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括模具更换辅助系统的容器制造机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464780阅读:19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包括模具更换辅助系统的容器制造机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制造容器的机器,所述机器包括辅助更换模具的辅助系统。本发明更特别地涉及一种容器制造机器,所述机器包括至少一个模制单元,所述模制单元包括一至少两个模座,所述模座在所述模制单元的打开位置和闭合位置之间活动安装;和一模具,所述模具包括至少两个模制元件,每个所述模制元件以可拆卸的方式固定于所述模座之一,和、一模制单元的锁定装置,所述锁定装置包括至少一个控制机构,所述控制机构适于致动锁定部件,所述锁定部件在以下位置之间活动安装-锁定位置,在所述锁定位置,所述模制单元的模座通过所述锁定部件被保持在闭合位置,和-解锁位置,在所述解锁位置,所述模座自由地在所述闭合位置和所述打开位置之间移动,
背景技术
从现有技术中已知容器制造机器、特别是热塑塑料材料瓶子的制造机器,所述机器特别是、但非唯一地是所谓“转动式”机器。在图I上以非限定性示例表示出根据现有技术的设备5,该设备包括转动式的容器制造机器10,在设备5中,所述机器10 (又称为“吹制机”)特别是与预型件14的热处理炉12相结合。设备5包括供给预型件14 (或粗坯)的供给装置16,预型件(或粗坯)通过与热处理炉12的入口区域相连通的入口 E被送入设备中。热处理炉12包括预型件14的加热部件18,加热部件布置在整个路径或部分路径上,路径这里呈“U”形,从热处理炉的入口区域延伸到热处理炉12的出口区域,其中所述预型件14通过供给装置16被引入所述入口区域,而第一传送装置20布置在出口区域附近。第一传送装置20用于将热处理过的预型件14从热处理炉12的出口区域传送直到区域Zi,该区域是将预型件14引入制造机器10中的所谓引入区域。制造机器10包括配有一系列的呈圆周形分布的模制单元24的一循环输送装置22、和与所述模制单元24相结合的吹制或拉伸吹制部件(未显示)。模制单元24包括两个模座26,所述模座在模制单元的打开位置和闭合位置之间活动安装,例如如图I所示,当模制单元24是“文件夹”类型时,这些模座26 (作为变型,至少一个模座)围绕转动轴线0相对于彼此转动活动安装。每个模制单元24包括一模具,该模具包括至少两个模制元件28,每个所述模制元件可拆卸地固定在模座26之一上。在模制单元24的闭合位置,模制元件28相接合,以便它们的内侧面确定一接合面,其每个半模腔的聚合确定通过将预型件成形所要获得的容器的体积、形状、外观等。
这类制造机器10能够根据不同的运行模式来运行。根据机器的称为生产模式的运行模式,机器10结合设备5的热处理炉12使用,用以制造容器。在机器10的这类运行模式中,循环输送装置22被带动转动,以使每个模制单元24经历从所述引入区域Zi直到所谓容器14’排出区域Ze的加工循环,第二传送装置30布置在所述排出区域中。第二传送装置30用于将利用预型件14制得的容器14’从机器10的排出区域Ze传送直到设备5的出口 S。如图I所示,预型件14的引入区域和容器14’的排出区域是相邻的,并且位于机器10的前部分中,以使得加工循环在机器的几乎整个周沿上实施。 设备5通常包括保护壳体31,该保护壳体被布置成以围绕至少所述制造机器10和 热处理炉12。在由图I所示的机器10的生产模式,热塑塑料材料容器如细颈瓶、小瓶子等的制造,因此通过对在热处理炉12中预先加热过的预型件14进行吹制或拉伸吹制在模制单元24中进行。不过,即便生产模式构成机器的主要运行模式,机器10仍还包括也是相当重要的称为维护模式的另一运行模式。实际上,形成所述模具和每个均包括一半模腔的所述至少两个模制元件28通过固定部件(未显示)固定在模座26上,固定部件能够允许拆卸和安装所述至少两个模制元件,以允许进行模制单元24的模具的更换。本申请人名下的文献EP-B1-0. 821. 641特别是描述了同样对模制单元24和模具的结构和对模具的固定部件所进行的不同改进。有利地将参照该文献,不过该文献仅作为非限定性示例给出。模具的这类更换特别是用于进行不同形状和/或不同尺寸大小的容器的制造、或甚至在如果模制元件损坏和/或磨损时进行模制元件更换所需要的。根据机器10的使用,称为维护模式的运行模式或多或少频繁地使用到,在维护模式过程中,机器所进行的容器生产被中断。在某些情形下,模具更换是非常频繁的,以使得因而对进行模制单元24的模具更换所需的时间投以进一步更大的关注。但是,进行一个模具更换所要求的时间要乘以机器10所包括的模制单元24的数目,模制单元的数目例如介于6到34个模制单元之间。进行一个模制单元24的模具更换所要求的操作是繁多的,并且全部操作是通过一个操作者、有时是两个操作者手动地实施的,使得维护时间经常被用户评价为过长,特别是在频繁更换的情形下。实际上,机器10在这些操作期间不动,由于伴随有它的制造的完全停止,因而具有较大成本,而根据用户的频繁程度不同的模具更换操作由于耗时且复杂因此是非常昂贵的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特别是在于解决前述的弊端和特别地旨在减少更换一模制单元的模具所需的时间,同时改进在机器维护模式的通常条件,而这既是在安全方面又是在人体工程学方面的。为此,本发明提出一种更换模具的辅助系统,所述辅助系统能够选择性地被置于与机器的称为维护模式的运行模式相关联的使用状态中,所述模式特别是用于允许至少一个操作者进行机器的所有或部分模制单元的模具更换。根据本发明,前文所述类型的用于容器制造的机器的特征在于所述机器包括模具更换辅助系统,所述模具更换辅助系统适于处于至少候命状态和使用状态,所述候命状态与所述机器的用以通过该机器制造容器的称为生产模式的运行模式相关联,而所述使用状态与所述机器的用以至少进行所述至少一个模制单元的模具更换的称为维护模式的另一运行模式相关联,所述模具更换辅助系统包括与所述至少一个模制单元相关联的至少一个模块,所述模块包括致动装置,所述致动装置包括操作机构,所述操作机构用于在所述模制单元占据相对于所述模块的确定的基准位置时与所述锁定部件的控制机构相配合,所述操作机构适于被带动移动以致动所述锁定部件的控制机构,一方面以便引起所述锁定部件向所述锁定位置或解锁位置的至少一个移动,和另一方面以便引起所述模座向所述模制单元的打开位置或闭合位置的至少一个移动。有利地,根据本发明的系统允许对于实施模制单元的解锁和打开两者都取消操作者的各种手动维护,以允许进行所述单元的模具更换,即允许进行模制元件的拆卸和安装操作。借助于本发明,实施模具更换的操作所需的时间相对于以前实施相同操作所需的时间显著减少。有利地,根据本发明的系统有助于降低对于进行这类操作的操作者的辛劳度,这类操作是令人疲劳且繁复的,在通常具有极少人体工程性的环境中实施。有利地,系统包括大于或等于两个的一定数目(n)的模块,以便同时处理同样多的模制单元,其中每个模制单元与一模块相关联,借助于此,进一步相当显著地减少机器的所有或部分模制单元的模具更换所需的总时间。根据本发明的其它特征一所述模具更换辅助系统的模块的致动装置包括第一驱动部件,所述第一驱动部件用于将所述操作机构在至少以下位置之间选择性地移动-第一位置,所述第一位置与所述模制单元的锁定部件的锁定位置相关联,和
-第二位置,所述第二位置与所述模制单元的锁定部件的解锁位置相关联;一所述操作机构适于通过所述第一驱动部件至少从所述第一位置向所述第二位置平移移动-在所述第一位置,所述操作机构与占据所述锁定位置的所述锁定部件的控制机构相配合,-在所述第二位置,所述操作机构在所述锁定部件的控制机构上施加称为解锁作用力的作用力,该解锁作用力适于将所述锁定部件带到解锁位置;一所述操作机构适于通过所述第一驱动部件至少从所述第二位置向所述第一位置平移移动
-在所述第二位置,所述操作机构与占据所述解锁位置的所述锁定部件的控制机构相配合,-在所述第一位置,所述操作机构在所述锁定部件的控制机构上施加称为锁定作用力的作用力,该锁定作用力适于将所述锁定部件带到锁定位置;一所述模具更换辅助系统的模块的致动装置包括第二驱动部件,所述第二驱动部件用于将所述操作机构在至少以下位置之间移动-所述第二位置,在所述第二位置,所述模制单元的模座位于闭合位置,和在所述第二位置,所述锁定部件位于解锁位置,和-第三位置,在所述第三位置,所述模制单元的模座位于打开位置;
