端,因此强度低,而且难以维持形状,但是,在本发明的遮阳罩用构件成形品(I)中,第二二面体(12)的向底面侧折弯的小三角形板部(12b)和第三二面体(13)的向底面侧折弯的小三角形板部(13a)的对接部也确保有规定的壁厚的情况下,将各基本元件(2) (3) (4) (5)的第二二面体(12)和第三二面体(13)接合,因此,大幅提高了遮阳罩用构件成形品(I)的各基本元件(2) (3) (4) (5)的强度。另外,在由各基本元件⑵(3)⑷(5)形成遮阳罩用构件成形品⑴时,箭头Q所示的第二基本元件(3)的向底面侧折弯的中三角形板部(3b)和第三基本元件(4)的向底面侧折弯的中三角形板部(4a)的对接部也确保有规定的壁厚的情况下,将第二基本构成元件(3)和第三基本构成元件(4)接合,因此,进一步提高了遮阳罩用构件成形品(I)的强度。S卩,在用现有板材形成的分形结构体中,随着元件数量的增加,未接合的对接部的数量也增加,强度降低,与之相对,在本发明的遮阳罩用构件成形品(I)中,由于没有未接 合的对接部,因此即使元件数量增加,也能够防止强度降低。在遮阳罩用构件成形品(I)中形成有如上所述的大小不同的三角形孔(6) (15),由此,遮阳罩用构件成形品(I)在图I至图4中的任一图中形成多处均存在间隙(三角形孔(6) (15)的对面侧有未被三角形板部(3b) (4a) (12b) (13a)堵塞的部分)的形状。当把棱线(R)设为正面并从斜上方观察遮阳罩用构件成形品(I)时(相当于从太阳方向观察的情况),如图5所示,由折弯的小三角形板部(12b) (13a)堵塞小三角形孔(15),由折弯的中三角形板部(3b) (4a)堵塞中三角形孔(6),因此遮阳罩用构件成形品(I)内实质上不存在间隙,由此提高了遮光性。各三角形孔(6) (15)具有提高通风性的效果,由此同时实现良好的遮光性和通风性。另外,如图6所示,从棱线方向的上方观察遮阳罩用构件成形品(I)的情况下,通过使箭头P所示的部位即第二二面体(12)的向底面侧折弯的小三角形板部(12b)和第三二面体(13)的向底面侧折弯的小三角形板部(13a)的对接部接合,由第一基本元件(2)(及位于其对面侧的第四基本元件(5))的第一二面体(11)的各小三角形板部(Ila) (Ilb)(及位于其对面侧的第四二面体(14)的各小三角形板部(14a) (14b))和第一基本元件(2)(及位于其对面侧的第四基本元件(5))的第二及第三二面体(12) (13)的向底面侧折弯的各小三角形板部(12b) (13a),形成横截面为菱形且向棱线方向延伸的中空形状的筒状部(第一筒状部)(7)。同样,在第二及第三基本元件(3) (4)中,由第一二面体(11)的各小三角形板部(Ila) (Ilb)(及位于其对面侧的第四二面体(14)的各小三角形板部(14a) (14b))和第二及第三二面体(12) (13)的向底面侧折弯的各小三角形板部(12b) (13a),形成横截面为菱形且长度为第一筒状部(7) —半的向棱线方向延伸的中空形状的两个筒状部(第二筒状部)⑶。另外,通过使箭头Q所示的部位即第二基本元件(3)的向底面侧折弯的中三角形板部(3b)和第三基本元件(4)的向底面侧折弯的中三角形板部(4a)的对接部接合,由第一基本元件(2)(及位于其对面侧的第四基本元件(5))的第二及第三二面体(12) (13)的各小三角形板部(12a) (12b) (13a) (13b)和第二及第三基本元件(3)的向底面侧折弯的中三角形板部(3b) (4a),形成横截面为V形且向棱线方向延伸的中空形状的筒状部(第三筒状部)(9)。这些筒状部(7)⑶(9)的周壁成为在与间隙(三角形孔(6) (15))对应的部位被切割的周壁。