一所述操作机构适于通过所述第二驱动部件至少从所述第二位置向第三位置转动移动-在所述第二位置,所述操作机构促动所述锁定部件的控制机构到解锁位置,-而所述第三位置在所述操作机构对所述控制机构施加称为打开作用力的作用力之后达到,所述打开作用力适于引起至少一个所述模座的移动,以便所述模座占据所述模制单元的打开位置;一所述操作机构适于通过所述第二驱动部件至少从所述第三位置向所述第二位置转动移动-其中,所述第二位置在所述操作机构对所述控制机构施加称为闭合作用力的作用力之后达到,所述闭合作用力适于引起至少一个所述模座的移动,以便所述模座占据所述模制单元的闭合位置;一所述模具更换辅助系统的模块的操作机构适于在所述第二位置和第三位置之间绕转动轴线转动,所述转动轴线与这样的转动轴线是共轴的至少一个所述模座安装成绕这样的转动轴线分别在占据相对于所述模块的所述确定的基准位置的所述模制单元的打开位置和闭合位置之间转动活动;一所述模具更换辅助系统的所述至少一个模块的致动装置的操作机构在至少以下位置之间活动安装-收起位置,所述收起位置对应所述模具更换辅助系统的候命状态,所述候命状态与所述机器的用以通过该机器制造容器的称为生产模式的运行模式相关联,和-所述第一位置,所述第一位置对应所述模具更换辅助系统的使用状态,所述使用状态与所述机器的用以至少进行至少一个模制单元的模具更换的称为维护模式的另一运行模式相关联,并且,至少所述操作机构的所述第一驱动部件构成控制所述模具更换辅助系统在所述候命状态和使用状态之间改变状态的部件;一所述模具更换辅助系统包括控制单元,所述控制单元用于控制至少一个模块,所述控制单元适于按一模具更换循环选择性地和有序地控制处于使用状态的所述模具更换辅助系统的模块的致动装置的至少所述第一驱动部件和第二驱动部件,所述模具更换循环包括至少-循环的第一阶段,在所述第一阶段的过程中,所述致动装置的操作机构相继地从所述第一位置移动到所述第二位置,然后从所述第二位置移动到第三位置,和
-循环的第二阶段,在所述第二阶段的过程中,所述致动装置的操作机构相继地从所述第三位置移动到所述第二位置,然后从所述第二位置移动到所述第一位置。一所述模具更换辅助系统包括至少两个并置的模块,所述至少两个并置的模块布置在所述机器的一称为维护区域的确定区域中;一所述模具更换辅助系统包括至少两个分开的模块,所述至少两个分开的模块每个都布置在所述机器的一确定的维护区域中;一所述模具更换辅助系统分别包括-第一联接部件,所述第一联接部件使至少两个模块的操作机构联动,所述至少两个模块的公共的第一驱动部件作用在所述第一联接部件上,和-第二联接部件,所述第二联接部件使所述至少两个模块的所述操作机构联动,所述至少两个模块的公共的第二驱动部件适于作用在所述第二联接部件上;—系统分别包括-第一联接部件,所述第一联接部件使至少两个模块的操作机构联动,所述至少两个模块的区分开的第一驱动部件适于选择性地作用在每个所述模块的操作机构上,和-第二联接部件,所述第二联接部件使所述至少两个模块的所述操作机构联动,所述至少两个模块的公共的第二驱动部件作用在所述第二联接部件上;一所述模具更换辅助系统包括至少两个模块,所述至少两个模块通过所述控制单元同时地或相继地进行控制,以便每个所述模块都执行所述模具更换循环,而无需改变相关联的模制单元的确定的基准位置。


通过阅读接下来的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其它的特征和优点将得到展示,为理解所述描述将参照附图,附图中一图I是示意性地示出根据现有技术的设备的俯视图,其包括用于制造容器和能够配有根据本发明的模具更换辅助系统的一机器示例;一图2和图3是示出用于给根据图I的机器的工位之一配备的模制单元的一实施例的透视图,所述模制单元分别被示出为在闭合位置的前3/4部分和在打开位置的后3/4部分;—图4是剖视图,其详细示出模制单元的锁定装置的一实施例的结构,所述锁定装置包括将锁定部件闭锁在解锁位置的闭锁机构,并示出在锁定位置的锁定装置和在非工作位置的相关联的闭锁机构;—图5是透视图,其示出根据图2和图3的模制单元和根据本发明的模具更换辅助系统的称为单工位的第一实施方式的一模块,并且其示出位于相对模块的确定的基准位置的所述单元和处于候命状态的所述系统,模块致动装置的操作机构占据收起位置;一图6A和6B分别是一组示意图,该组示意图每个示出根据第一实施方式的系统 的模块和相关联的模制单元,对于图6A,其相继地示出模具更换循环的第一阶段的步骤,对于图6B,其示出模具更换循环的第二阶段的步骤;一图7和图8分别是后3/4部分的正视图和透视图,它们示出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系统,该系统包括带有公共的第一和第二驱动部件的两个并置模块;
一图9是透视图,其示出根据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的系统和示出具有四个模块的所述系统,这四个模块用于相继地以两个成组被控制。
具体实施例方式在接下来的描述中,将非限定性地参照在附图上示出的坐标系(L,V,T)采用纵向朝向、垂直朝向和横向朝向。按照习惯,纵向方向和横向方向相对于模座以固定的方式确定,使得所占据的打开位置或闭合位置对这些朝向没有影响。还将非限定性地参照纵向朝向使用术语“前”和“后”,以及参照垂直朝向使用术语“上”和“下”,最后参照横向朝向使用术语“左”或“右”。在图2和图3上示出模制单元24的一实施例,该模制单元可被安装在容器制造机器10的循环输送装置22上,容器制造机器是图I上所示的和在前面部分结合机器10的运行模式加以描述的机器类型的。 一这类模制单元24因而构成机器10的通过吹制或拉伸吹制进行模制的模制工位之一,所述机器包括一系列的“n”个模制单元24,这些模制单元围绕机器10的循环输送装置22以规则的方式角向地分布。涉及到前述的吹制或拉伸吹制部件,例如将参照文献FR-2. 764. 544以了解更多细节,其中所述吹制或拉伸吹制部件有时也被称作吹制喷嘴和以吹制喷嘴的形式实施。模制单元24包括两个模座26,这两个模座26在模制单元的打开位置和闭合位置之间相对于彼此活动安装。模制单元24通过托架32进行支撑,托架用于固定地附接在机器10的循环输送装置22上。更确切的说,模座26以围绕转动轴线0枢转安装的两个承载结构的形式构成,转动轴线0这里按坐标系(L,V,T)竖直地延伸。由于模座26的运动学特性,这类模制单元24还称为“文件夹”(或英语术语为“book-like opening”)模具。作为变型,模座26中的仅一个活动安装,而另一个模座26是固定的,活动的模座26被控制在所述打开或闭合位置之间移动。如可在示出在打开位置的模制单元24的图3上看见的,模制单元24包括一模具,该模具包括至少两个模制元件28,每个所述模制元件都配有一半模腔(其在模座26上固定的位置的存在的半模上可见的)。不过,当待制造的容器具有形状复杂的、特别是呈花瓣状的底部时,已知则会发生脱模问题。这就是有利地设置单独的模底的原因。因此,模具则分别地包括三个区分开的元件,即两个模制元件28和一个模底(不可见的),所述模底包括与所述模制元件28所包括的半模腔相互补的容器底部模腔。作为变型,模具可不包括这类模底,因而模具仅仅以两个模制元件28实现。此外,与了解模具以两个元件实现还是以连同模底的三个元件实现无关的是,两个模制元件28的设计还可以有区别,特别是如果除其承载模腔的一部分的事实外,所述模制元件还集成有其它功能如冷却。优选地,模具的模制元件28的一种设计与在文献EP-B1-0. 821. 641中所描述的设计相同。在该文献中,两个模制元件28中的每一个均以区分开的两个构件实现,分别地和根据在该文献中所使用的术语一模壳,其包括模腔的一部分;和一模壳座,其用于安装在模座上,包括一槽座,借助于固定部件将模壳接纳和固定在槽座中。因此,术语“模制元件28”在本说明书中以通用方式使用和特别是包括上文所描述的不同的模具实施变型。、
每个模座26包括按纵向方向在后侧布置的铰接部件。优选地,模座26的铰接部件包括外耳柄34,外耳柄远离开转动轴线0,分别配备于每个模座26。在每个模座26的耳柄34上,分别枢转安装有左模座26的至少一个小连杆36和右模座26的至少一个小连杆38的小连杆端部之一。每个小连杆36、38的另一端部在公共铰接轴40上自由枢转安装,公共铰接轴纵向地布置模制单元24的后侧。根据公共铰接轴40在这里是纵向的一方向上近似线性地被移动——从而使该轴靠近转动轴线0或相反地远离转动轴线,引起模座26的相互靠近和因此引起模制单元24的闭合,或者相反地,引起模座26相互远离和因此引起模制单元24的打开。因此,模座26能够通过相应地在至少闭合位置和打开位置之间绕转动轴线0枢转而相互分开。为控制公共铰接轴40的该运动,使用致动部件,例如凸轮和滚轮式致动部件。优选地,凸轮和滚轮式致动部件包括插置在凸轮和滚轮之间的操纵杆部件,用以形成行程放大器。根据所述实施例,公共铰接轴40与形成操纵杆的控制臂42的端部相连在一起,控制臂的另一自由端部支撑随动部件,随动部件由至少一滚轮44形成,能够与引导部件如凸轮进行配合。相关联的致动部件和铰接部件构成包括控制机构48的用于打开/闭合模制单元24的打开/闭合装置46,控制机构由臂42和滚轮44形成,能够控制模座26在打开位置和闭合位置之间移动。作为补充,例如将参照文献FR-A1-2. 843. 714,该文献特别是涉及用于控制相似模制单元的打开/闭合的该类型的控制部件。模制单元24包括用于锁定模制单元的锁定装置50,锁定装置包括用于控制锁定部件55的控制机构52,锁定部件55用于将模制单元24锁定在闭合位置。锁定装置50纵向地布置在前部分,即与转动轴线0和模制单元24的打开/闭合装置46的部件相对,并且用于确保将两个模座26在闭合位置锁定。锁定装置50例如包括两个分别是阳式类型和阴式类型的半锁栓,这两个半锁栓与模座26相结合和能够相互配合以将模制单元24保持在闭合位置。因此,锁定装置50的作用特别在于在生产模式,防止在通过使预型件成形、优选地通过吹制或通过拉伸吹制使预型件成形的加工操作时的各种意外打开。
作为说明,提请注意的是,最终的吹制压力会达到40巴。锁定装置50更为特别地在图4的剖视图上详细示出。半锁栓每个都包括至少一个凸出分支,优选地在这里,对于左模座26的半锁栓是单分支54而对于右模座26的半锁栓是双分支56。
这些半锁栓的相应分支54、56在横向上朝向彼此和在垂向上相互错开,以使得在如图4所示的闭合位置,这些分支相互间贯穿。因此,每个分支54被接纳于沿垂向定位在上方和下方的两个分支56之间。优选地,阴式类型的半锁栓的每个分支54包括一开口 58,开口 58沿垂直轴线延伸,穿过所述分支54,而阳式类型的半锁栓的每个分支56沿垂直方向滑动支撑锁定指销60。锁定装置50包括驱动部件62,驱动部件62与锁定指销60相连在一起移动、这里是一体滑动,锁定指销60与互补的开口 58形成在锁定位置和解锁位置之间活动安装的锁定部件55。有利地,每个锁定指销60与一连接臂64相固连,连接臂64本身与驱动部件62相
连在一起移动。驱动部件62在锁定位置(低位置)和解锁位置(高位置)之间的滑动通过控制机构52进行控制,控制机构52优选地由与驱动部件62如一轴体相连在一起的滚轮形成。因此,锁定模制单元24用的锁定装置50包括控制所述锁定部件55的控制机构52,锁定部件55安装成在以下位置之间活动一锁定位置,在该锁定位置,模制单元24的模座26通过所述锁定部件55被保持在闭合位置,和—解锁位置,在解锁位置,模座26自由地在闭合位置和打开位置之间移动。在机器的称为生产模式的运行模式,(在图4上以轮廓线表示的)滚轮所组成的控制机构52,用于与互补的凸轮部件进行配合,以选择性地将锁定装置50的所述锁定部件55在所述锁定位置和解锁位置之间加以控制。参照图1,这类凸轮部件在机器10中布置在预型件14的引入区域Zi和容器14’的排出区域Ze附近,以便致动形成锁定装置50的控制机构52的滚轮。已知地,其它凸轮部件也布置在这些相同的区域Zi和Ze中,用以致动打开/闭合装置46的控制机构48,以选择性地控制模制单元24的打开和闭合,以便能够引入预型件14或取出容器14’,其中,控制机构48这里由臂42和滚轮44形成。有利地,锁定装置50包括弹性复位部件66,弹性复位部件能够使锁定部件55自动地向锁定位置回复。优选地,弹性复位部件66通过弹性复位弹簧形成,该弹性复位弹簧在中心由形成驱动部件62的轴体穿过,该弹性复位弹簧在其端部之一支撑在杯形件67上而在另一端部支撑在支架68上,支架68固定于驱动部件62并承载所述控制机构52。为了解关于这类锁定装置50的结构和运行的更充分细节,例如可参照文献FR-2. 646. 802,该文献描述了具有总体上相似设计的一种锁栓。有利地,模制单元24的锁定装置50包括闭锁机构70,闭锁机构70与锁定部件55
相关联。
这类闭锁机构70更为特别地在图4上可见。有利地,闭锁机构70包括闭锁部件72如滑动件,闭锁部件能够选择性地被控制在非工作位置(未显示)和闭锁工作位置(图4)之间,所述非工作位置与锁定装置50的锁定位置相关联,所述闭锁工作位置与锁定装置50的解锁位置相关联。闭锁工作位置对应这样的位置在该位置,所述闭锁部件72将锁定部件55固定在解锁位置。优选地,闭锁部件72包括阳式闭锁部分,阳式闭锁部分由凸销74形成,能够深入驱动部件62的互补阴式部分中,这里所述互补阴式部分由凹槽76形成。借助于闭锁部件72的凸销74和驱动部件62的凹槽76之间的形状配合,驱动部件62被固定和因而无论是否在控制机构52上施加解锁作用力,其都不再能够向锁定位置滑动。在没有通过机构70进行闭锁的情形下,通过弹性复位部件66将自动地引起这种到锁定位置的回返。闭锁部件72这里沿横向方向、即正交于所述垂直方向的方向,平移活动安装,锁定部件55的驱动部件62沿该垂直方向在所述非工作位置和闭锁工作位置之间延伸。有利地,闭锁机构70包括使闭锁部件72向闭锁工作位置弹性回复的弹性复位件78。有利地,闭锁部件72能够抵抗所述弹性复位件78的作用,通过控制元件从工作位
置被移向非工作位置。优选地,控制元件由一所述分支54形成,该分支能够与同闭锁部件72相固连的指销80配合,以在模制单元24的模座26闭合时自动地引起对机构70的解锁。指销80横向地凸出延伸到由凸销74形成的阳式部分以外并且直到通过分支56界定的槽座,分支54用于在闭合位置被接纳在该槽座中,所述分支54的端部因而与所述指销80的端部进行配合,以引起闭锁部件72抵抗弹性复位件78的作用来从闭锁工作位置向非工作位置的横向滑动。因此,自模座26打开开始起,当分支54从分支56之间脱离和不再推动指销80时,闭锁部件72自动地向闭锁工作位置复位,在该闭锁工作位置,插入在凹槽76中的凸销74保证将锁定部件55固定在解锁位置。当然,在图4上所示出的和所描述的锁定装置50仅作为非限定性示例给出。根据本发明,前文所述的容器制造机器10、特别是热塑塑料材料瓶子的制造机器的特征在于,所述机器包括模具更换辅助系统82。现在将描述根据本发明的这类系统82的不同实施方式,所述系统对于每个所述实施方式而言,特别地而非唯一地能够被使用在根据图I的机器10中,所述机器10包括根据图2和图3的至少一个所述模制单元24。优选地,模制单元24每个都配有如图4所示的和所描述的类型的一锁定装置50。机器10包括模具更换辅助系统,该系统包括与至少一个模制单元24相关联的至少一个模块84,所述模块84包括致动装置86,致动装置86包括操作机构88,操作机构88用于当模制单元24占据相对于系统82的所述至少一个模块84的确定的基准位置时与锁定装置50的锁定部件55的所述控制机构52进行配合,操作机构88能够被带动移动,以致动锁定部件55的控制机构52,一方面以便引起锁定部件55向所述锁定或解锁位置中的至少一个位置的移动,和另一方面以便引起模座26向模制单元24的打开或位置中的至少一个位置的移动。有利地,系统82允许自动化地实施由该系统负责的至少一个模制单元24的解锁/锁定和打开/闭合操作,以进行模具更换,即进行所述模制单元的带有或不带有模底的模制元件28的更换。至少一个操作者的介入因此限于模具的拆卸和安装操作,即限于作用于模制元件28的固定部件和进行这些模制元件的更换。借助于此,进行模具更换所要求的总时间相对于以前在不存在这类系统时手动实施这些相同操作所需要的时间显著减少。有利地,在使用状态和同样在候命状态,系统82的所述至少一个模块84总体上布置在循环输送装置22所承载的相关联的所述至少一个模制单元24的下方,从而允许获得 优良的整体人体工程性。特别地,当为更换模具所述模制单元24占据相对于根据本发明的所述模块84的确定的基准位置时,周围空间完全被释出,这方便操作者的介入。因此,系统82有助改进针对作用于机器10特别以更换所有或部分模具的操作者的人体工程性。有利地,系统82能够处于至少以下状态一候命状态,其与用以通过机器制造容器的机器10的称为生产模式的运行模式相关联,和一使用状态,其与用于至少进行模制单元24的模具更换的机器10的称为维护模式的另一运行模式相关联。模具更换辅助系统82能够被选择性地使用,以进行一模制单元24的至少一个模具的更换,所述使用仅仅当机器10处于称为维护模式的特定运行模式时执行,和最初开始于从所述系统82的候命状态到使用状态的转换。相反地,当对机器10的维护完成时,从所述系统82的使用状态到候命状态的转换完成,并且该转换先于从所谓维护运行模式向所谓生产模式的返回。现在将描述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其称为“单一工位”的实施方式,因为系统82包括单一模块84,该单一模块用于在更换模具的完整循环过程中对一相关联的模制单元24进行处理。根据在图5上示出的该第一实施方式,辅助更换机器10的模具的辅助系统82包括与机器10的一模制单兀24相关联的一模块84。模块84包括致动装置86,致动装置包括操作机构88,操作机构用于当相关联的模制单元24占据相对于所述模块84的确定的基准位置时与锁定部件55的控制机构52进行配合。所述操作机构88能够被带动移动,以致动控制锁定部件55的控制机构52。如图5所示,操作机构88包括夹持部分,该夹持部分配有槽座90,槽座90与要致动的控制机构52相互补。优选地,操作机构88的槽座90整体上具有朝控制机构52的方向向上垂直地敞开的“U”形的半圆形状,控制机构这里由滚轮形成,用于被接纳在所述槽座90中以进行其致