着眼于图6所示的形状可知,将具有与筒状部(7)⑶(9)的横截面形状相当的横截面形状的滑动芯(43) (44) (45)从棱线方向的两侧(图6纸面的表面侧及里侧)插入筒状部(7) (8) (9)的内部,同时,利用一对模具(41) (42)从图6的上下两侧夹持遮阳罩用构件成形品(I),由此通过注塑成型可以得到遮阳罩用构件成形品(I)。S卩,如图8所示,为了得到该遮阳罩用构件成形品(I),使用注塑成型装置,该注塑成型装置具备具有V形凹面(41a)且从遮阳罩用构件成形品(I)的峰侧抵接并向图中左右方向(与棱线方向正交的方向)移动的可动模具(41)、具有波形凹凸面(42a)且从遮阳罩用构件成形品(I)的谷侧抵接的固定模具(42)、沿遮阳罩用构件成形品(I)的棱线方向接近或离开的多对滑动芯(43) (44) (45)。可动模具(41)的V形凹面(41a)形成遮阳罩用构件成形品⑴的大三角形部(Ia) (Ib)的表面,在凹面(41a)上设有与位于大三角形部(la) (Ib)的前面及侧面的小三角形孔(15)嵌合的第一凸部(41b)、与位于大三角形部(la) (Ib)的前面及侧面的中三角形孔(6)嵌合并形成第二基本元件(3)的向底面侧折弯的中三角形板部(3b)及第三基本元件(4)的向底面侧折弯的中三角形板部(4a)的表面的第二凸部(41c)、与第二凸部(41c)连接且与第二基本元件(3)的中三角形板部(3b)及第三基本元件(4)的中三角形板部(4a)的各小三角形孔(15)嵌合的第三凸部(41d)。作为滑动芯(43) (44) (45),使用插入第一筒状部(7)的横截面为菱形且在中央部形成对第二凸部(41c)不干涉的形状的可动模具侧芯(43)、插入第二筒状部(8)的横截面为菱形的固定模具侧芯(44)、插入第三筒状部(9)中未插入可动模具(41)的第二凸部(41c)的部分的横截面为大致方形的中央芯(45)。在固定模具(42)的波形凹凸面(42a)形成有通过与滑动芯(43)抵接而用于形成没有厚壁部分的台阶部(42b)。在遮阳罩用构件成形品(I)上,在俯视时形成有四角形角部的四个角部(第一基本元件(2)的棱线方向的下端部、第二基本元件(3)的右下端部、第三基本元件(4)的后下端部及第四基本元件(5)的棱线方向的上端部),分别设有贯通孔(31) (32) (33) (34)。由此,如图9所示,邻接的遮阳罩用构件成形品(I)彼此可通过具有嵌入一遮阳罩用构件成形品(I)的贯通孔(31) (32) (33) (34)的突起(35a) (36a) (37a)和嵌入另一遮阳罩用构件成形品(I)的贯通孔(31) (32) (33) (34)的突起(35b) (36b) (37b)的连接件(35) (36) (37)来连接。如图9所示,作为连接件(35) (36) (37),使用具有用于连结第一基本元件(2)和第二及第三基本元件(3) (4)(左右及前后邻接的基本元件彼此)的具有两个向上突起(35a)(35b)的第一连接件(35)、用于连结第一基本元件(2)和第四基本元件(5)(在前后及左右偏离且上下邻接的基本元件彼此)的具有一个向上突起(36a)及一个向下突起(36b)的第二连接件(36)、用于连结第二及第三基本元件(3) (4)和第四基本元件(5)(前后或左右并排且上下邻接的基本元件彼此)的具有一个向上突起(37a)及一个向下突起(37b)的第三连接件(37)。这些连接件(35) (36) (37)可以作为合成树脂制的注塑成型品得到。在使用连接件(35) (36) (37)组装遮阳罩时,例如,在配置于规定位置的遮阳罩用构件成形品(I)的右侧及后侧并排遮阳罩用构件成形品(I),并且使用第一连接件(35)将它们结合,接着,在彼此结合的三个遮阳罩用构件成形品(I)的上流并排新的遮阳罩用构件成形品(I),并且使用第一及第二连接件(35) (36)将它们结合即可,通过重复该作业,可以在左右、前后及上下配置任意数量的遮阳罩用构件成形品(I),可以非常有效地组装遮阳罩。