动有利地,槽座90在其开口附近扩大,以方便对控制机构52的夹持和同样方便释放该控制机构。在更换模块循环的过程中,操作机构88用于被带动移动,以一方面引起锁定部件55向所述锁定或解锁位置中的至少一个移动,和以另一方面引起模座26向模制单元24的打开或闭合位置中的至少一个移动。为此,系统82的模块84的致动装置86首先包括用于驱动操作机构88的第一驱动部件92。第一驱动部件92用于将操作机构88选择性地在至少以下位置之间移动一第一位置Pl,其与模制单元24的锁定部件55的锁定位置相关联,和—第二位置P2,其与模制单元24的锁定部件55的解锁位置相关联。如参照图4在前文所述的,将模制单元24锁定于闭合位置的锁定装置50是这样的类型其中,锁定部件55由互补的开口 58和锁定指销60形成,锁定指销与驱动部件62相连。在这类锁定装置50中,控制机构52用于在这里按垂直方向带动所述驱动部件62滑动,以使锁定指销60在所述锁定位置和解锁位置之间移动。有利地,因此,操作机构88能够通过所述第一驱动部件92至少在所述第一和第二位置PU P2之间被平移移动。系统82的模块84的致动装置86继而包括驱动操作机构88的第二驱动部件94。第二驱动部件94用于将操作机构88在至少以下位置之间移动一所述第二位置P2,在该第二位置,模制单元24的模座26位于闭合位置和在该第二位置所述锁定部件55位于解锁位置,和一第三位置P3,在该第三位置,模制单元24的模座26位于打开位置。如参照图2和图3在前文所述的,机器10的模制单元24是这样的类型其包括两个模座26,这两个模座围绕转动轴线0在所述打开位置和闭合位置之间相互转动活动安装。有利地,因此,操作机构88能够通过所述第二驱动部件94至少在所述第二和第三位置P2、P3之间被转动移动。有利地,第一和第二驱动部件92、94由致动器组成,每个致动器能够被选择性地进行控制,特别是通过控制单元被选择性地进行控制,以控制操作机构88的移动。优选地,驱动部件92、94由作动筒组成,作动筒如液压作动筒或气动作动筒,形成这类致动器或甚至电机致动器。有利地,第一和第二驱动部件这里是气动类型的作动筒,其利用在这类吹制模制单元24和机器上存在的、因此可用于供给驱动部件92、94的能量源。根据在图5上所示的第一实施方式,操作机构88具有整体上呈“L”形的支撑部分96,该支撑部分分别地包括垂直朝向的第一分支96A和纵向朝向的第二分支96B。优选地,操作机构88的支撑部分96的第一分支96A能够支撑第一驱动部件92如作动筒,第一驱动部件包括致动杆98,致动杆按在图5上所指示的双箭头T垂直滑动安装和其自由端部能够作用在包括槽座90的操作机构88上,以引起操作机构在所述第一位置Pl和第二位置P2之间的平移移动,以便致动用于控制锁定部件55的控制机构52。优选地,支撑部分96的第二纵向分支96B包括第一端部,这里第一端部靠前就位,连接到第一垂直分支96A的下端部;和第二端部,其靠后就位,与枢轴100相连接。枢轴100借助支撑部分96确定操作机构88的转动轴线A,操作机构88用于在第二驱动部件94的动作下,在所述第二位置P2和第三位置P3之间枢转。枢轴100在其下端部包括固定基座102,该固定基座特别是用于允许将枢轴锚固于地面或锚固于与地面相连接、作为变型与机器10相连接的承载结构,和为此包括用于如螺钉的固定件通过的孔洞。第二驱动部件94如作动筒包括致动杆104,第二驱动部件分别地通过第一枢转联 接件106与第二支撑分支96B相连接、和通过第二枢转联接件108与一固定的元件相连接。借助于此,当致动杆104滑动时,第二驱动部件94在第一联接件106处在第二支撑分支96B上施加推动或拉动作用力,所述作用力能够引起操作机构88的支撑部分96的第二分支96B围绕枢轴100按图5上所指示的双箭头R的枢转。系统82的模块84的操作机构88能够绕由枢轴100确定的所述转动轴线A枢转,特别是在所述第二位置P2和第三位置P3之间枢转。有利地,枢轴100的转动轴线A与所述转动轴线0是共轴的,所述模座26的至少一个绕转动轴线O、分别地在模制单元24的打开位置和闭合位置之间转动活动安装。有利地,系统82包括控制单元(未显示),该控制单元用于控制至少一个模块84,所述模块在第一实施方式中即是系统82的模块84。系统82的控制单元能够选择性地控制模具更换辅助系统82,更为特别地相应地控制所述系统82在候命状态和使用状态之间的状态改变。系统82的控制单元能够按照模具更换循环、有序地控制所述系统82的状态改变,特别是根据机器10的运行模式进行控制,和该控制单元能够控制处于使用状态的系统82的模块84的致动装置86的至少所述第一和第二驱动部件92和94。在实施所述模具更换循环之前,对机器10进行控制以改变机器的运行模式,当然,继而控制所述系统82从候命状态向使用状态的状态改变。由处于使用状态的系统82的控制单元选择性地和有序地控制的所述模具更换循环包括至少 一循环的第一阶段,在该第一阶段的过程中,致动装置86的操作机构88相继地从第一位置Pl移动到第二位置P2、然后从所述第二位置P2移动到第三位置P3,和一循环的第二阶段,在该第二阶段的过程中,致动装置86的操作机构88相继地从第三位置P3移动到第二位置P2、然后从所述第二位置P2移动到第一位置Pl。例如,如果机器10处于制造容器14’的运行模式中,则对机器10进行控制以从该运行模式转换到称为维护模式的运行模式。在如图I上所示的转动式的机器10的情形中,循环输送装置22通过由一控制单元(未显示)控制的马达驱动部件(未显示)被带动转动。在实施用于以机器制造容器的称为生产模式的机器运行模式,机器10的速率因此由机器的转动速度来确定。
在根据现有技术的机器10中,循环输送装置22的转动的停止这样获得或者,将马达驱动部件停止,循环输送装置22继而在给定时间间隔后最终自身停止;或者,使马达驱动部件停止并致动与循环输送装置22相关联的制动部件以能够进行机器10的快速停止。此外,在现有技术中,为进行模具的更换,模制单元24直到此时是被带到操作者所期望的维护区域中,操作者借助于与控制单元相连的遥控装置以相继步骤(par a-coupssuccessifs)控制循环输送装置22的转动,直到该系列的所期望的模制单元24基本在所述维护区域中定位。有利地,机器10的控制单元控制所述机器10的转速,以保证所述生产模式向称为维护模式的运行模式的过渡。为此,控制单元控制所述循环输送装置22的驱动部件,和必要时一变速器,以减 慢所述循环输送装置22。有利地,因此,机器10的模制单元24中的一给定的模制单元24被带到占据相对于模块84的确定的基准位置。实际上,在用于制造容器的机器10中,呈圆周形分布的不同模制单元24有利地根据该系列的总的模制单元数例如通过数字1、2、3等进行识别。有利地,这类识别允许在机器10的称为生产模式的运行模式和同样在称为维护模式的运行模式中进行模具更换时,建立可追溯性。因此,同识别所述机器包括的模具那样,机器10所包括的该系列的每个模制单元24完美地被识别。借助于机器10的控制单元,实施位置伺服,以便当给定的模制单元24例如第一(N。I)模制单元占据所述确定的基准位置时中断机器10。为此,提请注意的是,对于转动式机器10,两个相继模制单元24之间的距离通常称为“间距”,并且所述间距取决于所述系列的呈角度以规则方式分布在循环输送装置22的圆周的360°上的模制单元24的数目。在图6A和6B上示出通过系统82进行辅助的模具更换循环的所述第一阶段和第二阶段,其中所述系统82包括一模块84,该模块用于对相对于所述模块占据确定的基准位置的一相关联的模制单元24进行处理。可以注意到,当机器10位于称为制造模式的运行模式中时,至于系统82,它则处于候命状态,在该候命状态,机器10的模制单元24和系统82之间没有任何可能的干扰。自所述模制单元24占据相对于系统82的确定的基准位置和机器10被中断以将其保持在该位置起,则对系统82、更为特别地对系统82的控制单元进行控制,以实施所述模具更换循环。根据所述模具更换循环的第一阶段的第一步骤(a),系统82被控制以变换状态,即因而以从所处的候命状态转换直到使用状态。如前文所指出的,系统82的所述使用状态实际上与机器的称为维护模式的运行模式相关联,该模式特别地被使用于进行机器10的所有或部分模制单元24的模具更换。优选地,系统82的模块84的致动装置86的操作机构88在至少以下位置之间活动安装
一收起位置PO,其对应系统82的所述候命状态,候命状态与机器10的用于通过机器制造容器的称为生产模式的运行模式相关联,和一所述第一位置Pl,其对应系统82的使用状态。有利地,所述操作机构88的第一驱动部件92因此构成控制所述系统82在所述候命状态和使用状态之间进行状态改变的控制部件。作为未显示的变型,系统82相对于机器10和模制单元24,相应地在对应候命状态的至少一个息止位置和对应运行状态的工作位置之间活动安装。优选地,系统82因而以机动托架的形式实施,该机动托架能够选择性地被控制在所述收起位置和前进位置之间移动。借助于此,在如同根据所述实施方式的收起位置PO的根据变型的息止位置中,当系统82位于候命状态时,所述至少一个模块84的操作机构88不会干扰所述模制单元24,机器I0在其称为生产模式的运行模式的过程中被带动转动。更为确切的说,所述至少一个操作机构88因而特别地不能与控制模制单元24之一的锁定装置50用的控制机构52发生接触。如在图6A上所示的,模制单元24被固定在所述确定的基准位置中,模具更换循环的第一阶段的第一步骤(a)因此在于使操作机构88从收起位置PO平移地、这里是在从低到高滑动地移动到所述第一位置Pl。为此,系统82的控制单元对第一驱动部件92进行控制,以按对应于操作机构88从收起位置PO向第一位置Pl的位移的第一行程Tl移动所述致动杆98。 第一位置Pl对应这样一位置在该位置中,所述操作机构88与占据所述确定的基准位置的相关联的模制单元24的锁定装置50的控制机构52进行配合。根据在图6A上示出的循环的第一阶段的第二步骤(b),操作机构88通过所述第一驱动部件92从所述第一位置Pl向所述第二位置P2进行平移移动一在所述第一位置Pl,所述操作机构88与占据锁定位置的锁定部件55的控制机构52进行配合,一而在所述第二位置P2,所述操作机构88在锁定部件55的控制机构52上施加称为解锁作用力的作用力,该解锁作用力能够将所述锁定部件55带到解锁位置。为此,系统82的控制单元对第一驱动部件92进行控制,以按对应于操作机构88从第一位置Pl向第二位置P2的位移的第二行程T2移动所述致动杆98。第二位置P2对应这样一位置在该位置中,所述操作机构88抵抗锁定装置50的弹性复位件66的作用,已在锁定部件55的控制机构52上施加解锁作用力,所述锁定部件55因而占据解锁位置。当承载形成所述锁定部件55的一部分的锁定指销60的驱动机构62滑动以到达所述解锁位置时,闭锁机构70的闭锁部件72的凹槽76则与凸销74相对地定位。闭锁部件72因而还未占据其将锁定部件55固定于解锁位置的闭锁工作位置。实际上,模制单元24总是处于闭合位置,分支54抵抗弹性复位件78的作用促动指销80的端部,使得对于又一时间,闭锁部件72被保持在非工作的闭锁位置。通过操作机构88在解锁部件的控制机构52上施加的解锁作用力因此被保持,否贝U,弹性复位部件66会使锁定部件55自动地向锁定位置回复。
根据图6A上示出的循环的第一阶段的第三步骤(C),操作机构能够通过所述第二驱动部件94从所述第二位置P2向第三位置P3进行转动移动,其中在所述第二位置,所述操作机构88将锁定部件55的控制机构52推到解锁位置。在所述操作机构88在行程T的过程中已对控制机构52施加称为打开作用力的作用力之后,达到第三位置P3,所述打开作用力能够引起至少一所述模座26绕转动轴线0的转动移动,以使得模座26最终占据模制单元24的打开位置。为此,系统82的模制单元控制第二驱动部件94,以根据能够引起支撑部分96围绕枢轴100按箭头R枢转、S卩引起操作机构88从所述第二位置P2向第三位置P3移动的行程T,来移动所述致动杆104。自模座26的打开开始起,分支54从分支56之间脱离,和自此不再促动指销80,使 得闭锁部件72通过弹性复位件78自动地向闭锁工作位置回复,闭锁工作位置即插入凹槽76中的凸销74保证将锁定部件55固定在解锁位置的位置。借助于此,自此无关紧要的是操作机构88继续或没有继续在控制机构52上施加所述解锁作用力,锁定部件55抵抗能够使锁定部件自动地向锁定位置回复的弹性复位部件66的作用,通过闭锁部件72被保持在解锁位置。模制单元24因而位于打开位置,操作者通过作用于在模制元件和模座26之间起作用的固定部件上,而自由地将模制元件28释放,借助于此,操作者进行所述模制元件28的拆卸。模制元件28的拆卸(图6A)之后跟随着新的模制元件28在模座26中的安装和固定,所述安装操作(图6B)也由操作者来实施。一旦进行了模制单元24的所述模具更换,则模具更换循环的第一阶段完成和系统82被控制以实施循环的第二阶段。更换循环的第二阶段对应于以相反方向执行前文所述的、用于参照图6A的循环的第一阶段的步骤(a)、(b)和(C)。因此,根据循环的第二阶段的第四步骤(d),操作机构88通过所述第二驱动部件94从所述第三位置P3向所述第二位置P2被转动移动。为此,系统82的控制单元控制第二驱动部件94,以根据与T相反的行程移动致动杆104,该相反的行程能够引起支撑部分96围绕枢轴100在相反方向上的枢转、S卩引起操作机构88从第三位置P3移动直到所述第二位置P2。因此,在与行程T相反的所述行程期间所述操作机构88在控制机构52上施加称为闭合作用力的作用力之后,重新到达第二位置P2,该闭合作用力能够引起至少一所述模座26绕转动轴线0的移动,使得模座26在该第四步骤(d)结束时占据模制单元24的闭合位置。当模制单元24在第四步骤末到达闭合位置时,指销80被分支54促动,因而引起闭锁部件72、这里是滑动件抵抗复位件78的作用而滑动,使得凸销94从凹槽96脱离,闭锁部件72因而不再占据工作位置,而是处于非工作位置,在该非工作位置,锁定部件55自由地通过弹性复位部件66向锁定位置回复。不过,锁定部件55被保持在解锁位置,因为占据所述第二位置P2的操作机构88使控制机构52和因此使驱动部件62不动。
根据循环的第二阶段的第五步骤(e),操作机构88因此通过所述第一驱动部件92至少从所述第二位置P2向所述第一位置Pl平移移动一在所述第二位置P2,所述操作机构88与占据解锁位置的锁定部件55的控制机构52进行配合,一在所述第一位置Pl,所述操作机构88在锁定部件55的控制机构52上施加称为锁定作用力的作用力,该锁定作用力能够将所述锁定部件55带到锁定位置。操作机构88向第一位置Pl移动,从而释放控制机构52,这允许锁定装置50的复位部件66使锁定部件55自动地回复到锁定位置。作为变型,在不存在这类弹性复位部件66的情形下,操作机构88因此被改变(开、放的槽座90),以能够在控制机构52上施加能够将所述锁定部件55带到锁定位置的所述锁定作用力。作为非限定性示例,操作机构88因而以夹钳的形式实施,该夹钳能够选择性地被控制至少打开,以抓持锁定部件55的控制机构52。 有利地,锁定部件55的弹性复位部件66的存在允许简化操作机构88的形状。可以注意到,至于闭锁机构70的存在,其则对机器10的称为维护模式的运行模式是无关紧要的,因为系统82的模块84的操作机构88能够通过第一驱动部件92被保持在第二位置P2中。实际上,可以发现,为获得打开(步骤c)或闭合(步骤d)由通过系统82的控制单元被控制的第二驱动部件94引起的操作机构88的移动,完全不要求操作机构88占据所述第二位置P2,但这样的话,则可以一到达模制单元24的闭合位置就立即进行锁定。循环的第二阶段通过第六步骤(f)完成,第六步骤在于将操作机构88移到第一位置Pl外,移向对应于系统82候命状态的收起位置PO。优选地,系统82的控制单元控制第一驱动部件92,以将操作机构88平移移动到所述第一位置Pl以外,有利地移动直到收起位置PO。占据相对于模块82的确定位置的模制单元24的模具的更换循环完成,继而机器10的控制单元控制所述驱动部件,以引起循环输送装置22转动一给定值,以将另一模制单元24带到基准位置。作为示例,使循环输送装置22转动等于机器间距的一值,以将下一模制单元24(N。2)带到相对于系统82的模块84的所述确定的基准位置,其中所述机器间距即两个相继模制单元24之间的间隔。作为变型,如果期望例如仅对每隔一个的模制单元24的模具更换,则所述控制单元控制所述机器10的驱动部件,以使循环输送装置22转动移动为两个间距的值。根据前文所述的步骤(a)到(f)的模具更换循环因而重新实施,以进行对所述模制单元24的模具的更换,并利用系统82的辅助用于锁定装置50的解锁/锁定操作与模制单元24的打开/闭合操作。借助于根据本发明的系统82,可通过减少每个模制单元24的模具更换所需的时间,来减少更换机器10的循环输送装置22所承载的系列模制单元24的全部或部分模制单元的模具所要求的总时间。有利地,用于更换机器10的系列模制单元24的模具所要求的总时间,可进一步地通过实施多于一个的模块84来减少。优选地,机器10因此包括至少两个模块84,所述至少两个模块是如第一实施方式中描述的和图5上示出的称为单工位的系统82的模块84类型的模块,每个所述模块84能够处理一模制单元24,在实施模具更换循环时,所述模制单元占据确定的基准位置,与所述模块相关联。根据“多工位”类型的这类系统82的第一实施设计,系统82包括至少两个分开的模块84,所述至少两个分开的模块每个都布置在机器的一确定的维护区域中。有利地,系统82的一模块84布置在机器10的第一右侧区域Zl或第二左侧区域Z2或第三后侧区域Z3中的机器10维护区域之一内,第三区域Z3与机器前部分的所述区域Zi和Ze径向相对,而至少一另一模块84布置在这些区域之一 Zl或Z2或Z3——只要其还未包括有模块-中。有利地,在壳体31中设置进出所述维护区域Z1、Z2或Z3的通道门,这些门在图I上通过影线体现,以使它们可见。有利地,所述区域Zl、Z2和Z3是这样的区域在这些区域中,当机器10以容器14’的生产模式运行时,模制单元24位于闭合位置。因此,所有这些区域有利地未设有这样的引导部件如凸轮所述引导部件用于与同臂42相连的所述至少一个滚轮44进行配合,并且对于每个模制单元24,其与臂一起形成其打开/闭合装置46的所述控制机构48。在没有这类引导部件的情形下,每个模制单元24的打开/闭合装置46的控制机构48在所述区域Zl到Z3中完全自由地运动,使得所述控制机构48因而完全不会妨碍通过操作机构88对控制机构52的致动,以引起模座26在所述打开位置和闭合位置之间的转动,所述转动绕转动轴线0进行。优选地,模块84因而被控制以同步地实施所述模具更换循环。