在形成遮阳罩时,不限定使用连接件(37),取而代之,如图10所示,也可以使用加强材料(51)和钢丝(52)形成遮阳罩。在图10中,通过以使棱线(R)连续的方式配置规定数量的遮阳罩用构件成形品(I)而形成一个单元(50),该单元(50)由沿棱线(R)方向延伸的加强材料(51)支撑。通过并排配置多个如此得到的单元(50)而形成遮阳罩。在此,邻接的遮阳罩用构件成形品(I)彼此通过设于遮阳罩用构件成形品(I)的 贯通孔(31) (32) (33) (34),将钢丝(52)贯穿一遮阳罩用构件成形品(I)的贯通孔(31)(32) (33) (34)和另一遮阳罩用构件成形品(I)的贯通孔(31) (32) (33) (34)并结合钢丝(52)端彼此,由此彼此固定。此时,通过将钢丝(52)缠在加强材料(51)上,也可以将加强材料(51)和各遮阳罩用构件成形品(I)结合。加强材料(51)和各遮阳罩用构件成形品(I)也可以预先使用粘接剂等结合。在使用如上所述形成的单元(50)设置遮阳罩的情况下,使用金属等高强度材料的支撑材料(例如-形铁制角钢),沿欲用遮阳罩覆盖的部分的外缘部制作构架,在构架的相对的两边以所需间隔形成用于使加强材料(51)穿过的孔,在构架上固定加强材料(51)的端部即可,由此,可以制作与目的的面积和形状对应的遮阳罩。另外,通过用金属制支柱(例如铝制角钢)支撑构架的四个角,可以在规定的高度上设置遮阳罩。如果采用这样得到的遮阳罩,通过使用加强材料(51)就可以容易组装,容易适应遮阳罩设置场所的大小和形状,而且容易应对防止日照的时刻及方向。另外,通过使用加强材料(51)进行结合,遮阳罩不会因积雪或异物从上方落下而局部成块地落下,强度优异。通过连续地设置多个上述遮阳罩用构件成形品(I)而形成的遮阳罩可以在世界的任何场所都能够安装,由此,可以有助于不使用能源即可冷却城市,消除热岛现象。为了提高这种效果,需要以正确的角度安装遮阳罩。因此,首先需要确定基准点,设定基准角度。本发明的遮阳罩的第一设置方式利用的是上述遮阳罩用构件成形品(I)具有图11所示的形状。在图11中,遮阳罩用构件成形品(I)的第一基本元件(2)(其它基本元件(3) (4) (5)也相同)以俯视时呈四角形的二面体为最小单元,其构成包括以下构件位于基准位置的第一二面体(11);与第一二面体(11)邻接,彼此共有一个顶点b、一边彼此处于同一直线上的第二二面体(12);与第一二面体(11)邻接,共有第一二面体(11)的另一个顶点c,并且与第一二面体(11)的另一边处于同一直线上的第三二面体(13);以及一边与第二、第三二面体(12) (13)邻接,彼此共有一个顶点e、f,一边彼此处于同一直线上,并且与第一二面体(11)邻接且彼此共有一个顶点g,对角线彼此处于同一直线上的第四二面体(14)。然后,遮阳罩用构件成形品⑴以该四个二面体(11) (12) (13) (14)为基本元件,其构成包括以下构件位于基准位置的第一基本元件(2);与第一基本元件(2)邻接,彼此共有一个顶点B,一边彼此处于同一直线上的第二基本元件(3);与第一基本元件(2)邻接,共有第一基本元件(2)的另一个顶点C,并且与第一基本元件(2)的另一边处于同一直线上的第三基本元件(4);以及一边与第二、第三基本元件(3) (4)邻接,彼此共有一个顶点E、F,一边彼此处于同一直线上,并且与第一基本元件(2)邻接且彼此共有一个顶点G,对角线彼此处于同一直线上的第四基本元件(5)。S卩,在各基本元件(2) (3)⑷(5)中,具有与邻接的基本元件共有的顶点和不共有的其它顶点,着眼于此,将第一基本元件⑵与第二、第三、第四基本元件⑶⑷(5)共有的顶点设为B、C、G,将第一基本元件(2)的其它顶点设为A,将两边AB和AC设为底边的三角形ABC设置成大致水平时,将点A相对于边BC的水平方向的对称点设为D,将Z ADG构成的角度F设为基准角度。