优选地,系统82的控制单元因而同时地控制每个模块84,以在实施一模具更换循环时使每个致动装置86同步,特别是用以同步地控制每个模块84的第一和第二驱动部件92 和 94。借助于此,对于与一完整的模具更换循环相等和对应的一时期,使所处理的模制单元24的数目最低限度加倍,或换句话说,将更换一机器10的模具所需的总时间至少减少一半。有利地,系统82的控制单元同时地控制这些模块84,以使每个模块完整地执行所述模具更换循环,而不发生相关联的模制单元24的确定基准位置的改变。作为变型,系统82的控制单元如下相继地控制这些模块84 :要么以这些模块之间存在确定的时间偏差、要么使一个模块在另一个模块后进行控制,以使每个模块完整地执行所述模具更换循环,而不发生模制单元24的位置变化。根据“多工位”类型的这类系统82的第二实施设计,系统82包括至少两个模块84,所述至少两个模块是集中的,特别是用以方便同步地控制它们和用以在至少两个模块84之间共享一些部件。现在将描述根据本发明的模具更换辅助系统82的第二实施方式,其特征主要在于所述系统82包括两个模块84。
根据第二实施方式的系统82将在下文中通过与第一实施方式进行比较并参照图7和图8进行描述。实际上,如在图7和图8上所示的,根据该第二实施方式的系统82包括两个模块,这两个模块分别是第一模块841和第二模块842,每个模块都与在图5上示出的和如前文所述的模块84是相似的。有利地,因此使用相同的数字标记来表示每个模块841、842的相同元件。根据第二实施方式,系统82包括至少两个并置的模块841、842。有利地,系统82的所述并置的模块841、842被布置在机器的称为维护区域的确定区域中。优选地,机器10的确定的维护区域在机器10的第一右侧区域Zl或第二左侧区域Z2或第三后侧区域Z3中选择。 有利地,系统82包括第一联接部件110,第一联接部件与两个模块841、842的操作机构88相连在一起移动,其公共的第一驱动部件92作用在所述第一联接部件110上。优选地,第一联接部件110以一结构的形式实施,每个模块841、842的枢轴100连接于该结构的横向端部。形成第一联接部件110的所述结构这里在中央连接到模块841、842公用的基座102,并且该结构能够被公共的第一驱动部件92致动,以引起其相应地在位置PO、Pl和P2之间沿垂直方向平移移动。有利地,第一驱动部件92是所述模块841、842之间共用的。借助于通过所述公共的第一驱动部件92对操作机构88的同时驱动和借助于第一联接部件110,模块841、842的操作机构88的移动是同步的,特别是在对应锁定位置和解锁位置的第一和第二位置PU P2之间的所述操作机构88的平移移动是同步的。有利地,系统82包括第二联接部件112,第二联接部件112将所述至少两个模块841和842的所述操作机构88相连在一起移动,其公共的第二驱动部件94能够作用在所述第二联接部件112上。优选地,第二联接部件112以杆条的形式实施,该杆条将每个模块841、842的操作机构88的支撑部分96相互间连接。杆条包括一端部,该端部通过枢转联接件114被连接到模块841的操作机构88的支撑部分96的分支96B ;和另一端部,该另一端部通过枢转联接件116被连接到模块842的操作机构88的支撑部分96的分支96B。借助于第二联接部件112,这些操作机构88通过它们的支撑部分96联动,所述支撑部分96分别绕由第一联接部件110承载的枢轴100的转动轴线A转动活动安装。优选地,第二联接部件112的长度是可变的,或者第二联接部件112能够容易地进行拆卸,以用具有不同长度的另一杆条加以替换,另一杆条的长度根据通过系统82的并置模块841和842按模具更换循环处理的模制单元24的分隔间隔来确定。有利地,第二驱动部件94也横向地布置在每个模块841、842的操作机构88的所述支撑部分96之间,并在所述模块841和842之间共用。借助于第二联接部件112,所述公共的第二驱动部件94同时地带动模块841和842的操作机构88移动,特别是使对应于闭合和和打开位置的第二和第三位置P2、P3之间的移动同步,而这独立于由每个操作机构88所占据的位置P0、P1或P2。作为变型,系统82包括第一联接部件110,第一联接部件110使两个模块841、842的操作机构88联动,不过其区分开的第一驱动部件92能够选择性地作用在每个所述模块841、842的操作机构88上。借助于此,每个模块84的操作机构88能够独立于任何其它模块84的操作机构88地被选择性控制移动。有利地,操作机构88特别是能够同时地被移动,而且还根据通过系统82控制单元对每个模块841、842的第一驱动部件92的控制,在位置P0、P1和P2之间相继地平移移动。有利地,系统82包括至少两个模块841、842,这至少两个模块通过所述控制单元进行控制,以便每个模块都执行所述模块更换循环,而不改变相关联的模制单元的确定的
基准位置。现在将通过与第一实施方式进行比较,更为特别地描述根据第二实施方式的系统82的运行。通过包括至少所述模块841和842的系统82进行辅助的模具更换循环是相同的,其特征在于该循环包括至少一循环的第一阶段,在第一阶段过程中,模块841和842中的一个和另一个的致动装置86的每个操作机构88相继地从第一位置Pl移动到第二位置P2,然后从所述第二位置P2移动到第三位置P3,和 一循环的第二阶段,在第二阶段的过程中,模块841和842中的一个和另一个的致动装置86的每个操作机构88相继地从第三位置P3移动到第二位置P2,然后从所述第二位置P2移动到第一位置Pl。在第二实施方式中,系统82的控制单元同时地控制驱动部件92、94,以便每个模块841、842的操作机构88执行所述模具更换循环。如参照图6A在前文所述的,通过系统82的控制单元控制的模具更换循环的第一阶段包括以下不同的步骤。机器10通过控制单元进行控制,以将模制单元24带到相对于系统82和模块841、842的确定的基准位置。根据第一步骤(a),系统82的控制单元控制所述模块841、842,以将系统82从候命状态带到对应机器10的称为维护模式的运行模式的使用状态。为此,所述模块841、842所公用的第一驱动部件92通过控制单元进行控制,以便致动杆98滑动和促动形成第一联接部件110的结构。承载每个操作机构88的支撑部分96的第一联接部件110因而相对于基座102垂直地向上滑动,和这沿对应于操作机构88从收起位置PO直到第一位置Pl的平移的给定第
一行程。根据第二步骤(b),控制单元继续对所述模块841、842所公用的第一驱动部件92进行控制,以使得与第一联接部件110相连的致动杆98垂直地向上滑动。这样,操作机构88因而沿从第一位置Pl到第二位置P2的第二行程被移动,以便每个操作机构致动与之相关联的模制单元24的锁定部件55的控制机构52和因此引起对 所述模制单元24的锁定装置50的解锁,由此该模制单元自由地被打开。