如果点D在太阳的仰角线上,则成为最大遮光的方向,可以产生最大遮光效果。在将遮阳罩用构件成形品(I)设置于世界的所有地点的情况下,由于太阳的角度随各自纬度不同而不同,因此可以将纬度作为参数来表示角度F。下面,列举具体的数字进行说明。在日本,气温最高且日照最强的季节在7月末至8月上旬,时间段在12点至14点。在该季节和时间段,将太阳的仰角在首都圈即北纬36°附近设为72°,在北纬θ°的地区设为108-Θ时,遮光效果最好。在北纬或南纬的θ°的地区,夏季的直射日光量在夏至时最多,但是地球的地表温度变高是从夏至开始一个月后至两个月后的一个月之间。如果遮挡此时的太阳在中天高度(南中高度)上的太阳直射阳光,就可以防止地表温度上升。在北纬Θ °的地区,夏至时的太阳的中天高度为90-(θ-23)° (虽是Θ-23. 4,但由于O. 4°几乎不影响遮光效果而设为Θ -23)。但是,气温达到最高是在从一个月后至两个月后的一个月之间,在约I. 5个月后达到最高。此时的太阳高度比夏至时的中天高度低5° , ^90 - (Θ - 23) - 5 N 108 - θ0 对于从正午至13点时候的方向,以该角度设置遮阳罩时直射阳光的遮光效果最好,因此,从该方向(将其设为第一方向)的无限远处观察时需要将遮阳罩无间隙地配置,其形状通过使从图11的D点朝向G点的角度处于太阳的直射阳光角度即108 (或108. 4) - Θ的线上来实现。在想遮挡太阳光的时期不同的情况下,即在不是从上述夏至起I. 5个月后的其它时期想把遮阳效果提高到最大的情况下适当进行调整。如果想把遮挡太阳光的时期设在从夏至起一个月后(即最高气温时的半个月前),就增加3°,如果想把遮挡太阳光的时期设在从夏至起两个月后(即最高气温时的半个月后),就减少3°。如果把想遮挡太阳光的时间段不是从正午到13点而是以上午或下午为目的,则只要使图11的DG方向与太阳的方向一致,每在希望时间与正午时间的差为一小时时增减12°即可。S卩,使用设置遮阳罩用构件成形品(I)的场所的纬度Θ,在Θ彡23的情况下,使该基准角度F (° )为113-S-0 <F<113+T-0,在Θ < 23的情况下,使该基准角度F (° )SF = 90±10。其中,S :5 10的常数,T :0 5的常数。Θ可以是北纬,也可以是南纬。113+Τ-Θ在T = O的情况下相当于夏至时的太阳高度。另外,113-S-0在S N 5的情况下相当于夏天最高气温时的太阳高度。因此,通过设为108- Θ彡F彡113- Θ,在纬度为Θ的地区得到所期望的遮阳罩。S+T是与覆盖全世界地区所需要的遮阳罩种类对应的指数,在上述的优选条件即S = 5、Τ = O的情况下,想要全部覆盖Θ彡23的地区时,需要(90 -23)/5 N 14种类的遮阳罩。与之相对,设T = 0、S = 10时,对于Θ彡23的地区而言,虽然相对于太阳高度的最佳值的偏离稍大,但是用(90 -23)/ 10 N7种类的遮阳罩用构件成形品(I)即可完成。设丁 = 5、5=10时,对于θ彡23的地区而言,用(90 -23)/ 15 N 5种类的遮阳罩即可完成。结果,Θ彡23且108- Θ ^ 113-Θ是使遮阳罩效果达到最佳的条件,Θ彡23且113-S-0彡F彡113+Τ-Θ (其中,S :5 10的常数,T :0 5的常数)成为包含遮阳罩用构件成形品(I)的制造容易性及保管和管理的容易性的适当条件。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发明中,由于遮阳罩用构件成形品(I)为合成树脂制的注塑成型品,第二基本元件(3)和第三基本元件(4)的对接部接合,因此,不仅实现了强度的提 高,而且该对接部(图4中箭头Q所示的部位)与上述条件的点D —致,因此,点D不是虚拟点而是成为在遮阳罩用构件成形品(I)内可以特定的实际存在点,能够容易测定遮阳罩用构件成形品(I)的角度F。通过上述那样设置遮阳罩,在全世界不同的地区设置时,容易以适当角度进行设置。为了在全世界不同的地区设置时容易以适当角度进行设置,也可以如下进行。下面的设置通过使用由图10所示的加强材料(51)支撑的单元(50)而变得易于实施。需要说明的是,在下面的第二设置方式的说明中,为了便于说明,将图12看作主视图,将图13看作侧视图,将图12的左右设为左右,将上下设为上下,将与它们正交的方向设为前后(图12的纸面表面侧为前)。因此,在图13中,右成为前,左成为后,上成为左,下成为右。该“主视图”及“侧视图”是为了方便而设定的视图,设置时的正面不需要与该“正面” 一致。本发明的遮阳罩的第二设置方式利用的是上述遮阳罩用构件成形品(I)具有图13表示的形状。图12表示从开口部的面积最大的第一水平方向(前方)观察到的形状(主视图),基本元件(2)为由两个大的三角形部(61) (62)以倒V形的方式结合的大的二面体(10)和两个小三角形部(20a) (20b)以V形的方式结合并以与大的二面体(10)的上半部对称的方式结合于大的二面体(10)的小的二面体(20)构成的四面体。图13表示从与第一水平方向正交的第二水平方向(图12中左方)观察到的形状(侧视图),在此表示大的三角形部¢1)。在同图中,直线E从设置面A上的点a形成冬季的太阳高度α °,直线F从点a同样形成夏季的太阳高度β °。与连结直线B与直线E的交点b和直线C与直线F的交点c的直线be平行地从点a以与直线B、C相交的方式引出直线,将与直线B的交点设为d,将与直线C的交点设为e。将直线C与直线E的交点设为fo直线ac成为将大三角形部(61) 二等分的线。三角形abd、三角形bfc、三角形dee由遮阳罩材料形成,三角形bed为开口部。这样,从与第一水平方向正交的第二水平方向观察到的基本元件(2)的形状为由配置于下侧的下侧倒三角形部abd(61a)、和以在与下侧倒三角形部abd(61a)之间形成三角形开口部bcd(61d)的方式配置于上侧的两个上侧三角形部dee (61b)及bfc (61c)构成的形状。从图12的右方观察到的形状(大的三角形部(62))也成为与图13所示的形状相同的形状。因此,如图15所示,在位于左方的大的三角形部(61)上设置开口部bed(61d),并且在位于右方的大的三角形部(62)上也设置开口部b’ Cd’(62d),这两个开口部(61d)(62d)处于相同高度,在图13中,这些开口部重合。由此,图13的纸面方向及图15的左右方向的太阳光可以通过一方的开口部(61d),在中途不被遮挡而通过另一方的开口部(62d)。在图12及图13中,A表示遮阳罩设置面,大的三角形部(61) (62)的顶点a及a'和小的二面体(20)的棱线g位于该设置面上,C表示棱线的高度(遮阳罩高度),形成大的二面体(10)的棱线的大的三角形部(61) (62)的其它两个顶点e及f和正好处于其中间的点c位于该设置面上,B表示1/2高度面,大的二面体(10)与小的二面体(20)的结合部即点b、d、b'及d'位于该1/2高度面上。需要说明的是,A、B及C之间为等间隔且相互平行。图14是从上方观察图12及图13的基本元件(2)的俯视图。直线A、B、C和a、b、c、d、e、f与图13完全相同,直线A'、B'及点a'、b'、c'、d'是图13中分别重合的部位。 