根据第三步骤(c),系统82的控制单元控制公共的第二驱动部件94,以使其致动杆104滑动移动,该致动杆因而以打开作用力推动模块841的操作机构88,该打开作用力能够引起绕通过枢轴100确定的转动轴线A从第二位置P2枢转直到与模制单元24的打开位置相关联的第三位置P3。打开作用力通过致动杆104在联接件106处被施加在模块841的操作机构88的支撑部分96的分支96B上,致动杆104的另一端部自由地通过枢转联接件108绕另一模块842的枢轴100的转动轴线A枢转。借助于第二联接部件112,承载操作机构88的每个支撑部分96的转动得以同步并且对于系统82的两个模块841和842同时地进行。一旦到达打开位置,至少一个操作者、不过优选地两个操作者,继而能够进行干预,以进行对每个模制单元24的模制元件28的拆卸然后安装。 如前文所述,模具更换循环继而通过第二阶段继续进行,第二阶段包括第四、第五和第六步骤(d)到(f),这些步骤分别对应相对于循环第一阶段的步骤(C)、(b)和(a)的反向移动。当模具更换循环完成时,因而在与前面相同的时间间隔中处理两个、而非仅一个的模制单元24的模具更换。机器10因而通过控制单元控制驱动部件而被转动,以将一对新的模制单元24带到所述确定的基准位置,以对于其中的每个模制单元同时重复刚刚进行描述的所述模具更换循环。有利地,系统82因此包括至少两个模块841、842,这至少两个模块同时地通过所述控制单元进行控制,以便每个模块完整地执行所述模具更换循环,且这在循环时间期间无需进行与模块841、842相关联的每个模制单元24的确定基准位置的任何改变。作为变型,系统82的控制单元相继地控制驱动部件92、94,以使每个模块841、842的操作机构88 —个在另一个之后地执行所述模具更换循环。当两个相继模制单元24之间的空间使得这两个模制单元24不可能同时占据允许进行模制元件28的拆卸和安装的打开位置时,特别地实施这类变型。现在将通过比较和参照图9描述根据本发明的模具更换辅助系统82的第三实施方式。优选地,伴随该第三实施方式的描述在这样的假设下进行两个相继模制单元24之间的空间,即间距,不足以允许两个相继模制单元24的同时打开。因此,模块84的致动装置86的至少部分操作机构88通过系统的控制单元进行控制,以执行所述模具更换循环,继而一旦该模具更换循环完成,则就仅控制所述操作机构88的其它余下部分,以同样执行所述模具更换循环。有利地,两个模具更换循环相继地一个在另一个之后实施,而无需模制单元24在完成所述循环前从它们的确定的基准位置被移动。如图9所示,系统82包括至少四个并置的模块,它们分别地标记为841、842、843和 844。有利地,系统82包括至少—第一组模块,其包括至少第一模块841和第三模块843,第二模块842被插置在第一和第三模块之间,和—第二组模块,其包括至少所述第二模块842和第四模块844,第三模块843被插置在第二和第四模块之间。有利地,根据第三实施方式的系统82还包括第二联接部件112,第二联接部件112使所述模块841、842、843和844的操作机构88的所述支撑部分96相连在一起移动,公共的第二驱动部件94在四个模块之间共用和能够作用在所述第二联接部件112上。 第二联接部件112因此使四个模块的操作机构88的转动移动同步。这正是如下设置的原因系统82的四个模块841、842、843和844中的每一个有利地包括所述模块的操作机构88的第一驱动部件92,以选择性地控制每个操作机构88的移动,特别是控制在所述第一位置Pl和第二位置P2之间的移动,而且还控制到收起位置PO的移动。如在图9上可以看见的,当包括模块841和843的第一组执行第一模具更换循环时,第二组的模块842和844的操作机构88则被保持在收起位置PO,使得没有任何该第二组的操作机构88能够与另一元件如锁定部件55的控制机构52进行接触。相同地,当包括模块842和844的第二组执行第一模具更换循环时,第二组的模块841和843的操作机构88也位于收起位置PO,以在四个模块841、842、843和844围绕枢轴100的转动轴线A同时转动时避免各种干扰。有利地,系统82的控制单元能够成组地控制这些模块,以使得每组的模块一个在另一个之后相继地实施一完整的模具更换循环。在第一循环的过程中,系统82处理与第一组的模块841、843相关联的第一组的至少两个模制单元24,继而在第二循环的过程中,系统82处理与第二组的模块842、844相关联的第二组的至少两个模制单元24,在实施这两个循环时,四个模制单元24中的每一个都占据所述确定的基准位置。依旧根据未显示的一变型,当机器10的模制单元24的数量使得两个相邻的模制单元24的打开是可能的时,那么模具更换循环的实施就与针对第二方式前文所述的实施是相似的。实际上,系统82的控制单元因而同时控制四个模块841、842、843和844,这四个模块有利地包括至少共用的第二驱动部件94,其通过第二联接部件112同步移动。有利地,当第一驱动部件92没有在四个模块之间共用时,系统82则更为多功能的,因为其无差别地能够或同时地或两个两个相继地处理四个模制单元24。作为变型,第一驱动部件92在至少两个模块84之间共用。可以理解的是,在这类变型中,相关联的四个模制单元24因而在对应单一模具更换循环的时期中同时被处理。借助于此,通过这类系统82,例如需要比用根据第二实施方式的系统少一倍的时间来更换模制单元24的模制元件28,或与用具有根据第一实施方式的模块的系统82相比少三倍的时间来更换模制单元24的模制元件28。当然,根据本发明的系统82的使用完全不限于图I上所示的转动式的这类机器10,也不再限于文件夹类型的模制单元24的模具的更换。实际上,在不离开本发明的范围下,所述模具更换辅助系统还可被使用于称为线性类型的机器10,即该机器包括其模座26在打开位置和闭合位置之间平移(而非转动)活动安装的至少一个模制单元24。作为变型,因此,操作机构例如能够通过第二驱动部件在至少所述第二和第三位置之间平移移动,以控制模制单元的模座的打开/闭合。特别地,这类系统82能够将多个锁定装置在所述锁定和解锁位置之间致动,在图4上示出的和所描述的锁定装置50仅是以非限定性方式给出的示例。例如,可参照现有技术文献FR-A1-2. 646. 802、FR_2. 856. 334 或 FR-2. 863. 930,这些文献描述了锁定装置50的其它设计。当然,有利地,根据所述实施方式的系统82所包括的所述至少一个模块84的控制机构88的运动学模式适于包括锁定部件的锁定装置,控制机构应控制其在锁定位置和解锁位置之间的移动。
作为变型,操作机构能够在一水平的、而非竖直的平面中平移移动,以致动锁定装置的控制机构,和将锁定部件在所述锁定位置和解锁位置之间直接地或间接地移动。可考虑许多其它变型,特别地通过实施运动转变或转移机构,操作机构例如进行平移移动,以推动与转动活动安装的用于控制锁定部件的控制机构相固连的操纵杆的自由端部。作为变型,操作机构例如能够转动移动,以控制解锁和锁定。
权利要求
1.制造容器、特别是热塑塑料材料瓶子的机器(10),所述机器包括至少一个模制单元(24),所述模制单元包括 一至少两个模座(26),所述模座在所述模制单元(24)的打开位置和闭合位置之间活动安装;和一模具,所述模具包括至少两个模制元件(28),每个所述模制元件以可拆卸的方式固定于所述模座(26)之一,和 一模制单元(24)的锁定装置(50),所述锁定装置包括至少一个控制机构(52),所述控制机构适于致动锁定部件(55),所述锁定部件在以下位置之间活动安装 -锁定位置,在所述锁定位置,所述模制单元(24)的模座(26)通过所述锁定部件(55)被保持在闭合位置,和 -解锁位置,在所述解锁位置,所述模座(26)自由地在所述闭合位置和所述打开位置之间移动, 其特征在于,所述机器(10)包括模具更换辅助系统(82),所述模具更换辅助系统适于处于至少候命状态和使用状态,所述候命状态与所述机器(10 )的用以通过该机器制造容器的称为生产模式的运行模式相关联,而所述使用状态与所述机器(10)的用以至少进行所述至少一个模制单元(24)的模具更换的称为维护模式的另一运行模式相关联,所述模具更换辅助系统(82)包括与所述至少一个模制单元(24)相关联的至少一个模块(84),所述模块(84)包括致动装置(86),所述致动装置包括操作机构(88),所述操作机构用于在所述模制单元(24)占据相对于所述模块(84)的确定的基准位置时与所述锁定部件(55)的控制机构(52)相配合,所述操作机构(88)适于被带动移动以致动所述锁定部件(55)的控制机构(52),一方面以便引起所述锁定部件(55)向所述锁定位置或解锁位置的至少一个移动,和另一方面以便引起所述模座(26)向所述模制单元(24)的打开位置或闭合位置的至少一个移动。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机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模具更换辅助系统(82)的模块(84)的致动装置(86)包括第一驱动部件(92),所述第一驱动部件用于将所述操作机构(88)在至少以下位置之间选择性地移动 一第一位置(P1),所述第一位置与所述模制单元(24)的锁定部件(55)的锁定位置相关联,和 一第二位置(P2),所述第二位置与所述模制单元(24)的锁定部件(55)的解锁位置相关联。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机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操作机构(88)适于通过所述第一驱动部件(92)至少从所述第一位置(Pl)向所述第二位置(P2)平移移动 一在所述第一位置(P1),所述操作机构(88)与占据所述锁定位置的所述锁定部件(55)的控制机构(52)相配合, 一在所述第二位置(P2),所述操作机构(88)在所述锁定部件(55)的控制机构(52)上施加称为解锁作用力的作用力,该解锁作用力适于将所述锁定部件(55)带到解锁位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机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操作机构(88)适于通过所述第一驱动部件(92)至少从所述第二位置(P2)向所述第一位置(Pl)平移移动 一在所述第二位置(P2),所述操作机构(88)与占据所述解锁位置的所述锁定部件(55)的控制机构(52)相配合,一在所述第一位置(P1),所述操作机构(88)在所述锁定部件(55)的控制机构(52)上施加称为锁定作用力的作用力,该锁定作用力适于将所述锁定部件(55)带到锁定位置。