图13中未表示的大的三角形部¢2)与图13所示的大的三角形部¢1)相同,具有配置于下 侧的下侧倒三角形部a' b/ d/ (62a)、和以在与下侧倒三角形部a' b/ d/ (62a)之间形成三角形开口部b' c' d' (62d)的方式配置于上侧的两个上侧三角形部d' ce (62b)Rh' fc (62c) o平行线A、B、C、B'、A'之间分别为等间隔,其距离没有特别限制,但从制作上考虑,优选从图14方向观察三角形abd成为大致等边三角形的距离。关于三角形的开口部bcd(61d)和b' cd' (62d),实际上这些开口部61d) (62d)成形为比遮阳罩材料部适当小,遮阳罩材料在各点彼此连结。在图13及图14中用实线表示实际的开口部61d) (62d),用双点划线表示形成该开口部61d) (62d)所需要的假想线。图16表示从斜方向观察基本元件⑵的一例。该基本元件⑵如图12至图14所示具有大幅不同的三面图,因此,从斜方向观察的图也根据观察的方向及角度不同而大幅变化。例如,在从斜方向观察基本元件(2)的情况下,如图16所示,三角形的开口部(61d)(62d)的一部分被小的二面体(20)的三角形部(20a) (20b)遮挡,随着方向不同,太阳光可通过的间隙发生变化。因此,虽然在各基本元件(2)之间存在间隙,但是,通过将各基本元件(2)配置成从夏季的倾斜规定角度的最大遮光方向观察时这些间隙不存在,从冬季的太阳方向观察时除遮阳罩材料的厚度以外不遮挡太阳光,全部成为间隙,由此可以得到需要的遮阳罩。在设置遮阳罩时,如图13所示,由于形成大的三角形部(61)的一条边的直线af和形成大的二面体(10)的棱线的直线ef (与设置面A平行)所成的角被设为与冬季的太阳高度对应的角度a °,将大的三角形部出1) 二等分的直线ac和形成大的二面体(10)的棱线的直线ef (与设置面A平行)所成的角被设为与夏季的太阳高度对应的角度P ° (3> a),因此,可以在夏季遮挡太阳光而在冬季容易使太阳光透过,在设置于全世界不同的地区时,容易以适当角度进行设置。图17是连结四个图14所示的基本元件⑵的构成(遮阳罩构成构件的一例)的俯视图。该遮阳罩构成构件将四个基本元件(2A) (2B) (2C) (2D)设为基本元件,该四个基本元件(2A) (2B) (2C) (2D)分别为位于基准位置的第一基本元件(2A);配置于第一基本元件(2A)的前方并将第一基本元件(2A)的f■和第二基本元件(2B)的e2重合连结的第二基本元件(2B);配置于第一基本元件(2A)及第二基本元件(2B)的右方并将第一基本元件(2A)的a和第三基本元件(2C)的e3重合连结,同时将第二基本元件(2B)的a2和第三基本元件(2C)的f3重合连结的第三基本元件(2C);以及配置于第一基本元件(2A)及第二基本元件(2B)的左方且将第一基本元件(2A)的a'和第四基本元件(2D)的e4重合连结,同时将第二基本元件(2B)的a' 2和第四基本元件(2D)的f4重合连结的第四基本元件(2D)。第三基本元件(2C)及第四基本元件(2D)配置于第一基本元件(2A)及第二基本元件(2B)的下侧,第三基本元件(2C)的棱线(直线C)和第一基本元件(2A)及第二基本元件(2B)的直线A位于同一直线上,第四基本元件(2D)的棱线(直线C)和第一基本元件(2A)及第二基本元件(2B)的直线A位于同一直线上。通过将图17的四个基本元件(2A) (2B) (2C) (2D)分别置换成由图17所示的四个基本元件(2A) (2B) (2C) (2D)构成的遮阳罩构成构件,得到由16的基本元件(2A) (2B) (2C) (2D)构成的遮阳罩构成构件。通过反复进行置换,可以得到使用多个最小单元的图12至图16所示的基本元件(2)的分形结构的遮阳罩。图13所示的角度a °随着使用该遮阳罩的地区的纬度不同而变化。在北半球,冬至时的90_(纬度+23) = a min为最低的太阳高度,a优选在比该a min大且实际上达到最低气温的一至两个月后的太阳高度即a min+10以下的范围。虽然在南半球也相同,但是将该遮阳罩的方向(图13的直线C的方向)南北颠倒。角度0也随着使用该遮阳罩的地区的纬度不同而变化,进而变换为比地球地轴的倾角即23° (虽然是23.4°,但0.4°几乎不影响效果,因此设为23° )高的纬度或者低的纬度。在纬度大于23°的地区,在北半球,夏至时的90_(纬度-23) = Pmax为最高的太阳高度,P优选在比该Pmax小且实际上达到最高温度的一至两个月后的太阳高度即^ max-10以上的范围。虽然在南半球也是相同,但是将该遮阳罩的方向(图13的直线C的方向)南北颠倒。在纬度小于23°的地区,在北半球,夏至时的90-(23-纬度)=Pmax为最高的太阳高度,P比该Pmax小,优选实际上达到最低温度的一至两个月后的太阳高度即^ max-10以上的范围。虽然在南半球也是相同,但是将该遮阳罩的方向(图13的直线C的方向)南北颠倒。三角形一边的长度为IOOmm以下,优选为50mm以下,由此,可以使遮阳罩效果最大化(下部的地面温度的上升小)。工业实用性本发明提供制作简单且强度高的遮阳罩用构件成形品及遮阳罩。通过使用该遮阳罩,可以不使用能源就有效地抑制温度上升,可以有助于消除热岛现象等。
权利要求
1.一种遮阳罩用构件成形品,其是通过注塑成型而形成的分形结构的构件成形品,是将四个俯视时呈四角形的二面体形状的基本元件以左右、前后及上下邻接的方式配置而构成的,这四个基本元件包括位于基准位置的第一基本元件、配置于第一基本元件的左右任一位置的第二基本元件、配置于第一基本元件的前后任一位置的第三基本元件、以及配置于第一至第三基本元件的上方的第四基本元件,虽然各基本元件之间存在间隙,但是,将各基本元件配置成从倾斜规定角度的最大遮光方向观察时这些间隙不存在, 其特征在于,第一基本元件、与第二基本元件、第三基本元件及第四基本元件的对接部在注塑成型时接合,并且,第二基本元件与第三基本元件的对接部也在注塑成型时接合。
2.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遮阳罩用构件成形品,其特征在于,各基本元件是将四个俯视时呈四角形的二面体以左右、前后及上下邻接的方式配置而构成的,这四个二面体包括位于基准位置的第一二面体、配置于第一二面体的左右任一位置的第二二面体、配置于第一二面体的前后任一位置的第三二面体、以及配置于第一至第三二面体的上方的第四二面体,各二面体之间的对接部在注塑成型时接合。
3.如权利要求I或2所述的遮阳罩用构件成形品,其通过注塑成型而形成,该注塑成型使用第一模具、第二模具及滑动芯,第一模具具有对应于间隙的凸部、且从基本元件的峰侧抵接,所述第二模具具有波形的凹凸部、且从基本元件的谷侧抵接,所述滑动芯沿基本元件的棱线移动,并且,将第一模具及第二模具中的任一者设为固定侧模具、将另一者设为可动侧模具,该两个模具将遮阳罩用构件成形品的最大遮光方向作为轴向相对配置。
4.一种遮阳罩,其特征在于,通过将多个权利要求I 3中任一项所述的遮阳罩用构件成形品连续设置而形成。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遮阳罩,其特征在于,在各遮阳罩用构件成形品中俯视时形成四角形的四个角部,分别设有用于将邻接配置的遮阳罩用构件成形品彼此结合的贯通孔。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遮阳罩,其特征在于,邻接的遮阳罩用构件成形品彼此通过连接件来连接,该连接件具有嵌入一侧遮阳罩用构件成形品的贯通孔的突起和嵌入另一侧遮阳罩用构件成形品的贯通孔的突起。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遮阳罩,其特征在于,以使棱线连续的方式配置规定数量的遮阳罩用构件成形品而形成一个单元,该单元由沿棱线方向延伸的加强材料支撑。