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机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模具更换辅助系统(82)的模块(84)的致动装置(86)包括第二驱动部件(94),所述第二驱动部件用于将所述操作机构(88)在至少以下位置之间移动 一所述第二位置(P2),在所述第二位置,所述模制单元(24)的模座(26)位于闭合位置,和在所述第二位置,所述锁定部件(55)位于解锁位置,和 一第三位置(P3),在所述第三位置,所述模制单元(24)的模座(26)位于打开位置。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机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操作机构(88)适于通过所述第二驱动部件(94)至少从所述第二位置(P2)向第三位置(P3)转动移动 一在所述第二位置(P2),所述操作机构(88)将所述锁定部件(55)的控制机构(52)促动到解锁位置, 一而所述第三位置(P3)在所述操作机构(88)对所述控制机构(52)施加称为打开作用力的作用力之后达到,所述打开作用力适于引起至少一个所述模座(26)的移动,以便所述模座(26)占据所述模制单元(24)的打开位置。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机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操作机构(88)适于通过所述第二驱动部件(94)至少从所述第三位置(P3)向所述第二位置(P2)转动移动,其中,所述第二位置在所述操作机构(88)对所述控制机构(52)施加称为闭合作用力的作用力之后达到,所述闭合作用力适于引起至少一个所述模座(26)的移动,以便所述模座(26)占据所述模制单元(24)的闭合位置。
8.根据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机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模具更换辅助系统(82)的模块(84)的操作机构(88)适于在所述第二位置(P2)和第三位置(P3)之间绕转动轴线(A)转动,所述转动轴线与这样的转动轴线(O)是共轴的至少一个所述模座(26)安装成绕这样的转动轴线分别在占据相对于所述模块(84)的所述确定的基准位置的所述模制单元(24)的打开位置和闭合位置之间转动活动。
9.根据权利要求2到8中任一项所述的机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模具更换辅助系统(82)的所述至少一个模块(84)的致动装置(86)的操作机构(88)在至少以下位置之间活动安装 一收起位置(PO),所述收起位置对应所述模具更换辅助系统(82)的候命状态,所述候命状态与所述机器(10)的用以通过该机器(10)制造容器的称为生产模式的运行模式相关联,和 一所述第一位置(P1),所述第一位置对应所述模具更换辅助系统(82)的使用状态,所述使用状态与所述机器(10)的用以至少进行至少一个模制单元(24)的模具更换的称为维护模式的另一运行模式相关联; 并且,至少所述操作机构(88)的所述第一驱动部件(92)构成控制所述模具更换辅助系统(82)在所述候命状态和使用状态之间改变状态的部件。
10.根据权利要求2和5并结合权利要求9所述的机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模具更换辅助系统(82)包括控制单元,所述控制单元用于控制至少一个模块(84),所述控制单元适于按一模具更换循环选择性地和有序地控制处于使用状态的所述模具更换辅助系统(82)的模块(84)的致动装置(86)的至少所述第一驱动部件(92)和第二驱动部件(94),所述模具更换循环包括至少 一循环的第一阶段,在所述第一阶段的过程中,所述致动装置(86)的操作机构(88)相继地从所述第一位置(Pl)移动到所述第二位置(P2),然后从所述第二位置(P2)移动到第三位置(P3),和 一循环的第二阶段,在所述第二阶段的过程中,所述致动装置(86)的操作机构(88)相继地从所述第三位置(P3)移动到所述第二位置(P2),然后从所述第二位置(P2)移动到所 述第一位置(P1)。
11.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机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模具更换辅助系统(82)包括至少两个并置的模块(84),所述至少两个并置的模块布置在所述机器(10)的一称为维护区域的确定区域(Z1,12, Z3)中。
12.根据权利要求I到10中任一项所述的机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模具更换辅助系统(82)包括至少两个分开的模块(84),所述至少两个分开的模块每个都布置在所述机器的一确定的维护区域(Zl,Z2,Z3)中。
13.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机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模具更换辅助系统(82)相应包括一第一联接部件(110),所述第一联接部件使至少两个模块(84)的操作机构(88)联动,所述至少两个模块的公共的第一驱动部件(92)作用在所述第一联接部件(110)上,和一第二联接部件(112),所述第二联接部件使所述至少两个模块(84)的所述操作机构(88)联动,所述至少两个模块的公共的第二驱动部件(94)适于作用在所述第二联接部件(112)上。
14.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机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模具更换辅助系统(82)相应包括 一第一联接部件(110),所述第一联接部件使至少两个模块(84)的操作机构(88)联动,所述至少两个模块的区分开的第一驱动部件(92)适于选择性地作用在每个所述模块(84)的操作机构(88)上,和 一第二联接部件(112),所述第二联接部件使所述至少两个模块(84)的所述操作机构(88)联动,所述至少两个模块的公共的第二驱动部件(94)作用在所述第二联接部件(112)上。
15.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机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模具更换辅助系统(82)包括至少两个模块(84),所述至少两个模块通过所述控制单元进行控制,以便每个所述模块都执行所述模具更换循环,而无需改变相关联的模制单元(24)的确定的基准位置。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包括模具更换辅助系统(82)的容器制造机器(10),所述系统包括至少一个模块(84),模块与模制单元(24)相关联,包括配有操作机构(88)的致动装置(86),操作机构用于在模制单元(24)占据相对于模块(84)的确定基准位置时与锁定部件(55)的控制机构(52)相配合,操作机构(88)适于被带动移动以致动锁定部件(55)的控制机构(52),以引起锁定部件(55)向锁定位置或解锁位置的至少一个移动,和以引起模座(26)向模制单元(24)的打开或闭合位置的至少一个移动。
文档编号B29C33/30GK102666053SQ201080058391
公开日2012年9月12日 申请日期2010年12月20日 优先权日2009年12月21日
发明者C·勒弗朗, F·比雷尔, J·布朗夏尔, R·谢罗, S·阿扎尔, Y-A·杜克洛 申请人:西德尔合作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