8.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遮阳罩,其特征在于,将第一基本元件与第二、第三、第四基本元件共有的顶点设为B、C、G,将第一基本元件的其它顶点设为A,将以两边AB和AC为底边的三角形ABC设置成大致水平时,将点A相对于边BC的水平方向的对称点设为D,Z ADG构成的角度F(° ) 在0彡23时满足113-S- 0彡F彡113+T- 9, 在0 < 23时满足F = 90±10, 其中,9为设置遮阳罩的场所的纬度,S为5以上且10以下的适当的数,T为0以上且5以下的适当的数。
9.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遮阳罩,其特征在于,遮阳罩用构件成形品具有由大的二面体和小的二面体构成的四面体,该大的二面体以使从开口部面积成为最大的第一水平方向观察到的形状呈倒V形的方式由两个大的三角形部结合而成,该小的二面体以使两个小的三角形部呈V形的方式结合并以与大的二面体的上半部对称的方式与大的二面体结合,从与第一水平方向正交的第二水平方向观察到的四面体的形状,由具有位于设置面的顶点a且配置于下侧的下侧倒三角形部abd、和以在与下侧倒三角形部abd之间形成三角形的开口部bed的方式配置于上侧的两个上侧三角形部bfc及dee构成,形成大的三角形部的一个边的直线af和形成大的二面体的棱线的直线ef所成的角被设为与冬季的太阳高度对应的角度,将大的三角形部二等分的直线ac和形成大的二面体的棱线的直线ef 所成的角被设为与夏季的太阳高度对应的角度(P > a)。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遮阳罩,其特征在于,a min < a < a min+10且P max-10< 3 P max,其中,a min = 90-(讳度 +23)且 P max = 90-(讳度-23)或 P max =90-(23-纬度)。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制作简单且强度高的遮阳罩用构件成形品以及使用多个该遮阳罩用构件成形品形成的遮阳罩。从底面观察遮阳罩用构件成形品(1)时,在第二二面体(12)的向底面侧折弯的小三角形板部(12b)和第三二面体(13)的向底面侧折弯的小三角形板部(13a)的对接部(用箭头P表示的部分)确保规定的壁厚的情况下,各基本元件(2、3、4、5)的第二二面体(12)和第三二面体(13)接合。另外,在第二基本元件(3)的向底面侧折弯的中三角形板部(3b)和第三基本元件(4)的向底面侧折弯的中三角形板部(4a)的对接部(箭头Q表示的部分)也确保规定的壁厚的情况下,第二基本构成元件(3)和第(3)基本构成元件(4)接合。
文档编号B29C45/26GK102803631SQ201080036470
公开日2012年11月28日 申请日期2010年6月16日 优先权日2009年6月18日
发明者山路克彦, 浅野良治, 金子三树男 申请人:积水化学工业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